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飞横了一眼,笑着将眼光移向花丛,双手抬起,放在身前,相互翻弄。
半晌又道:“我这双手整日里栽植山茶花,哪来的春葱?哪来的纤细?”声音清幽,似带忧愁,如同清泓过溪,幽幽喑喑。
鹿柴扉心头荡漾,欲说还休,只轻轻的叫了声:“师妹。”
柳絮飞道:“师哥,三柳伯伯家的花肥多,我央他分些给咱们。他应了,等会儿你去搬好么?”
鹿柴扉道:“这个自然。”突然又想到点事,复道:“今天在花市里,来了几个恶人,在街面上拍马疾驰,相貌可恶,听人说就是吐蕃的使者。”
“那么须菩提快到了吧?”
“须菩提前来天龙寺听经礼佛,等闲人哪里见他的到?”
“三月街是纪念菩萨的节日,我不信出家人不上那看看。”
鹿柴扉道:“对,天龙寺的长老也有人去。”
“师哥,你说咱们皇爷会去么?”
“皇爷日理万机,哪来得空闲?”
“你当咱们是大宋,大辽么?哪来那么政事好理会。”
“皇爷去便去了,他难道会来贪图咱们的茶花么?”
柳絮飞幽幽道:“听人言道,咱们大理国虽是小邦,但皇后娘娘却是天下第一美人,大宋,大辽,西夏,吐蕃都没的比。”
“那又怎样?咱们皇爷也是大英雄,才好配这样的美人啊。”
柳絮飞道:“你懂什么?我就是想看看,皇后娘娘怎么个美法。”
鹿柴扉摇摇头,道:“皇后娘娘凤辇中坐着,黎民百姓看她不到的。”
仆妇张妈向后院走来,两人停下手里的活。在木桶里洗干净了手。
张妈走近,招呼过他俩吃中饭,见了满地的山茶花,也不禁停下来,啧啧赞叹。
“亏得絮飞这双巧手,才栽的这么水灵的山茶花。”
吃过午饭,鹿柴扉在榻上躺了约莫半个时辰,便悄悄起身,到三柳伯伯家,搬运花肥々过肥,黄昏将近,只歇得一口气,又开始浇水。
水浇到一半,柳絮飞背着古琴,风尘仆仆从城南赶回来。
鹿柴扉擦了把汗,裂嘴笑道:“今天回来的早。”
柳絮飞接过水瓢,道:“你歇会儿去。”
鹿柴扉从她背上卸下古琴,在一边的石桌上放好。
柳絮飞在城南练琴,已经有三个年头。三年前,城南来了一个琴师,琴艺高超。常常独自一人,挟琴在曼佗罗花丛中弹唱,大有魏晋遗风。
琴师隐居城南,不问世事。也从不收门徒,终日以琴音自娱。三年前的阳春三月,见得柳絮飞,不禁技痒,当即弹琴一曲,柳絮飞大为震动,两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遂结成忘年之交。
柳絮飞三年学琴,不觉长成了一个十八岁的大姑娘≠师除了弹琴之外,却从不说乐理音律。平日里深居简出,除柳絮飞之外,大理人很难得见。
鹿柴扉心中也甚好奇,几次央求柳絮飞带同他去拜见前辈高人,都为柳絮飞所拒。
时日一久,鹿柴扉的心思也便淡了▲絮飞却雷打不动,每天坚持背琴前往城南。
过了些时日,后院的山茶花更增娇艳。一本十八学士,富丽堂皇,光彩夺目。俨然是茶花中帝王的气象。
鹿柴扉隔三岔五往返花市,各处酒楼,一一寻遍,不见吴钩的侠踪∧头不禁惆怅♀一日忽然心神不宁,烦恶异常。一个人上得满月楼,要了一壶酒,两碟下酒干粮。一杯一杯喝下肠胃。
约莫喝了半个时辰,窗外人声嘈杂,隐约有马群行经的声音。鹿柴扉心道:“难道又是那群吐蕃客人?”
他抬头往窗外张一张,见了一大队僧侣,骑着西域马匹。缓缓经过。当中有一个年轻僧人,杏黄僧袍,束一根金黄腰带。浑身珠光宝气,似有青烟淡雾笼罩在侧,自有一股宝相庄严。隐约还有檀香传到酒楼上。随行的众僧恭恭敬敬,绝无斜视。那青年僧人两眼微闭,右手捏一个莲花印,左手轻托在右手手肘下。
鹿柴扉忖道:“莫不是大轮明王须菩提驾到?今天三月十三,算算应该是这些时日到来。”楼上的客人也纷纷交头接耳,低声 异界之超级卫星全文阅读议论,言语间也提及大轮明王和天龙寺。
众人所料非差,来人正是吐蕃国师大轮明王须菩提。三月初一从大雪山大轮寺启程,行经藏边,川西,滇西北来到大理°足花了十二天功夫。此时从城南入城,此行先是入宫拜谒大理皇帝。
道旁行人见须菩提气象不凡,纷纷让道。鹿柴扉心中仍在嘀咕,实不敢相信名震西北的大轮明王,竟是这样一个年轻貌美的僧人。
直待马队走远,市集才安定下来。
鹿柴扉结过酒帐,自行离去。回到城东,道旁人群耸动,显然也听闻了大轮明王到来的讯息。不停有人拦住他问:“鹿兄弟从集市回来,可见了大轮明王么?”
鹿柴扉苦笑道:“见了,见了,一个大姑娘一般的和尚。”
问者摇头不信,鹿柴扉也不解释。
到了庄前溪边,一个少年两手抱胸,看着溪水下面鱼虾游动,脸上浮满微笑,不是吴钩,却又是谁?
鹿柴扉欣喜若狂,大声道:“吴大哥,原来你还在大理。”
吴钩侧转身来,道:“须菩提刚来,我怎么舍得走呢?”
鹿柴扉扯住吴钩的袖子,道:“先不管他须菩提还是须菩萨,到我家去做上一做。”
吴钩含笑随着他走,只听鹿柴扉卦叨叨:“大哥真是信人,果然前来探我。”
鹿柴扉一路分说,说到自己的身世,当他还在襁褓的时候,已然被父母所弃。由老师段熙圣在柴门前路旁拾得,所以取柴扉之名。至于鹿姓,是取路旁拾得当中路字的谐音。
吴钩道:“原来兄弟也是孤苦中人。”
鹿柴扉问道:“大哥身世也是这般么?”
吴钩道:“虽不是亦不远矣!我父母却是死于瘟疫,由世交的一个伯伯养大,十三岁伯伯家世式微,我便独身一人,闯荡江湖了。”
“世道不安,老百姓当真是苦了。”
吴钩道:“原来兄弟并不是祖居大理。”
鹿柴扉道:“按老师推敲,我该不是大理人的弃婴。”
吴钩跟从鹿柴扉一路走去,到了苦茶居。吴钩见草堂上书了三个字,遒劲有力,笔走龙蛇,气象非凡。不禁赞道:“令师高人也。”
鹿柴扉道:“老师一生孤苦,晚年只靠小弟与师妹扶持做伴。从不以高人自居。”
吴钩沉吟道:“曲高和寡,前辈高人多是高风亮节,不喜排场♀也难怪。”
鹿柴扉点点头,引着吴钩拜见老师。在前厅不见段熙圣,又至书房,仍未得见。他搔搔脑袋,奇道:“老师这时候能上哪儿去呢?”
吴钩道:“或有要事出门,我在这等候拜见令师便是。”
鹿柴扉道:“吴大哥不知道我们白族风俗么?尊贵的客人到来,是要先敬三道茶的。”
白族居民素来热情好客,即便是陌生人上门,也必竭诚相待。三道茶原来是叫“绍道兆”,最初是学艺,拜师间,长辈对后辈的祝愿和祈福△为迎宾习俗,那是后来才有的事。
司茶的一般都是长辈,万不得已才可以由后辈代为。三道茶的佐料和制作也迥然不同。可总结为“一苦二甜三回味”。
鹿柴扉见师尊不在,只好擅自在厅前奉茶。
吴钩在厅前左侧的一张茶几旁入座,打量厅堂木壁上的字画。
鹿柴扉一边张罗一边道:“老师不在,师妹这时候肯定在城南学琴,家中只有张妈妈一人。”言罢已端上第一道茶。茶具古旧,茶叶色泽普通,烤到火候上,浅浅筛了一杯。
吴钩笑盈盈起身接过来,放在几上。
鹿柴扉道:“大哥不必拘礼,坐着就可以。”
吴钩笑道:“入乡随俗,此礼不可不守。”
鹿柴扉呵呵大笑,自己筛了一杯,打横坐下作陪。
第二道茶佐料增多,色泽成红褐。鹿柴扉介绍这颜色是加了红糖,另有核桃片,乳扇,桂皮等物。吴钩轻喝一口,入嘴甘甜,直入心脾。
吴钩又细问一些沏茶的扯,鹿柴扉一一分说。
两人谈了良久,段熙圣和柳絮飞仍未归来。
鹿柴扉端起炉上的小砂罐,在第三个茶盅里斟了八分满。
“大哥喝了这道‘回味茶’,便算半个大理人了。”
吴钩呵呵一笑,接了过去,轻吹一口气,正要喝一口。
鹿柴扉道:“大哥应晃动茶盅,趁热喝下。”
吴钩依照鹿柴扉的指点,呼呼喝下。茶如其名,果然五味俱全,酸甜苦辣辛,令人回味无穷。
鹿柴扉呵呵笑问:“大哥可喝出点意味么?”
吴钩又喝一口,道:“有核桃仁,蜂蜜,花椒,还有……一时间说不上来。”
鹿柴扉击掌叫好:“大哥能品出这般,已经了不起了,还有炒米花,大哥可感觉到没有?”
吴钩一拍大腿,叫道:“对,是炒米花。你这一提醒,我就想起来了。”
白族人沏这三道茶,原来的意思是要人先苦后甜,凡事多回味。吴钩三道茶喝过,隐然体味到其中关窍。
吴钩笑道:“茶已喝过,兄弟可愿领我四处逛逛么?”
鹿柴扉道:“小弟正有此意。咱们先我师妹栽培的山茶花,包管大哥大饱眼福。”
吴钩哈哈笑道:“只怕我这粗人,不识风雅,那便大杀风景之极了。”
鹿柴扉收拾好茶具,说笑间。听得一个娇美的声音门外传来:“师哥引了客人来么?”
话音刚落,一袭白纱绸衫的柳絮飞带风走进来。吴钩曾听闻柳絮飞的名头,却不料是这样一个俏美姑娘▲絮飞匆匆赶回,脸色微红,头发不同寻常白族女子扎辫,批在背后,用根紫色丝带束紧,身上绸衫虽然质地一般,但与她修长身段,整好适合。
峭立在厅前,眉目微扬,犹如清波荡漾。
鹿柴扉道:“师妹快来见过吴大哥,便是那天我在酒肆结交的豪杰。”
吴钩微笑道:“既是鹿兄弟的妹子,何须多礼。”
柳絮飞盈盈上前,叫了一声“吴大哥。”
吴钩笑道:“适才你哥哥要领我去看姑娘所植的山茶,现今姑娘回来,可愿意一道赐教么?”
柳絮飞“扑哧”一声笑,道:“吴大哥江湖豪杰,说话怎么跟师哥一样文绉绉?”
鹿柴扉脸一红,没有置辩。
吴钩却微微一笑,作势由柳絮飞先行。
后院宽敞空阔,种满山茶。地载的,盆栽的,形形色色,只看的吴钩眼花缭乱。
吴钩一眼看到显眼处的一本山茶。叹道:“这本山茶花,气象万千,大有王者之气。不知道叫做什么?”
柳絮飞攒道:“吴大哥眼光了得,这本花算是曼佗罗花中的极品了,我们大理人管它叫作‘十八学士’,是茶花的帝王。”
吴钩细看了一阵,叹道:“十八种花色,质地淳朴。气势夺人,果然是王者之象。”
鹿柴扉一旁说道:“吴大哥看看,还有哪几本能入你眼。”
吴钩左近扫了一圈,道:“我到大理将近一个月,见到家家户户都栽植茶花,却仍不料世间有这等茶花¤栽有盆栽的妩媚,圃植有圃植的气象▲姑娘当非浪得虚名。”
柳絮飞听多了赞叹,像吴钩口气这样诚恳的,倒也平生仅遇∧中不由欢喜。
后院的竹篱笆不高,早有蝴蝶和蜜蜂闻香而到。
更有一只青蜂,闻得柳絮飞身上的香气,在她身旁穿来绕去▲絮飞左支右绌,摆脱不了。鹿柴扉连声呼喝,用大袖扑赶。
吴钩右手食指在拇指上一搭,轻轻一弹∴蜂应声而落,跌在地上。
鹿柴扉叫道:“吴大哥又施神通。”
柳絮飞惊魂未定,前来答谢:“吴大哥使的是什么神通?”
吴钩轻轻一笑,露出点奇怪神色。
鹿柴扉将那青蜂拾起,叹道:“只是羽翼断了,性命倒不碍。”
柳絮飞接过一看,也是佩服万分。
吴钩道:“大理一阳指指力天下第一,我这雕虫小技不过是骗骗人的把戏。”
鹿柴扉摇头,示意不信。欲再分说。却见吴钩停在一本“七仙女”旁边,只听他道:“这品山茶花分作七色,犹如天上彩虹。而色泽却更鲜艳,姿态更为动人。如同女子起舞,莫不是‘七仙女’?”
鹿柴扉奇道:“大哥不知十八学士,反听过‘七仙女’,却是为何?”
吴钩道:“那日在酒肆听两个汉子争论♀时看来,那两人所说都相差甚远。”
鹿柴扉嘿嘿赔笑,心想大理举国上下,人人懂花,妄人倒也还不少♀情形,他在花市也是常见。栽得几本山茶花,便以为天下茶花尽在掌握,当街夸夸其谈,却不知大谬不然,十句有九句离题万里。偏偏不知廉耻,自以为是。鹿柴扉为人谦和,并不计较,一笑走开。
只听吴钩又道:“那些汉子所说也很风趣,说你们大理有一品山茶花,叫作‘抓破美人脸’,花瓣呈白色,带一抹绿晕和几道红丝。没有绿晕的又叫‘红妆素裹’,这当中有何玄机?”
鹿柴扉干咳一声,见柳絮飞在东首圃地蹲看茶花,并没留意这边。当下分低声分说:“这是我们大理国上下通晓的典故,那道绿晕说的是绿毛鹦鹉,红丝是抓破了的美人脸∏嘲笑美人老跟人打架,全无仪范。那是不入品的山茶花,我们是不种的。”
吴钩嘻嘻一笑,转眼看了柳絮飞一眼,点头道:“我明白了。”
鹿柴扉见他笑的离奇,问道:“大哥明白什么?”
“佛说:不可说≈弟难道不明白?”
鹿柴扉摸不着头脑,无言以对。吴钩又走出几步,退下来。
“兄弟那天在花市买给骆骥的,是哪一品?”
“那是风尘三侠,我们这恰好还留得一品。”
吴钩道:“风尘三侠,可是说虬髯客,李靖和红拂女?”
鹿柴扉点头称是,指着一本三色山茶道:“这便是‘风尘三侠’,紫色花瓣居长,是虬髯客。白色与红色次之,说的是李靖夫妇。”
吴钩听的入神,问道:“兄弟听过虬髯客的故事么?”
“书本上翻看过,那也是一个侠客。”
吴钩点点头,又道:“那骆骥乃是大茶商骆全的公子。”
鹿柴扉并不在意,道:“大理王宫贵胄也来花市买我们的花。”
鹿柴扉又将院内诸多名贵品种,一一介绍。其中‘十三太保’,‘八仙过海’‘童子面’‘圣舍利’‘状元魁’‘金丝玉蝶’‘十段锦’更是上上品种。
吴钩道:“这本叫做‘童子面’,那又是什么来头?”
鹿柴扉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吴钩满脸惶惑,连连摆手:“之乎者也,兄弟还是照直说来。”
鹿柴扉道:“孔老夫子的徒弟曾皙,跟师兄弟一道谈志向♀便是他的志向♀品山茶花也是一样,要到暮春才开的艳丽。而形状又生似童子面容,是以叫童子面。”
吴钩叹道:“看来我要多读点书,才好明白事理。”
其余十三太保,八仙过海,大致与十八学士无异,只是品级略低。‘圣舍利’得名与花瓣无关,却是花蕾像呈球状,形同释家讲究的舍利;‘状元魁’是重瓣茶花,成皇冠状,像状元公的金冠。
鹿柴扉在一本‘金丝玉蝶’前站定,说道:“这本茶花是师妹首次培育成功,名字也是她取的。大哥看这白色花瓣,四处张射,如同蝴蝶展翅。花瓣上缕缕细丝,像是镌刻上去♀个名字是起的很好的。”
吴钩道:“柳姑娘当真乖巧伶俐。”
‘十段锦’花瓣丰富,里外有十轮之多,且层次分明。果然花如其名。
吴钩叹为观止,道:“我若厌了江湖生涯,也找个僻静地方,栽植山茶花,过完一生。”
鹿柴扉道:“大哥侠义中人,怎会像我辈玩物丧志。”
吴钩呵呵一笑,从腰间摸出一个漆黄酒葫芦,拔开塞子,问道:“兄弟可要喝一口?”
鹿柴扉含笑摇头。
吴钩也不客气,仰头灌了几口,伸手抹抹嘴唇,堵上塞子∧拍肚皮道:“酒虫在里边打滚,实在难受。”
鹿柴扉道:“大哥真是酒中侠客。当年李太白自称酒中仙,大哥若生在那时候,当可与太白齐名。”
吴钩自嘲道:“酒囊饭袋,怎敢与太白比肩?相传太白先生是唐代剑道高手,诗名更是冠绝古今。我也是读过的。”
“太白的诗纯以气象胜,跟大哥豪侠气概相得益彰。”
吴钩苦笑摇头,自忖闯荡江湖多年,寸功未建。当年与人立下之约,所要干的大事,至今举步维艰。离豪侠气概是差的远了。
鹿柴扉见吴钩沉吟未语,又道:“当日在酒楼听了大哥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圣贤书。大丈夫顶天立地,原是应该建功立业的,至不济也当济人之危,岂可独善其身?”
吴钩沉声道:“各人性子不同,兄弟大可不必苛责自己。倘若人人行侠仗义,那天下更加乱套了。”
柳絮飞这时候走近来,说道:“吴大哥所言不差,人各有志,怎可强求?”
吴钩哈哈一笑,走了开去。在院子左近走了一圈,露出思索的神色。
鹿柴扉走过来,问道:“大哥想什么这等入神?”吴钩看了他一眼:“不帮柳姑娘施肥,修剪么?”
鹿柴扉赧颜一笑,转过身看了柳絮飞一眼,道:“大哥是客人,不应该怠慢客人。”
“兄弟少了一本山茶花没说给我听。”
鹿柴扉奇道:“大哥何出此言?”
吴钩身形来到一棵‘牛郎织女’旁边,含笑而立。
鹿柴扉憨厚一笑,道:“这本牛郎织女,果然是没说给大哥听。”
吴钩拍拍他的肩,雌牙一笑,搂住鹿柴扉的肩头往院子外走去。
“外头走走,透透气。”
,!
熙圣老师
两人过了天井,跟前厅刚回到家的段熙圣撞了满怀。
鹿柴扉轻轻推开吴钩的手腕,恭恭敬敬道:“老师。”
吴钩心里一惊,连忙施礼:“晚辈吴钩,拜见段老师。”
段熙圣无精打采,只道:“吴小哥大宋来的么?”
“晚辈江湖浪人,四海为家。”
段熙圣双目光芒突涨,问道:“来到大理却也是因缘巧合了?”
“晚辈不敢欺瞒,乃是为了会一会吐蕃国师须菩提。”
段熙圣慢悠悠道:“小哥也是佛法中人么?”
吴钩被段熙圣问的冷汗直冒:“晚辈一介草莽,实是仰慕大轮明王的绝世武功。”
段熙圣点点头,沉吟半晌,道:“中原武学乃泰山北斗,武学经典浩如烟海,名家辈出。何须觊觎番邦武功?”
吴钩道:“晚辈执迷武学,正如前辈钟情诗文,令徒忠于山茶花。乃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辈明鉴。”
段熙圣喃喃道:“深陷其中,深陷其中,原来也是深陷其中。”
鹿柴扉一旁听得一头雾水,两人所言句句简单明了,却偏偏听不出个子丑寅卯。
吴钩道:“大理国人杰地灵,我与令徒鹿柴扉更是一见如故。”
段熙圣颔首不答,转身退到厅前。
“柴扉备茶具,为师敬吴小哥三道茶。”
鹿柴扉领命去办,吴钩起身道:“适才令徒已然招待过,晚辈…”
段熙圣一挥手:“那是小徒的意思,现今老夫也对小哥大感兴趣,这三道茶是老夫的意思。”吴钩心里苦笑,坐了下去,心道:“莫非定要再喝三杯热茶?”
段熙圣执着砂罐,倒下地一道茶,说道:“请。”
吴钩不敢怠慢,恭敬地举盅,喝了一口。
段熙圣开口道:“这第一道茶,纯属烤茶,小哥以为火候当如何把握?”
吴钩心道来者不善,思索片刻,正色道:“晚辈于茶道一窍不通,但凡世间事都讲究火候,所谓过犹不及。我们习武练气的人也这样讲究,方寸火候须得拿捏周到,否则气息难调,经脉不活,便容易出岔子。”
段熙圣点点头:“这便是常说的走火入魔?”
吴钩道:“前辈举一反三,晚辈拜服。”
段熙圣第二道茶又倒了六分满,不等吴钩开口,又问道:“第二道甜茶,老夫只倒个六分满,小哥能揣度老夫用意么?”
吴钩沉吟道:“前辈以茶劝喻人生,甜少苦多,是以本来八分甜茶只给六分满№辈受教。”说罢起身行了一礼。段熙圣点点头,显是满意吴钩的思绪敏捷,回答合理。
段熙圣哈哈一笑,也不开口劝吴钩喝那甜茶,便往第三碗筛下。茶水倾满茶盅,溢将出来,只流到几上,滴在地上。
鹿柴扉甚感奇怪,主客二人,明明都看到茶水满出,却仍笑盈盈,置若罔闻。鹿柴扉本是智慧之人,也不出声示意。
“杯满自溢,小哥作何感想?”
吴钩坦然一笑:“以器容物,空隙有限,以心容物,可装泰山。”
段熙圣拍案起立,哈哈笑道:“小哥人中龙凤,柴扉眼光大是不错。”
鹿柴扉点了心,此刻听老师如此爽朗大笑,又真心褒奖吴钩,这才放下心来。
只听段熙圣道:“吴小哥认为须菩提如何?”
吴钩道:“大轮明王,代代超绝。不容小视。”
段熙圣点点头,神情恍惚,像是在思索旧事。
半晌说道:“当年大轮明王鸠摩智,大理一行,为的是贪图我大理至宝《六脉神剑》;须菩提此行,目的可谓昭然若揭。”
鹿柴扉Сhā口道:“须菩提有道高僧,难道会贪图别家物事?”
吴钩道:“鸠摩智当年武功尽失,回到西域,专心礼佛,翻译经文,实已成为大德高僧‰菩提师从鸠摩智,难道学的会是乃师二十年前的戾气野心?”
鸠摩智自西夏一行,于枯井当中功力为段誉所化,幡然醒悟。思及平生作为,实与释家相去甚远,名缰利锁,绑缚三十年∠了枯井,飘然西渡。此后翻译天竺佛经,弘扬佛法,成就大道‘五年前,于大轮寺收的两个徒弟,须菩提便是首徒。天姿颖悟,生俱慧根,五蕴皆空。佛法武功尽得大雪山真传。
次徒须弥相,亦是天姿聪慧之辈,无奈年纪轻轻,锋芒过露,鸠摩智思及自己平生遭遇,争强好胜,向佛之心日渐淡却,最终因果不爽。鸠摩智数度点化,教导须弥相去贪,去爱,去痴,去嗔,去欲,须弥相口上唯唯诺诺,实则阳奉阴违。因此不得鸠摩智所喜。
然则须弥相虽疏远佛法,武功却并不让须菩提,而音律,弈道等等风liu之事,更加胜出些许。因此在吐蕃,须弥相的名望,丝毫不让大轮明王须菩提。
须菩提三个月前发函至大理国君及天龙寺,言辞恳切,说道素仰大理国佛法昌盛,天龙寺更是高僧云集,藏经浩如烟海,其中《金刚般若经》图卷,《大陀罗尼经》更是释家经典;更兼大理国南陲风光,秀美多姿,令人神思遐往∨中语气谦和,绝无半点轻侮或暧mei之意,至于乃师鸠摩智二十年前苦求不得的《六脉神剑》,更是只字未提。
信函送到皇宫和天龙寺,本是机密。不料须菩提不日来访的讯息,却不迳而走“常百姓,只隐约记得二十年前段誉被虏的旧事,至于《六脉神剑》,鲜有人知。
段熙圣身份特殊,与大理皇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菩提身为吐蕃国师,一举一动极有可能影响两过邦交,段熙圣自也操心。
鹿柴扉见老师神色凝重,不敢打扰∧声问吴钩道:“大哥也听过鸠摩智的名头么?”
吴钩坐在竹椅上,正自尴尬,端起茶盅待饮,却听鹿柴扉相问。苦笑道:“鸠摩智二十年前威震中原武林,哪个不知,谁人不晓?”
“比起萧峰萧大侠,便又如何?”
吴钩沉吟道:“他们二人并无隔阂冲突,当是难分高下罢?”
鹿柴扉一震,道:“竟有这等厉害?那须菩提又该如何?”
吴钩嘿声道:“须菩提如何?嘿嘿,想他年纪长我不了几岁,当真便能通天入地么?”
段熙圣突然问道:“柴扉从何听来萧峰这个名字?”
鹿柴扉垂首道:“吴大哥曾对学生提及萧峰这个大英雄。”
段熙圣颔首,眼光射向吴钩,道:“吴小哥是丐帮子弟么?”
吴钩道:“晚辈江湖浪子,大庙不收,小庙不要,无门无派。”
段熙圣道:“当年乔峰率领丐帮,那是何等威风。如今的丐帮,嘿嘿!却是分崩离析,就地分家。”
吴钩听的此言,微微变色,随即神色如常·帮自乔峰之后,曾在全冠清手里把持一阵。全冠清志大才疏,勾结游坦之,兴风作浪,竟然将矛头对向少林寺☆后在少林寺一战,游坦之先受辱于丁春秋,后败给萧峰,丐帮上下,闹的灰头土脸,名声大损。
全冠清随后被清理门户,但丐帮再无能人出现,江河日下。此时宋长老已殁,原来的传功长老也已不在。几名元老名宿只剩得吴长风和陈孤雁两人。
雁门关关一役后,丐帮为乔峰之死痛心疾首,回到总舵,商议善后之事。几个元老争来吵去,没有结果。待得传功长老和宋长老一死,丐帮更是群龙无首,内乱不断。
几名八袋弟子一合计,把吴长风推上帮主座位。吴长风虽然豪侠,但毕竟年老德薄,又兼丐帮两大绝技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更是一窍不通,自然不是人人信服。其中陈孤雁本是心高气傲之辈,对吴长风僭越帮主之位,更是不屑”日一久,丐帮内讧日长,隐然分成帮主派和长老派两个丐帮。
吴长风极力挽救,无奈力不从心,头痛万分,每每看到帮中弟子,明里暗里,勾斗不断,便心如刀割,不禁对乔峰生出万分想念之情。
陈孤雁虽然气焰日长,但打狗棒在吴长风手里执掌,他也不敢公然造次。但于帮规,已然熟视无睹,手下乞儿化子,竟着起干净衣裳,以示与邋遢的吴派区分。
吴长风自是憝,与陈孤雁交涉几次。陈孤雁道:“丐帮身为天下第一帮派,自是要讲究法度礼节,衣着乃是第一要义所在。”
吴长风斥之忘本,把列祖列宗的教训不放在眼里。陈孤雁反驳道:“世道变迁,岂可事事墨守成规?”随后又道:“腰间布袋在缠,天下谁人会不知道是丐帮弟子?哪个又敢心生不敬?”
吴长风气的发抖,偏偏无济于事,只得听之任之。暗地里选拔贤能,物色少年英雄,打算交出丐帮衣钵。怎耐丐帮两大绝技向来口授,萧峰一死,已然失传¨了镇帮绝学,以后欲东山再起,重整威风,也是难上加难。想到丐帮再也不能与少林派平起平坐,并称武两大帮派,丐帮弟子无不心酸。
吴钩与丐帮关系异常,听得段熙圣如此看轻如今的丐帮,不禁黯然。
半晌才问道:“段老师对江湖中事了如指掌,定是归隐的武林前辈了。”
段熙圣眉目不动,神色如常,懒洋洋道:“我一把老骨头,哪里来的武林前辈。只是交往老友当中,多有武林中人。”
吴钩“哦”的一声,恭敬道:“大理国藏龙卧虎,武林前辈是多的很的。”
段熙圣道:“小哥对大理武林也深自熟稔么?”
吴钩道:“不敢。”随即又道:“大理国君家传绝学,武功盖世,那是不用说的;天龙寺为大理护国寺,人才自也不在少数;拈花寺虽地处荒郊,半住持黄眉大师,金刚指力亦是绝学;另外,无量山无量剑,自投诚缥缈峰灵鹫宫后,势力也不容低估;最值一提的是,新近十几年冒出的点苍缴,剑法诡异迅捷,自成一路,当者无一不闻风丧胆。只是该派深自内敛,经营茶叶生意,除了万不得已,从不主动启衅,妄动干戈。”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