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气爽。
碧空如洗。
已是深秋季节。
金黄|色的谷穗,头垂得更低了,失去水分的茎叶变得又干又脆,但也招引来了更多偷食儿的麻雀。
森林爷爷摸了摸薄如蝉翼的褐色谷叶,又揪下少半个谷穗,在手心里揉搓,吹掉谷皮,拣两粒填到嘴里咬,咬过之后点头笑道,“嗯,差不多了,看来这两天就可以收割了!”
“太好了,有新谷子吃喽!”小胖也高兴地在一边蹦跳。
“小胖,去撵麻雀吧,要是让它们吃完了,咱爷俩儿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我可不想喝西北风,可是,我也不想撵它们!”
“嗯,为什么?”森林爷爷奇怪地问。
“撵走了,它们就会跑到别人家的谷田里偷食儿,乘咱们不在的时候还会再回来!”
“那你有啥好主意?”
“这群害人精,我看不如它们全都捉住,统统打死!”
“哈哈哈,好呀,看你有什么本事捉住它们。”
森林爷爷走到地头树荫下去了,坐在一块方石头上歇息,却不时拿眼偷瞧小胖,小胖则玩得正欢。
突然,有一群麻雀飞来,小胖立即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了,像是个“稻草人”似的,森林爷爷觉得非常好笑。
不一会儿,一只麻雀试探着落在小胖头顶。小胖左手一伸,便捉住了麻雀,速度之快,迅雷不及掩耳。
就在森林爷爷暗自高兴的时候,忽见小胖抓住麻雀的两条腿,将羽毛胡乱扯掉两把,就填进嘴里咔咔大嚼起来,直嚼得鲜血四溅,然后连同未拔净的羽毛一起咽进肚里!随即又恢复了原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了,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很快,又有一只要吃不要命的麻雀飞来了,落在了小胖头上,小胖故技重施,迅速将其捉住,扯成两半,咔咔几下,吃进肚中。
森林爷爷只看得惊心动魄:“老天爷,您给我的是什么孙子呀,瞧他刚才的身手和嗜血劲儿,莫不是煞星下界不成”?
不大会儿,又有四只麻雀开始在小胖头顶上盘旋了,可就是迟迟不落。
小胖似乎等得不耐烦了,头开始转来转去的瞅,麻雀见状,似乎是在有意和他过不去,既不肯落,也不逃走,飞来飞去,唧唧喳喳的欢叫,听在小胖耳中好像在说:“喂,笨小子,有本事就来抓我们呀”。
突然,小胖纵身跳起四尺多高,双手齐挥,舞动得像一张网,“嗨,嗨,嗨,叭,叭,叭”,闪电般地将四只麻雀同时拍落,然后哈哈大笑,将它们一一拾起,“咔咔咔”又吃了一只,提着另外三只,兴高采烈地向森林爷爷跑来。
边跑边嚷:“爷爷,爷爷,你看,麻雀,害人的东西。我捉住了六只,给你三只,可好吃啦!”
看着小胖天真可爱的样子,森林爷爷心念一动,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心想:“这孩子虽然嗜血,但是他天性纯朴,既然老天爷将他交给了我,我就有义务把他引向正途,抚养成|人,以他的本事,将来定可有一番大作为,也好叫我老脸增光哩”。
想到这儿,森林爷爷接过小胖递来的死麻雀,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嗯,小胖好本事呀,不过,光会捉麻雀还算不上大本事,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大的本事,你想不想学?”
“真的吗,当然想学了”。小胖眨巴着眼睛说。
“那好,你跟我来吧。”
“那不捉麻雀了?咦,又来了一只。”
“今天先不捉了。”
“哦。”
森林爷爷把蹦蹦跳跳的小胖带回茅屋,让他坐下,自己则站在凳子上,从屋角一个布满蛛网的旧箱子里翻出几本书来,拿在手里,叹息道:“十年前,我认为读书误我,空谈误国,发誓再也不看它了,没想到今天又拿起来了!只是,这读书的方法要改一改。”
然后走到小胖跟前,神情严肃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孩子,你也不小了,该读书学习了”。
“读书学习?什么意思呀,就是看这破玩意儿,有什么用?也不能把麻雀看得从天上掉下来!”小胖撅着嘴说。
“哈哈哈,读书就是学本领呀,前人的本领都记在书本里了,你不去学,怎么能会,学会了这些本领,将来才能做比捉麻雀更有意义的事儿”。
“哦?真的吗,快让我看看,这都是什么呀”,看着那些蚂蚁似的黑方块,小胖心里充满了好奇。
从此以后,白天下地干活或进山打猎,晚上在月光里、油灯下,森林爷爷开始教小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森林爷爷早年当过京官,博学多闻,他教给小胖的知识非常广泛,学习内容包括经、史、子、集,还有地理常识、礼仪算数等等,总之是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无所不包。
那小胖异常乖巧,又聪明绝伦,过目即成诵,举一能反三,加上森林爷爷教得仔细,他也学得认真,所以进步飞快。
光阴荏苒,时光如棱,转眼三年过去了,小胖长大、长高了很多。
在这三年当中,森林爷爷除了教会小胖读书识字之外,还总是赞扬他的爬树本领高超,鼓励他去冒险、去追捕野兽、攀山越岭。
因为在森林爷爷看来,书固然要读,但是强身健体也非常重要。读书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明事理,以区别于禽兽。二是为了学知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进退有度、趋利避害、制胜万物。因此,读书不能读死书,书上讲的道理未必都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经验有时候比理论更重要。读书更不能死读书,死读书于已不能当饭吃,于国不能退强敌。当朝皇帝赵佶写诗说,“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那都是瞎扯蛋。
因此,在这三年当中,小胖除了学问大增之外,也练得了一身好筋骨,练就了高超的爬树本领和敏锐的反应能力。
一天下午,森林爷爷被村里的张老爹叫去下棋了,小胖一个人进山玩耍,在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溪跟前,发现了两只毛茸茸的小狼崽在追打戏闹,非常可爱,就偷偷地掩上去捉了来,想带回家里饲养,不料想刚要离开,就被觅食回来的母狼发现了。小胖抱着小狼崽就跑,母狼穷追不舍,一直追到核桃园。慌忙中,小胖扔掉一只狼崽,怀揣另一只飞窜上一棵核桃树,那核桃树干异常光滑,加上小胖在上面用树枝摔打,母狼爬不上去,就来啃咬树干,还用头撞,眼看树快被啃倒了,小胖又跳上另一棵树,母狼就跑过来接着啃撞,对峙了两个多时辰,谁也不肯退让。忽然,小胖发现母狼的嘴角在流血,头也撞破了,一下子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精神,动了恻隐之心,遂放掉了小狼崽,成全了母狼一家。
但是,小胖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森林爷爷口传,社会经验却是一点也没有,这正是森林爷爷所担心的。
此时,森林爷爷已觉得单凭自己的学问,能教给小胖的不多了,“他来这儿已经三年了,也该让他出去见见世面,历练历练了”。
“小胖,好孩子,明天咱们去赶集吧。卖几张兽皮,爷爷给你买件新衣服,天凉了,你那草裙也该换换了。”
说着,用手去扯那草裙,扯了几下,竟扯不动,反而扯得小胖嗞牙咧嘴,原来那草裙竟已长进身体里,外表虽还像稻草,其质地却和布料一样柔软光滑,只好作罢。
“哇噻!太好了!”听说要去赶集,小胖兴奋得不得了,“爷爷,赶集是干什么?”
“集就是*,就是在固定的日子里,人们聚在一起做买卖。”
“那咱们去哪儿赶集呀”?
“成家镇”。
“成家镇在什么地方?”
“成家镇就在山的北边,是方圆五十里内最大的集镇了,得翻过嵩山再走十多里地,才能到达。”
“哦,那么远!”
森林爷爷也有好几年没有赶集了,平时的生活用品都是让村里人捎的,所以也很兴奋,祖孙俩就赶集这个话题,直说到三更天才迷迷糊糊的睡着。
天色微明,小胖就把森林爷爷推醒了,“爷爷,爷爷,快起来吧,赶集去!”
“哟,可不是,要赶很远的山路,走的晚了,天黑前就回不来了”。
祖孙俩忙爬起来,胡乱吃了些东西,装好烙饼和水,锁上门,就出发了。
山路崎岖,对森林爷爷而言或许有点难行,但对小胖来说却是游玩,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他们的裤腿,但是两人都兴致很高,毫不在意。
森林爷爷忖心让小胖多长见识,一路上不停地让他辨认各种植物的样子,所以走得很慢,也没有觉得太累。
那小胖,一路上窜前跑后,蹦高上低,采山花,追野兔,一会儿不留意,不是拉在了大后面,就是跑到大前面去了。
走着走着,来到一棵参天大树下,森林爷爷有心试试小胖的本领,就指着最高的一根树枝说:“小胖,你能爬上去把它撇下来吗,我累了,想当手杖用”。
“当然可以喽,小意思啦”。
小孩子最爱卖弄,小胖二话不说,来到那大树前,一挽衣袖,甩掉鞋子,对着一片矮树丛说道:“各位都看好了,小胖要给大家表演爬大树喽”,说罢抱着那光滑的树干,蹭蹭蹭地向上爬,动作之快,真不亚于猴子,十余丈的树干,转眼就窜到了顶。
森林爷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小胖钻进了叶子中不见了,左等右等,半晌不见出来。
森林爷爷不免着急起来,他还是为小胖担心,就大声喊:“小胖,你在哪儿,快下来吧,咱们还得赶路呢”。
小胖笑嘻嘻从叶子丛中探出头来,扮了个鬼脸,用脚倒挂在树枝上,荡着身子,一只手摆着向下打招呼,“爷爷,看,我在这儿”。
森林爷爷很惊慌,但又不敢大声喝斥,生怕小胖一受惊吓掉了下来,故意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我看到了,快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