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长海岸线,有这么一座名不转经传的小城。除了湿气重些,不怜爱关节炎外,算是冬天不冷,夏季不热。海水有些咸,有些蓝,涨退潮之间,见得到温柔,看不见野蛮。海风有些暖,有些懒,亭间拂过小脸,大脸,老脸,只见温润,不见干旱。
小城很久以前是个小渔村,老佛爷那会儿讨厌鱼腥、害怕坐船(这条有待考证:当年老佛爷去颐和园看囚禁的光绪,倒是有那么一条水路直通园内“水木自亲”)、不爱吃鱼,隔着垂帘看不清小城的青涩容颜,也就没把它放在眼里,直接割地奉送了出去。村子在某一时间段成了殖民地,在某帝的开发和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小有规模,虽比不上北上广,但也成就了今天的二流城市的格局。缺乏营养枯瘦如柴的孩童在父母送人之后生活得到改善竟然长得或亭亭玉立或玉树临风,这种借他人之手养育亲儿的事情在那个年代时有发生,代表了羸弱执政者的无奈心情。如今城市发展日渐繁荣,当地居民腰包鼓了起来,但心思却没膨胀起来,他们还是照样过自己的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而在位者的野心确如河边野草般疯长个没够,觉得政绩再多也不够自己向上爬的,他们一心想着把城市发展成直辖市规模,自己的级别自然也就会随着城市的升格而水涨船高。
小城名曰青柳,但城区各街道胡同却没一棵长发飘飘的柳树。主要是春季柳絮乱飞,本来就是欲望升腾的季节,飞来飞去更让人思绪混乱,心情烦躁,弄得环境不好也就罢了,就怕打破小城的生活节奏,所以历代执政者在选择绿化植物时,都会考虑这一海边城市就应该清新干净,温润舒适,才能过的安逸慵懒。以此来看,街两侧站立着老槐、红杉是很好的选择。此时为夏季,老槐叶子繁密青翠,风韵厚重精神饱满;红杉主干笔直挺拔,威武不屈。到了深秋十分,老槐树树皮龟裂,显出久经风霜的神韵,而红杉则如披了盖头的红娘子般,媚态万千,街上片片落叶,海风一吹,在夕阳下慢慢慵懒翻身,让行人倍感静谧。
青柳分为老区和新区,老区有某帝风格,街道走向、楼盘选址、绿地面积甚至地下管网都经当时某帝的知名设计师规划,工程的全面铺开更是以质量为重。现如今青柳城市景观和人心渐离传统,依旧可见某帝城市的风情和些许西式建筑的影子。以近现代的执政心里来看,国人向来不信奉“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事情也基本懒得去做,但重型不重神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却是随处可见nAd1(所以历代建设者最擅长搞本国历史建筑的破坏,中国风非得弄成“中西合璧”才能显出自身的水平,而西式风格建筑在他们眼里简直就如神明,只有倍加推崇怜爱,绝无破坏的可能。所以城市规划中让他们最头疼的是,如何用外国的饺子皮和中国的馅,包一锅老百姓不那么讨厌的饺子宴。新区高楼林立,是繁华商业区,白天人群熙攘中各为利往,晚上灯红酒绿间欲望疯长,五星酒店、度假山庄、豪华游艇夜夜笙箫,酒吧、歌厅、商业城灯火通明,大排档、地摊、24小时便利店随处可见,昔日的小渔村成了今天的不夜城,俨然现代都市的一副典型画卷。而老区瓦房连片,如一位孤独症患者,缩在海边的一隅,被高楼和喧嚣包裹、侵蚀、浸染,一步步地蚕食,如今就剩下不大的一片。若不是这一片近百年的欧式建筑和一些象征城市变迁的特色老房子是某些大领导避暑圣地的首选,估计也早就被规划成了商业用地。青柳新老区建筑风格的迥异,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了中西方、古现代人们在审美观和创造力上的差异:有效仿临摹的笔力,却没有开山河的创造性。
老区的一家书店前,一棵几百年老槐,叶茂枝繁不参天;老树下有一窝蚂蚁,扎堆蜂拥对付着某条虫子;一张上了年岁的藤椅,一个磨得光滑如镜的板凳,还有一个轮椅和盘厮杀惨烈的棋局。一位老人和一位中年人正在对弈,藤椅上一位十七岁少年,正在书中寻找黄金屋、颜如玉。此处远离喧嚣闹市,地处偏僻一隅,偶有海风拂面,使人清爽非常。
“皮皮,你别挑三拣四,别瞧俺家孙女小时候不好看,那是还没长开!”正在下棋的那位老人白了一眼藤椅上的少年,很鄙夷地说。
“张老头,问你一句,当年老慈禧割青柳送老外,你说是她老人家自顾不暇眼光在别处,还是青柳当时没长开得不到青睐?再说,万一长开,就怕长荒了!话说老家门前的那两颗枣树荒得枣都没法吃咯!”藤椅上的少年合上书反驳,“我说周老头,你就这么着急把你孙女嫁出去?有你这么当爷爷的?告诉你,老爷子,我皮皮在学校可是很受欢迎的哩。”
“切,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你别嘚瑟,好好考虑下啊”老人越看少年越喜爱,说话商量着来,就连白眼都带着温柔的姿态nAd2(叹了口气,心里想着:每年孙女从京城来看自己的时候,正逢暑假,而此时眼前这孩子却要回老家,两个孩子怎么着都碰不到一块啊,难道这叫好事多磨?
旁边坐着轮椅的中年人苦笑一声,显然对侄子的嘴贫没有丝毫办法。再者,他对这爷俩拌嘴已经习以为常,要是这俩不打嘴架,不知道要少多少乐趣呢。两人掐架,自己中立,算是看个热闹。
老城区靠海,当年某帝国在海边建了不少的欧式别墅,而这家书店却是一个四合院的门头房,这家四合院东边是别墅群,西边是连片的青色瓦房,自己夹在中间,算是鹤立鸡群。旁边的瓦房院落布局和这个四合院相似,但面积较小,因为靠近学校,都租赁了出去或自己开了门头,指望着旁边的大学生源挣点钱。而当年的欧式别墅除了个别的几处,如今大部分已经成了首长大领导的避暑首选,一到夏季,别墅群的几条道路上都会占满警备人员,这也是青柳从一个海边小城发展成一个中等偏上城市的主要原因。
被少年称作“老爷子”的张念黎就是从京城退下来的某位首长,当年呼风唤雨的人物归隐之后就一直住在此处养老,自己当官时颇有政绩,只是有时候身在高处身不由己,总觉得对百姓有所亏欠。退下来之后还有话语权,但心劲没了,也不想倚老卖老干扰决策或者给自己的门生添麻烦,窝在自己起步的地方,养个花,写写字,下下棋,图个清心寡欲。因为爱下棋,就结识了四合院里的伯侄俩,当年和国手都对弈过的老人,自认为下棋难逢对手,但这十几年来,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年人却是输多赢少。更难得是,中年人虽然双腿残疾,却能画一手的好狼,一手楷书也绝对能入大家之列。近十年的时间过去,老头仿佛忘了自己曾经是受某老人所托来关照这爷俩的事情,反而更相信自己阴差阳错认识了这藏于市井的隐士。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老林出妖孽。”这是他看到藤椅上的少年时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当时认识的时候还是个五岁的小孩,害羞腼腆,但一双灵动明亮的眼睛透着狡黠和调皮,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这孩子,十几年下来,越是了解,越是喜欢。他认为,同龄人之中,能超越这孩子文学积淀的算是凤毛麟角,而思考问题的角度、处事的小心谨慎、遇事的冷静沉着,让人都不能相信他才十六七nAd3(若是非要找出缺点来,就是嘴贫因为喜爱,所以拉下老脸一心想着及早撮合他和自己的孙女。“虽然年龄小点,但是先定个娃娃亲还是不错的,万一被别的人家抢去,那自己这些年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么?自己可是搭了不少的宝贝呢?人老了脸皮就厚了,你贫,我就倚老卖老了,能怎么着?”张念黎想起京城那位脸皮始终厚如城墙的老人,也开始抱这种想法,每次下棋都会提到这个话题,推介自己的孙女。
老人下棋心不在焉,棋盘上大部分棋子沦陷。投子认输,站起身来准备走人。中年人笑道:“张叔在这吃了饭再走吧,皮皮一大早去集市上买了条鱼,让他掂两个菜,咱们喝”
“燕燮,你看皮皮这熊样,一到饭点就耷拉着个熊脸,像我欠他钱似的,还能留我吃饭?”
“嘿,你个老爷子,这几年谁一闻到炖鱼味就跑过来蹭饭?这些年你吃饭的顿数,估计比你脸上的邹纹还多哩,我也没问你要过钱啊,理想国中某位老人对苏格拉底说,随着肉体欲望的降低和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喜欢上了机智的清谈。我看你也就能和我打打嘴架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