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字,其中近
3000字写在这三
小节里。这三小节是讲哲学的起源和古希腊哲学史的,这些内容是以前读的
苏联哲学教科书中没有专门讲的,毛泽东甚感兴趣,作了详细批注。
(四)读《哲学选辑》的批注。艾思奇的《哲学选辑》是
1939年
5月
出版的。这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在
1938年
9月底六届六中全会即将
召开之际,毛泽东提议组织的新哲学会在延安成立。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
泽东号召全党普遍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里虽然没有专讲哲
学,但在毛泽东看来,辩证唯物论哲学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基础,学习马列理
论,首先要学好哲学。他自己也感到了这种必要性和紧迫性。1939年
1月,
他致函何干之说:“我的工具不够,今年还只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
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为主”①。1939年
2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
①《毛泽东书信选集》第
136页。
义新哲学一事被列入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计划。1939年
5月
27日,毛泽东在
延安召开的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作报告,号召开展学习运动,包括学习
辩证唯物论。《哲学选辑》就是为了满足干部学习的需要编辑出版的,也是
新哲学会(艾思奇是负责人之一)配合学习运动所进行的工作。毛泽东对这
本书的批注既是他过去一系列哲学研究活动的继续,也是他号召全党学习理
论、学习哲学所起的表率作用。
《哲学选辑》荟萃了延安出版的中外新哲学著作的精华。它是从四本教
科书中选材汇集的。它的绪论“哲学的党性”选自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
证法唯物论教程》;它的第一章“唯物论和唯心论”、第二章“辩证法唯物
论”,选自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它的第三章“唯物辩
证法的诸法则”,选自李达著《社会学大纲》;它的第四章“认识的过程”,
选自米丁等编《新哲学大纲》。编未还有两个附录,其一为斯大林著《辩证
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全书的序论;其二为艾思奇本人写的“研究提
纲”,以供读者更系统地了解辩证法唯物论的生部基本理论,作为研究的参
考。
《哲学选辑》有
57万多字,从批划情况看,毛泽东至少批读了三遍。第
一遍是用黑铅批划的,第二遍是用毛笔批注的。全书
500多页,几乎是逐页
都有黑铅批划符号,批注文字也主要是用黑铅写的,毛笔的批注文字不多。
批注多集中在“绪论”第二节“哲学是党性的科学”和第一章第一节“哲学
中的两条路线”、第二节“机械唯物论”以及第三节“主观唯心论、马赫主
义和直观主义”中。第三遍是用红蓝铅笔批划的,毛泽东对《哲学选辑》中
收录的斯大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批划不多,只用黑铅批划了为
数不太密集的直杠、浪线等符号,没有写下任何批注文字。
在《哲学选辑》中,毛泽东对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批注文字较多,
对艾讲的哲学观点发表了较多意见。毛泽东读这本书的批注文字约为
3200
字,其中写在“研究提纲”中的就占了三分之二。
(五)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
4版)的批注。西洛可
夫、爱森堡等著的《教程》的中译本第
4版同第
3版内容一样,准确地说,
是第
4次印刷。延安时期,在苏联哲学书籍中译本中,《教程》是毛泽东读
的遍数最多、批划得最多的一本。他至少是第三次批读这部书了,而第一次
批读又不止一遍。就遍数而言,这可能是第六遍了。在《教程》的中译本第
4版上也留有两、三种批划的笔迹,说明到了
40年代初,延安的书籍还甚缺
乏,有的书在一些同志之间仍然是辗转批读。
毛泽东这次似为重点批读,前几次批注较多的部分,这次批注较少。全
书的批庄约为
1200字,大部分写在最后一章“唯物辩证法与形式论理学”内
(约
870字,占全书的
2/3以上)。
毛泽东批注《教程》(中译本第
4版),没有留下明确的时间。根据批
注内容推断、应当是在
1941年
3月以后。因为毛泽东在这本书的第四章第二
节里写有“三月参政会”几个字,而三月参政会是
1941年
3月
1日至
10日
在重庆召开的。既有这样的批注,读这本书就只能在这年
3月初之后。
至于在
3月初以后多久,能否作进一步断定呢?也可以作点分析。毛泽
东对这本书的批注,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对“中国主观主义”的批注文字特
别多,在全部批注中达
20多处,可以说是贯串全书批注的一根红线。这里所
谓的“中国主观主义”是专有所指,即王明机会主义的代名同。王明的错误
路线,就认识论根源来讲是主观主义。此外.毛泽东的批注还有一个特点,即
大部集中在上面讲的第六章内。这又为考证他批读这本书的时间提供了一个
线索。因为在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党内陆续展开了对王明错误路线的批评。
1941年.. 5月,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强调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
题。1941年.. 9月.. 10日至.. 10月.. 2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