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彻生母事略
刘彻的生母王美人本名,是槐里人。她的父亲王仲是一个平民百姓,其母臧儿却是汉初燕王臧荼的嫡亲孙女。燕王及臧儿父亲因反叛汉朝均被处死,臧儿作为叛臣之女被押送长安。高祖刘邦当时一念之仁没有对臧家施灭门之刑,于是臧儿流落到关中,不久嫁给王仲,生下一男两女。男名王信,字长君;长女王,次女为儿。不幸王仲薄命先去世了,臧儿孤儿寡母难以度日,就携带子女改嫁长陵人田氏,又生下二子。长子为田,次子为田胜。
臧儿颠沛流离大半生,受尽了折磨,所以更加怀念少时的荣华富贵,每天做梦都想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传说有一天街上来了一个占卜算命的,此人在关中一带很有名气。他能推算人的一生,十分灵验。刚好大女儿王回家探亲,臧儿就拉着她一起去凑热闹。没想到占卜先生一见她俩就主动上前搭话,说她的女儿面相富贵,将来一定会母仪天下。这一下子触动了臧儿的心事,她马上开始盘算,怎样才能进入富贵之门。当时王已经嫁给金家的儿子金王孙,并生下一女,取名金俗,小两口正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呢!臧儿认为要想再度和富贵结缘,只有让女儿离开金家,另攀高枝。想好后就到金家哭着、闹着撕毁婚约,要带走女儿。金家当然不会理会她的无理取闹,但是却考虑到如果王在附近再嫁给别人,抛夫弃女,金家人的脸就给丢尽了。金家上下合计了一下,反正他们两口子也过不下去了,不如把她扮成秀女,送入宫中,离这儿越远越好。没想到金家对臧儿毁婚的报复,竟使王因祸得福,得到太子刘启的宠幸。从此,臧儿一家的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
西汉初,婚姻还不重门第和等级,婚姻的开放和自由是社会上常见的现象,贞节观念也相对后世淡漠,改嫁、再嫁普遍存在。当时帝王纳妃的标准以色艺为先。许多少女学习歌舞就是为了能够入主掖庭,有朝一日登上后妃之位。
王虽然已经结婚生女,但年方妙龄,目若秋波,体态婀娜,风姿绰约,丝毫看不出已婚妇女的痕迹。当时尚为太子的刘启一下子被迷住了,不久王被封为美人。汉初沿袭秦制,皇帝正妻一人称皇后,姬妾称夫人。众妃分为若干等级,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称号。王美人只是一个等级不高的嫔妃。她得宠后,一连为刘启生了三个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当初和姐姐一起进宫的儿经王美人推荐,也得到景帝的宠幸,为他生了四个儿子,以后皆封为王。
王生了三个女儿之后,每天祈祷自己生个儿子。在宫中磨练了几年之后,她深深地明白“母以子贵”的道理。美色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一旦色衰则爱弛,后果将不堪设想。“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为稳固地位,抓住荣华,唯一的方法就是生个儿子。当时皇帝为了把皇位传给嫡子,往往到民间采纳“宜子妇人,毋辟尝字,毋论年龄”,当然也不论贵贱,只要能给皇帝生下一个继皇位的龙子,便可被尊为皇后。王美人不想等自己年高色衰,她要靠儿子来保证自己无后半生之忧。这时的王已不是安于生活的民间少女,而是工于心计的宫廷妇人了。
秦汉人相信天命祥瑞。王美人为了让自己未来的儿子受到重视,就趁景帝心情好时禀明她做了一个怪梦。王美人娇滴滴地说她昨夜梦见一轮红日落入怀中。景帝一听大喜,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征兆。梦日入怀的消息传遍宫内外,给未出世的刘彻蒙上一层神秘的光环。王美人声称怀孕后,十四月迟迟未生。古时有圣王唐尧历十四个月孕的传说,因此景帝更喜欢这个还未谋面的儿子。
阴历七月七日,为传统的“七夕节”,传说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人间的喜鹊都飞上天河,用脊背搭起一座鹊桥,让这两个有情人相聚一天。人们在这一天摆上水果,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公元前156年七夕节在汉宫猗兰殿内却非同寻常,这里灯火通明,大家忙忙碌碌,都期待着一个小皇子的出生。不一会儿,一声尖锐的婴儿啼哭打断了人们的谈话,“王夫人生了一位皇子”,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宫内外。刘启刚刚即位第一年就得到一位皇子,可谓是双喜临门呀!景帝喜滋滋地看着结结实实的儿子,心里非常高兴。他想到民间流行给孩子起一个贱名,可以保证将来富贵和平安,就给刚出生的儿子起名刘彘。彘就是猪,在汉代,猪又被视为龙的一种,代表自己的儿子是龙的传人。
终于生了儿子的王夫人松了一口气儿,但并不代表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让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她被尊为太后,才可以万无一失。为了这个目的,王美人得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呀!
臧儿重返富贵的美梦终于成真了,但是王氏外戚是否能成显贵,还要看王在宫中的造化。
二、四岁胶东王
小刘彘聪明可爱,景帝十分喜欢他。但是宫中嫔妃如云,景帝共有十个儿子。在王美人产子之前,薄太皇太后的内侄女已被封为皇后。可惜她运气不佳,一直没个一男半女。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祖训支配下,薄皇后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了。
王夫人观察宫中众妃,能和自己较量的只有栗姬。她容貌艳丽,十分受景帝宠幸,况且连生了三个儿子,刘荣为长子,立储的可能性最大。于是宫中的两个女人为自己的地位展开了争斗。
公元前155年春,日薄西山的薄太皇太后死去,薄皇后失去了祖母的靠山,不久被废,离开了正宫。后位的空缺,代表着皇储未定。皇后之争和太子之争交织在一起,在汉宫中悄悄展开。
景帝对两个妃子都十分喜爱,对哪一个都难以割舍。聪明伶俐的刘彘三岁能诵经如流,无一遗落,表现出超人的智力。有一次景帝把他抱在膝上问:我儿想要当皇帝吗?小刘彘用稚嫩的声音回答说:做皇帝由天不由人,我只想做父亲的好儿子,每天能在您膝下玩耍。景帝听后十分惊讶,小刘彘的大度和悟性使景帝有立他为储的想法。
但是景帝曾与栗妃私约,立她为后,其子为君。栗妃三子,德被立为河间王,阏被封为临江王,只有长子荣未被册封,显然是为当太子做准备的。但是刘荣为人忠厚、木讷,和才智过人的刘彘相比,立刻矮了半截。介于这种情况,景帝犹豫了一年,仍未做出决定。
栗姬偷窥后位已久,薄氏被废后,她更是格外献媚,要求景帝实现诺言,立荣为太子,心想太子的母亲日后自然会封为皇后。景帝执政时奉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政策,做事循古礼,少变化。立幼废长,有违祖训。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景帝于前元四年,立刘荣为皇太子,四岁的刘彘为胶东王。
王美人“梦日入怀”生子的祥兆虽然得到景帝的关注,最终立太子时还是败给了栗姬。但王并未死心,打算等待时机再翻身。宫中众妃都以为栗姬立后是早晚的事,一起奉承她,栗姬非常得意,飘飘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