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大多的人对他有好感,认为他机智,敏锐,忠诚。生为梁山谋福利,出谋划策,死同掌舵大哥作近邻,忠义两全,真乃千古文人之典范;反对他的人说他虚伪,狡诈,并频出昏招,祸害好人卢俊义,设计书信还忘盖印章等等。
有争议的人物才有意思,才有嚼头,才让人感兴趣。
看看他的简历:天机星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
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快行斩时,他用计劫了法场。宋江三打祝家庄时,又是他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破呼延灼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闹华州,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多建战功。梁山大军招安后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
吴用是整部《水浒传》中极为显要的人物之一,自打上梁山始就一直是领导者。应当说,从智取生辰纲开始,梁山的每一次大规模举动,都离不开吴用的出谋划策。虽然有时也出昏招,但他的智慧还是征服了众位英雄好汉,一直稳居第3位宝座。
吴用可能是《水浒传》中姓名和绰号最为复杂的人。
据考证:北宋神宗朝时就以进士考试取其中的末等“赐同学究出身”。民间便因此戏称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为“学究”。在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他的名字叫做“智多星吴学究”,位置仅在宋江之下,是梁山泊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到了元代,《大宋宣和遗事》中吴用的名字又变成了“吴加亮”。“加亮”的典故和意思不详,后来又变成了吴用的号。可见在《水浒传》问世之前,吴用的名字或者叫“学究”,或者叫“加亮”。吴用还有一个绰号叫“教授”。这是人们对他这位教书的小知识分子的尊称。可见,“教授”一词,在宋朝时就是被人尊敬的。
“吴用”这个名字始见于《水浒传》和大约同时的明代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中。在《水浒传》里,将吴用的几个名字汇拢在一起,说他姓吴,名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自此被施耐庵先生统一以后,“吴用”的大名才开始彻头彻尾地响了起来。
这小子的绰号倒是名至实归。只不过他的招儿术忒损了点儿。无论是让谁上山,只要他一出面,献出自以为是天衣无缝的计策,那就肯定是要死人的,最低限度,是要让人坐牢。也难怪,农村小学教师的水平,能见过多大世面?那年头又不能上网,读的书还少,他又没有人家诸葛亮那些道骨眼儿,因此说,他能有些祸害人的损招儿就很不错了,应该划到智商高的范畴里。可怜当时的那么些大学教授,恐怕还没老吴先生这些招数哩。
先看吴用的出场:
众士兵见雷横赢刘唐不得,却待都要一齐上并他。只见侧首篱门开处,一个人掣两条铜链,叫道:“你们两个好汉且不要斗,我看了多时,权且歇一歇,我有话说。”便把铜链就中一隔,两个都收住了朴刀,跳出圈子外来,立住了脚。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这人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
对他的夸赞也别具匠心:
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吴用的好处: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看看,两条铜链小鞭,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就充分说明了这个小学教师是有野心的。正常的小学教师谁能有这个打扮啊!他曾在东溪村用两条铜链,轻易分开手执朴刀、红眼相拼的两条恶汉刘唐和雷横。这说明他是有一定武术功底的,在武侠小说中,但凡能一招制止双方打斗的人大都是武林高手,它需要拿捏分寸,判断招式极准才可以,否则不但不能劝解,反会伤及自身。而吴用这铜链轻轻一隔,就将刘唐和雷横给分开了,这不正是上乘高手的所为吗?所以,我说吴用是有一定武功的,只是他的计谋太多,将武功的锋芒给罩住了。
他设计智取了生辰纲,使水泊梁山有了独立的本钱和基础,又用言语刺激林冲血刃王伦,使自己一伙不费吹灰之力就鸠占鹊巢霸占了梁山,让晁盖做了梁山老大,自己还当上了参谋长。自此,他就牢牢地霸占了梁山的领导核心。无论谁掌舵,他都是核心人物。也正是由于他的殚精竭虑,巧妙布置,才使梁山逐渐发展壮大,走向辉煌,让政府和国家都感到害怕。当大宋的国防部长、政府总理先后率兵来讨,又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征讨大军也都以失败而告终。由此可见吴用老师真的不是无用,而是神机妙算。
但他这样一位有些神叨叨的人物,居然也有败笔昏招出现:仅以“智取生辰纲”这条计策为例来分析,可击之处实在是漏洞百出,细节的考虑也太不周全。比如说地点的选择就是个问题——黄泥岗这一处,虽然偏僻,但却在县城以东才十来里路,这么大笔财富,在离县城如此近的地方,又是本县人在本县范围内作案,这不是找麻烦吗?再看他在安乐村王家客店住店登记时的细节,更可商榷。当负责填写住客登记簿的何清问:“客人高姓?”自以为机灵的吴用抢着回答:“我等姓李,从濠州来,贩枣子去东京卖。”人家只问你姓什么?并没有问你是做什么买卖的,你吴用说这么多废话,这不是不打自招了吗?生辰纲事发后,当地老百姓就沸沸扬扬地传说是“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纲去”。一下子就让治安警察厅将破案的范围缩小了。还有错用了白日鼠白胜更是低级的可笑。白胜是当地人,就住在安乐村,而晁盖等又偏偏选中住在安乐村。智取生辰纲时,又是请他挑了担酒,在黄泥岗上下蒙汗|药的,挑的明明是酒,见有人问,却张口就说是醋,当老百姓都是傻子吗?酒是香的,醋是酸的,两种味道都是强烈地刺鼻,打老远就一闻便知,如此遮掩,想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