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足门生。在下骆骥∈才鄙仆冒犯,多有得罪,鹿兄海涵。”言毕又施一礼,转身喝道:“奴才,还不向鹿公子赔罪。”
那骄仆显然一向受宠,上前唱个诺:“小人得罪。”
少年又连说不敢。那公子微微一哂,苦笑道:“在下管教无方,鹿兄见效♀盆风尘三侠,在下神往已久,只等鹿兄开个价钱了。”
鹿柴扉道:“难得骆公子赏爱,怎敢讨价还价,便要一两五钱银子。”
骆骥哈哈一笑:“鹿兄果然是爽快人,这五本花小弟全要了。全福。”
另一个仆从上得前来,道:“公子请吩咐。”
“付鹿公子十两银子。”
鹿柴扉笑爽朗一笑,道:“公子乃是懂花之人,自然知道这山茶花有上品下品之分。风尘三侠便卖予公子,所剩四盆,不敢奉上,只怕有辱骆兄尊眼。”
“鹿兄风雅之人,当明白小弟此举的用意弟怎忍心让鹿兄在市肆之间,逗留过久呢?由小弟做个东,上满月楼喝上一杯,说说诗文,品品曼佗罗花,岂 不是件快事?”
鹿柴扉并不动心,只是微笑。
“不怕骆兄笑话弟市肆出身,市肆出没,倒也乐在其中。”言下之意,十分了然,倘若骆冀再行强邀,便算失礼了。
骆骥自是识趣的很,脸上微笑不改,抱拳道:“鹿兄说的是,小弟见识浅薄。如有机会,小弟定要上门请教,一来拜见尊师,二来为了鹿兄,三来也为了令妹手植的曼佗罗花。”
“小弟在寒舍恭候骆兄大驾。”
骆骥着全福付过花钱,抱了花盆⌒了一礼,施然而去。
鹿柴扉看着一行三人的背影走远,不禁摇摇头,叹了头气♀时候旁的客人才滤过来,就余下的四盆山茶问东问西。也有人为那盆风尘三侠扼腕,言道:“便是二两银子,鹿公子也好开口啊。唉!”
旁边的老汉又Сhā一句:“这等好花落在这等人手里,真是可惜。”
“鹿公子家中还有上品么?”
鹿柴扉微笑道:“这几品也不差,你看这本,花瓣温润,富丽堂皇,花色多而不乱,纯而不杂,比咱们大理城常见的“落第秀才”那是要高出好多了。”
“鹿公子是行家,你说这本不错,我就要了这本。”
“这位大哥是爽快人,我只要你三钱银子。”
“鹿公子也是爽快人。”
鹿柴扉乐乐呵呵,帮那个买花汉子将花盆搬上前。接过了银子,往空中抛了一抛〕时的阳光直射过来,一张秀气的面颊上,虽略带疲倦,却难掩兴奋之色。
几个钟情茶花,却苦于囊肿羞涩的闲散汉子,仍在花肆留连。鹿柴扉见再无生意可做,便与那帮人搭上腔≡谈之间自然离不开大理花市情状。那些闲人听过城东鹿柴扉的名头,加倍的奉承,好言好语讨教茶花的栽培种植。鹿柴扉虽是花匠出身,但言谈见识着实不俗,更何况乃妹柳絮飞在大理城名头响亮,园艺几乎压过了皇宫的匠人、名之下,自然不同凡响,鹿柴扉的一番见解,使得周边聚拢过来的人围得一圈。
正当说的兴起,西首的市集传来吆喝声,街面上人纷纷退让。有些性急的少年被人群挤到一边,不紧低声咒骂∴石板砌成的街面,“踢踢踏踏”的马踏声越传越近。
“躲开些,躲开些。”马上的骑者面目狰狞可怖,横肉一脸,长相并无甚大区别,共有三骑之多。鹿柴扉见马蹄将近,连忙将花盆往里挪了一挪。
最后一盆刚放妥当,第一骑已经疾驰而过,马鞭在半空抽的呼呼作响。
一名闲散汉子奇道:“这是哪里来的恶人,这么横蛮。倒像吐蕃人。”
第一骑已经驰远,汉子的话音刚好落在第二骑的耳朵里。那骑者一扯缰,座下的青骢马倏然人立,惊的道旁行人连连躲闪。马上的汉子喝道:“兀那汉子,刚才嘟囔些什么?”
那闲汉不敢置答,往后退开几步。
鹿柴扉刚要搭腔,那骑者却冷哼一声,要拍马上路。随后的那名骑者赶到,问了一句。
先前那名汉子低声说了几句话,鹿柴扉听的一头雾水。第三名骑者眉目一卷,两眼电光般射向多嘴的闲汉。举起马鞭凌空又抽了几鞭。
那汉子耀武扬威,旁若无人』然座下马匹如遭电击,矮身向鹿柴扉的花盆倾倒过来。马上的汉子见势很快,连忙一个翻身,越下马背,身手倒十分敏捷,显然不是一般的会家子。
另一名骑者也跟着翻下马,凌厉的眼神直射向身后人群。后边看热闹的人群被他这么一瞪,纷纷向后退开好几步。
那名失蹄的汉子喝骂道:“哪个兔崽子背后暗施冷箭,中伤坐骑算哪门子英雄。”
前一名汉子眼光在地上一定,倏然变色。那击中马腿的赫然是一个普通的鱼丸子。他一扯叫骂的同伴的衣襟,眼光往地面斜了一斜,显然在提醒同伴。
那叫骂的汉子一呆,不禁凛然生惧。
“朋友好强的手劲,能否出来一见。我等作客贵境,不明事理◇友出手教训,在下绝无怨恨。只想讨教个名号,好让我等折的心服。”那汉子中土话吐字不清,说的虽是严肃之事,听起来却异常滑稽。
那汉子向对街的满月楼施礼,半天却没人出来搭理。那人心知讨不到好处去,眼下又不是惹是生非的时候,只好交代了几句场面话,上马欲走。
鹿柴扉双手一横,大声道:“客人的尊骑踏坏了我的花盆,不该有个交代么?”
那个失蹄汉子本已怒极,见鹿柴扉又来聒噪,提鞭往鹿柴扉头面上抽来,登时鞭影重重。鹿柴扉一介文弱书生,已然避无可避,这一鞭子看似吃定了№一名汉子马鞭卷来,扯住同伴的马鞭,回头看了一眼,摇了摇头示意同伴不可造次。
失蹄汉子怒气冲冲,拔马向前疾驰而去№一名汉子扔出一锭碎银,跌在地上,说道:“赔你花盆。”跟着策马向前追赶同伴。鹿柴扉捡起银子,喃喃道:“出手倒是阔绰,赔也赔不了这么多!”
围观众人一一散去,鹿柴扉转过头,那名多嘴的汉子面色如土,仍没缓过神来。鹿柴扉看着破碎的花盆,叹了一口气,将仅剩的一本搬了起来,对那汉子道:“这本茶花就送给大哥压压惊。”
那汉子苦笑道:“那怎么好意思,生受鹿公子的茶花。”
鹿柴扉笑道:“受的不是鹿公子,是那骑马的恶人。他们给了银两。”
言罢又将那锭银子抛向半空,左手接了下来,扔进怀中。跟旁边的卖花老汉作了个别,扬长而去。
穿过花肆,转到另一个街口。一个麻布青衫的少年朝他走过来,脸上满是慵懒的笑意。那人见鹿柴扉走近,双手一抱拳道:“兄台愿意请小弟喝一碗酒么?”
鹿柴扉不由一呆,显然从没遇到过强要酒喝的怪人。
“兄台相貌堂堂,莫非兜里竟没有请小弟喝碗酒的钱?”那人见鹿柴扉呆在当场,仍不依不饶地问。
鹿柴扉呵呵一笑:“大理城今天的怪人来了一批又一批,小弟正要见识见识。满月楼是我们大理的招牌,店里的老窖香醇无比弟便为兄台买个大醉。”
那少年摇了摇头,懒散的笑意不减,悠悠道:“刚刚从满月楼喝过来,老板怕是不欢迎我这回头客。”
“那便去迎宾楼,花露酿成的美酒,只怕兄台醉不能返。”
那少年听到鹿柴扉如此一说,眼睛不禁一亮,问道:“当真?”
“如假包换。”
少年哈哈大笑,挽起鹿柴扉的手腕,嚷道:“咱们这便去。”
迎宾楼在离大理皇宫只隔两条街,虽是如此,也没戒严路禁。那少年看着金色琉璃瓦的宫殿,叹道:“不知道皇帝老爷喝的是何等美酒?”
鹿柴扉接口道:“听我老师说,现如今的皇爷是镇南王世子。保定皇爷没有子嗣,这才传了给他。大理过的皇帝一向不爱讲排场,喝的自然也是普通的家酿。”
“大宋的皇帝老子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兄台是大宋人氏么?”
“小弟生在吴越之地,一向却是四海为家的。”
鹿柴扉肃然起敬,说道:“不敢请教。”
少年淡淡道:““小弟吴钩,无名之辈。”
“小弟鹿柴扉,更是无名之辈。”
“城东鹿柴扉,可不是无名之辈啊,学问是大的很的。”吴钩微笑道。
鹿柴扉赧颜:“小弟贱名,不知兄台何出得知?”
吴钩道:“小弟在满月楼喝了一个上午的烈酒,兄台在楼下言谈不俗,小弟能装作不知道么?”鹿柴扉笑道:“吴大哥真是风趣的很。”
两人说说笑笑,上了迎宾楼的二楼,隔窗坐了下去。伙计上来招呼。吴钩吩咐道:“只要酒,好的多来几坛。”
“几坛?客官有这么大的肚皮装下去么?”那伙计打趣道。
吴钩拍拍肚皮:“我这酒囊饭袋,这点酒量还是有的。大理鹿柴扉公子请客,小二哥要为他省钱么?”
小二哥道:“鹿公子的客人自然不是凡人,小的这便去张罗。”
大理人知道鹿柴扉的名头,只知道他是大理大儒段熙圣的门生,又或是栽植山茶花的巨匠,却非享有什么富贵名声。然则大理民风淳朴,居民生**花,识得鹿柴扉的人,倒也礼敬有加。
店伙提来两坛酒水,摆上两只碗。
吴钩拍开封盖,给鹿柴扉斟上满碗,自己同样倒满,说道:“请。”
鹿柴扉酒量甚浅,见到一大碗酒水筛下来,头 王临天下皮已然发麻,见吴钩已经仰头喝了一半,又不敢失礼,心肠一直,端起碗来,咕咕咕灌将入喉,辛烈的酒气往口腔鼻腔冲来,不住的咳嗽。
吴钩哈哈大笑:“原来鹿柴扉的酒量不及气量大!”
“小弟生性孱弱,家师又管教的严。喝酒一道,小弟实在…咳咳!”
吴钩伸手搭过去,在鹿柴扉的胸口汀。鹿柴扉只觉一股热气涌入从喉咙涌入心腹,咳嗽登时平稳下来。
鹿柴扉疑道:“兄台竟似武林中人么?”
吴钩淡淡道:“学过几下庄稼把势,亡命江湖,保痹命罢了。”
鹿柴扉于武学一窍不通,自然感觉不出深浅。
吴钩问道:“适才那些吐蕃人,是大轮明王须菩提的使者么?”
吐蕃国与大理过东西接壤,邦交甚是复杂。历代大轮明王都是受封于吐蕃国王,只有大智慧,大佛法的人物才能当此大任∠代大轮明王鸠摩智,二十多年前修书一封至大理天龙寺,言辞虽然恳切,但用意却不堪已极。乃是贪图大理过武学宝典《六脉神剑》剑诀。结果比剑之际,当时天龙寺辈分最高的荣枯长老将剑谱付之一炬。鸠摩智老羞成怒,挟持当时的镇南王世子段誉北去,掀起了不小的江湖风波。
段誉也因此行结实如花美眷王语嫣,并在辗转中得知自己的离奇身世,竟是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的儿子。段誉回到大理,如实禀告保定帝。保定帝不为所动,仍将皇位相传,也因为如此,镇南王所生数女,与段誉实无骨肉关系,因此因缘得谐。
段誉为帝二十年来,不违历祖讯,勤政爱民」得大理国上下安居乐业,繁华如昔。
大理国举国笃信佛教,佛教更是奉为国教,自是昌盛异常。
近些时日,大理国上下传言,吐蕃大轮明王须菩提谴使来到大理,言语之间,似是心慕大理佛法昌盛,前来讨教。然则有乃师鸠摩智虏走小王子的前车之鉴,举国人心里自是蒙上一层阴影。
鹿柴扉听得吴钩见问,不好不答:“那群人长相特异,与中土人大是不一样,只怕吴大哥猜的不错。”
“须菩提是有道高僧,据说佛理武功,都不弱于乃师鸠摩智。”
“吴大哥哪里得来的讯息?”
“在江湖中打混,怎可不耳听八方?”
鹿柴扉神往道:“我若能像吴大哥一般,天上地下,直来直去。那该有多好?”
吴钩自斟自酌,又干了一碗。将酒碗一放:“鹿兄弟不是江湖儿女,不知道江湖的苦。”
“也不知道江湖的乐。”鹿柴扉跟着叹道。
“大理国君段誉,内力深厚,六脉神剑出神入化,更得脚下走得如同化境的凌波微步,除了灵鹫宫的虚竹子,只怕再没敌手。”吴钩对江湖人物了如指掌,说到这两个人物的时候,不禁叹一口气,喝了一碗酒,显是佩服神往之至。
鹿柴扉成天与山茶花和书籍打成一团,几曾有人给他讲到这江湖是非的典故。不由听得入神,大感兴味。道:“吴大哥见识多广,比之小弟偏居一隅,不可同日言语弟给大哥斟酒,愿听大哥的见解。”
吴钩眉头不皱,端起大碗,一饮而尽▲道:“二十多年前,贵国国君与灵鹫宫主人虚竹子,以及契丹好汉萧峰义结金兰,三兄弟在少林寺一战,惊动天下。当时在场好手尚有丐帮帮助庄聚贤,星宿老怪丁春秋,南慕容父子等诸多好手♀一战,唉!恍惚过了二十年,那时候我还在娘胎里,不能目睹前辈风采。”
“那一战结果怎样?”
“你问结果?我也听前辈人说,也不知他是不是现场亲眼目睹。那一战,南慕容溃败;星宿老怪为虚竹子制服,至今囚在少林寺;丐帮帮主庄聚贤也被打断了腿。”
鹿柴扉又斟上一碗酒,问道:“后来又怎样?”
“后来,事情就变了。契丹好汉萧峰原是辽国南院大王,原来却是长于大宋。他对两过战事深恶痛绝,又陷于两难,最后挟持辽主,逼迫其退兵,并要求辽主允诺有生之年不准南侵。”
“此乃大忠大义,非一般忠臣可比‰知两过交战,多所杀伤,最苦的是战场上的兵士,和战场外面的黎民百姓。好汉子,为他敬一口酒。”鹿柴扉豪气顿生,端起碗来,喝了一口。
吴钩也陪了一口酒,又续道:“可惜这等好汉子,挟持了主上,自觉罪孽深重。当日雁门关之劫,竟成了这大英雄在生的最后一日。”吴钩口气有些哽咽,显是不能自已。
“什么?”鹿柴扉惊道:“萧大侠便自杀谢主了?”
吴钩慨叹道:“正是。”
鹿柴扉不由自主端起酒碗,默默无言,猛喝了一口§里喃喃道:“不出家门。怎知道天下间还有这等好男儿,小弟真浅薄鄙陋的很了。”
“鹿兄弟读书人,济世大才,何必谦虚?”
鹿柴扉正色道:“我大理一向克己自守,从不敢妄动干戈于邻邦。朝中能人志士数不胜数,小弟实在没有半分功名之心。济世之才实在是愧不敢当。”
“不动干戈,不修甲兵,也许暂能自守。只是虎狼环视,却着实不容小觑。倘若各国能像大理国这样内敛安分,那又何来战祸,老百姓又何来苦楚?”
“吴大哥原来也是悲天怜人的菩萨心肠。”
“菩萨心肠是言重了,只是我常长走动,塞外边关也常有路过。那里的官兵抢掠,凶残暴虐,老百姓的苦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鹿柴扉心头荡漾,为吴钩的气概所摄,一时间百感交集。
吴钩再尽一碗酒,道:“刚说到萧峰萧大侠,是我吴某人平生最仰慕的人物。只可惜如此英雄了得的人,如今已是阴世做鬼了。”
“吴大哥身为大宋人,仰慕的却是契丹英雄。如此便可见大哥的气概非同寻常,也是一般的大英雄。”
“兄弟取笑了。”
鹿柴扉一挪椅子,坐近了一步,敲开第二坛酒的酒封。为吴钩再添一碗,自己筛了一碗作陪。吴钩笑了笑,见鹿柴扉满脸酒红,酒力已经到了肚肠里。
鹿柴扉道:“以小弟之见,萧大侠虽然挟持国君,但江湖英雄不拘俗例,也不必定要自杀相谢,是不是其中另有隐情?”
吴钩不料鹿柴扉有此一问,不禁一呆,拍一拍桌子:“鹿兄弟这话问到我心坎上,我本也有此疑惑。想那豪侠中人,心智自然高人一等,怎可如此短见?”
“莫非大哥后来找出端倪?”
“也不知对还是错,相传萧大侠生前,曾经结实过一位红颜知己。哪知天意弄人,那位红颜知己竟在冤假错乱当中,死于萧大侠之手。”
“这是为何?”鹿柴扉问道。
吴钩摇摇头,面色凝重悲戚,良久不言。半晌过后,才缓缓开口:“那位名叫阿朱的侠女,受惑于人,认为自己父亲是萧大侠的杀父仇人,竟然乔装打扮,代父受死≤了萧大侠一掌,香消玉陨。待得萧大侠察觉自己所杀的是阿朱,为时已晚。后来真相大白,原来竟是妄人故意设下圈套,等他们入彀。萧大侠自是痛不欲生,从此郁郁,隐约有了死志,以谢红颜。”
鹿柴扉叹道:“造化弄人,一至于斯?老天爷真是没了眼睛。”
“相传萧大侠与阿朱侠女是有婚约的°门关外,放牛牧马,这样的小小心愿,最后竟不可得。”
“事隔二十多年,这个名字还没被人忘记,足见生前义烈。”
吴钩点点头,道:“那位阿朱姑娘,说来跟你们大理过大有关联。当今大理国君段誉是阿朱姑娘的兄长。”
“镇南王的公主?”
“算来萧大侠不但是段皇爷的义兄,也是妹夫。”吴钩道。
鹿柴扉长吁一口气,叹道:“事情乾居然如此繁复,小弟真是见闻大增。”
“茶前酒后,缅怀先辈英豪,算是悲壮的很了。”
“吴大哥谈吐见闻都不同凡响,他日必定也是萧大侠一般的英雄侠士弟敬你一口酒水。”鹿柴扉举碗,吴钩跟着举起,在半空中碰了一碰,相视大笑。
“鹿兄弟可知道我何以要你请我喝碗酒?”
鹿柴扉道:“小弟不知。”
吴钩哈哈一笑:“吐蕃使者的银两,兄弟还收在怀里吧?”
鹿柴扉恍然大悟:“原来那马匹是大哥做的手脚,却不知大哥当时身在何处?”
“我一直在满月楼喝酒,见不得吐蕃人,作客也这般凶恶。”
“大哥怎么做的手脚?”
吴钩神秘一笑,悠悠道:“我只不过请个鱼丸给他吃,谁知道那般不中用?”
鹿柴扉满脸匪夷所思,难以置信一颗鱼丸能打的马匹失蹄。
“酒也喝够了,咱们这便分手吧!”吴钩站起身来,喝干最后一碗酒,走在窗前,看着街上车水马龙,目光锐利深邃,完全不象两坛酒下肚的人。
鹿柴扉与他喝了半日久,心下隐隐有了不舍之意£然道:“今日得见大哥这等神人,这一别,不知何能听大哥的教诲。”
他生性并非好结交的人,怎奈乍逢吴钩,一顿酒喝下来,竟生出惺惺之意。相离之际,始觉不舍。也跟着走到了窗前,满眼人来人往,难掩孤寂神色。
吴钩一只右手搭在他肩上,道:“江湖儿女,身如浮萍,总有再飘到兄弟身边惹嫌的时日。说不准日内就能再见,到时候我来做东,请兄弟喝杯淡茶。”
“大哥来大理所为何事?”
吴钩道:“听闻须菩提东来,忍不住想见识一下大轮明王的风采。”
鹿柴扉道:“大哥真是豪侠之辈,只是须菩提此行,宣称礼佛听经,大哥闲来也读几部佛经么?”
吴钩笑了一笑,双手合十:“我只念阿弥陀佛,算不算礼敬诸佛?”
鹿柴扉笑道:“算的,只念一句,才叫精进。佛法三万六千法门,这何尝不算一途呢?”
吴钩一拍脑袋,道“兄弟这么一说,我顿觉轻松,灵台清明。”
鹿柴扉不禁莞尔,心忖这位江湖游侠当真是诙谐,隐约带点玩世不恭的性子。
两人下得楼去,鹿柴扉到柜前结过酒帐,跟着走了出来。
“吴大哥哪里去?”鹿柴扉赶上街前的吴钩,问道。
吴钩道:“我这人生性懒惰,这便找个清静的地方,睡上一教,养养气力。”
“如此便拜别大哥弟蜗居城东,大哥闲着便来寻我。”
“生受你叫我大哥,城东是一定会去的,兄弟放心。”
吴钩拍拍鹿柴扉的肩头,转身飘然而去№形渐行渐远,转过街口,便不见了。
鹿柴扉怔于当地,满脑还是吴钩的谈笑风生,以及远去的飒爽背影。半晌才转过神来,沿着大街,找寻回路。大理城不论大街小巷,家家种植茶花,前庭后院,尽是花盆,大理的茶花生性耐阴,喜欢半阴半阳的环境,时正当二月底,天气并不算温暖,但家家户户的茶花已然争奇斗艳,使得整个大理城花团锦簇,芬香四逸。
,!
蝴蝶柳絮
大理国在三月有个节日,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大理皇族与白族百姓共同欢庆的日子♀个节日,早在唐南诏时就已经有了,也叫“观音街”,“观音市”。相传是观音大士在夏历三月十五,为白族祖先降伏妖魔,白族祖先为纪念观音大士,于是每年来到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焚香祭祖并买卖什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街期和集会,遂命名名为”三月街”。到宋政和年间已有相当规模,川蜀、吐蕃和江南诸地都有商旅到此贸易,人们在交换物资的同时,还要进行各种舞蹈、赛马和竞技表演。
鹿柴扉自识事以来,每年都要赶这个节日,带同柳絮飞,或卖茶花,或易物品。只在那些天,熙圣老师才放任几天,能得一时之快。
这样热闹的节日,自然离不开茶花的买卖。各种名贵山茶,在那些日子,纷纷出现,叫人大饱眼福。而城东柳絮飞更在这几年的花市上,拨得头筹,一时间声名大噪。
鹿柴扉出得城来,回到东首农庄的苦茶居,推开柴门,进了庭院,绕过一堆堆的花圃,庭间有几棵中柳,杂乱而植。
鹿柴扉先到堂前拜过老师。那段熙圣六十开外年纪,两眼无神,神情萧索,下巴稀稀拉拉几跟山羊胡,穿一件灰色直掇,对襟大袖。像个邋遢道人行头。全无鸿通大儒的气派。
鹿柴扉恭恭敬敬上前叫道:“老师。”
段熙圣双目微睁,点点头:“柴扉辛苦了。”
“己手觅己食,怎敢妄言辛苦〗儿给老师沏茶。”
段熙圣摇摇头,神情悲戚,喃喃道:“你可知道,小山兄竟在年前,弃世仙游了。”
鹿柴扉奇道:“老师说的是大宋元献公的小公子,晏几道先生么?”
段熙圣慨叹道:“除他之外,老师还能为谁怜才叹息?”
鹿柴扉只听段熙圣提过晏几道的名头,却素未拜谒,因此并无伤感之意。平日多听熙圣老师叹咏小山词,知道小山才情甚著,词章凄婉动人♀当儿听闻这样的人物已然不在人世,多少也跟着有点叹息。
“老师与小山公结识一场,如今小山公尘缘已尽,得大自在。老师当代为欢喜才好。”
段熙圣长叹一声,道:“人非草木,焉能无情?何况小山兄是我毕生仰慕的人才。”
鹿柴扉道:“老师不忘旧情,徒儿受教!只盼小山公往生极乐,得证大道。”
段熙圣点点头,挥挥大袖,道:“你到后院帮小蝶施肥浇水,她从早上忙到现在还没歇下来。”
鹿柴扉领命而去,过后厅,绕天井,一条小径直走后院。
一个绿衫少女腰肢绕动,正在一排花盆上修剪。
鹿柴扉叫道:“师妹。”
那少女正是名动大理的柳絮飞,听到鹿柴扉的叫喊,回过身来,叫道:“师哥你才回来,赶快帮我浇水♀几盆茶花上盆看来迟了些,井水温度跟盆土的温度不大对头,要溪水才好。”
鹿柴扉道:“我这便去挑些来。”
挑着木桶来到庄前的小溪,溪水欢歌而走,可见入春已久。溪岸和田塍上都开满花枝,显眼的是山茶花和杜鹃花,鲜红翠绿相衬,虽是粗生粗长,却也蔚然壮观。各种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穿来绕去。几个白族小童,在田塍上扑蝶,几已忘我。
鹿柴扉装得两桶水,挽了挽衣袖。却见迎头走来几个白族姑娘,都是村中相识。其中一个白上衣红坎肩的姑娘抿嘴笑道:“鹿大哥读书人,干得这样的粗活么?”大理民风素来淳朴开放,男女之间并无礼节大妨,**嬉笑,全无大碍。
鹿柴扉微有些窘,道:“我也干惯庄稼活,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粗活。”
众家姑娘显然是结伴而来,到这溪边来浆洗衣裳。白族姑娘出阁之前,都梳个独辫,盘在头顶,并且爱戴白色头巾,以红头绳扎紧。便是这时出来浆洗,也是这般梳理。其中两个还系着绣花的短围腰。按当地风俗看,似乎是心上人所赠。
鹿柴扉不惯说笑,没把姑娘家的调笑放在心上,道了别,挑起满桶水便走。
鹿柴扉还没走远,只听后面一个声音笑骂道:“别看了,傻瓜。人家已经走了,好好的师妹在家里,哪来闲情搭理你这蹄子。趁早死了心,浆洗要紧。”
另个被说的姑娘羞愧难当,反唇相讥,已经听不出说了什么。
鹿柴扉汗流浃背,脚下分外卖力,赶回后院。
柳絮飞递过一只木勺,鹿柴扉接了过来,偷觑得柳絮飞明眸中略带忧虑,一张白玉般的脸蛋,少了点血色,像是操劳过分的疲态。
鹿柴扉道:“师妹的脸色这等憔悴,快些歇息去。我一个人忙的过来。”
柳絮飞嗔道:“我哪里还有心思歇息,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鹿柴扉一看天,道:“辰时已过,大概是巳时了。”
柳絮飞道:“你瞧我多糊涂,师哥你别浇水,已经过了浇水的时候,到晚间前再浇不迟。”
鹿柴扉道:“正是,午间不宜浇水,我也糊涂。”
柳絮飞不再理会,盈盈走向另一片地载山茶花左近。那些茶花都长在庇荫大树下面,这时节正是施肥的紧要关头,花肥紧俏多缺。
“师妹,三月街便要来了,你说咱们这本十八学士,当是倾城之色了吧?”
柳絮飞第一次露粗笑意,牙齿美白,行同编贝。虽然唇间缺些血色,却也妩媚动人,恰如没有完全绽放的一朵满月山茶花。
“别说是这本十八学士,还有八仙过海,七仙女。便是这本牛郎织女,大理城皇宫有几本?”柳絮飞说到山茶花,语气甚傲,大有不做第二人想的气派。
“这是你新培育的品种,皇宫自然也不能见。嘿嘿,牛郎织女,jinfeng玉露,只怕要比二乔要高上一品。”
“师哥,今早的一本风尘三侠,你卖了多少银两?”
鹿柴扉道:“公道价,一两五钱银子。”
柳絮飞悠然道:“到了三月街那天,这价钱只怕要涨上十倍以上。”
鹿柴扉点点头:“外来的客人,对咱们大理的山茶花,总是加倍的钟情。”
大理山茶花驰名境内外,一般庸脂俗粉不说,名贵品种实不易得,上上佳品更是可遇不可求。便是柳絮飞这样的名家,栽植起来也并不容易,有些年份,一些名种仍难毕备。
另有一些花匠,终日在深山采寻,也有遇到野生的名种,尚比手植的更为紧俏。
十八学士这品茶花,当年段誉在曼佗罗山庄,着实吹嘘了一番,唬得王夫人目瞪口呆,心驰神往。却不知那位段公子也是信口雌黄。他虽贵为小王子,十八学士也仅仅是幼时见过一次罢了。不过欺生不欺熟,行外人如王夫人之流,难免要听的大为信服了。
十八学士是茶花当中的帝王,富贵庄严。如段誉所说,十八瓣花瓣颜色各异,每一瓣又是纯极,半分混杂没有∥状大致相同。至于齐开齐谢,或有可能,却非定数。
柳絮飞多年经营,也不过是第一次栽植成功。因此加意爱惜,每日里都要在一旁看很久时间。不远不近的每瓣花香一一闻过。
鹿柴扉也代为欢喜,他深知这个师妹爱花如命。对香气和音律极其敏感,没日里除了植花之外,还要调调素琴÷近从傣族人那里学来了葫芦丝,音色迷人动听,更加爱不释手。
一个四管葫芦丝每日黄昏时分,十八学士旁边,细细吹奏。
柳絮飞常肠骂对牛弹琴,声称只有花朵儿明白她音律中的意味。鹿柴扉并不置辩,只是微笑,坐在一边,一言不发,听她翻来覆去吹奏。有时候也拨弄花枝,轻轻抚mo,脑子里却充满了柳絮飞的欢歌笑语,娇嗔佯怒的神态。
鹿柴扉在花丛中察看,生怕有哪本花长出毛虫。
“师哥,你刚才见了师傅么?”
“见了,师傅的故交老友过世了,是以心里难受。”
“是那个小山公么?”
“你怎地知道?”鹿柴扉奇道。
“一大早师傅就在这里吟哦,那是咱们功课里学过的《御街行》”
鹿柴扉点点头,问道:“让我考考师妹有没有偷懒,你来背一背这首《御街行》”
柳絮飞道:“当然没有偷懒,师傅交代的攻克,哪个敢偷懒?”
“那你便背来我听。”
“背就背。”柳絮飞道:“街南绿树春绕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柳絮飞一气呵成,将一首《御街行》背了下来。
鹿柴扉击掌夸道:“当真是情境结合,师妹如果能自度一曲,定能传世。”
柳絮飞听得此言,先是兴奋,随即沮丧道:“大理懂得音律的人不少,但我听得人言,大宋才是真正的音律之帮,我若能学到自己度曲,那该有多好?”
“我今天在酒肆结实一位大哥,是个江湖游侠,见识广博。他肯定知道,天下间谁最精通音律。”
“你问了他么?”
鹿柴扉讪讪一笑道:“我们说的都是江湖中的典故。”
柳絮飞对江湖之事并无兴趣,听鹿柴扉这样说到,登感兴味索然。
幽幽道:“吐蕃大轮明王须菩提,听人说也是妙解音律的人物。一手十三弦冠绝西域。”
鹿柴扉道:“筝弦十三,音阶递增。唐人李商隐诗云‘十三弦柱雁斜飞’,既写筝形,又写速弹指法,当真是传神的很。”
柳絮飞痴痴作想,念道:“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鹿柴扉看着沉迷的柳絮飞,一时间也呆了,也跟着念道:“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柳絮飞一怔,道:“什么?”
鹿柴扉沉吟道:“香山居士这句诗送给师妹,是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