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周易走进他的视线里面,拿出了郑士利的奏疏,和《论大明律应与时俱进》,让小太监递给周易观看。
周易看完之后,点了点头,和朱元璋说了他的理解——当然,是假托逝去的父亲的名义。
周易认为,大明律中的条款应当没过几年都有一次修订。
若是认为“空印”实在可恶。
不如围绕着地方政府的大印管理,多想想,可能存在的犯法情况。
并提前在大明律中表明。
周易同时还向朱元璋推荐他的活字印刷技术。
和朱元璋解释,即使大明律每年更新,仁义书铺也能无需重新刻板,便能印刷成书。
朱元璋打断了周易的推销行为,感叹道:
“你的父亲周全,不会是上天的宠儿。
即使已经阴阳两隔。
但周全生前遗留下来的书籍和技术。
简直是为大明朝历史发展的进程,量身定做的。
朱元璋又一次试探了周易。
期望知道周易到底是不是“观止堂主人”、
周易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让朱元璋不再怀疑。
……
和历史中的结局一样,上书朱元璋的郑士元,在被朱元璋逼问,是谁派来的之后。
被发配到了边地充军,
郑士元的哥哥,参与了空印案的郑士利。
也一改赦免,被押解到了前往边地充军的路上。
空印案被波及到的官员,没有一个因为郑士元的上书,而恢复职位。
反倒是从国子监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年轻学生,走向地方的岗位。
……
洪武十五年,十二月。
观止堂
岁末年关。
周易一个人窝在书房里面。
对着一纸的符号写写画画。
穿越以来,已经七年了。
就是得到长生道果,也已经有了五年之久。
周易在这五年里,前三年打基础。
点亮了和活字印刷和白话公文。
进入国子监,担任了小官。
并让白话公文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在国子监中推行。
白话文得益于朱元璋的工作要求,和成为选拔官员标准。
这两年来,伴随着胡惟庸案和空印案。
使得一大批旧官员离开,国子监的学生们走向了中央和地方的官场。
而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官员,国子监出去的学生们。
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