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看着昏迷不醒的月儿,阿如抱着孩子低叹着。
月儿其实一直惦记着文圭,这,她知道。他们在屋子里的谈话,她也都听见了。她知道,那是月儿受伤之后的正常反应。虽然她的话是那么冷,可是,她的心却依然是牵挂。自己呢?自己和柳乘风不是也如此?二十年了,都分开二十年了。自己对他的恨应该不比月儿对文圭的少吧。可是,在看到他不敌展鹏时,不也是毫不犹豫的和他站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
“阿如,你最好尽快带着她们离开。我怕永乐来个株连,那她们就危险了。”
虽然此行的官兵都是瞻基的心腹,可柳乘风还是不放心。人心叵测,谁都不能保证谁是绝对的忠心。
“好的,我会的。你自己也要保重。”
“我?唉。也许此事完了,我就离开京城了。瞻基现在长大了,很多事情,他做的比我还要好。”
柳乘风摇了摇头。他之所以没有跟瞻基一起去皇宫,是因为他不想见到血腥的场面。虽然结局是由他一手策划的。
“你是说?”
阿如没有继续说下去,看着柳乘风的眼睛和神态,她已经明白了文圭的处境。
“你为什么不救他?”
“不是我不救他,是谁都救不了他。”
柳乘风摇了摇头。若是救了文圭,那瞻基怎么办。他不会让瞻基有任何的威胁存在。
“没想到又见到你了,这次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看着跪在面前的文圭,永乐很是高兴。
已经是凌晨了,太阳,刚刚升起,照着大殿有点朦胧。
“我什么都不想说。于你,于你的儿子。都没有什么好说的。”
文圭自知必死,是以并不畏惧。看过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现在觉得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现在的他,只求速死。
“于我?于我的儿子?哈哈,你说说,朕倒想听听。”
永乐象是一只猫抓住了老鼠却不想马上吃掉。看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突然有了想知道他内心想法的感觉。
“你想听?呵呵。那我就说吧。”
文圭使劲抖落了侍卫的压制,坐在了地上。
“哦,你说。”
永乐一挥手,侍立的侍从都退了下去,只剩下瞻基站在他的身侧。
“想我父皇本是太祖嫡孙,继承大位。并无不妥当。治理国家,也无偏差。可是,你却倚仗自身兵马强盛,竟以靖难之借口兴兵作乱。祸及天下,殃及百姓。历时四载,生灵涂炭。以下谋上本是死罪,可你却堂皇的坐在了这里。九五之尊,却原来是天下的逆贼。说出去,也不怕别人笑话。”
“住口,休得在此污蔑我皇爷爷。”
瞻基听着,心头不由怒起。虽然他知道自己不是永乐的孙子,可是,这二十年来,他一直都是他的孙子。永乐是他最崇拜的人。文圭此话,他虽然知道并无虚假。可是,依然的怒从心起。踏步走了过去,他抓起了文圭。
“哈哈,瞻基不生气了,放下他。”
永乐见瞻基如此动怒,知他是维护自己。不过,他并未生气。望着文圭,他慢慢地走了过去。
“你的一番话不过是孺子之见,浅而又浅。你懂得什么是治理天下吗?你知道什么是一国之尊吗?想当年,我随太祖驰骋疆场之时,你父皇不过是嗷嗷待哺的孩童。我在千军万马中取敌首级之时,你父皇不过跟着几个顽童嬉闹无际。他,虽然继承了皇位,可是,他只是以他的身份继承的。他的能力,何及我万一?当年,太祖本不想将皇位传于他,只是那一班腐臣聒噪,不得已而为之。他做他的皇帝,我做我的燕王那倒也罢了。,谁知他听信那班腐臣之意,来个什么削藩。试想,这大明的天下,有多少是我拼死打下来的,到头来,却受这黄口小儿之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我所想做的,就是将那些腐臣千刀万剐。我所得到的,不过是本该属于我的而已。什么逆贼叛臣,在我永乐的眼里,有能力治理天下的就该是一国之君。”
“呵呵,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文圭看着走过来的永乐,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说什么?”
听见他话里有话,永乐斜眼看着他。
“我是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怎么,你听不明白?你若不明白,可以去问问你的儿子。”
“我不明白?呵呵,想这大明有什么我不明的。只是,我是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因为我是我,他是他。而且,我的瞻基可不比你那懦弱的父皇。”
永乐看看文圭,又看看瞻基。仰头大笑。
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朱高煦的所为,也知道文圭曾经在他那里呆过,本想过段时间以窝藏之罪处置一下高煦,没想到文圭却离开了。还好,有了徐野驴事件,他还是将他贬到了乐安。
瞻基站在一旁,心里如潮汹涌。
他多少知道一些永乐靖难之事,只是那时他是以永乐孙子的身份知道的。知道的只是一些歌功颂德的事情,并无人敢去揣摩永乐的心思。现在,他知道了永乐的心思,却有了更多的感触。
能者治天下,无能者退之。这话,永乐对他说过很多次,他时刻记着。并以此作为鞭策自己的铭言。现在,他知道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想怎么解释是你的自由,想怎么为自己粉饰也是你的权利。我只是为太祖悲哀。同为子孙,却有天壤之别。”
“哈哈,朕知道你曾在高煦那里呆过,很是乐不思蜀。现在,你却想起了自己的太祖子孙身份。太祖的名讳岂是你能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