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德国人与美国人密谈召回黄金的条件时,英国人沉不住气了。毕竟德国在英格兰银行的金库里也存了440吨黄金,德国民众不相信美联储了,他们就不会怀疑英格兰银行吗?
英国人越想越心虚:“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2012年12月13日,德国央行还在和美联储的谈判之中,英国BBC突然高调报道了英国女王视察英格兰银行金库的消息。
2012年12月13日,英国女王视察英格兰银行并参观金库
英国女王平常很少问政,更遑论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了。这是15年来女王首次视察英格兰银行,还特意参观了金库。要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世界经济一片狼藉,在那么危急的时刻,这位女王都没到英格兰银行慰问“灾区”。2012年12月并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15年从没来过英格兰银行的女王,怎么会突然兴致盎然地跑来视察金库?蹊跷之事必有蹊跷之因。
英国媒体大篇幅报道了女王的视察,尤其将镜头聚焦在英格兰银行金库里堆放的密密麻麻的金砖上,只见老太太抚摸着成堆的金砖感慨道:“很遗憾,这里的黄金并不都是我们的。”[12]女王这话传递出两层意思:一是黄金是个好东西;二是英国忠实地守护着其他国家寄存在英国的黄金储备。
还是那句老话: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巧合”!
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女王本人根本没想到要来英格兰银行的金库参观,而是英格兰银行的特意安排,并要求媒体配合大做文章,通过画面和文字高调曝光女王的视察,隐晦地展示金库中巨大的黄金库存,间接消除人们对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的怀疑。这一回,英国女王就是展示英国黄金储备的道具!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有实力的人,不会刻意表现实力;刻意表现的人,一定缺乏实力!
看来德国从纽约运回黄金储备的举动,击中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恐惧升级:欧盟大盗打劫忙,塞浦路斯储户慌
2013年3月16日,塞浦路斯炸了锅!欧元集团向塞浦路斯发出最后通牒,拯救其银行系统的条件就是必须向储户开刀,开征闻所未闻的储蓄税!
英国《每日邮报》惊呼:“这是一场伟大的欧盟银行抢劫案。”
众所周知,银行储蓄不是债券,不是股票,也不是任何形式的投资,而是公民私有财产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储蓄的本质是一种财富的寄存,储蓄者并没有授权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动用这笔钱去进行有风险的投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必须无条件随时满足储蓄者提取存款的原因。银行投资的失败与储户毫无关系,一切损失没有任何理由让储蓄者分担。尽管在现实社会中,银行风险不可避免,但欧美所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正是用于确保储户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这是一个起码的道德底线。
2013年3月26日塞浦路斯学生在总统府外示威,
抗议欧盟的苛刻援助条件(路透社)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早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价值基础。未经储蓄者的同意,没有社会的公平讨论,缺少正义的司法程序,欧元集团、欧洲央行和IMF这“三巨头”以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塞浦路斯政府接受完全无视正义底线的“城下之盟”,这比公开的抢劫行为更恶劣,因为它公然颠覆了社会道德的基础。
消息传来,塞浦路斯民众惊恐万状,他们奔向银行提款,却发现账户已被冻结。愤怒的人群开始马蚤乱,有人甚至开着推土机撞向银行的大门。
尽管银行储蓄税最终没有实施,但高额储蓄者的巨大损失仍然变成了一场金融噩梦。欧盟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未来其他成员国银行危机拯救方案的样板,欧洲的富人们陷入了严重的恐慌之中。
如果财富在银行里都不安全,更何况是动荡的股票市场,高度泡沫的债券市场和变幻莫测的外汇市场。
财富,至少是部分财富,迫切需要一个远离金融体系的避风港。
2012年底和2013年初,美国QE3激起的货币恐慌,经日元超级贬值和欧元负利率的预期,已被高倍放大,金砖五国准备另起炉灶强化了美元动荡的局面,加之德国人运黄金的疑云,英国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演,以及塞浦路斯储蓄危机的升级,终于诱发了市场对全球各国货币的极度不安,富人囤积黄金的暗潮开始涌动。
COMEX黄金库存拉响了红色警报
虽然纽约的黄金期货市场能够“凭空创造”任何数量的纸黄金交易量,但是凡事有一利则必有一弊,100个瓶子只有1个盖子的杂耍早晚会出问题。
期货合约是允许实物交割的,尽管在正常情况下,99%的合约持有人并不会要求实物交割(他们只在乎价差产生的利润)。但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期货合约持有人有可能突然集中要求实物交割,这就产生了实物黄金挤兑的潜在危机。另外,原来仅仅是把黄金寄存在COMEX金库的客户,受到塞浦路斯事件的强烈刺激,如果储户寄存在银行的储蓄都随时可能被剥夺,他们又凭什么相信寄存在期货交易所金库中的黄金不会被没收?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将现金存在银行,但当危机爆发时,人们将冲向银行挤兑存款,期货市场在恐慌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纽约COMEX的黄金库存可分为两大类:“合格金”(Eligible)和“交割金”(Registered)。所谓“合格金”就是指符合COMEX纯度和重量要求的金条,它可以属于任何人,存放和托管于COMEX的金库,合格金不得用于期货交割。“交割金”首先必须是合格金,是经过注册后可用于期货交割的金条。
准确地说,COMEX并没有自己的实际金库,它的金库是由五大金商的金库共同构成的。五大金商包括摩根大通、汇丰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SCOTIAMOCATTA)、布林克斯公司(BRINKS,INC)和曼弗拉公司(MANFRA)。五大金商每日向COMEX提交库存信息,COMEX据此汇总之后公布每日库存报告。
注意,COMEX仅仅是汇总五大金商提供的库存信息,它并未核查这些信息的内容是否属实。
2013年1—4月,纽约COMEX黄金库存遭到严重的“挤兑”冲击
2010年以来,纽约COMEX的黄金库存基本稳定在1100万盎司(约354吨)的数量,黄金超级赌场的运行貌似一切正常。但是,2012年底情况突然逆转,COMEX的黄金库存开始发生雪崩,局势急转直下。
从2012年12月起,美国黄金期货市场上开始出现剧烈的实物黄金转移风潮。COMEX的黄金库存从1100多万盎司,急剧下降到4月初的800万盎司(257吨),近百吨黄金被客户提走。(注意:4月12日开盘抛出的400吨黄金,明显超过了COMEX的全部库存!)不到4个月里,COMEX的黄金流失就高达27%!照此速度恶化下去,整个COMEX的黄金库存将难以支撑到年底。
如果COMEX的金库里没有黄金又会怎样呢?很简单,期货市场就会发生大规模的交割违约。那违约又能如何?答案是,个别违约叫事故,大面积违约叫危机。金融市场玩的是信心,没有信心就会崩溃。
其实,违
_分节阅读_7
约已经发生了。4月初,荷兰最大银行ABNAMRO已无法交割实物黄金。该银行在向客户发出的致歉信中表示,无法向客户提交实物黄金,愿意以现金来进行交割。在正常的市场中,如果金价下跌,意味着黄金供过于求,ABN应该很容易在市场中买到实物黄金并交割给客户。很明显,此时他们已很难找到实物黄金了。
假如COMEX修改期货交割规则,改成现金而非实物交割,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完全取消实物交割,那就成了纯粹的赌场,它不再与黄金有任何关系。那么所有对黄金有需求的客户就会流失,剩下的赌徒可以直接奔向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那里会赌得更爽。
如果COMEX的黄金期货市场没了现货,美国将丧失对黄金价格的定价权,从而威胁到对汇率市场的定价权,最终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动摇。
有人认为,黄金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与货币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不错,从法律上看,的确如此,黄金已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IMF强制性地“非货币化”了。但是,法律必须顺应民意,得不到民意支持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而已。所谓法不治众,就是这个道理。黄金在法律上不是货币,但在世人心中仍享有货币的地位,这是法律无可奈何的。各国中央银行都有黄金储备,却不可能有钢铁或钻石储备。这不是所谓的“野蛮的遗迹”,而是民心对黄金是财富终极代表的永恒认同。
【正文】第6节:
人们在街头看到一个美女走来,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如果医学能够提供精密的仪器进行检测,就会发现一个人看见美女时,体内的各种激素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同理,如果将黄金放在人们的手中,那种金黄、灿然、柔和、高贵、滑润和沉甸甸的感觉,同样会刺激人体激素分泌的变化,让人望而难舍。
如果作一个思想实验,把一公斤金灿灿的金条和一公斤黑黢黢的铁块并排放在繁华的大街上,观察行人的反应,情况必然是人们不约而同地去抢金条,而铁块不是被一脚踢开就是无人理睬。人们无须任何经济学理论或高深的知识,就可以本能地作出同样的反应。大家都争相拥有的东西,用于交换时,就无人会拒绝,这就是通货。真正的通货无需法律规定,它自然产生,自发进化,自动流通,这就是普天之下人心所向的货币。因此,黄金天然的货币属性无法被任何强权所剥夺,相反,所有强权必然假手黄金才能取信于民心。
黄金在历史上就是所有法定货币的天敌,法币凭借暴力,黄金依靠人心。当法币倒行逆施之时,人心就会自动倒向黄金。世间的公道在人心,货币的公道在黄金。
美国的QE政策实属货币恶政,名为拯救经济,实为掠夺财富,滥发货币必然导致人心背离。虽然美国可以通过黄金期货打压金价,但却挡不住民众浩浩荡荡抢购黄金实物的潮流。
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初,COMEX的金库已经频频告急。尤其是摩根大通的库存更是身陷绝境,其库存由280万盎司(90吨)急剧下降到不足100万盎司(约30吨),降幅逼近七成!
这已不是普通的期货交割,这是严重的黄金挤兑!
摩根大通不仅是黄金市场上最大的玩家,也是利率、汇率和其他几乎所有金融市场的最大玩家。2013年一二月份,COMEX黄金实物净交割量中,摩根大通独占了67%和60%,而三四月份更是占到95%和83%!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摩根大通完全主导着COMEX黄金期货市场的命运。
如果摩根大通的金库以这样的速度持续流失黄金的话,那么它连两个月都难以支撑,这意味着COMEX的擎天之柱轰然坍塌,大面积的违约将难以避免。美国定价黄金的局面将会变天,而美元一旦失去了强美元弱黄金的掩饰,就会立刻变成那个“没穿新衣的皇帝”。
2012年12月以来,摩根大通的黄金库存从280万盎司降到4月初不足100万盎司
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唯一的办法就是制造一起黄金超级暴跌的“白色恐怖”,以雷霆万钧的期货黄金抛售,摧毁一切抵抗的意志,飞流直下的金价将彻底撼动市场,把黄金实物从投资人颤抖的双手中给震出来,一方面让华尔街大佬们在做空交易中暴赚一笔,另一方面则便于摩根大通们在更低的价位廉价扫货,重建濒临枯竭的黄金存库。同时,在崩溃的金价面前,所有跃跃欲试的黄金购买者,将被吓得魂飞魄散,逃之夭夭,从而阻绝后续的挤兑压力。
真可谓是一石三鸟的妙计!
这就是美国发动镇压黄金的“四一二”政变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计划,将迫切需要强化美元地位的白宫,急需化解公众对QE3严重质疑的美联储,刻意回避黄金储备核查的财政部,和心急如焚的华尔街大佬们的多方利益完美地整合在一起。
于是,世人看到了一系列严丝合缝的“巧合”事件:
4月初,华尔街媒体集体转向,黄金泡沫之声不绝于耳,黄金从备受推崇的“宠儿”突然沦落为受诅咒的“灾星”;
4月10日,奥巴马召集14家全球金融巨头密商大计,会议内容秘而不宣;
4月10日,高盛发布了看空黄金的报告(此前一直看多),吹响了做空黄金的“集结号”,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4月11日,市场上谣言四起,声称塞浦路斯计划出售吨的黄金,接着又有传言说葡萄牙(382吨)、意大利(2451吨)可能步其后尘抛售黄金,黄金市场上人心惶惶;
4月11日,美联储会议纪要“意外”地提前泄露,纪要反映了美联储内部有人建议提前结束QE3。消息传出,看空黄金的悲观情绪弥漫市场。
这一切为4月12日的“黄金大屠杀”做好了充分的心理铺垫。
库存疑云
华尔街大佬们对期货市场的技术分析相当内行,他们可以精确预估“四一二”开盘400吨黄金抛单可能产生的震撼性效果,但却无法判断金价暴跌对实物黄金购买者的影响。
就在华尔街大佬在纸黄金市场上把黄金多头杀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之时,“中国大妈”和世界各国的实物黄金抢购者突然蜂拥杀出,打了华尔街大佬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还没来得及收缴实物黄金的战利品,就被“大妈们”扫荡得干干净净。这是华尔街大佬们始料不及的,这种现象完全违反了2000年以来,每次金价暴跌之后实物黄金销量将被有效压制的规律。
不仅全世界的普通投资人纷纷趁低买入黄金,各国央行也在悄悄地逆市增持黄金储备。全球央行2012年第四季度购金量创48年来新高,并在2013年第一季度和“四一二”暴跌之后继续大幅增持。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更是加快了在低价位吃进长期被忽视的黄金储备的步伐。俄罗斯、土耳其、韩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和乌克兰的央行,对黄金储备的兴趣空前高涨。
2013年6月11日,山东济南泉城路上,一家金店
金饰打折,近万人挤爆现场抢购黄金
实物黄金的热销令华尔街大佬大吃一惊,就连黄金期货市场的老板特伦斯达非(TerrenceDuffy,CME的CEO)在2013年4月29日接受采访时,都不得不承认:“关于黄金,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两周前的黄金暴跌导致了黄金各类(纸)产品交易量的大幅下降,但金币和实物黄金却正好相反。这表明人们不想要黄金证书,或其他任何(纸黄金)的东西,他们只想要实物黄金。”[13]
这样一来,虽然在做空黄金期货的战线上,华尔街大佬们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最重要的战略目的是重建COMEX库存,而这一计划却泡汤了。非但如此,COMEX库存比“四一二”之前流失得更快,仅4月25日一天,COMEX就损失了7%的库存,而摩根大通的“合格金”库存在当天狂降了65%!
至5月7日,摩根大通的“交割金”已经下降到创纪录的新低万盎司(约合吨),仅5月7日当天,就有万盎司被提走,占其总量的%!
到6月10日,摩根大通的黄金库存更加危险。“交割金”继续减少到万盎司,“合格金”下降得更快。其黄金总库存仅剩不到55万盎司(吨)。
2013年6月12日,摩根大通的黄金库存仅剩不到55万盎司(吨)
仅仅4吨多的“交割金”库存,已是危如累卵,即使加上临时可以转化的“合格金”,17吨的库存应对全世界的黄金实物挤兑,不过是杯水车薪。
此时,最怕的就是更大规模的“交割通知书”!
结果,怕什么就来什么!
6月10日,COMEX惊现一张规模巨大的“交割通知书”,客户要求摩根大通6月交出6208份合约的黄金实物,其总量为62万盎司(约20吨),为正常月份(一二月份)交割量的9倍!
这已经超过了摩根大通55万盎司的全部库存!
简单地说,摩根大通必须从其他渠道紧急找到黄金,否则将会违约。如果世界黄金期货市场的老大发生违约,一切都将是浮云。
2013年6月10日,摩根大通面临62万盎司(20吨)黄金的
“挤兑”,超过了其全部COMEX库存
摩根大通的库存不足以应对6月期货交割的要求,这意味着摩根大通等5大金商的库存报告,可能存在着严重夸大的问题。其实,早就有客户怀疑5大金商的库存有猫腻,比如挪用客户黄金,私自进行黄金租赁和掉期(SWAP)。美联储金库被质疑的问题,在5大金商库存中可能更为普遍,更加肆无忌惮。这也是为什么2013年1月德国宣布运黄金回家的举动,让很多将黄金寄存在COMEX金库的客户们产生了恐慌,他们纷纷将自己的黄金运出COMEX金库,干脆自己储存。不过,当库存中还有现货时,质疑仅仅是质疑。但是,如果摩根大通已经到了无法交割黄金的地步,这就不再是质疑,而是显然存在着欺诈。
于是,非常“巧合”的事又出现了。
6月3日,在COMEX每日黄金库存报告中,突然出现了一则令人震惊的声明:“本报告的信息源于可以信赖的机构,但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仅提供参考信息。”
为什么突然发出这样一个声明?为什么在这个时刻?如果金商的库存是否准确都是问题,那还要COMEX的监管干什么?难道金融机构没撒过谎吗?如果他们都诚实本分,哪里会有2008年的金融海啸?
摩根大通的库存见底,期货交割濒临违约,这本该是黄金的利好消息。但是,6月的期货黄金却在持续下跌,并有向1000美元价格逼近的趋势。
这说明摩根大通肯定还有其他获得黄金的渠道,黄金ETF就是其中之一。
黄金ETF,华尔街大佬的“小金库”
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医院养病,闲极无聊,盯着看墙上的世界地图。他突然发现欧洲和非洲大陆的轮廓,与北美和南美洲惊人地相似,如果将地图剪开,再把这两片大陆拼在一起,几乎可以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根据多年的气象和地质学考证的积淀,他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就这样,一个气象学家无意之中成了现代地质学的板
_分节阅读_8
块学说之父。
如果用同样的思路来观察黄金ETF(GLD)的黄金流出曲线,与COMEX库存同期流失曲线的形状,人们会发现两者异常相似。
左图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拼图,右图是黄金ETF、COMEX库存拼图
如果说摩根大通的库存不足以进行期货交割,那么它有没有可能从黄金ETF的库存中得到补充呢?
答案是很有可能。
最近12年的黄金大牛市刺激了全球投资者持有黄金的欲望,投资者的心态与黄金消费者的心态完全不同,他们持有黄金的目的不是因为想拥有黄金,而是渴望通过黄金来赚钱。对他们来说,赚钱是目的,黄金只是手段。但拥有黄金比较麻烦,买货、验货、运输、保管、卖货都需要支出成本。尽管黄金期货也能赚钱同时不需要拥有实物,但是期货市场波动大风险高,心脏不好玩不了。市场需要一种黄金产品,它貌似拥有了实物黄金,但又没有任何麻烦和费用,而且随时可以买卖,这就是黄金ETF基金闪亮登场的原因。
黄金ETF的原理是:黄金生产商向黄金ETF基金寄售黄金实物,ETF基金以这些黄金为抵押在交易所发行“仓单”,最小单位为1/10盎司,以降低投资者的进入门槛,这些“仓单”(基金份额)可以自由交易,管理费用也很低廉。2003年黄金ETF一经问世,很快就火遍世界,目前黄金ETF基金的巨无霸就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GLD。2004年上市后,其规模迅速膨胀,2012年12月曾持有1350吨黄金,堪称各国黄金储备之外最大的黄金持有者。2012年9月,世界上所有的黄金ETF基金总共拥有大约2330吨黄金。不过,有些黄金ETF所持有的黄金,其实是期货合约或以其他纸黄金的形式存在着。
【正文】第7节:
当华尔街媒体唱衰黄金走势时,最常引用的理由就是GLD的黄金持有量在减少,这表明投资者在抛弃黄金,资金流出了黄金市场。
当资金流入时,GLD基金用这些钱买入黄金实物,将“仓单”交给投资人,这个过程很容易理解。那么资金流出时,又将发生什么呢?
猫腻就藏在这里!
按理说,“仓单”持有人随时可以转让仓单,也可以向GLD索要黄金实物。如果是转让,那么GLD的黄金持有量不变,但索要黄金实物就不同了,这叫“赎回”,GLD必须交出黄金,并销毁仓单,两不相欠,账目一笔勾销,此时GLD的黄金持有量将下降。
华尔街大佬在设计GLD时特地留了一手,只有15家主要银行才能够与GLD的受托人(Trustee)纽约梅隆银行和托管人(Custodian)汇丰银行打交道,而这帮人本来就是一伙儿的。大佬们拿着至少10万份“仓单”才可以“赎回”实物黄金。
这样的安排将所有投资GLD的散户完全排除在“赎回”实物黄金的门槛之外,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在黄金暴跌的恐怖之中,将“仓单”以跳楼价转让给15个华尔街大佬,大佬们笑逐颜开地舔干“仓单”上散户们的鲜血,然后找到同伙的委托人来消掉GLD的账目,之后拿到提货单,再去敲另一个同伙汇丰银行的金库大门,汇丰验明正身发货起运,大佬们弹冠相庆,彼此恭喜发财。最后,大佬们把原本属于GLD散户们的黄金实物,交割给COMEX的期货客户。既洗劫了GLD的散户,又不会在COMEX期货交割时违约。
GLD的黄金藏在哪里呢?它们在伦敦汇丰银行的托管下,被实际存放在瑞士苏黎世UBS的金库里,在COMEX的库存雷达中,这些黄金是完全隐身的。
什么叫J商?华尔街大佬就是最鲜活的标本!
什么叫欺诈?GLD的规则就是最形象的案例!
什么叫悲摧?投资GLD的散户就是最现成的倒霉蛋!
德国宣布运黄金回家之后,COMEX和黄金ETF的
库存总量同时下降(Source:Bloomberg)
【正文】第8节:
GLD妙就妙在用散户的钱来坑他们自己。大佬们剪羊毛的技艺真是与时俱进,迭出创新,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散户们直接拥有黄金实物,那么大佬们要从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角落里去淘出这些黄金实属不易,但GLD却用刺激人性贪婪的法子将散户们的钱和黄金都集中在大佬们的手中,予取予夺,大快朵颐。
2013年6月,摩根大通实际上是遭遇了黄金的挤兑,在COMEX的系统之内已经无法应对期货交割,GLD就成了摩根大通的一个方便顺手的黄金“取款机”。如果金价上涨或不变,那么GLD的散户们就不会老老实实地交出他们的“仓单”,只有金价暴跌才能把吓破胆的散户们的“仓单”给震出来。这就是6月底金价再度暴跌的根源。
如果将黄金ETF和COMEX的黄金库存合并在一张图上看,问题昭然若揭。2013年1月德国宣布运黄金回家,黄金价格开始逆转,而COMEX和黄金ETF的库存量非常“巧合”地同步和同比例地下降。换个角度看,COMEX的黄金库存损失,可能部分由黄金ETF的库存来进行补充。
从长远看,ETF的黄金流出绝非坏事,与华尔街媒体的解释完全相反,黄金ETF的“失血”,说明了COMEX实物黄金短缺严重。ETF的黄金从大佬们的集中控制下重新获得了自由,它们再次散落到世界各地,并最终流入了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大妈们”的口袋里,她们将紧紧地攥住真正有价值的宝贝,华尔街大佬们想忽悠出这些黄金,近乎痴人说梦。
内幕披露
有人可能会问,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4月以来对黄金的“斩首行动”,难道完全没有走漏风声?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助理保罗罗伯茨
(PaulCraigRoberts)
答案是:当然有。
有人在4月4日(黄金斩首行动之前8天)就在网站上发表长文《对黄金的打击》(TheAssaultOnGold),文中精准“预测”了美国即将对黄金发动的“四月愚人节攻势”。
此人就是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助理保罗罗伯茨(PaulCraigRoberts)。
罗伯茨曾任里根政府的财政部部长助理,主管美国经济政策,被誉为里根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罗伯茨在文章中指出,2011年黄金暴涨500美元,强烈地震撼了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为捍卫美元霸权必须镇压黄金,美国政府才是金银暴跌的主导力量。
“对于美国人而言,一场金融和经济的灾难可能已经近在咫尺。美联储和它所倚重的金融机构联手打击金银价格以吓阻投资人的行为就是明证。”
我在2013年4月7日的新浪微博中介绍了罗伯茨的黄金预警
(60万读者阅读),这发生在“四一二”金价暴跌之前5天
“美联储对黄金发动的四月愚人节攻势是通过向金商们传话开始的,这些金商(指摩根大通等)迅速将(美联储)的意图传递给他们的客户,并告知他们对冲基金和其他大型投资机构即将抛售他们的黄金头寸,客户们应该在此之前迅速撤离贵金属市场。因为这些内部信息属于政府本身的策略,投资人将无法起诉这样的行为。
“美联储对贵金属的打击是一种不计后果的行为,因为一旦被广为知晓,这一政策将注定失败。如我前面所解释的,对黄金和白银的联合打击行动,正是为了保护美元的汇率。如果金银没有威胁(美元),政府就不会对它们进行打击。
“美联储每年制造出一万亿美元的新货币,但是世界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却在远离美元,以及美元储备,结果是(美元)供应的增加和需求的下降。这意味着美元汇率将会下跌,国内通胀将由于进口价格上涨而恶化,这将导致利率的上涨和债券、股票、房地产的崩溃。
“美联储对金银的联合打击不可能最终成功,它的目的仅仅是为美联储赢得更多的时间,继续用印钞的办法来为联邦财政赤字买单,同时维持低利率,确保债券价格,以支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4]
美国政府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们善用市场的手段,充分发挥媒体的影响力,借助华尔街的巨大能量,以操纵市场心理来改变对金银的预期,从而不露痕迹地完成政策目标。这远比采用限购、限号等行政手段要有效得多。
美国政府对金价预期的影响力,在历次黄金涨跌中都能发现许多“巧合”:
2008年3月,金价在历史上首破1000美元,达到1011美元。4月,IMF就开始讨论出售黄金融资,据说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贫穷国家。这样蹩脚的理由当然是为了影响金价的预期。果然,黄金闻讯下挫到9月的740美元,跌幅高达27%。
2009年2月,金价达到984美元,再次逼近1000美元大关。3月,在G20峰会上就安排讨论IMF的黄金出售计划,规模远超预料,竟然高达403吨。不出所料,4月金价闻声下挫到870美元,跌幅12%。
2009年11月,黄金价格突破1175美元,再次刷新历史新高。同月,IMF出于“燃眉之急”,宣布抛售黄金200吨给印度,结果金价下挫到3个月后的1058美元,跌幅10%。
2010年6月,金价达到1261美元,再创历史新高。7月7日《华尔街日报》突然透露出国际清算银行(BIS)与商业银行进行的黄金掉期(SWAP)交易:“如果(商业银行)向BIS抵押黄金而获得的贷款,出于一些原因而不能偿还,那么BIS可能选择在市场中抛售这些黄金,如此规模的黄金抛售将大大增加市场供应”。结果7月底金价下跌到1157美元,跌幅%。
2011年9月5日,黄金创下192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从当年2月的1328美元,7个月飙升近600美元!紧接着黄金期货市场的砸盘行动就开始上演。9月21日,美国推出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原本市场以为黄金会大涨,不料类似于“四一二”的悲剧发生了,疯狂的期货抛售在22日和23日将金价接连砸破1800美元和1700美元的关口。特别是9月23日,在黄金暴跌后,COMEX来了个“釜底抽薪”,突然宣布大幅提高黄金的交易保证金达21%,白银16%。“恰巧”这又是一个星期五,第二天就是周末,黄金多头和“四一二”时一模一样地崩溃了。结果一周黄金价格下跌%。
如此之多的“巧合”和极小概率的事件频频发生在黄金市场之中,这个市场恐怕真的“闹鬼”了。
除了罗伯茨,另一位发现黄金市场“闹鬼”的就是前美国政府高官比帕马格伦(PippaMalmgren)。
美国总统小布什时期的经济政策
特别助理比帕马格伦
(PippaMalmgren)
比帕马格伦,曾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经济政策特别助理,负责向总统汇报金融市场的动向,担任白宫与美联储、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美国证监会(SEC)等金融监管机构的总协调人。
2013年6月7日,比帕马格伦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许多黄金内幕。
记者问:“如何看待4月12日的黄金暴跌?”
比帕马格伦回答坦承:“(美国)政府厌恶黄金价格的暴涨,这的确是事实,特
_分节阅读_9
别是在他们进行历史上最大程度的货币贬值政策的时候我们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发达的工业国都同时采用这种(货币贬值的)策略。所以各国政府感到紧张是自然的。某些最大的银行恶意做空(黄金),并向市场宣称:它(黄金)肯定会暴跌。我不能肯定这种行为算不算令人惊讶。接着发生的就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抛售黄金)交易量,历史罕见的交易规模在星期五(4月12日)的短短半个小时内发生了。”
记者问:“这是一种明显的操纵行为,不是吗?”
比帕马格伦答:“我明白你的意思。所有的人都在呼吁政府调查这一事件,这很有意思,看起来这不会有结果的。所以,最终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记者问:“如果让CFTC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展开调查,最后向政府报告:我们发现了犯罪,但嫌疑人是政府和美联储。这怎么办?”
比帕马格伦(笑):“是的,你必须立即逮捕你自己。”
记者问:“所以,实际上你不可能调查这种类型的事件,是吗?”
比帕马格伦答:“不,你不能(调查)。我认为这就是我担任顾问的许多机构非常担心黄金投资的问题,因为他们确实感觉到它(黄金市场)被操纵着。这样(金价)的波动太过震撼人心,他们无法承受。”[15]
毫无疑问,无论是保罗罗伯茨,还是比帕马格伦,他们都曾经从美国政府的视角观察过黄金市场。特别是比帕马格伦,监管美国期货市场正是她的分内工作,作为总统特别助理,她必须清楚地了解金融市场的各种异常动态,以备总统垂询。美国政府对黄金市场的高度关注应当是毫无疑问的事情,这自然与美元的地位息息相关。
有趣的是,比帕马格伦在另一次采访中透露了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看法:“他们(中国)希望人民币在世界上能成为一种坚挺的、由黄金支撑的货币,而其他国家正在选择通货膨胀和贬值本币。最近(中国)与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新加坡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双边货币协议,反映出(人民币)一种取代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意愿。”
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黄金和白银还有未来吗?
有人将4月12日对黄金的打击称为是“心理战”(PsychologicalOperation)的经典战例,对黄金的“心理战”旨在影响受众群体的价值系统、信仰系统、情绪、动机、逻辑和行为,特别是对行为的影响将直接诱发价格的波动。
黄金价格的剧烈下跌已成功地产生了“心理战”的预期效果,人们开始怀疑“乱世藏金”这一理念是否还有效,对黄金白银的投资价值的信心发生了严重的动摇,悲观情绪弥漫,唱衰之声大行其道,甚至超发货币终将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逻辑也变得含混不清。市场的感受与冷静的理性已脱节,价格的信号和财富的直觉相错乱,可以说,对黄金的看法已陷入了空前的混乱。
为此,全面和审慎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需要方面看,人们永远希望拥有黄金,这已经被5000年来的人类文明史所验证,关键是在什么价位上会将这种冲动转化为行动。从供应角度说,就要看什么样的金价是黄金生产商愿意持续提供的。
这就涉及黄金的生产成本问题。
关于黄金的生产成本,目前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叫“现金成本法”(CashCosts),另一种就是“全成本法”(TotalCosts)。前者仅仅计算了维持一个金矿正常运营的最基本的费用,例如,采矿、加工、精炼等,最后以金矿的总产量除以上述费用而得到每盎司黄金的开采成本。但是,该方法明显低估了黄金的综合成本。任何一个黄金生产企业为了维持公司利润,必须持续钻探新的金矿资源、深度挖掘已有的金矿储备,这些成本金额巨大且必须发生。另外,企业的财务成本(债务利息等)、税务成本等也应该计算在黄金生产成本之中,最后还需要剔除衍生品对冲、资产减记、其他投资盈亏(与黄金生产无关),这样的分析才能真实和全面地反映生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尽管这些成本并不与现有金矿的生产直接相关,但却是黄金企业真实发生的费用,没有这些必需的开销,黄金企业就不能持续生存。如果将上述成本综合考虑,就是黄金的“全成本法”。
根据现金成本法计算,有人认为黄金的成本为600美元~800美元/盎司,也有报告指出是1000美元~1100美元,这取决于不同金矿的不同情况。
赫巴投资公司(HebbaAlternativeInvestments)以“全成本法”对世界所有上市的黄金公司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公司2012年的黄金总产量为800吨,约占2012年全球黄金矿产金总量(2700吨)的1/3,具备足够的代表性。
经过测算,上市黄金企业的平均“全成本”为:
2011年,1168美元/盎司;
2012年,1287美元/盎司;
其中,2012年第四季度的黄金成本已上升到1399美元/盎司!
由于发现新矿与挖掘现有矿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如南非矿井的深度达到了3200米,开采成本直线上升。除了开采成本之外,还有2009年以来货币严重超发导致的人力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成本、运输成本、渠道成本的大幅飙升。常被人们忽略的还包括环保、法律和政策的隐性成本。例如,世界最大的金矿企业巴里克公司(Barrick)在南美帕斯瓜拉玛(PascuaLama)的金矿项目,由于矿脉横跨了智利和阿根廷,结果在2013年4月被智利政府以环境保护的理由下令停止开发,巴里克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一下子打了水漂。这种黄金企业所遭遇的巨大的隐性成本并未被计入传统的“现金成本法”,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赫巴投资公司对全球黄金上市企业的黄金全成本分析结果
赫巴投资公司对白银的全成本分析结果
【正文】第9节:第二章 真相隧道,穿越泡沫的空间
另外,赫巴投资公司还对白银做了全成本测算,结果发现2012年第四季度全世界所有上市白银企业(总产量7000万盎司,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0%)的平均全成本为美元,2011年同期为美元,成本同比增长%。
如果说2012年底,黄金的全成本已经高达近1400美元,那么到2013年6月,金价已跌到125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世界黄金生产企业将普遍陷于亏损。
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
2013年6月21日,美国黄金上市公司GoldenMineralsCompany(AUMN)宣布关闭其在墨西哥Velardena矿区的470处生产点。当年5月,该公司预计金价在1500美元和银价25美元的条件下,全年后三季度将出现500万美元的负现金流。而6月的金银价格都已远低于其全成本,公司被迫裁员减产。
6月22日,世界最大的黄金企业巴里克公司,宣布将大规模裁减内华达州和犹他州55个矿区的员工,原因是金价已使巴里克难以维持生产规模。几乎同时,另一家世界著名的黄金企业纽蒙特矿业公司(NewmontMiningCorporation),裁减了科罗拉多州金矿33%的员工后,将对内华达州金矿再次进行裁员。该公司表示成本的飙升和金价的下跌迫使公司减产。
6月24日,排名世界黄金企业前5位的纽克雷斯特矿业有限公(NewcrestMiningLtd)宣布进行高达55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这是世界黄金史上最大的一次资产减记。
毫无疑问,如果金价长期低于黄金的全成本,那么黄金的产量将下降。
2001—2012年世界黄金生产示意图,由图可见,总量变化不明显
2001年以来,黄金价格已上涨5倍左右,按照供求关系的常识,利润增加产量也应同步增长,但实际情况是,12年以来矿产金的产量几乎没有明显变化。2001年,全球矿产金为2560吨,2012年仅为2700吨。
全球目前正在开采的超大型金矿少得可怜,在所有正在生产的400个金矿中,只有156个金矿年产量超过10万盎司(约3吨多);其中,只有21个金矿年产量超过50万盎司(约16吨);年产100万盎司(32吨)的超大型金矿不超过6个。由于金矿开采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地球上容易开采的金矿都已被发掘。近10年来,虽然也有一些大型金矿被发现,但金矿总储量超过2000万盎司(约643吨)的超大型金矿却一个也没有。
有人认为,黄金的生产成本并不重要,因为绝大部分已开采的黄金并不会被消耗掉,存量远大于增量,金价将由存量黄金来决定。其实,这与新房和二手房的道理一样,如果新房短缺,则二手房的房主会惜售,房地产总体价格将会上扬。同样,如果新增黄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么这些需求将只能求助于现有黄金的持有者,如果价格太低,就不会有人愿意出售。当然,各国的黄金储备抛售可以明显改变供求关系,但在目前全球央行已成为黄金净买家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德国央行运黄金回家对其他央行所产生的影响下,说服各国出售黄金储备并不容易。
2013年4月黄金暴跌之后,中国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出库量表明,中国已经吃掉了同期世界黄金矿产金的绝大部分,而印度的黄金消费与中国不相伯仲,仅中印两国2013年就可能吃掉2000吨以上的黄金,中东以及全球央行至少将购入1000吨,世界其他地区的实物黄金热也在更低的金价刺激下迅速升温。
必须注意到,金价已在黄金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下,而这一成本正在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快速攀升,越来越多的黄金生产商将被迫减产或关闭金矿,黄金的供应将迅速萎缩。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新增黄金不足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那么黄金存量就必然出现重新分配的趋势。
实际上,这一趋势在过去的40多年中一直存在着,那就是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世界黄金存量流动的方向始终是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从老牌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与人类历史上文明兴衰交替时所发生的现象完全一致:黄金的运动方向显示着财富创造力的转移,繁荣与信心的转移,并最终标志着全球权力的转移。
黄金永远流向尊重财富创造的地方!
上海黄金交易所每周黄金出库量占世界矿产金的比例
申论
黎明前的黑暗最令人绝望,但黑暗中却孕育着黎明。
2013年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大佬对黄金市场的打压力道之猛烈,为30年来所未见。这反过来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此疯狂和如此激烈的行为,意味着美元对黄金的恐惧也是30年来所未见。
对美元信心的脆弱,恰是打击黄金的原因!
正如罗伯茨所说,美联储对金银的打击不可能最终成功。它的目的仅仅是为美联储赢得更多的时间,继续用印钞的办法来为联邦财政赤字买单,同时维持低利率,确保债券价格,以支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与2008年相比,2013年的美国金融体系不是更稳健,而是更脆弱。人们已经看出,美联储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尽头的前面是另一个深不见底的悬崖。5年来,美元的超级膨胀带来的不是经济的真实繁荣,而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更大的泡沫。维持资产泡沫必须依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更宽松的货币
_分节阅读_10
政策将注定使更大的泡沫破裂。
现在还有疑问的不是危机会不会爆发,而是什么时候爆发,从哪里开始爆发。如果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金融机构的危机,政府可以用泛滥的钞票将金融系统的烂账通通转移到自己的身上,那么下一次的危机就将是钞票本身的危机。
美国已经清楚地意识到,QE政策不可能有“善终”,一场货币危机将无可避免,如果必须保证美元在危机后的一片废墟中屹立不倒,唯一的退出策略就是首先引爆其他国家的危机。
任何有可能替代美元的货币选择,无论它们是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还是比特币,都是美国绝对不能容忍的。美国已经成功地让日元烂掉,让欧元自顾不暇,让黄金灰头土脸,让比特币四处流亡,只有对人民币美国采取了“围三阙一”的策略,继续逼迫人民币升值,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人民币取美元而代之,而是诱使人民币脱离本土的坚固城防,在野战中寻机聚而歼之。
未来将要爆发的全球货币战争的根源就是美元的堕落,而美元的堕落始自1971年与黄金的脱钩。从此,不受任何刚性制约,没有任何制衡机制,美元的霸权变成了美元的独裁。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货币权力同样如此。
所有的果子都往地上落,因为万有引力;所有的货币都会贬值,因为人性贪婪。
最终,在货币欲望的废墟里,黄金仍在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ThomasPascoe,TheGoldPriceCrashisFurtherEvidenceofMarketRigging,TheTelegraphBlogs,April16,
[2]上海黄金交易所,2013年4月份月报,交割情况表
[3]TimothyGreen,TheNewWorldofGold,GeorgeWeidenfeldandNicolson,London,1982,
[4]
[5]
[6]LiaquatAhamed,LordsofFinance,ThePenguinPress,NewYork,2009,
[7]TimothyGreen,TheNewWorldofGold,GeorgeWeidenfeldandNicolson,London,1982,
[8]彼得希夫,《为什么我们不应对金融危机感到意外》,米塞斯研究院演讲稿,2009年
[9]AmbroseEvans-Pritchard,ECBmullsnegativeratesasEuropeseconomiccrisisdeepens,TheTelegraph,Dec6,
[10]RobertLenzner,TheGermansWantTheirGoldReservesBackInGermany,Forbes,Jan19,
[11]CheckingtheVaults:GermansFretaboutTheirForeignGoldReserves,DerSpiege,May14,
[12]QueenQuestionedFinancialCrisis,BBCNews,Dec13,
[13]TerrenceDuffy,PresidentandExecutiveChairmanofCMEGroupInc,ombergTV(April29,2013)
[14]PaulCraigRoberts,TheAssaultonGold,,April4,
[15]ppa“Pippa”Malmgren,KingWorldNews,June7,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