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异界封神 > 第二章 佛教神谱

第二章 佛教神谱

(一)过去七佛与五方五佛

第一毗婆尸佛姓拘楼,刹利王种。父字槃裱,母字槃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第二尸弃佛姓拘楼,刹利王种,父字阿轮挐,母字婆罗诃越提。所治国名,阿楼那和提。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第三毗舍浮佛姓拘楼,刹利王种。父字须波罗提和,母字耶舍越提。所治国名,阿耨优摩。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第四拘留孙佛姓迦叶,婆罗门种。父字阿之大兜,母字随舍迦。所治国名,轮诃利提。偈曰:见身无实是见佛,了心如幻是了佛;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姓迦叶,婆罗门种。父字耶睒钵多,母字郁多罗。所治国名,差摩越提。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第六迦叶佛姓迦叶,婆罗门种。父字阿枝达耶婆,母字檀明越提耶。所治国名,波罗私偈曰:一切众生­性­清静,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第七燃灯古佛(梵Di^pam!kara,巴Di^pam!kara,藏Mar-me-mdsad)

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依《修行本起经》卷上所述,往昔,提和卫国(Di^pāvati^)有圣王,名灯盛。临命终时,将国政嘱付太子灯(锭)光,太子知世间无常,更将国政授与其弟,即时出家。成佛后,游行世界,开化群生。是时有梵志儒童,值灯光佛游化,乃散花供佛,并解髻布发于泥道上,请佛蹈之,佛乃为儒童授来世成佛之记。此儒童即释迦牟尼佛。《增一阿含经》卷十三、《四分律》卷三十一等,亦述及燃灯佛之本缘,但所说略有差异。

另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只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

印度教传说守护神毗湿努曾经化身为五方五佛,又名五智如来、五智佛、五方佛、五圣,或称五禅定佛(pan~cadhya^ni-buddha^h!)。佛教里是指密教中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尊佛,有金刚界五佛与胎藏界五佛之别。

金刚界五佛,即毗卢遮那(Vairocana)、阿閦9a39(Aks!obhya)、宝生(Ratna-sam%bhāva)、阿弥陀(Amitabha)、不空成就(Amogha-siddhi)。

此五佛居于金刚界曼荼罗中央的五解脱轮。其中,毗卢遮那佛身白­色­,结智拳印,位于中央。

阿閦佛身黄金­色­,左手握拳置于胁部,右手下垂触地,位于东方。

宝生佛身金­色­,左手握拳安于脐部,右手向外结施愿印,位于南方。

阿弥陀佛身亦金­色­,结三摩地印,位于西方。

不空成就佛身亦呈金­色­,左手作拳当脐,右手舒五指当胸,位于北方。

此五佛之种子字依次为‘鍐’(vam!)、‘吽’(hu^m!)、‘怛落’ra^h!)、‘纥哩’(hri^h!)、‘恶’(ah!)。

胎藏界五佛,即大日、宝幢、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亦即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中的五佛。其中,大日如来位于中央,身呈黄金­色­,结法界定印。

宝幢如来在东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于胁部,右手结触地印。

开敷华王如来在南方,身呈黄金­色­,结离垢三昧。

无量寿如来在西方,身亦呈黄金­色­,结弥陀定印。

天鼓雷音如来在北方,身呈赤金­色­,为入定之相。

种子字依次为‘恶’(a^h!)、‘阿’(a)、‘阿’(a^)、‘暗’(am!)、‘恶’(ah!)。

盖金刚界为果曼荼罗,表智;胎藏界为因曼荼罗,表理。故五佛的种子字与­色­相等虽然不同,其体则无差别。即大日如来与阿弥陀如来在胎金两界中,名称相同;而胎藏界的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依次相当于金刚界的阿閦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

此五佛又名五智如来、五智佛,乃因其为法界体­性­智等五智所成。五佛配于五大、五方等,此有两传。即︰

(1)不空三藏依本有门胎藏之义,以中因为宗,故顺世间五行之配例,以地大配中央大日,水大配北方不空成就,火大配南方宝生,风大配西方阿弥陀,空大配东方阿閦。

(2)善无畏三藏则依修生金刚界之义,以东因为宗,故以地大配东方阿閦,水大配西方阿弥陀,火大配南方宝生,风大配北方不空成就,空大配中央大日。

此二义原系两部之宗义,故互相通用而不偏废。

约体大之曼荼罗言之,五佛乃大日所具的五智五佛,为本有的五大。约体相合论之曼荼罗言之,则大日乃本有的总德,为体大之位。四佛即四曼相大,乃自大日流出之修生别德。就五佛是五智轮自­性­论而言,般若菩萨、金刚萨埵、金刚藏王菩萨、文殊菩萨、金刚牙菩萨依次为五佛之正###,不动尊、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夜叉明王顺次为五佛之教令轮。

西藏所传五佛,称为五禅定佛,即住于净土而化现人身佛的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与弥勒。此五佛生在人间化度众生。以普贤、金刚手、宝手、莲华手、一切手为五法子禅定菩萨,其于人身佛入灭后担当起度生济世之事。

此外,《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二以五明妃代表五佛的五位,即东方帝释方安金刚明妃,南方焰魔方安遨哩明妃,西方水天方安■哩明妃,北方酟尾罗方安金刚拏吉尼,中央安无我明妃。此与尼泊尔所传类似。另依《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载,五佛为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此与上述所说之五佛不同。

◎附一︰《西藏密教研究》第五章(摘录)

独特的密教五佛,是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尊佛。关于密教五佛的成立与展开,松长有庆博士曾作过研究,据松长有庆博士所说︰此五佛是直承自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大正第十六册)和佛陀跋陀罗译《观佛三昧海经》(大正第十五册)所说的下表四佛。

┌──┬─┬┐│方位│佛名│佛国土│├──┼─┼┤│东方│阿閦佛│妙喜国土│├──┼─┼┤│南方│宝相佛│欢喜国土│├──┼─┼┤│西方│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北方│微妙音候│莲华庄严国土│└──┴─┴┘

此二经的四佛思想,来自从空间方面扩大解释佛陀的多佛思想,或者是伴此而起的多佛国土思想。其后,经过《一字佛顶轮王经》和《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等的过渡经典,直到《大日经》,出现解释法身的中央大日如来,多佛思想乃转变成统一的宇宙观。

这种倾向,完成于瑜伽部密教的中心经典《初会金刚顶经》(别称《真实摄经》,Tatt-vasam!graha),五佛即以大日如来为中尊而形成的密教世界。兹以《初会金刚顶经》以及相关的经轨(如︰阿难陀格尔巴的注释等)所说的图像为准,列表如下︰

┌─┬──┬──┬──┬─┬┬─┐│五佛│部族│方位│­色­身│印│座│三昧耶形│├─┼──┼──┼──┼─┼┼─┤│大日│如来│中央│白│(智拳)│狮子│(###)││││││觉胜││佛塔│├─┼──┼──┼──┼─┼┼─┤│阿閦│金刚│东│青│触地│象│金刚杵│├─┼──┼──┼──┼─┼┼─┤│宝生│宝│南│黄│与愿│马│宝│├─┼──┼──┼──┼─┼┼─┤│阿弥陀│莲华│西│赤│禅定│孔雀│莲华│├─┼──┼──┼──┼─┼┼─┤│不空成就│羯磨│北│绿│施无畏│金翅鸟│羯磨│└─┴──┴──┴──┴─┴┴─┘

西藏和拉达克完全的继承瑜伽部密教的五佛,另一方面,又加入了新的成分,且在无上瑜伽密教成立之时,在思想上,导入‘五佛即五蕴,五佛即五烦恼’的教义。

此二种思想,在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不是此处所要讨论的,此处仅就图像的变化作一叙述。首先,在瑜伽部密教里,结智拳印的大日如来,在无上瑜伽密教中,则已变成转###印。

第二,在曼荼罗中,金刚部的阿閦佛势力增大,取代佛部的大日,两者之间的位置交互相换。

第三,在瑜伽部密教里,尚未明确地标出各尊的明妃,但在无上瑜伽密教,则有很清楚的规定。

┌─┬──┬─┬─┐│五佛│­色­身│印│座│├─┼──┼─┼─┤│大日│白­色­│转###印│狮子座│├─┼──┼─┼─┤│阿閦│青­色­│触地印│象座│├─┼──┼─┼─┤│宝生│黄|­色­│与愿印│马座│├─┼──┼─┼─┤│阿弥陀│赤­色­│禅定印│孔雀座│├─┼──┼─┼─┤│不空成就│绿­色­│施无畏印│金翅鸟座│└─┴──┴─┴─┘

其次,在拉达克的事例中,还可见到遗存下来的瑜伽、无上瑜伽的五佛。南姆格尔王朝以后的寺院,没有瑜伽部密教的五佛,至于属于《金刚顶经》系统的阿尔齐衮巴等古寺院的曼荼罗,或榭衮巴下的摩崖线刻的五佛,或金铜佛等,可视为壁画以外的种别。

另外,无上瑜伽密教系的五佛,常被描绘在壁画上,例如,飞扬衮巴正殿的左壁上,绘有线条清楚,­色­彩浓厚的五佛,其配列如下表︰

以上五佛,原则上是无上瑜伽密教系的表现方式,大概可从其配列方式推测是以大日为中心。同样的,拉马优鲁衮巴狮子岩堂的五佛塑像,也是置大日如来于中央,但是,无上瑜伽密教则大都以阿閦佛代替大日如来。拉达克还有二者相当晚期的过渡期图像。

另外,也有人称此五佛为‘五禅定佛’。这个用语是十九世纪的学者,首先在尼泊尔使用的,其后,B。巴达恰里雅等印度学者也跟着沿用。因此,遂扩展为世界­性­的用语。但这种称呼,在第一手资料的梵本中并未发现。因此,能否使用,不得不多作考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