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中俄关系以不和为主流,但还远远谈不上是处处战争,如果把清前中俄关系比作夏日的夜空,那么友好的交往便只是那疏寥的点点星辰,敌对与不和便是那一望无际的漆黑的夜空。
在上一节谈到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只是清朝中俄关系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俄最敏感问题在于领土,在清朝后期,关于中俄领土之争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和五花八门的各种条约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在清前,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其根本原因依然在于中国强大的国力基础,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励精图治,勾勒了我国有中央政权直接控制的历朝历代的最大领土,接下来就再补充几个例子,从中窥视清前中俄关系的主旋律。
或许是因为金帐汗国在俄罗斯统治压迫的两个多世纪给俄罗斯人的心理留下了黑暗的投影,或许是经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人目空一切,野心勃勃,也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俄罗斯在那时就是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通俗地讲,当它很牛的时候,就想牛气冲天的直白地干掉你,当它变怂的时候,就今天在你家树上摘几个苹果,明天去你家后院点一把火,让你不得安宁。
早在清兵入关对付割据政权时,西北的准噶尔部就“雄长西北”,噶尔丹掌权之后,夺取周边各部大片领土,康熙十七年,噶尔丹控制天山南北,远及青海西藏。翌年,噶尔丹自称为汗,并开始有夺取中央政权的野心,为了实现他的政治野心,噶尔丹投入沙俄的怀抱,沙俄当时正在侵略中国北疆,对这位似盟友而非盟友,似奴仆而非奴仆的小兄弟自然是满脸欢笑,从此,便相互勾结,形成了满清政权的一大患。
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噶尔丹率军三万,向喀尔喀部发动全面进攻,很快将喀尔喀三部吞并,噶尔淡侵略使喀尔喀大量牧民百姓生计尽失,破产流亡,已经严重破坏了康熙说统治下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面对这一情况,康熙采取措施:第一,采取多种渠道安置流民,尽快恢复生活生产;第二,向噶尔丹发出通告,要求其停止侵略,尽快西撤;三,在京接见了沙俄使臣,提出严重警告,要求其停止助纣为虐的行径。但是,无论是噶尔丹还是沙俄方面都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
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康熙下诏亲征,双方在距京城700公里的乌兰布通展开决战,激战一整天,大破噶尔丹数万人,噶尔丹连夜北逃,派人到莫斯科求援,沙皇答应:“至青草出后,助鸟枪手一千及车装大炮,发至克鲁伦东方界上。”仅一句话,俄国沙皇企图利用噶尔丹牵制中国的阴谋昭然若揭。
有沙皇相助,噶尔丹刚隐下的野心便又躁动起来,康熙三十五年,面对噶尔丹的挑衅,康熙再征噶尔丹,消灭叛军万余人,噶尔丹仓皇逃走。
该战之后,噶尔丹一蹶不振,康熙帝希望他能悔过自新,但是噶尔丹态度蛮横,拒绝了康熙的宽大,作困兽之斗,于是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三征噶尔丹,予以致命一击,噶尔丹几战不力,服毒自杀。
为了防止准噶尔部倒向沙俄,康熙将未成年的噶尔丹之子巴布腾巴尔珠尔予以“恩养”,并授予一等侍卫,并将一公主下嫁给他。噶尔丹之侄孙丹津阿拉布坦降清之后,康熙以礼相待,封为多罗郡王。康熙帝所采取的这些亲善措施,使沙俄阴谋彻底流产。
《尼布楚条约》之后,中俄关系有所修复,在雍正帝在位时期,对俄人较前朝待遇有所改善。1727年,即雍正五年,与俄签定《恰克图条约》,允许俄人在京设立学堂,派遣学生,以恰克图此地为商榷市场,双方相互贸易,并明确规定了蒙古边界问题。
乾隆时期,沙俄贼心不死,又策划并支持了西北地区上层贵族发动叛乱,以图瓦解清统治政权,趁机扩充自己的实力。
1731年,准噶尔部贵族策零发动叛乱,沙俄大力支持,清军连战连败。
1732年,雍正予以策零沉重打击,策零向沙俄求援,沙俄慷慨相助。
1757年,乾隆帝予以准噶尔部最后一击,彻底将其解决,准噶尔部叛乱者十者有二逃入俄罗斯境内。
……
在乾隆彻底解决准噶尔部的问题之后,几十年来利用准噶尔的沙皇失去了一只忠实的狗,又碍于《尼布楚条约》的掣肘,难以找到侵略殖民的切入点,使之在中国问题幕后叱诧风云几十年的经营毁于一旦,沙俄的狼子野心付诸东流。然而,此时的沙俄并没有因为失去清国之内的帮手而感到痛心和懊悔,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在乾隆的重拳出击之下,准噶尔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土崩瓦解,从准噶尔部压迫下解放出来的百姓不计其数,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土尔扈特部的回归。
土尔扈特部是我国厄鲁特蒙古部的一个分支,该部一直与厄鲁特部的其它几部共居于我国西北地区。明朝崇祯初年,土尔扈特部无法忍受准噶尔部的压迫,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离开故地,几经辗转,迁居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在旅居国外的一个多世纪里,土尔扈特人饱受沙俄的欺凌和压迫,他们虽然身处异乡,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国,不顾山险路长,一直于与中央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清政府也对远在他乡的土尔扈特部表示关怀和挂念。清军平定准噶尔部上层贵族叛乱不久,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领部民17万口,不顾沙俄的重重阻挠,毅然踏上归途,电视剧《东归英雄》描述的就是这一壮丽史实。
经过八个月的长途跋涉,克服了给养缺乏,疾病流行等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乾隆三十六年进入中国境内,从而实现了他们长期以来要求返回祖国怀抱的愿望。
乾隆对土尔扈特部的归来十分重视,专派陕西巡抚文绶前赴巴里坤等地,购办牛羊衣物,按济他们的生活。不久,又指令伊犁将军舒赫德姿麦对土尔扈特人“分地安居,使就米谷,而资耕火石”,张家口都统负责解送当地牧群“驱往供馈”,陕甘总督吴达善负责“发帑运茶,市羊及裘”,在安排好他们生活后,乾隆又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渥巴锡等土尔扈特部首领,分别赐封为卓里克图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台吉等,使其管理所属,戚务生理,延及子孙,永荷安全之福。
这是一件盛大的喜事,乾隆帝欣然命笔,亲撰《土尔扈特部归顺记》、《土尔扈特部众记》、《御制土尔扈特部纪略》等重要文章,记载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艰难历程,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乾隆帝经营西北边疆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在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章小节
清前中俄关系情况之复杂远远超出了如上文说描写的境况,但却可以从中很轻易地概括出清前期的世界格局,作为有五千年的世界古国,我国的综合国力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有相当一段时间还处于顶峰的地位。虽然此时欧洲已经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但作为一个潜力极为巨大的国家,我们说发挥的力量还不足以我们全部力量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在以沙俄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入侵的境况下,在西方势利上升、东方势利下降的潮流中,我们依然赢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屡屡挫败沙俄分裂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的阴谋,足见我国基础之雄厚,民族精神力量之雄厚。
当沙俄的魔爪入侵雷龙将流域,中央政权并未作出明确指令的时候,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同胞们拿起武器坚决地与沙俄展开斗争,他们拒绝向侵略者缴纳皮毛贡赋,包围了盘踞在尼布楚地区的沙俄侵略者,从他们手中夺回中国人自己的牲畜,平毁了侵略者的庄园,迫使30多名侵略者仓皇逃窜。
当沙俄进攻达斡尔族的城堡时,斡尔族的酋长贵古达尔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决心对沙俄侵略者说:“我们只向中国顺治大皇帝进贡,哪里有你们贡品?等我们被自己的最后一个孩子扔掉,在向你们纳税吧。”誓死卫国的达斡尔人用大刀长矛与枪炮武装的沙俄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达斡尔族人七百多人血战到底,全部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