晚上十一点,收拾好所有手稿,李然长舒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又趁着自己还有余力,李然在一张白纸上按照电视剧《寻秦记》剧照画出了封面。作为一个导演,没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是不行的,毕竟导演在拍电影时需要做拍摄的脚本,所以李然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时也学过画画,虽然没有专业的美术生画得好,但也像模像样。
第二天一大早,李然骑着车带着书稿出门了,本来王达平怕李然上当受骗就想和李然一起去,李然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完全可以搞定,没有让王达平陪着。
一上午李然走遍了台湾高雄的各大小说出版社,不过自己只得了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几家出版社编辑一看李然长得这么年轻,就觉得李然像极了那种社会上吊儿郎当的骗子,毕竟这年头谁见过一个毛头小伙子可以写武侠小说了?最起码也得是个二三十岁的人吧.最后看也没看李然写的手稿,直接赶了李然出去。大多数出版社编辑看着李然年轻,随随便便看了几眼,就很委婉的拒绝了。还有一家出版社编辑脾气比较坏,居高临下地对着李然直接大喊“什么穿越?这也可以叫武侠小说?简直是垃圾,走吧!”这让李然觉得他不仅仅是侮辱了自己多天的努力,也侮辱了《寻秦记》这本经典的小说。有态度好一点出版社编辑也是很直截了当地劝着说“小伙子,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妄想写书发财是要不得的,回去吧!”有的出版社编辑觉得李然的书可以试试,可报酬低廉到李然不能忍受的地步,每写一千字稿酬还不到一台币。
走在街上,李然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失败,最后他自己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时下台湾香港流行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要么是像琼瑶一类写那种缠缠绵绵的爱情,迎合了一些情窦初开,向往爱情的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想法;要么是像古龙金庸写的那种大开大合,快意恩仇,纵马江湖的热血武侠小说,特别是身心正在发育、有着叛逆心理的男孩子很喜欢看。二是李然投稿的《寻秦记》这种穿越情节在网络小说大发展的后世可以说是已经烂大街了,但相对于现在的台湾流行武侠小说来说,《寻秦记》的穿越情节超出了这个时代几十年,黄易也是在1991年才开始写的。这个时代人们对武侠小说的阅读思维还定在单纯的武功、江湖、情仇之类的元素上,还没有产生玄幻的意识,一时间不能马上接受也情有可原。武侠小说可写的范围太狭隘,写来写去,就是跳不出爱恨情仇这些圈子,所以后世武侠小说的衰落也就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虽然有步非烟等一批新生代作者宣称要继续发扬武侠小说,但他们写的作品只能算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玄幻类小说。
可是李然很不甘心,他觉得既然自己写出来了,就不能让这样经典的作品在自己手中扑街。既然想到了原因,李然的纷乱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他自己也明白责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怎么样联系一个合适的渠道,来帮助自己出版《寻秦记》。当然,不能像之前某个出版社编辑说的那样删掉主人公项少龙在都市和穿越的部分,真这样做的话《寻秦记》就变得不伦不类了,那还不如直接改名叫做《战国恩仇录》得了。如果一定要通过这样的的办法才能获得出版的话,李然宁肯放在自己手中扑街不出版,直到黄易自己写出来。
可是不通过别人的出版社出版,难道自己可以出资印刷,然后出售?这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不过销售的渠道呢?难道要自己带着书到处售卖吗?突然一个主意浮现在李然的脑海:我为什么不用后世中国的一些经验,比如用代销的方法呢?也就是说,在高雄各处都有报纸和杂志的售点,自己把印好的《寻秦记》第一册交给他们,暂时不收他们的钱,等《寻秦记》第一册卖出去了再来收钱?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只要几册的时间,李然相信凭借《寻秦记》的精彩内容,一定能卖出去,然后自己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等人来取货了。
一念到此,李然的心情立刻又好了起来,最主要的就是联系印刷厂,不过这件事不用着急,在台湾高雄有的是印刷厂,只要肯出钱,不怕找不到肯做这趟生意的人。
嘴里哼唱着这时代的人谁也没有听过的歌曲,李然迈着轻快的步子向王家中走去,之前在出版社遇到的各种不愉快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王达平已经在家,就像一个等着儿子归来的父亲般,做好了饭等着李然。李然又想起了那个时空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王达平看着李然手中的书稿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如果有人同意出版,李然也不用带它回来了,“小李,怎么样啦?”王达平边坐在李然对面边问。李然无奈地耸耸肩:“问遍了整个高雄的出版社,没人看好我写的书,更别谈愿意为我出版了。”李然现在整个脑子里都是怎么找一家比较便宜的印刷厂,吃饭的时候顺口问王达平一句:“王叔叔,你认识印刷厂的人吗?”王达平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李然要干什么,“和我一起来台湾的老战友赵勇开了个小厂子,他也在高雄,倒是离这里不远。不过,小李你不会是想自己去印书吧?印书可是要花好多钱的。”李然知道王达平其实是在关心自己,“我想用自己剩下的八百台币自己去印刷厂出版,也不会印太多,花不了太多钱,再说我过月底不是还有工资嘛。”话说到这个份上,王达平也不好干涉李然决定了的事。
解决了印刷问题,这顿饭李然吃德格外香。
作者注:继续码字!!!
第六章 《寻秦记》
说起《寻秦记》,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它是黄易最著名代表作之一,也是黄易自己最满意的三部作品之一。黄易写于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之时,一直直到1997年才完本。国内最早版本的《寻秦记》是1996年10月一版,共12册,原价168元。
小说故事大概是讲述二十一世纪中国特种部队的精锐战士项少龙成了实验的白老鼠,被送回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可是时空机器发生了毁灭性的大爆炸,所有参与的科研人员均灰飞烟灭。项少龙则流落到两千年前的中国最动荡和变化急剧的时代里。于是寻找秦始皇变成他唯一的目的,只有成为当时时代的强者。最后,他看透一切,携美(纪嫣然、琴清、乌廷芳、赵致)随乌家到塞外居住避世。小说最后是项少龙的儿子项宝儿想改名为项羽。
《寻秦记》不仅完美展现了战国群雄逐鹿中原的纷争场面,还创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文字与明快的节奏,将情节烘托得有若一幕幕动感的画面,浮现于读者的脑海中,使人如同身历其境。黄易的见闻极为广博,对艺术、天文、历史、玄学星象、五行术数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使黄易能在经营创新的题材和文字时,依然能不悖中国武侠之传统精神。黄易对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深刻认识与娴熟运用,使得本书像是重现历史场景般详细生动,同时又令人物灵活地穿梭于虚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读之让人热血沸腾,迷醉在书中的战国世界不能自拔。
可以说在黄易所有的书里,李然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寻秦记》,还有就是《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虽然写的也不错,但其中有些过于露骨的描写也一直为人所诟病,李然自己也不太喜欢。
《寻秦记》在后世被香港tvb于改编成电视剧《寻秦记》于2001年推出,其后又衍生出网络游戏、漫画等同名文娱作品。甚至后世大陆有一些痴迷《寻秦记》的读者,自己为《寻秦记》写续集,像《异界逐鹿之寻秦记》、《寻秦记续》、《寻秦记之战龙返秦》、《寻秦记之赵雅》和《寻秦记之盘龙》这些都续写的不错。
李然也很喜欢看电视剧版的《寻秦记》,但这部剧在改编小说时删掉了一些人物,减少和改动了一些剧情,这都使得李然看电视剧版《寻秦记》时,不自觉的会拿自己看纸质版《寻秦记》时想象中的情节相比较,怎么看怎么感觉有一些欠缺。像小说版《寻秦记》的开头项少龙是被迫成为穿越实验的小白鼠,而电视剧版本的开头项少龙是自己自愿的;《寻秦记》电视剧版还特意加了一段项少龙和女朋友分手的情节,这在小说版里是没有出现过的。小说版《寻秦记》的后记明明写了主人公项少龙携美(纪嫣然、琴清、乌廷芳、赵致,共有七个老婆)随乌家到塞外居住避世,在李然看来这纯粹就是一部后世网络**yy小说,而电视剧版大结局只有琴清、乌廷芳和项少龙在一起。而且,很多人都评价说主人公项少龙的扮演者古天乐脸有点黑,给人一种很古怪的感觉。还有就是演员的服装其实都不太符合真正战国时期的风格。香港历史上曾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近百年,这段历史的原因导致香港人其实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了解研究的远没有大陆深刻,所有看过香港的古装电视剧人可能就会发现,它们或多或少都有服装和剧情发展的背景不符合的毛病。不过总体而言,《寻秦记》是一部比较耐看的电视剧。李然还记得自己守在电视剧前追看《寻秦记》的情形,甚至,李然还在《寻秦记》播完之后,买了dvd版《寻秦记》又反复地看,在上海戏剧学院学导演时,还又特意地从网上下载《寻秦记》,仔细地揣摩学习过。
李然身上还有台湾政府奖励的一千台币,上街买了一大叠草稿纸,打开mp5里的《寻秦记》写起来。说到写字,虽然十几年写简体字的习惯很难改掉,但李然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努力,基本上习惯了写繁体字而不会露出很多明显的破绽。
和后世黄易的小说《寻秦记》不同的是,李然设定主人公项少龙是在龙穿越之前的背景是未来世界的香港特种兵,为了让读者读起来更有代入感,李然改成了台湾。至于小说的开头,李然选用了电视剧版的开头,这样会有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使读者看起来不会感觉小说故事情节直接生硬,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女性读者。那句项少龙刚穿越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我是香港金融界巨子”也改成了“我是台湾金融界巨子”,所有带香港字眼的,李然都改成了台湾。项少龙也没有黄易写的那么**,虽然和众多红颜有着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但在最后李然还是采用了《寻秦记》电视剧版本的结局,项少龙只和琴清、乌廷芳在一起。
因为白天要去图书馆工作,所有李然一般都在晚上王家“写”他的《寻秦记》第一册。王达平也奇怪过自己的这个上海小老乡不但能识字,竟然还是个小作家。有时候还会凑过到李然跟前看几眼,王达平在部队跟随蒋委员长来台湾时,他只不过是个小兵,认识不了几个字。尽管如此,王达平也没有反对,反而很支持李然进行写作。也许在他看来,李然能有些事做也是好的。
一个星期后,李然终于完成了《寻秦记》第一册。
作者注:晚上还会有三更,以前看书速度很快,现在自己写书才感觉到码字的艰辛。新人新书,多多支持。也希望各位提出意见,我虚心接受,也会尽力改正,改好。
第六章 《寻秦记》
说起《寻秦记》,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它是黄易最著名代表作之一,也是黄易自己最满意的三部作品之一。黄易写于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之时,一直直到1997年才完本。国内最早版本的《寻秦记》是1996年10月一版,共12册,原价168元。
小说故事大概是讲述二十一世纪中国特种部队的精锐战士项少龙成了实验的白老鼠,被送回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可是时空机器发生了毁灭性的大爆炸,所有参与的科研人员均灰飞烟灭。项少龙则流落到两千年前的中国最动荡和变化急剧的时代里。于是寻找秦始皇变成他唯一的目的,只有成为当时时代的强者。最后,他看透一切,携美(纪嫣然、琴清、乌廷芳、赵致)随乌家到塞外居住避世。小说最后是项少龙的儿子项宝儿想改名为项羽。
《寻秦记》不仅完美展现了战国群雄逐鹿中原的纷争场面,还创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文字与明快的节奏,将情节烘托得有若一幕幕动感的画面,浮现于读者的脑海中,使人如同身历其境。黄易的见闻极为广博,对艺术、天文、历史、玄学星象、五行术数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使黄易能在经营创新的题材和文字时,依然能不悖中国武侠之传统精神。黄易对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深刻认识与娴熟运用,使得本书像是重现历史场景般详细生动,同时又令人物灵活地穿梭于虚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读之让人热血沸腾,迷醉在书中的战国世界不能自拔。
可以说在黄易所有的书里,李然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寻秦记》,还有就是《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虽然写的也不错,但其中有些过于露骨的描写也一直为人所诟病,李然自己也不太喜欢。
《寻秦记》在后世被香港tvb于改编成电视剧《寻秦记》于2001年推出,其后又衍生出网络游戏、漫画等同名文娱作品。甚至后世大陆有一些痴迷《寻秦记》的读者,自己为《寻秦记》写续集,像《异界逐鹿之寻秦记》、《寻秦记续》、《寻秦记之战龙返秦》、《寻秦记之赵雅》和《寻秦记之盘龙》这些都续写的不错。
李然也很喜欢看电视剧版的《寻秦记》,但这部剧在改编小说时删掉了一些人物,减少和改动了一些剧情,这都使得李然看电视剧版《寻秦记》时,不自觉的会拿自己看纸质版《寻秦记》时想象中的情节相比较,怎么看怎么感觉有一些欠缺。像小说版《寻秦记》的开头项少龙是被迫成为穿越实验的小白鼠,而电视剧版本的开头项少龙是自己自愿的;《寻秦记》电视剧版还特意加了一段项少龙和女朋友分手的情节,这在小说版里是没有出现过的。小说版《寻秦记》的后记明明写了主人公项少龙携美(纪嫣然、琴清、乌廷芳、赵致,共有七个老婆)随乌家到塞外居住避世,在李然看来这纯粹就是一部后世网络**yy小说,而电视剧版大结局只有琴清、乌廷芳和项少龙在一起。而且,很多人都评价说主人公项少龙的扮演者古天乐脸有点黑,给人一种很古怪的感觉。还有就是演员的服装其实都不太符合真正战国时期的风格。香港历史上曾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近百年,这段历史的原因导致香港人其实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了解研究的远没有大陆深刻,所有看过香港的古装电视剧人可能就会发现,它们或多或少都有服装和剧情发展的背景不符合的毛病。不过总体而言,《寻秦记》是一部比较耐看的电视剧。李然还记得自己守在电视剧前追看《寻秦记》的情形,甚至,李然还在《寻秦记》播完之后,买了dvd版《寻秦记》又反复地看,在上海戏剧学院学导演时,还又特意地从网上下载《寻秦记》,仔细地揣摩学习过。
李然身上还有台湾政府奖励的一千台币,上街买了一大叠草稿纸,打开mp5里的《寻秦记》写起来。说到写字,虽然十几年写简体字的习惯很难改掉,但李然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努力,基本上习惯了写繁体字而不会露出很多明显的破绽。
和后世黄易的小说《寻秦记》不同的是,李然设定主人公项少龙是在龙穿越之前的背景是未来世界的香港特种兵,为了让读者读起来更有代入感,李然改成了台湾。至于小说的开头,李然选用了电视剧版的开头,这样会有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使读者看起来不会感觉小说故事情节直接生硬,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女性读者。那句项少龙刚穿越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我是香港金融界巨子”也改成了“我是台湾金融界巨子”,所有带香港字眼的,李然都改成了台湾。项少龙也没有黄易写的那么**,虽然和众多红颜有着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但在最后李然还是采用了《寻秦记》电视剧版本的结局,项少龙只和琴清、乌廷芳在一起。
因为白天要去图书馆工作,所有李然一般都在晚上王家“写”他的《寻秦记》第一册。王达平也奇怪过自己的这个上海小老乡不但能识字,竟然还是个小作家。有时候还会凑过到李然跟前看几眼,王达平在部队跟随蒋委员长来台湾时,他只不过是个小兵,认识不了几个字。尽管如此,王达平也没有反对,反而很支持李然进行写作。也许在他看来,李然能有些事做也是好的。
一个星期后,李然终于完成了《寻秦记》第一册。
作者注:晚上还会有三更,以前看书速度很快,现在自己写书才感觉到码字的艰辛。新人新书,多多支持。也希望各位提出意见,我虚心接受,也会尽力改正,改好。
第七章 被出版社拒绝
晚上十一点,收拾好所有手稿,李然长舒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又趁着自己还有余力,李然在一张白纸上按照电视剧《寻秦记》剧照画出了封面。作为一个导演,没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是不行的,毕竟导演在拍电影时需要做拍摄的脚本,所以李然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时也学过画画,虽然没有专业的美术生画得好,但也像模像样。
第二天一大早,李然骑着车带着书稿出门了,本来王达平怕李然上当受骗就想和李然一起去,李然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完全可以搞定,没有让王达平陪着。
一上午李然走遍了台湾高雄的各大小说出版社,不过自己只得了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几家出版社编辑一看李然长得这么年轻,就觉得李然像极了那种社会上吊儿郎当的骗子,毕竟这年头谁见过一个毛头小伙子可以写武侠小说了?最起码也得是个二三十岁的人吧.最后看也没看李然写的手稿,直接赶了李然出去。大多数出版社编辑看着李然年轻,随随便便看了几眼,就很委婉的拒绝了。还有一家出版社编辑脾气比较坏,居高临下地对着李然直接大喊“什么穿越?这也可以叫武侠小说?简直是垃圾,走吧!”这让李然觉得他不仅仅是侮辱了自己多天的努力,也侮辱了《寻秦记》这本经典的小说。有态度好一点出版社编辑也是很直截了当地劝着说“小伙子,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妄想写书发财是要不得的,回去吧!”有的出版社编辑觉得李然的书可以试试,可报酬低廉到李然不能忍受的地步,每写一千字稿酬还不到一台币。
走在街上,李然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失败,最后他自己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时下台湾香港流行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要么是像琼瑶一类写那种缠缠绵绵的爱情,迎合了一些情窦初开,向往爱情的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想法;要么是像古龙金庸写的那种大开大合,快意恩仇,纵马江湖的热血武侠小说,特别是身心正在发育、有着叛逆心理的男孩子很喜欢看。二是李然投稿的《寻秦记》这种穿越情节在网络小说大发展的后世可以说是已经烂大街了,但相对于现在的台湾流行武侠小说来说,《寻秦记》的穿越情节超出了这个时代几十年,黄易也是在1991年才开始写的。这个时代人们对武侠小说的阅读思维还定在单纯的武功、江湖、情仇之类的元素上,还没有产生玄幻的意识,一时间不能马上接受也情有可原。武侠小说可写的范围太狭隘,写来写去,就是跳不出爱恨情仇这些圈子,所以后世武侠小说的衰落也就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虽然有步非烟等一批新生代作者宣称要继续发扬武侠小说,但他们写的作品只能算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玄幻类小说。
可是李然很不甘心,他觉得既然自己写出来了,就不能让这样经典的作品在自己手中扑街。既然想到了原因,李然的纷乱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他自己也明白责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怎么样联系一个合适的渠道,来帮助自己出版《寻秦记》。当然,不能像之前某个出版社编辑说的那样删掉主人公项少龙在都市和穿越的部分,真这样做的话《寻秦记》就变得不伦不类了,那还不如直接改名叫做《战国恩仇录》得了。如果一定要通过这样的的办法才能获得出版的话,李然宁肯放在自己手中扑街不出版,直到黄易自己写出来。
可是不通过别人的出版社出版,难道自己可以出资印刷,然后出售?这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不过销售的渠道呢?难道要自己带着书到处售卖吗?突然一个主意浮现在李然的脑海:我为什么不用后世中国的一些经验,比如用代销的方法呢?也就是说,在高雄各处都有报纸和杂志的售点,自己把印好的《寻秦记》第一册交给他们,暂时不收他们的钱,等《寻秦记》第一册卖出去了再来收钱?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只要几册的时间,李然相信凭借《寻秦记》的精彩内容,一定能卖出去,然后自己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等人来取货了。
一念到此,李然的心情立刻又好了起来,最主要的就是联系印刷厂,不过这件事不用着急,在台湾高雄有的是印刷厂,只要肯出钱,不怕找不到肯做这趟生意的人。
嘴里哼唱着这时代的人谁也没有听过的歌曲,李然迈着轻快的步子向王家中走去,之前在出版社遇到的各种不愉快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王达平已经在家,就像一个等着儿子归来的父亲般,做好了饭等着李然。李然又想起了那个时空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王达平看着李然手中的书稿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如果有人同意出版,李然也不用带它回来了,“小李,怎么样啦?”王达平边坐在李然对面边问。李然无奈地耸耸肩:“问遍了整个高雄的出版社,没人看好我写的书,更别谈愿意为我出版了。”李然现在整个脑子里都是怎么找一家比较便宜的印刷厂,吃饭的时候顺口问王达平一句:“王叔叔,你认识印刷厂的人吗?”王达平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李然要干什么,“和我一起来台湾的老战友赵勇开了个小厂子,他也在高雄,倒是离这里不远。不过,小李你不会是想自己去印书吧?印书可是要花好多钱的。”李然知道王达平其实是在关心自己,“我想用自己剩下的八百台币自己去印刷厂出版,也不会印太多,花不了太多钱,再说我过月底不是还有工资嘛。”话说到这个份上,王达平也不好干涉李然决定了的事。
解决了印刷问题,这顿饭李然吃德格外香。
作者注:继续码字!!!
第四章 接受命运
搞了半天,李然终于相信自己是穿越到了1972年的台湾。
李然四周打量着整个房间,王氏父子也没有吭声,屋里顿时有些尴尬。走到镜子面前,看了看自己,李然暗中松了口气,谢天谢地总算没有穿越后遗症,自己也没穿成“如花”,仔细看全身,零部件一个没少。
李然突然发现身上穿的不是自己的衣服,“王叔叔,我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回事?我自己的衣服哪里去了”,李然这一说话就打破了房间里的尴尬局面。“哦,忘了跟你说,我看你身上的衣服都在水里浸湿了,就给你换上了我儿子的一套没穿过的衣服,看起来还挺合身。忘了问了,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我总不能一直小伙子小伙子的叫你吧.”“谢谢王叔叔,我叫李然,木子李,自然的然,王叔叔叫我小李就好,”李然说完肚子便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李然有些不好意思到:“王叔叔,有吃的吗?”王达平拍了拍自己头发有些稀少的脑袋,“瞧我这记性,忘了小李半天都没吃饭呢?小军呐,去厨房给小李端碗面来,小李呀,你看我这也没准备什么,都是平平常常的吃食,你就先将就一下。”“没事,我没有这么娇气,随便一点就可以了”,有吃的就不错了,李然那里还会计较吃的什么。王小军快步地走出了房间,不一会就端来了一大碗面。李然说了声“谢谢”,就迫不及待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在旁边站着的王达平父子边看边摇头感叹:“多好的小伙子,竟然饿成了这样,还是台湾好啊!”李然只顾着埋头吃面,听到王氏父子的感慨差点忍不住一口把面喷了出来,自己不过是昨晚光喝啤酒了,烤肉就吃了几块,今天又两顿没吃东西,肚子不饿得咕咕”叫才怪。等到李然风卷残云的吃完了面,还喝完了面汤,王氏父子又是一阵的唏嘘,弄得李然哭笑不得。
见李然吃好了,王达平就从房间外拿来了李然晾干的衣服,“王叔叔,还有其他的东西没有?”李然问的是他的mp5。“你说的是不是这个?”王达平又从屋外拿出一样东西,赫然就是李然心爱的mp5。李然接到手中,有点心疼地反复擦了擦屏幕,外表完好无损,就是不知道它在水里浸泡过进水了没有。“小李,这是个什么东西?”人都有好奇心,王达平看李然这么爱护它,就有了点好奇。
李然本来想说,可是话到了嘴边,还是没有说出口。这个mp5是超出了这个时代四十年的高科技产物。李然总不能对王达平说王叔叔,这是我买的二手日本水货,索尼公司生产的mp5,它能听歌,看电影,还有玩游戏吗?估计会直接被王家父子当成大陆来的神经病。看着mp5的屏幕能够当镜子照出人来,李然想到了一个可以解释mp5是什么东西的方法,虽然欺骗了王家父子让李然心里有一些歉疚,但他不想因为这个被台湾军方带去某个基地做切片研究。“这是我母亲的嫁妆,一面平时化妆用的塑料外壳包装的小镜子,也是她唯一留给我的东西了”,王家父子看着李然,也没多问,毕竟这是人家的伤心事。
随后李然又想到了一件事,自己口袋中的几百块钱的人民币不见了,就问:“王叔叔,就只有这个?没别的了?”“对啊,就只有一套衣服和这面小的塑料镜子。怎么了,是不是还少了什么东西,我再帮你找找。”王达平以为自己还漏掉了东西,忙问道。“不用找了,王叔叔,就这些个东西,没别的了.”李然暗自松了口气,心道找不到就好,找到了就麻烦了。口袋中的几百块人民币上的头像可以说是自己从大陆偷渡时带过来的,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对王家父子掩饰过去,反正王家父子肯定也没见过1972年大陆的人民币是怎样的。但是人民币上的2011年这个又怎么解释?所以李然庆幸不已,这个大麻烦没了让李然提紧的心彻底地放了下来。
后来,李然王家父子问他为什么一个人偷渡到台湾来,李然就编故事说自己是个孤儿,父母早亡,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冒险偷渡来到了被老人们传说为有着两座金山银山的台湾。(这个传闻我小时候也听爷爷辈的人讲过,那时候就在想台湾人民是多么有钱呀,直到初中学了地理,就直到老人们讲到的金山银山是根本就不存在的)王家父子也就相信了李然的话,“小李呀,你放心,就冲你也是上海人,王叔叔不会亏待你。你就把这当成自己的家,好好的安顿下来,什么也不要多想。”李然有些感动了,只觉得心里暖洋洋的,眼睛有些红,王达平只当他孤苦伶仃的来到台湾,越发的觉得要好好待这位上海来的“小老乡”,简直把李然当子侄看了。
慢慢的,李然终于在王家安顿了下来,融入了王家这个家庭。
因为当时大陆人偷渡到香港、美国的比较多,偷渡到台湾的基本上很少,如果有偷渡到台湾的,政府都会颁发奖金,并且以此来大肆宣传台湾的政治政策是多么的优越之类的,抨击大陆的落后贫穷。(有读者对这一点有疑问,可以百度查查看)所以李然还上了报,并且得到了奖金一千台币。最后基本上王家周围的邻居都知道王家来了个大陆的后生仔,甚至有小孩子还专门跑到王家来看大陆仔长的是什么样,不过看来看去,觉得和自己这边的大哥哥们没什么不太一样,便逐渐失去了兴趣。就这样,一来二去地李然也和周围邻居混得比较熟了。
遭逢大起大落,又遇上了传说中的穿越,还幸运的遇到了对他关怀备至的王家父子,这让李然对自己的人生际遇唏嘘不已。
作者注:码字的人伤不起啊!!!
第七章 被出版社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