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过一个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父亲教训儿子说:“亚伯拉汉·林肯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了,你看看自己的样子!”儿子理直气壮地说:“是呀,林肯在你这样的年纪已经是总统了。”父亲无言以对。
真诚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不扮演家长的角色,以真实的自己与孩子相处。不必装扮,不要虚伪,在孩子面前表现一个真真实实的、自自然然的自己,整个家庭的气氛将是轻松快乐的,亲子之间的关系将是平等、融洽的。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要首先做到。比如,你教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你就不能自己闯红灯,你教孩子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你就不能随地吐痰,你买菜的时候就不要使用不可回收的塑料袋。
我相信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富有爱心、热心、耐心、宽容而且风趣的双亲,而不是完人。
为什么不听听我的意见
要培养出自主性强的孩子,就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我常听做父母的讲,孩子小的时候,吃喝拉撒睡都要照料,太累人,盼他快快长大;好不容易长大了,更让人操心,说什么也不听,还不如小时侯好管呐。
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几个大人都在为一个孩子的培养尽心尽力,时时处处都要为孩子着想,方方面面都要照顾,无微不至的关怀真的像是把孩子养在“蜜罐”里。
一个5岁的孩子,喝水还要人不断提醒,如果孩子不喝,大人会软硬兼施。吃饭要人哄着,睡觉要人陪着,弹琴要人陪着。我问这些父母:总是这样,你们不累吗?他们说:“累呀,可是没办法,如果我们不提醒他喝水,他自己不知道喝,会生病的;如果不哄他,他就不好好吃饭;如果不陪他,他就不练。”等等很多很多的理由,似乎孩子就是离不了父母。大人不管、不陪,孩子就不知所措,大人陪得越多、管的越多,孩子自己就越没主意,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难怪有一位心理门诊医生,曾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的父母多一半儿患有过度保护强迫症。”还有一位心理医生说:孩子得病,应该父母吃药。
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讨论过,孩子天生具有自理自立的可能,我们只需给他们提供机会去发挥、锻炼这种能力,5岁的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我们只需用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支持、鼓励和指导,不必事事代办。想要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1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父母只做参谋或助手。
2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奇思妙想,哪怕你认为是荒唐的,只要无大的伤害,就让孩子去尝试吧。爱迪生自己孵小鸡的事情当时看来是荒唐的,他成名之后却被当成典故。
3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自己干,经过尝试错误,孩子会学到很多的东西。
妈妈,让我帮你吧
你做家务时孩子经常帮倒忙,不要因此责怪他,也不要拒绝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要求,你应该很高兴地告诉他:好啊,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借此机会你可以告诉他,怎么样可以把韭菜择得更干净,怎么给土豆剥皮,怎么刷碗才不会弄湿衣服,怎么叠被子更快、更整齐。这些都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很容易学习,孩子也有必要学习。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体会到劳动的乐趣,理解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富有,我们都不要忘了教会孩子从平常生活中体会和创造乐趣的技能和心境。幸福和快乐对普通人来说应该来自日常生活。让孩子学习生存的技能和创造生活的乐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应对挫折的能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