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雷雨传说 > 第二章赶集遇险

第二章赶集遇险

“树上真好玩,这上面能挡风,还不落雨,要是你也能上来,咱们就天天住在树上,比住在屋里好多了,”说着说着,咯咯笑个没完。

由于荡动猛烈,突然,小胖发现在他拉弯的树枝头上,有一个鸟巢掉了下来,小胖受森林爷爷的影响,知道要爱惜生命,于是右手一抄,便将那鸟巢抓在手中,随后向上一掷,稳稳投到了高处枝叶茂密处。

正当他又要逞能,想说些什么时,突然发现了鸟巢临近的一根粗大树枝在动!

比他胳膊还粗的一根树枝,竟然会动!

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树枝,而是一条会变­色­的大蟒蛇!

一条已经在此生活了三百多年的蟒蛇妖!

这蛇妖虽然还不能幻化成|人形,但却早已通灵,它原本是想上来偷吃鸟蛋的,不想遇到了好管闲事的小胖,于是心头一阵窃喜:“哈哈,丢了几个鸟蛋,却有了一顿丰盛的人­肉­大餐,嗯,真是太美妙了”!

蛇妖两只恶毒的三角眼死死地盯着小胖的一举一动,身子却偷偷地向前移动着,正要乘其不备,一扑毕其功,却不想在关键时刻给小胖发觉了!

小胖一声惊叫,立即松腿下落!

那蟒蛇一见煮熟的鸭子想飞,当即立断,猛地向小胖的眼睛喷出一团毒雾。

好个小胖,他听爷爷说过:蛇毒一旦进入眼睛,眼睛就会瞎掉。急忙中一歪头,堪堪躲过,却从十丈余高的树嵿直直跌了下来。

树下长满青草,想必也不会跌伤太重。偏偏那凶恶的大蟒蛇见一击不中,竟也从树­干­上直飞而下,张开獠牙大口,向着小胖的咽喉疾咬而来。

来势之快,竟远快过小胖下沉的速度!

森林爷爷听见小胖惊叫,心知不好,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看到小胖从树上掉了下来,他下意识中竟想跑过来接住,就在此时,他也发现了那条跟在小胖身后跃下的大蟒蛇,直惊得目瞪口呆,亡魂大冒!

说时迟,那时快,蟒蛇的毒牙眼看就要咬到小胖的脖颈了,小胖闻到了浓重的腥臭味,却根本无力躲避!眼见就要丧生蛇口,突然,小胖脖中的八个铜铃竟同时闪亮,八道红光分击蟒蛇的七寸、双眼、口和腰身!

那蟒蛇同样也无法躲避,被光束一击而中,立即在空中缓了一缓,竟似已受了伤。

下落中的小胖正分神下瞧,没有发现,而森林爷爷的目光又被小胖的身体挡住,也没有发现。

小胖和毒蛇几乎是同时坠地,小胖一落地,立即向一边滚出三米多远,然后一骨碌爬起来,那蟒蛇瞄了瞄他脖子中的铃铛,似乎颇有顾忌,钻入草丛不见了。

森林爷爷吓得魂不附体,忙过来拉着小胖的手问:“疼不疼,孩子,摔疼没有?”

小胖从来没有见过这等凶险的场面,刚才摔得也真不轻,半晌才哭出声来,“爷爷,我ρi股好疼呀!”

森林爷爷两眼含泪,轻轻抚摸着小胖手上、臂上和脸上的擦伤,心疼地说,“都怪爷爷不好,我不该让你去折树枝的,我根本就不需要那东西”。

祖孙俩不知蟒蛇已受了伤,害怕它再回来,于是赶紧收拾了行李,立即启程赶路。

翻过山嵿,又开始下坡,下坡可比上坡轻松多了。小胖的兴致又高涨起来,一路呼啸着冲在前面。

站在下山的崎岖小道上,已可看见山下如积木般排列的房舍,还有一片片黛­色­的榆树,甚至连街中心的井架、小桥和行人也都能依稀辨认了。

森林爷爷叫住小胖,指着房屋如棋阵、人群如蝼蚁的地方说,“看,那就是成家镇!”。

“太好喽,要赶集喽,人可真多呀”,小胖好不兴奋,立即又飞奔起来,把森林爷爷远远的甩落在身后,把刚才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忘到了九霄云外。

“傻孩子,见山跑死马,还早着呢,别慌呀。”

小胖哪里肯信,连蹦带跳地一直在前面窜,跑了一个多时辰,又折了十三道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来到山脚下的空旷平地处,一看,成家镇果然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呢。

小胖登时泄了气,坐上地上不走了:“爷爷,那成家镇刚才明明就在眼前,怎么忽然又变远了”。

“哈哈哈,别着急,就要到了,就要到了,来,坐着歇一会儿,再慢慢走”。

山脚下与集镇之间还有一段不近的路程,横亘着一大片野地荒草。

这里是村镇的远郊,因地高路远,沟深石多,故无人耕种,丛生的荒草有一人多深,不时有野兔、黄鼠狼出没其间。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若隐若现,延伸向远处的村庄。邻近村庄的地方,不时见有羊群在跑。

坐在一条沟沿上休息,小胖忽然看见沟里低洼处、杂草丛中有很多小土堆,上面栽着柳树,有的土堆前还立着石板,上面好像还写有字,就急忙跳下沟,跑到其中一块石板跟前仔细察看,看了半晌,喊道,“爷爷,你看,这石头上写着字,好像是说,是说这里葬着一个叫李明晓的人!啊,我明白了,这土堆是不是书上说的坟呀”。

“对,那就是坟,人死了就埋在下面”。

“那这一边站着的扁石板就是石碑喽?”

“对,你真聪明,那就是石碑,是用来记念死人的,好让别人知道是谁埋在这里,他活着的时候都­干­过什么漂亮事儿”。

“哦,我知道了。”小胖继续搜索,比盗墓贼兴致还高,过了一小会儿又大喊了起来:“爷爷,你快下来看看吧,这块石碑少了半截,下半截上落的时间是大唐贞观三年,那是不是说这个人已经死了四百多年了?”

“是呀,让我算算啊,嗯,可不就是,有四百七十多年了,小胖你脑子好使,算的真快!”

“那当然了,哎哟不好!”

“小胖!你怎么了?”

“爷爷,这坟旁边的草窝里有一个洞,害我差点掉下去,真奇怪!”

“什么样的洞,有多深?”

“洞口直径约有半米,直直的通下去,黑幽幽的,看来还不浅!”小胖拔开乱草,往洞里扔了一块石头,立即就听到了回响,“大约有三米多深吧”。

“哦,看来是被盗墓贼挖了,用洛阳铲挖的!”

“哦,这盗墓贼还真能,洞挖得真好看。那你说,这会是谁的墓呢,会不会有人报官?”

“傻孩子,几百年的事了,谁还会说清楚,只有看石碑了”。

“可是,爷爷,那要是石碑全坏了呢,要是让人偷跑了呢,你看这石碑多光滑溜,拉回家,夏天躺在上面睡觉,保管舒服!那样,是不是就连这人是什么时候死的,也没有人知道了呢”?

“当然了,时间久了,就没有知道了”。

“爷爷,你看,那边还有那么多的小坟堆,都没有石碑,挤在一起,是不是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呢”。

“是呀,他们在刚死去不久的时候,他们的亲人或许还会记得,但是时间长了,也同样会忘掉”。

“死人真可怜呀!”

“哈哈,是呀。晋朝的陶渊明有一首诗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思是说呀,一个人死了,亲戚朋友或许还有一点悲哀,可是别的人已经唱起歌来了,人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和大地同化,变成一捧黄土而已”。

“我知道陶渊明,你对我说过,他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

“不错。”

“可是爷爷,那陶渊明是不是也已经死了很久了?”

“是呀,有六百多年了。”

“可是,他的事情你为什么还会记得那么清楚?”

“这?是呀,让我想想。”

“嗯,我认为呀,一个人要想死后名字不被别人忘记,只有两种办法,要么写出值得别人读的书,要么做出值得别人写的事儿”。

“是吗?”

“是呀,比如说吧,这成家镇最初并不叫成家镇,而是叫嵩镇,只是因为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姓成的县官住在这里,帮助这里的百姓抵抗瘟疫,救活了很多人,大家为了记念他,就把这地方改名叫成家镇了”。

“那这么说,他是虽死尤生了?”

“是呀孩子,他死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可是和那些苟活百年的人相比,的确是虽死尤生。人生百年,转瞬即逝,你看那些交错的坟头里,不知埋着多少代人的尸骨,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碌碌无为,刚去世的时候,或许还有人洒下几滴同情的眼泪、感慨一番,但不久便会随着岁月的流失,湮灭在荒丘野蔓、黄土残碑之间了,再没有人会记起他们。”

“那不是和草木无异,不是白活了一回吗?”

“孩子,说的好!

小胖沉默了,直到进入成家镇,他一直都在想着森林爷爷刚才说过的话:“做人就应该青史留名,那才叫不枉此生呀”。

看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森林爷爷不经意的一番谈话,却对小胖触动很大,在他少年的情怀中,已经悄悄地植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