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往事,刘秀仿佛又回到了那些令人揪心的日子。
建国之初,刘秀自己的统治区域,由于战争的蹂躏,是经济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为了保证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解决军粮问题,使军队有比较充足的粮食供给,便日益成为刘秀经常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刘秀日夜忧心的问题。
但是,连年的战乱,使人口大量死亡,流亡,大量的土地荒芜,野草丛生。仅有的丁壮,也由于参战而脱离了农业生产。
因此,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军粮的供给,维持新生朝廷的生存,就是当时最刻不容缓的大事。
那时,从建武元年建国,到建武六年,是刘秀自己拼命扩大地盘的日子,也是他最困难的日子。当时的军队粮食供应,主要是依赖于遭受兵灾较少的河内郡。河内郡就成为了刘秀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军粮基地。
然而,河内郡毕竟供应有限。
虽然,经过寇恂的不懈努力,“转输前后不绝”,但就是朝廷对京师百官俸禄的供应,也只能够论升论斗地定量供给,根本无法充分供应。
就连后宫家属的供应,也是十分困难,常常有捉襟见肘的感觉。丽华当时虽然已经是贵人的身份,可是母亲与诸位弟弟都只能在育阳生活,不能来到京师投亲。道路也常不太平,令丽华昼夜为家乡亲人的安危和衣食等生活担心。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刘秀其时可说是费劲了心机,迫使他不得不采取应急的措施。
他先是向敌占区掠夺,甚至放纵将领们的胡作非为,后是实行十一税。但是,他自己控制的地方狭小,加之人口的死亡与流散,国家掌握的编户不多,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军粮短缺与财政支出窘困的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刘秀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方法解决。
正在这时,马援提出了军事屯田的办法,使刘秀茅塞顿开。因而,刘秀开始把专门用于作战的军队,用于从事生产,屯田守卫。
刘秀的这一举动,不久就显示出了他的深远的意义。
屯田,不仅保证了军粮的供应,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为战士复归于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自然对恢复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想起几年来的成果,刘秀露出了一丝笑意。
施政措施的恰当,使国势日渐兴隆,充满勃勃生机。
“但愿对待隗嚣,公孙述的策略,也能取得预想的成就,使中兴大业,能够早日完成。”刘秀在心中默默祝愿,向上天求祈。
三月三十日,刘秀下令文武百官今后呈递亲启密奏时,奏章上不可以运用“神圣”之类文字,来形容皇帝。
刘秀懂得,处在自己这样的高位,是最容易受到臣下们的谄媚和恭维的。因为臣子们为了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常常会不惜一切手段地拼命讨好自己。自己最易患上的毛病,就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不知人间疾苦,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实际上,刘秀也知道,自己虽然贵为皇帝,但实际上与普通人,在智慧上,情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有时,为了一件行政事务的顺利完成,自己的要求常常是过于严格,过于急迫,反而是欲速则不达,带来了种种的后遗症。
前些时,太中大夫郑兴为此,曾专门上奏,规劝刘秀。但刘秀虽然明知自己有这样的毛病,却一时无法改正。
司空椽(最高监察府秘书)陈元,也曾经对刘秀派人对三公的监视行动表示自己的异议。但在心里,刘秀依然改不了那一些对臣下猜忌的毛病。
检讨自己,刘秀意识到,也许在陇山之战中,自己就是犯了轻敌,不听臣下规劝的毛病。
想起隗嚣,刘秀的担心又来了。自己是不是真如隗嚣所言,有些太过自大,有些忽视了隗嚣的心理呢?是不是这样,才促成了隗嚣不顾自己的亲生长子隗恂的生命,一意叛离呢?刘秀在心中不停地问着自己。
秋季,为了保证陇右的安全,朔宁王隗嚣决定主动出击,攻击朝廷大军。他亲自率领步骑联合兵团三万人,攻击安定郡,隗军抵达阴槃(陕西长武县西北)地界。
闻听隗嚣主动的进攻,征西大将军冯异,急忙率领大军阻截。
见汉军有了准备,隗嚣又命令其他将领,沿陇山而下,攻击征虏将军祭遵驻屯的汧县,试图牵制汉军。
但汉军冯异,祭遵两部奋力迎击,隗嚣全都不能获胜。于是,隗嚣只好率军撤退。
见隗嚣竟然敢主动出兵进击朝廷边塞,刘秀也决定亲自去反击隗嚣大军。
于是,刘秀与窦融的河西联军约定出军和会师的日期,决定夹击隗嚣大军。不想,天佑隗嚣。正好遇上大雨不断,秋雨绵绵不绝,道路断绝。而那时,隗嚣又已经率军撤退。刘秀才决定取消此项计划。
但是,刘秀却加紧了政治攻势。他命令来歙,写信给隗嚣的部下王遵,争取王遵归附汉室。
王遵,字子春,京兆灞陵(今西安市东北)人,其父官至上郡太守。王遵为人豪侠仗义,且口才非凡。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王遵开始追随隗嚣起兵,被隗嚣任命为明威将军。
更始二年(公元年),隗嚣应刘玄诏去到长安,王遵作为其宾客同行。
次年,刘秀称帝,势力渐强,隗嚣劝更始帝刘玄归政于刘良(刘秀的叔父),事情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