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不说破还好,也有比过了的人,最后还会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寻求心理上的自我满足。说是阿q精神也好,说是心理健康需要也好,现在这种比是具体化的。
社会化大分配的变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自然就会产生这种比较。中国人不患穷,患不公,也容易满足。
前两年,局里还组织民警换位思考,到人力资源市场上去找工作,到社会上去打工,寻找职业的自豪感,或者说是自我满足感。但是就没有敢组织民警与经商做生意的换位思考的,就这样有个专门从事刑事摄影的民警因为早些年帮无工作妻子开影楼,把自己也开进去了,面对着年收入数百万的店铺和自己喜爱的刑事摄影,没怎么犹豫地脱了警服,扔掉了铁饭碗,却捧起了金饭碗。
现在这个人从影楼开到加工厂,摄影成了业余爱好,社交圈里的朋友社会地位比局长都高。用他的话说,当初要是在公安干到现在,至多也就是个吃点喝点的大队长。实际上,他要是那样,说不上连个中队长也干不上呢。
姜山胡思乱想着,却摆脱不掉刘韬辉的影子。原来,他这些思维的脉络都是围着刘韬辉进行的。刘韬辉的自杀就是缘于一个比字,他就是人比人得死的实践者nAd2(人如果进了四处比的怪圈,再加心气高些,境遇差些,不比死才怪呢。
姜山一贯不同与自己不是一类的人比,但与自己差不多条件的人还是比的。这种比也使他有充足的动力在工作上干出个样子来,在生活上活得讲究些,在道德上修养得典范些。
姜山在同龄人中算是工作上能干、生活上小康、家庭里幸福的,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社会评价,还是亲戚朋友,都对姜山说不出什么诋毁之词。这了因为姜山牢记着当教师的父亲教诲他的那句话:人后努力,人前自律。
姜山这么信马由缰地想着,又转回到这起案件上来。姜山到刑警大队任职后,因为是副大队长,他就亲自带队上一线,把在警校学的专业知识发挥出来,与总结梳理的老刑警们的经验结合着用。姜山的侦破水平和能力可谓蒸蒸日上,一年破的漂亮案子在领导班子里最多,这也是因为内心里比着干,较着劲。
姜山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还是应了孔夫子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从事办公室工作养成了善于总结思考和学习借鉴的良好习惯,真是习惯决定一生。
刑警大队里有很多高手,但是他们都是开始学,到了一定高度,全凭经验,思而不学,所以再提高就难了。再一个方面,他们在刑警大队呆的时间太长,有的失去了对职业的兴趣和ji情,返朴归真一般地越来越向顽性发展,有时认死理。
这起案子其实不复杂,就是因为一个干了一辈子刑警的副大队长对案子的背景考虑简单了,当成一般的刑事案件,三下五除二将有充分证据的犯罪嫌疑人拘留了事,汇报破案结果交差。不料犯罪嫌疑人进了监所却反供,诬告副大队长刑讯逼供,弄得老副大队长一脸灰,骑虎难下。
犯罪嫌疑人的一个亲戚又是个有背景的人,一过问,放人不说,还将副大队长一职给免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