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娱乐梦 > 第七章 被出版社拒绝

第七章 被出版社拒绝

晚上十一点,收拾好所有手稿,李然长舒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又趁着自己还有余力,李然在一张白纸上按照电视剧《寻秦记》剧照画出了封面。作为一个导演,没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是不行的,毕竟导演在拍电影时需要做拍摄的脚本,所以李然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时也学过画画,虽然没有专业的美术生画得好,但也像模像样。

第二天一大早,李然骑着车带着书稿出门了,本来王达平怕李然上当受骗就想和李然一起去,李然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完全可以搞定,没有让王达平陪着。

一上午李然走遍了台湾高雄的各大小说出版社,不过自己只得了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几家出版社编辑一看李然长得这么年轻,就觉得李然像极了那种社会上吊儿郎当的骗子,毕竟这年头谁见过一个毛头小伙子可以写武侠小说了?最起码也得是个二三十岁的人吧.最后看也没看李然写的手稿,直接赶了李然出去。大多数出版社编辑看着李然年轻,随随便便看了几眼,就很委婉的拒绝了。还有一家出版社编辑脾气比较坏,居高临下地对着李然直接大喊“什么穿越?这也可以叫武侠小说?简直是垃圾,走吧!”这让李然觉得他不仅仅是侮辱了自己多天的努力,也侮辱了《寻秦记》这本经典的小说。有态度好一点出版社编辑也是很直截了当地劝着说“小伙子,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妄想写书发财是要不得的,回去吧!”有的出版社编辑觉得李然的书可以试试,可报酬低廉到李然不能忍受的地步,每写一千字稿酬还不到一台币。

走在街上,李然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失败,最后他自己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时下台湾香港流行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要么是像琼瑶一类写那种缠缠绵绵的爱情,迎合了一些情窦初开,向往爱情的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想法;要么是像古龙金庸写的那种大开大合,快意恩仇,纵马江湖的热血武侠小说,特别是身心正在发育、有着叛逆心理的男孩子很喜欢看。二是李然投稿的《寻秦记》这种穿越情节在网络小说大发展的后世可以说是已经烂大街了,但相对于现在的台湾流行武侠小说来说,《寻秦记》的穿越情节超出了这个时代几十年,黄易也是在1991年才开始写的。这个时代人们对武侠小说的阅读思维还定在单纯的武功、江湖、情仇之类的元素上,还没有产生玄幻的意识,一时间不能马上接受也情有可原。武侠小说可写的范围太狭隘,写来写去,就是跳不出爱恨情仇这些圈子,所以后世武侠小说的衰落也就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虽然有步非烟等一批新生代作者宣称要继续发扬武侠小说,但他们写的作品只能算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玄幻类小说。

可是李然很不甘心,他觉得既然自己写出来了,就不能让这样经典的作品在自己手中扑街。既然想到了原因,李然的纷乱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他自己也明白责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怎么样联系一个合适的渠道,来帮助自己出版《寻秦记》。当然,不能像之前某个出版社编辑说的那样删掉主人公项少龙在都市和穿越的部分,真这样做的话《寻秦记》就变得不伦不类了,那还不如直接改名叫做《战国恩仇录》得了。如果一定要通过这样的的办法才能获得出版的话,李然宁肯放在自己手中扑街不出版,直到黄易自己写出来。

可是不通过别人的出版社出版,难道自己可以出资印刷,然后出售?这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不过销售的渠道呢?难道要自己带着书到处售卖吗?突然一个主意浮现在李然的脑海:我为什么不用后世中国的一些经验,比如用代销的方法呢?也就是说,在高雄各处都有报纸和杂志的售点,自己把印好的《寻秦记》第一册交给他们,暂时不收他们的钱,等《寻秦记》第一册卖出去了再来收钱?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只要几册的时间,李然相信凭借《寻秦记》的­精­彩内容,一定能卖出去,然后自己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等人来取货了。

一念到此,李然的心情立刻又好了起来,最主要的就是联系印刷厂,不过这件事不用着急,在台湾高雄有的是印刷厂,只要肯出钱,不怕找不到肯做这趟生意的人。

嘴里哼唱着这时代的人谁也没有听过的歌曲,李然迈着轻快的步子向王家中走去,之前在出版社遇到的各种不愉快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王达平已经在家,就像一个等着儿子归来的父亲般,做好了饭等着李然。李然又想起了那个时空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王达平看着李然手中的书稿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如果有人同意出版,李然也不用带它回来了,“小李,怎么样啦?”王达平边坐在李然对面边问。李然无奈地耸耸肩:“问遍了整个高雄的出版社,没人看好我写的书,更别谈愿意为我出版了。”李然现在整个脑子里都是怎么找一家比较便宜的印刷厂,吃饭的时候顺口问王达平一句:“王叔叔,你认识印刷厂的人吗?”王达平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李然要­干­什么,“和我一起来台湾的老战友赵勇开了个小厂子,他也在高雄,倒是离这里不远。不过,小李你不会是想自己去印书吧?印书可是要花好多钱的。”李然知道王达平其实是在关心自己,“我想用自己剩下的八百台币自己去印刷厂出版,也不会印太多,花不了太多钱,再说我过月底不是还有工资嘛。”话说到这个份上,王达平也不好­干­涉李然决定了的事。

解决了印刷问题,这顿饭李然吃德格外香。

作者注:继续码字!!!

第七章 被出版社拒绝

晚上十一点,收拾好所有手稿,李然长舒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又趁着自己还有余力,李然在一张白纸上按照电视剧《寻秦记》剧照画出了封面。作为一个导演,没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是不行的,毕竟导演在拍电影时需要做拍摄的脚本,所以李然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时也学过画画,虽然没有专业的美术生画得好,但也像模像样。

第二天一大早,李然骑着车带着书稿出门了,本来王达平怕李然上当受骗就想和李然一起去,李然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完全可以搞定,没有让王达平陪着。

一上午李然走遍了台湾高雄的各大小说出版社,不过自己只得了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几家出版社编辑一看李然长得这么年轻,就觉得李然像极了那种社会上吊儿郎当的骗子,毕竟这年头谁见过一个毛头小伙子可以写武侠小说了?最起码也得是个二三十岁的人吧.最后看也没看李然写的手稿,直接赶了李然出去。大多数出版社编辑看着李然年轻,随随便便看了几眼,就很委婉的拒绝了。还有一家出版社编辑脾气比较坏,居高临下地对着李然直接大喊“什么穿越?这也可以叫武侠小说?简直是垃圾,走吧!”这让李然觉得他不仅仅是侮辱了自己多天的努力,也侮辱了《寻秦记》这本经典的小说。有态度好一点出版社编辑也是很直截了当地劝着说“小伙子,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妄想写书发财是要不得的,回去吧!”有的出版社编辑觉得李然的书可以试试,可报酬低廉到李然不能忍受的地步,每写一千字稿酬还不到一台币。

走在街上,李然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失败,最后他自己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时下台湾香港流行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要么是像琼瑶一类写那种缠缠绵绵的爱情,迎合了一些情窦初开,向往爱情的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想法;要么是像古龙金庸写的那种大开大合,快意恩仇,纵马江湖的热血武侠小说,特别是身心正在发育、有着叛逆心理的男孩子很喜欢看。二是李然投稿的《寻秦记》这种穿越情节在网络小说大发展的后世可以说是已经烂大街了,但相对于现在的台湾流行武侠小说来说,《寻秦记》的穿越情节超出了这个时代几十年,黄易也是在1991年才开始写的。这个时代人们对武侠小说的阅读思维还定在单纯的武功、江湖、情仇之类的元素上,还没有产生玄幻的意识,一时间不能马上接受也情有可原。武侠小说可写的范围太狭隘,写来写去,就是跳不出爱恨情仇这些圈子,所以后世武侠小说的衰落也就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虽然有步非烟等一批新生代作者宣称要继续发扬武侠小说,但他们写的作品只能算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玄幻类小说。

可是李然很不甘心,他觉得既然自己写出来了,就不能让这样经典的作品在自己手中扑街。既然想到了原因,李然的纷乱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他自己也明白责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怎么样联系一个合适的渠道,来帮助自己出版《寻秦记》。当然,不能像之前某个出版社编辑说的那样删掉主人公项少龙在都市和穿越的部分,真这样做的话《寻秦记》就变得不伦不类了,那还不如直接改名叫做《战国恩仇录》得了。如果一定要通过这样的的办法才能获得出版的话,李然宁肯放在自己手中扑街不出版,直到黄易自己写出来。

可是不通过别人的出版社出版,难道自己可以出资印刷,然后出售?这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不过销售的渠道呢?难道要自己带着书到处售卖吗?突然一个主意浮现在李然的脑海:我为什么不用后世中国的一些经验,比如用代销的方法呢?也就是说,在高雄各处都有报纸和杂志的售点,自己把印好的《寻秦记》第一册交给他们,暂时不收他们的钱,等《寻秦记》第一册卖出去了再来收钱?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只要几册的时间,李然相信凭借《寻秦记》的­精­彩内容,一定能卖出去,然后自己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等人来取货了。

一念到此,李然的心情立刻又好了起来,最主要的就是联系印刷厂,不过这件事不用着急,在台湾高雄有的是印刷厂,只要肯出钱,不怕找不到肯做这趟生意的人。

嘴里哼唱着这时代的人谁也没有听过的歌曲,李然迈着轻快的步子向王家中走去,之前在出版社遇到的各种不愉快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王达平已经在家,就像一个等着儿子归来的父亲般,做好了饭等着李然。李然又想起了那个时空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王达平看着李然手中的书稿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如果有人同意出版,李然也不用带它回来了,“小李,怎么样啦?”王达平边坐在李然对面边问。李然无奈地耸耸肩:“问遍了整个高雄的出版社,没人看好我写的书,更别谈愿意为我出版了。”李然现在整个脑子里都是怎么找一家比较便宜的印刷厂,吃饭的时候顺口问王达平一句:“王叔叔,你认识印刷厂的人吗?”王达平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李然要­干­什么,“和我一起来台湾的老战友赵勇开了个小厂子,他也在高雄,倒是离这里不远。不过,小李你不会是想自己去印书吧?印书可是要花好多钱的。”李然知道王达平其实是在关心自己,“我想用自己剩下的八百台币自己去印刷厂出版,也不会印太多,花不了太多钱,再说我过月底不是还有工资嘛。”话说到这个份上,王达平也不好­干­涉李然决定了的事。

解决了印刷问题,这顿饭李然吃德格外香。

作者注:继续码字!!!

第五章 未来计划

下午的太阳不算很大,李然把mp5拿出房间,放在阳台上晒了一个多小时,偷偷地开了机,让李然无比欣喜的是,mp5竟然还有用,屏幕也没有黑掉,真是万幸中的万幸。屏幕的右上方,显示着时间是2012年5月21日。

看着东面的大陆,李然忽然想起了另一个时空养育了他二十多年的父母,自己和他们四年前一别,就再也不能相见,李然后悔不已。自己真是不孝啊!在这个时空里的大陆,他的父母也许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吧。李然特别想知道在这个时空的未来里,是否还会有一个叫李然的人出现呢?还有在穿越之前已经和自己分手的女朋友王丹,在那个时空里会怎样呢?过得好吗?开心吗?她还会记得自己这个曾经的男朋友吗?而这个时空的王丹还得二十几年才出生吧。

强迫自己甩开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为了让自己暂时忘掉过去,李然把mp5的时间调到了1972年6月21日。打开资源浏览器,所有的东西都还在。

在台湾的第一个星期就着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王家父子对李然真的好的没话说。王小军是军人,经常值勤不在家,王达平简直把李然当自己的亲儿子养。周围邻居也从刚开始好奇怀疑等态度慢慢地接受了他,一口一口“小李”、“然仔”地叫他,虽然“然仔”听起来像喊他“烂仔”,感觉像黑社会成员的名字;还有更搞笑的是居然有人叫李然“小然”,一不小心听着就像是叫“小兰”,很女­性­化的名字。不过听着听着感到很亲切,李然也就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在这个小居民区里,李然感受到了在自己家乡的感觉。

连续游手好闲了一个星期,李然有些呆不住了,他迫切想找点事情做来充实自己。虽然这一个星期以来,李然经常帮王达平或者周围邻居买些东西,扛扛煤气之类的,顺带着上街看看七十年代的台湾高雄,这里当然不能喝后世的上海相比,但这里有着异样的风情。但他不满足于就这样无所事事的过活,李然可不想赖在王家里吃闲饭。李然跟王达平提了提自己想要找份工作的事,王达平也觉得李然这样一个健健康康的小伙子不能老呆在家里,就带着李然办理了身份证。当然,他不可能说自己是90后,李然的出生年月填的是1954年10月8日。

最后王达平找人帮忙给李然介绍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李然自己也比较满意,凡事都要循序渐进,自己总不可能马上就喊着要去电影公司当导演吧。而且,李然觉得有份工作可以让自己尽快融入新的大环境。在图书馆工作最大的好处是虽然钱不多,但是日常的工作不忙,自己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看书。李然以前从未来过台湾,对台湾的了解也很有限,所以,李然看到书大多侧重于讲述台湾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他需要对这个时代的台湾有一股比较清晰全面的认知。图书馆一向很安静,没有人来打扰到他。感觉无聊的时候,李然就抄书,照着书练习繁体字,这也然来看他的王达平觉得他是个追求上进的年人。

穿越到台湾的第三个星期,李然打开mp5里的小说看时,他想到了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了。穿越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自己可以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对于大多数像李然一样爱看小说的人都知道,台湾和香港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最火的是什么,是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一大批优秀武侠小说作者应运而生,比如金庸,古龙,黄易,梁羽生,李凉,卧龙生等这么一批人。这些武侠小说大师的经典作品,李然当年可以是说是在书荒的时候反反复复的看了七八遍。而且出于喜欢积累的习惯,他几乎保存下了所有看过的小说,李然甚至在mp5小说里面还专门设有“武侠小说”这个文件夹。

想到这里,李然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大致的计划。首先,通过不断写小说来进行自己资本的原始积累,然后等到自己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再用这部分钱自己去开一家电影公司,李然相信,凭借自己先于这个时代四十年的导演技术,一定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当初的电影梦想。而且,自己就可以进入娱乐圈,在台湾这个小娱乐圈里,自己就有很多机会见到自己心目中的绝代女神邓丽君。最主要的是他希望自己能通过努力去改变邓丽君曲曲折折的命运和香消玉殒的历史轨迹。

想到了就下决心做是李然的一个很好的习惯,把1972年之后的小说挑选出来,随便拿出一本小说都可以说是经典。但是,选哪本小说好呢?这又让李然犯了难。和王达平打了个招呼,李然骑着自行车出了王家。李然停在了街上一家书报刊亭,仔细的找着关于武侠类的刊物。有古龙的桃花传奇·楚留香传奇续集3(春秋出版社),九月鹰飞(春秋出版社),孔雀翎1(汉麟出版社),多情环(汉麟出版社),陆小凤传奇(春秋出版社)。(注:有些小说可能出现的比较晚,这里为了小说的需要,把它们都写前了)古龙写的小说似乎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大有独霸武侠小说江山之势。金庸先生的小说最初被台湾禁了好多本,台湾读者都是看盗版看过来的。原因很有意思,比如有人说《­射­雕》里的东邪和桃花岛是隐喻蒋家孤立台湾;还有更冤枉的是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有这么一段:‘王语焉见两个人在打架,就随口说:这是江南蒋家的名招“过往云烟”啊!’所以金庸的小说就杯摧了。

黄易这时候还没有开始写他的小说,所以李然准备“写”黄易的经典著作——《寻秦记》。

作者注:上传章节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持续狂躁中!!!

第六章 《寻秦记》

说起《寻秦记》,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它是黄易最著名代表作之一,也是黄易自己最满意的三部作品之一。黄易写于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之时,一直直到1997年才完本。国内最早版本的《寻秦记》是1996年10月一版,共12册,原价168元。

小说故事大概是讲述二十一世纪中国特种部队的­精­锐战士项少龙成了实验的白老鼠,被送回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可是时空机器发生了毁灭­性­的大爆炸,所有参与的科研人员均灰飞烟灭。项少龙则流落到两千年前的中国最动荡和变化急剧的时代里。于是寻找秦始皇变成他唯一的目的,只有成为当时时代的强者。最后,他看透一切,携美(纪嫣然、琴清、乌廷芳、赵致)随乌家到塞外居住避世。小说最后是项少龙的儿子项宝儿想改名为项羽。

《寻秦记》不仅完美展现了战国群雄逐鹿中原的纷争场面,还创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文字与明快的节奏,将情节烘托得有若一幕幕动感的画面,浮现于读者的脑海中,使人如同身历其境。黄易的见闻极为广博,对艺术、天文、历史、玄学星象、五行术数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使黄易能在经营创新的题材和文字时,依然能不悖中国武侠之传统­精­神。黄易对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深刻认识与娴熟运用,使得本书像是重现历史场景般详细生动,同时又令人物灵活地穿梭于虚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读之让人热血沸腾,迷醉在书中的战国世界不能自拔。

可以说在黄易所有的书里,李然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寻秦记》,还有就是《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虽然写的也不错,但其中有些过于露骨的描写也一直为人所诟病,李然自己也不太喜欢。

《寻秦记》在后世被香港tvb于改编成电视剧《寻秦记》于2001年推出,其后又衍生出网络游戏、漫画等同名文娱作品。甚至后世大陆有一些痴迷《寻秦记》的读者,自己为《寻秦记》写续集,像《异界逐鹿之寻秦记》、《寻秦记续》、《寻秦记之战龙返秦》、《寻秦记之赵雅》和《寻秦记之盘龙》这些都续写的不错。

李然也很喜欢看电视剧版的《寻秦记》,但这部剧在改编小说时删掉了一些人物,减少和改动了一些剧情,这都使得李然看电视剧版《寻秦记》时,不自觉的会拿自己看纸质版《寻秦记》时想象中的情节相比较,怎么看怎么感觉有一些欠缺。像小说版《寻秦记》的开头项少龙是被迫成为穿越实验的小白鼠,而电视剧版本的开头项少龙是自己自愿的;《寻秦记》电视剧版还特意加了一段项少龙和女朋友分手的情节,这在小说版里是没有出现过的。小说版《寻秦记》的后记明明写了主人公项少龙携美(纪嫣然、琴清、乌廷芳、赵致,共有七个老婆)随乌家到塞外居住避世,在李然看来这纯粹就是一部后世网络**yy小说,而电视剧版大结局只有琴清、乌廷芳和项少龙在一起。而且,很多人都评价说主人公项少龙的扮演者古天乐脸有点黑,给人一种很古怪的感觉。还有就是演员的服装其实都不太符合真正战国时期的风格。香港历史上曾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近百年,这段历史的原因导致香港人其实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了解研究的远没有大陆深刻,所有看过香港的古装电视剧人可能就会发现,它们或多或少都有服装和剧情发展的背景不符合的毛病。不过总体而言,《寻秦记》是一部比较耐看的电视剧。李然还记得自己守在电视剧前追看《寻秦记》的情形,甚至,李然还在《寻秦记》播完之后,买了dvd版《寻秦记》又反复地看,在上海戏剧学院学导演时,还又特意地从网上下载《寻秦记》,仔细地揣摩学习过。

李然身上还有台湾政府奖励的一千台币,上街买了一大叠草稿纸,打开mp5里的《寻秦记》写起来。说到写字,虽然十几年写简体字的习惯很难改掉,但李然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努力,基本上习惯了写繁体字而不会露出很多明显的破绽。

和后世黄易的小说《寻秦记》不同的是,李然设定主人公项少龙是在龙穿越之前的背景是未来世界的香港特种兵,为了让读者读起来更有代入感,李然改成了台湾。至于小说的开头,李然选用了电视剧版的开头,这样会有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使读者看起来不会感觉小说故事情节直接生硬,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女­性­读者。那句项少龙刚穿越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我是香港金融界巨子”也改成了“我是台湾金融界巨子”,所有带香港字眼的,李然都改成了台湾。项少龙也没有黄易写的那么**,虽然和众多红颜有着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但在最后李然还是采用了《寻秦记》电视剧版本的结局,项少龙只和琴清、乌廷芳在一起。

因为白天要去图书馆工作,所有李然一般都在晚上王家“写”他的《寻秦记》第一册。王达平也奇怪过自己的这个上海小老乡不但能识字,竟然还是个小作家。有时候还会凑过到李然跟前看几眼,王达平在部队跟随蒋委员长来台湾时,他只不过是个小兵,认识不了几个字。尽管如此,王达平也没有反对,反而很支持李然进行写作。也许在他看来,李然能有些事做也是好的。

一个星期后,李然终于完成了《寻秦记》第一册。

作者注:晚上还会有三更,以前看书速度很快,现在自己写书才感觉到码字的艰辛。新人新书,多多支持。也希望各位提出意见,我虚心接受,也会尽力改正,改好。

第七章 被出版社拒绝

晚上十一点,收拾好所有手稿,李然长舒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又趁着自己还有余力,李然在一张白纸上按照电视剧《寻秦记》剧照画出了封面。作为一个导演,没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是不行的,毕竟导演在拍电影时需要做拍摄的脚本,所以李然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时也学过画画,虽然没有专业的美术生画得好,但也像模像样。

第二天一大早,李然骑着车带着书稿出门了,本来王达平怕李然上当受骗就想和李然一起去,李然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完全可以搞定,没有让王达平陪着。

一上午李然走遍了台湾高雄的各大小说出版社,不过自己只得了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几家出版社编辑一看李然长得这么年轻,就觉得李然像极了那种社会上吊儿郎当的骗子,毕竟这年头谁见过一个毛头小伙子可以写武侠小说了?最起码也得是个二三十岁的人吧.最后看也没看李然写的手稿,直接赶了李然出去。大多数出版社编辑看着李然年轻,随随便便看了几眼,就很委婉的拒绝了。还有一家出版社编辑脾气比较坏,居高临下地对着李然直接大喊“什么穿越?这也可以叫武侠小说?简直是垃圾,走吧!”这让李然觉得他不仅仅是侮辱了自己多天的努力,也侮辱了《寻秦记》这本经典的小说。有态度好一点出版社编辑也是很直截了当地劝着说“小伙子,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妄想写书发财是要不得的,回去吧!”有的出版社编辑觉得李然的书可以试试,可报酬低廉到李然不能忍受的地步,每写一千字稿酬还不到一台币。

走在街上,李然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失败,最后他自己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时下台湾香港流行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要么是像琼瑶一类写那种缠缠绵绵的爱情,迎合了一些情窦初开,向往爱情的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想法;要么是像古龙金庸写的那种大开大合,快意恩仇,纵马江湖的热血武侠小说,特别是身心正在发育、有着叛逆心理的男孩子很喜欢看。二是李然投稿的《寻秦记》这种穿越情节在网络小说大发展的后世可以说是已经烂大街了,但相对于现在的台湾流行武侠小说来说,《寻秦记》的穿越情节超出了这个时代几十年,黄易也是在1991年才开始写的。这个时代人们对武侠小说的阅读思维还定在单纯的武功、江湖、情仇之类的元素上,还没有产生玄幻的意识,一时间不能马上接受也情有可原。武侠小说可写的范围太狭隘,写来写去,就是跳不出爱恨情仇这些圈子,所以后世武侠小说的衰落也就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虽然有步非烟等一批新生代作者宣称要继续发扬武侠小说,但他们写的作品只能算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玄幻类小说。

可是李然很不甘心,他觉得既然自己写出来了,就不能让这样经典的作品在自己手中扑街。既然想到了原因,李然的纷乱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他自己也明白责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怎么样联系一个合适的渠道,来帮助自己出版《寻秦记》。当然,不能像之前某个出版社编辑说的那样删掉主人公项少龙在都市和穿越的部分,真这样做的话《寻秦记》就变得不伦不类了,那还不如直接改名叫做《战国恩仇录》得了。如果一定要通过这样的的办法才能获得出版的话,李然宁肯放在自己手中扑街不出版,直到黄易自己写出来。

可是不通过别人的出版社出版,难道自己可以出资印刷,然后出售?这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不过销售的渠道呢?难道要自己带着书到处售卖吗?突然一个主意浮现在李然的脑海:我为什么不用后世中国的一些经验,比如用代销的方法呢?也就是说,在高雄各处都有报纸和杂志的售点,自己把印好的《寻秦记》第一册交给他们,暂时不收他们的钱,等《寻秦记》第一册卖出去了再来收钱?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只要几册的时间,李然相信凭借《寻秦记》的­精­彩内容,一定能卖出去,然后自己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等人来取货了。

一念到此,李然的心情立刻又好了起来,最主要的就是联系印刷厂,不过这件事不用着急,在台湾高雄有的是印刷厂,只要肯出钱,不怕找不到肯做这趟生意的人。

嘴里哼唱着这时代的人谁也没有听过的歌曲,李然迈着轻快的步子向王家中走去,之前在出版社遇到的各种不愉快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王达平已经在家,就像一个等着儿子归来的父亲般,做好了饭等着李然。李然又想起了那个时空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王达平看着李然手中的书稿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如果有人同意出版,李然也不用带它回来了,“小李,怎么样啦?”王达平边坐在李然对面边问。李然无奈地耸耸肩:“问遍了整个高雄的出版社,没人看好我写的书,更别谈愿意为我出版了。”李然现在整个脑子里都是怎么找一家比较便宜的印刷厂,吃饭的时候顺口问王达平一句:“王叔叔,你认识印刷厂的人吗?”王达平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李然要­干­什么,“和我一起来台湾的老战友赵勇开了个小厂子,他也在高雄,倒是离这里不远。不过,小李你不会是想自己去印书吧?印书可是要花好多钱的。”李然知道王达平其实是在关心自己,“我想用自己剩下的八百台币自己去印刷厂出版,也不会印太多,花不了太多钱,再说我过月底不是还有工资嘛。”话说到这个份上,王达平也不好­干­涉李然决定了的事。

解决了印刷问题,这顿饭李然吃德格外香。

作者注:继续码字!!!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