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的使者么?”
吐蕃国与大理过东西接壤,邦交甚是复杂。历代大轮明王都是受封于吐蕃国王,只有大智慧,大佛法的人物才能当此大任∠代大轮明王鸠摩智,二十多年前修书一封至大理天龙寺,言辞虽然恳切,但用意却不堪已极。乃是贪图大理过武学宝典《六脉神剑》剑诀。结果比剑之际,当时天龙寺辈分最高的荣枯长老将剑谱付之一炬。鸠摩智老羞成怒,挟持当时的镇南王世子段誉北去,掀起了不小的江湖风波。
段誉也因此行结实如花美眷王语嫣,并在辗转中得知自己的离奇身世,竟是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的儿子。段誉回到大理,如实禀告保定帝。保定帝不为所动,仍将皇位相传,也因为如此,镇南王所生数女,与段誉实无骨肉关系,因此因缘得谐。
段誉为帝二十年来,不违历祖讯,勤政爱民」得大理国上下安居乐业,繁华如昔。
大理国举国笃信佛教,佛教更是奉为国教,自是昌盛异常。
近些时日,大理国上下传言,吐蕃大轮明王须菩提谴使来到大理,言语之间,似是心慕大理佛法昌盛,前来讨教。然则有乃师鸠摩智虏走小王子的前车之鉴,举国人心里自是蒙上一层阴影。
鹿柴扉听得吴钩见问,不好不答:“那群人长相特异,与中土人大是不一样,只怕吴大哥猜的不错。”
“须菩提是有道高僧,据说佛理武功,都不弱于乃师鸠摩智。”
“吴大哥哪里得来的讯息?”
“在江湖中打混,怎可不耳听八方?”
鹿柴扉神往道:“我若能像吴大哥一般,天上地下,直来直去。那该有多好?”
吴钩自斟自酌,又干了一碗。将酒碗一放:“鹿兄弟不是江湖儿女,不知道江湖的苦。”
“也不知道江湖的乐。”鹿柴扉跟着叹道。
“大理国君段誉,内力深厚,六脉神剑出神入化,更得脚下走得如同化境的凌波微步,除了灵鹫宫的虚竹子,只怕再没敌手。”吴钩对江湖人物了如指掌,说到这两个人物的时候,不禁叹一口气,喝了一碗酒,显是佩服神往之至。
鹿柴扉成天与山茶花和书籍打成一团,几曾有人给他讲到这江湖是非的典故。不由听得入神,大感兴味。道:“吴大哥见识多广,比之小弟偏居一隅,不可同日言语弟给大哥斟酒,愿听大哥的见解。”
吴钩眉头不皱,端起大碗,一饮而尽▲道:“二十多年前,贵国国君与灵鹫宫主人虚竹子,以及契丹好汉萧峰义结金兰,三兄弟在少林寺一战,惊动天下。当时在场好手尚有丐帮帮助庄聚贤,星宿老怪丁春秋,南慕容父子等诸多好手♀一战,唉!恍惚过了二十年,那时候我还在娘胎里,不能目睹前辈风采。”
“那一战结果怎样?”
“你问结果?我也听前辈人说,也不知他是不是现场亲眼目睹。那一战,南慕容溃败;星宿老怪为虚竹子制服,至今囚在少林寺;丐帮帮主庄聚贤也被打断了腿。”
鹿柴扉又斟上一碗酒,问道:“后来又怎样?”
“后来,事情就变了。契丹好汉萧峰原是辽国南院大王,原来却是长于大宋。他对两过战事深恶痛绝,又陷于两难,最后挟持辽主,逼迫其退兵,并要求辽主允诺有生之年不准南侵。”
“此乃大忠大义,非一般忠臣可比‰知两过交战,多所杀伤,最苦的是战场上的兵士,和战场外面的黎民百姓。好汉子,为他敬一口酒。”鹿柴扉豪气顿生,端起碗来,喝了一口。
吴钩也陪了一口酒,又续道:“可惜这等好汉子,挟持了主上,自觉罪孽深重。当日雁门关之劫,竟成了这大英雄在生的最后一日。”吴钩口气有些哽咽,显是不能自已。
“什么?”鹿柴扉惊道:“萧大侠便自杀谢主了?”
吴钩慨叹道:“正是。”
鹿柴扉不由自主端起酒碗,默默无言,猛喝了一口§里喃喃道:“不出家门。怎知道天下间还有这等好男儿,小弟真浅薄鄙陋的很了。”
“鹿兄弟读书人,济世大才,何必谦虚?”
鹿柴扉正色道:“我大理一向克己自守,从不敢妄动干戈于邻邦。朝中能人志士数不胜数,小弟实在没有半分功名之心。济世之才实在是愧不敢当。”
“不动干戈,不修甲兵,也许暂能自守。只是虎狼环视,却着实不容小觑。倘若各国能像大理国这样内敛安分,那又何来战祸,老百姓又何来苦楚?”
“吴大哥原来也是悲天怜人的菩萨心肠。”
“菩萨心肠是言重了,只是我常长走动,塞外边关也常有路过。那里的官兵抢掠,凶残暴虐,老百姓的苦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鹿柴扉心头荡漾,为吴钩的气概所摄,一时间百感交集。
吴钩再尽一碗酒,道:“刚说到萧峰萧大侠,是我吴某人平生最仰慕的人物。只可惜如此英雄了得的人,如今已是阴世做鬼了。”
“吴大哥身为大宋人,仰慕的却是契丹英雄。如此便可见大哥的气概非同寻常,也是一般的大英雄。”
“兄弟取笑了。”
鹿柴扉一挪椅子,坐近了一步,敲开第二坛酒的酒封。为吴钩再添一碗,自己筛了一碗作陪。吴钩笑了笑,见鹿柴扉满脸酒红,酒力已经到了肚肠里。
鹿柴扉道:“以小弟之见,萧大侠虽然挟持国君,但江湖英雄不拘俗例,也不必定要自杀相谢,是不是其中另有隐情?”
吴钩不料鹿柴扉有此一问,不禁一呆,拍一拍桌子:“鹿兄弟这话问到我心坎上,我本也有此疑惑。想那豪侠中人,心智自然高人一等,怎可如此短见?”
“莫非大哥后来找出端倪?”
“也不知对还是错,相传萧大侠生前,曾经结实过一位红颜知己。哪知天意弄人,那位红颜知己竟在冤假错乱当中,死于萧大侠之手。”
“这是为何?”鹿柴扉问道。
吴钩摇摇头,面色凝重悲戚,良久不言。半晌过后,才缓缓开口:“那位名叫阿朱的侠女,受惑于人,认为自己父亲是萧大侠的杀父仇人,竟然乔装打扮,代父受死≤了萧大侠一掌,香消玉陨。待得萧大侠察觉自己所杀的是阿朱,为时已晚。后来真相大白,原来竟是妄人故意设下圈套,等他们入彀。萧大侠自是痛不欲生,从此郁郁,隐约有了死志,以谢红颜。”
鹿柴扉叹道:“造化弄人,一至于斯?老天爷真是没了眼睛。”
“相传萧大侠与阿朱侠女是有婚约的°门关外,放牛牧马,这样的小小心愿,最后竟不可得。”
“事隔二十多年,这个名字还没被人忘记,足见生前义烈。”
吴钩点点头,道:“那位阿朱姑娘,说来跟你们大理过大有关联。当今大理国君段誉是阿朱姑娘的兄长。”
“镇南王的公主?”
“算来萧大侠不但是段皇爷的义兄,也是妹夫。”吴钩道。
鹿柴扉长吁一口气,叹道:“事情乾居然如此繁复,小弟真是见闻大增。”
“茶前酒后,缅怀先辈英豪,算是悲壮的很了。”
“吴大哥谈吐见闻都不同凡响,他日必定也是萧大侠一般的英雄侠士弟敬你一口酒水。”鹿柴扉举碗,吴钩跟着举起,在半空中碰了一碰,相视大笑。
“鹿兄弟可知道我何以要你请我喝碗酒?”
鹿柴扉道:“小弟不知。”
吴钩哈哈一笑:“吐蕃使者的银两,兄弟还收在怀里吧?”
鹿柴扉恍然大悟:“原来那马匹是大哥做的手脚,却不知大哥当时身在何处?”
“我一直在满月楼喝酒,见不得吐蕃人,作客也这般凶恶。”
“大哥怎么做的手脚?”
吴钩神秘一笑,悠悠道:“我只不过请个鱼丸给他吃,谁知道那般不中用?”
鹿柴扉满脸匪夷所思,难以置信一颗鱼丸能打的马匹失蹄。
“酒也喝够了,咱们这便分手吧!”吴钩站起身来,喝干最后一碗酒,走在窗前,看着街上车水马龙,目光锐利深邃,完全不象两坛酒下肚的人。
鹿柴扉与他喝了半日久,心下隐隐有了不舍之意£然道:“今日得见大哥这等神人,这一别,不知何能听大哥的教诲。”
他生性并非好结交的人,怎奈乍逢吴钩,一顿酒喝下来,竟生出惺惺之意。相离之际,始觉不舍。也跟着走到了窗前,满眼人来人往,难掩孤寂神色。
吴钩一只右手搭在他肩上,道:“江湖儿女,身如浮萍,总有再飘到兄弟身边惹嫌的时日。说不准日内就能再见,到时候我来做东,请兄弟喝杯淡茶。”
“大哥来大理所为何事?”
吴钩道:“听闻须菩提东来,忍不住想见识一下大轮明王的风采。”
鹿柴扉道:“大哥真是豪侠之辈,只是须菩提此行,宣称礼佛听经,大哥闲来也读几部佛经么?”
吴钩笑了一笑,双手合十:“我只念阿弥陀佛,算不算礼敬诸佛?”
鹿柴扉笑道:“算的,只念一句,才叫精进。佛法三万六千法门,这何尝不算一途呢?”
吴钩一拍脑袋,道“兄弟这么一说,我顿觉轻松,灵台清明。”
鹿柴扉不禁莞尔,心忖这位江湖游侠当真是诙谐,隐约带点玩世不恭的性子。
两人下得楼去,鹿柴扉到柜前结过酒帐,跟着走了出来。
“吴大哥哪里去?”鹿柴扉赶上街前的吴钩,问道。
吴钩道:“我这人生性懒惰,这便找个清静的地方,睡上一教,养养气力。”
“如此便拜别大哥弟蜗居城东,大哥闲着便来寻我。”
“生受你叫我大哥,城东是一定会去的,兄弟放心。”
吴钩拍拍鹿柴扉的肩头,转身飘然而去№形渐行渐远,转过街口,便不见了。
鹿柴扉怔于当地,满脑还是吴钩的谈笑风生,以及远去的飒爽背影。半晌才转过神来,沿着大街,找寻回路。大理城不论大街小巷,家家种植茶花,前庭后院,尽是花盆,大理的茶花生性耐阴,喜欢半阴半阳的环境,时正当二月底,天气并不算温暖,但家家户户的茶花已然争奇斗艳,使得整个大理城花团锦簇,芬香四逸。
,!
蝴蝶柳絮
大理国在三月有个节日,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大理皇族与白族百姓共同欢庆的日子♀个节日,早在唐南诏时就已经有了,也叫“观音街”,“观音市”。相传是观音大士在夏历三月十五,为白族祖先降伏妖魔,白族祖先为纪念观音大士,于是每年来到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焚香祭祖并买卖什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街期和集会,遂命名名为”三月街”。到宋政和年间已有相当规模,川蜀、吐蕃和江南诸地都有商旅到此贸易,人们在交换物资的同时,还要进行各种舞蹈、赛马和竞技表演。
鹿柴扉自识事以来,每年都要赶这个节日,带同柳絮飞,或卖茶花,或易物品。只在那些天,熙圣老师才放任几天,能得一时之快。
这样热闹的节日,自然离不开茶花的买卖。各种名贵山茶,在那些日子,纷纷出现,叫人大饱眼福。而城东柳絮飞更在这几年的花市上,拨得头筹,一时间声名大噪。
鹿柴扉出得城来,回到东首农庄的苦茶居,推开柴门,进了庭院,绕过一堆堆的花圃,庭间有几棵中柳,杂乱而植。
鹿柴扉先到堂前拜过老师。那段熙圣六十开外年纪,两眼无神,神情萧索,下巴稀稀拉拉几跟山羊胡,穿一件灰色直掇,对襟大袖。像个邋遢道人行头。全无鸿通大儒的气派。
鹿柴扉恭恭敬敬上前叫道:“老师。”
段熙圣双目微睁,点点头:“柴扉辛苦了。”
“己手觅己食,怎敢妄言辛苦〗儿给老师沏茶。”
段熙圣摇摇头,神情悲戚,喃喃道:“你可知道,小山兄竟在年前,弃世仙游了。”
鹿柴扉奇道:“老师说的是大宋元献公的小公子,晏几道先生么?”
段熙圣慨叹道:“除他之外,老师还能为谁怜才叹息?”
鹿柴扉只听段熙圣提过晏几道的名头,却素未拜谒,因此并无伤感之意。平日多听熙圣老师叹咏小山词,知道小山才情甚著,词章凄婉动人♀当儿听闻这样的人物已然不在人世,多少也跟着有点叹息。
“老师与小山公结识一场,如今小山公尘缘已尽,得大自在。老师当代为欢喜才好。”
段熙圣长叹一声,道:“人非草木,焉能无情?何况小山兄是我毕生仰慕的人才。”
鹿柴扉道:“老师不忘旧情,徒儿受教!只盼小山公往生极乐,得证大道。”
段熙圣点点头,挥挥大袖,道:“你到后院帮小蝶施肥浇水,她从早上忙到现在还没歇下来。”
鹿柴扉领命而去,过后厅,绕天井,一条小径直走后院。
一个绿衫少女腰肢绕动,正在一排花盆上修剪。
鹿柴扉叫道:“师妹。”
那少女正是名动大理的柳絮飞,听到鹿柴扉的叫喊,回过身来,叫道:“师哥你才回来,赶快帮我浇水♀几盆茶花上盆看来迟了些,井水温度跟盆土的温度不大对头,要溪水才好。”
鹿柴扉道:“我这便去挑些来。”
挑着木桶来到庄前的小溪,溪水欢歌而走,可见入春已久。溪岸和田塍上都开满花枝,显眼的是山茶花和杜鹃花,鲜红翠绿相衬,虽是粗生粗长,却也蔚然壮观。各种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穿来绕去。几个白族小童,在田塍上扑蝶,几已忘我。
鹿柴扉装得两桶水,挽了挽衣袖。却见迎头走来几个白族姑娘,都是村中相识。其中一个白上衣红坎肩的姑娘抿嘴笑道:“鹿大哥读书人,干得这样的粗活么?”大理民风素来淳朴开放,男女之间并无礼节大妨,**嬉笑,全无大碍。
鹿柴扉微有些窘,道:“我也干惯庄稼活,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粗活。”
众家姑娘显然是结伴而来,到这溪边来浆洗衣裳。白族姑娘出阁之前,都梳个独辫,盘在头顶,并且爱戴白色头巾,以红头绳扎紧。便是这时出来浆洗,也是这般梳理。其中两个还系着绣花的短围腰。按当地风俗看,似乎是心上人所赠。
鹿柴扉不惯说笑,没把姑娘家的调笑放在心上,道了别,挑起满桶水便走。
鹿柴扉还没走远,只听后面一个声音笑骂道:“别看了,傻瓜。人家已经走了,好好的师妹在家里,哪来闲情搭理你这蹄子。趁早死了心,浆洗要紧。”
另个被说的姑娘羞愧难当,反唇相讥,已经听不出说了什么。
鹿柴扉汗流浃背,脚下分外卖力,赶回后院。
柳絮飞递过一只木勺,鹿柴扉接了过来,偷觑得柳絮飞明眸中略带忧虑,一张白玉般的脸蛋,少了点血色,像是操劳过分的疲态。
鹿柴扉道:“师妹的脸色这等憔悴,快些歇息去。我一个人忙的过来。”
柳絮飞嗔道:“我哪里还有心思歇息,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鹿柴扉一看天,道:“辰时已过,大概是巳时了。”
柳絮飞道:“你瞧我多糊涂,师哥你别浇水,已经过了浇水的时候,到晚间前再浇不迟。”
鹿柴扉道:“正是,午间不宜浇水,我也糊涂。”
柳絮飞不再理会,盈盈走向另一片地载山茶花左近。那些茶花都长在庇荫大树下面,这时节正是施肥的紧要关头,花肥紧俏多缺。
“师妹,三月街便要来了,你说咱们这本十八学士,当是倾城之色了吧?”
柳絮飞第一次露粗笑意,牙齿美白,行同编贝。虽然唇间缺些血色,却也妩媚动人,恰如没有完全绽放的一朵满月山茶花。
“别说是这本十八学士,还有八仙过海,七仙女。便是这本牛郎织女,大理城皇宫有几本?”柳絮飞说到山茶花,语气甚傲,大有不做第二人想的气派。
“这是你新培育的品种,皇宫自然也不能见。嘿嘿,牛郎织女,jinfeng玉露,只怕要比二乔要高上一品。”
“师哥,今早的一本风尘三侠,你卖了多少银两?”
鹿柴扉道:“公道价,一两五钱银子。”
柳絮飞悠然道:“到了三月街那天,这价钱只怕要涨上十倍以上。”
鹿柴扉点点头:“外来的客人,对咱们大理的山茶花,总是加倍的钟情。”
大理山茶花驰名境内外,一般庸脂俗粉不说,名贵品种实不易得,上上佳品更是可遇不可求。便是柳絮飞这样的名家,栽植起来也并不容易,有些年份,一些名种仍难毕备。
另有一些花匠,终日在深山采寻,也有遇到野生的名种,尚比手植的更为紧俏。
十八学士这品茶花,当年段誉在曼佗罗山庄,着实吹嘘了一番,唬得王夫人目瞪口呆,心驰神往。却不知那位段公子也是信口雌黄。他虽贵为小王子,十八学士也仅仅是幼时见过一次罢了。不过欺生不欺熟,行外人如王夫人之流,难免要听的大为信服了。
十八学士是茶花当中的帝王,富贵庄严。如段誉所说,十八瓣花瓣颜色各异,每一瓣又是纯极,半分混杂没有∥状大致相同。至于齐开齐谢,或有可能,却非定数。
柳絮飞多年经营,也不过是第一次栽植成功。因此加意爱惜,每日里都要在一旁看很久时间。不远不近的每瓣花香一一闻过。
鹿柴扉也代为欢喜,他深知这个师妹爱花如命。对香气和音律极其敏感,没日里除了植花之外,还要调调素琴÷近从傣族人那里学来了葫芦丝,音色迷人动听,更加爱不释手。
一个四管葫芦丝每日黄昏时分,十八学士旁边,细细吹奏。
柳絮飞常肠骂对牛弹琴,声称只有花朵儿明白她音律中的意味。鹿柴扉并不置辩,只是微笑,坐在一边,一言不发,听她翻来覆去吹奏。有时候也拨弄花枝,轻轻抚mo,脑子里却充满了柳絮飞的欢歌笑语,娇嗔佯怒的神态。
鹿柴扉在花丛中察看,生怕有哪本花长出毛虫。
“师哥,你刚才见了师傅么?”
“见了,师傅的故交老友过世了,是以心里难受。”
“是那个小山公么?”
“你怎地知道?”鹿柴扉奇道。
“一大早师傅就在这里吟哦,那是咱们功课里学过的《御街行》”
鹿柴扉点点头,问道:“让我考考师妹有没有偷懒,你来背一背这首《御街行》”
柳絮飞道:“当然没有偷懒,师傅交代的攻克,哪个敢偷懒?”
“那你便背来我听。”
“背就背。”柳絮飞道:“街南绿树春绕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柳絮飞一气呵成,将一首《御街行》背了下来。
鹿柴扉击掌夸道:“当真是情境结合,师妹如果能自度一曲,定能传世。”
柳絮飞听得此言,先是兴奋,随即沮丧道:“大理懂得音律的人不少,但我听得人言,大宋才是真正的音律之帮,我若能学到自己度曲,那该有多好?”
“我今天在酒肆结实一位大哥,是个江湖游侠,见识广博。他肯定知道,天下间谁最精通音律。”
“你问了他么?”
鹿柴扉讪讪一笑道:“我们说的都是江湖中的典故。”
柳絮飞对江湖之事并无兴趣,听鹿柴扉这样说到,登感兴味索然。
幽幽道:“吐蕃大轮明王须菩提,听人说也是妙解音律的人物。一手十三弦冠绝西域。”
鹿柴扉道:“筝弦十三,音阶递增。唐人李商隐诗云‘十三弦柱雁斜飞’,既写筝形,又写速弹指法,当真是传神的很。”
柳絮飞痴痴作想,念道:“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鹿柴扉看着沉迷的柳絮飞,一时间也呆了,也跟着念道:“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柳絮飞一怔,道:“什么?”
鹿柴扉沉吟道:“香山居士这句诗送给师妹,是恰当不过了。”
柳絮飞横了一眼,笑着将眼光移向花丛,双手抬起,放在身前,相互翻弄。
半晌又道:“我这双手整日里栽植山茶花,哪来的春葱?哪来的纤细?”声音清幽,似带忧愁,如同清泓过溪,幽幽喑喑。
鹿柴扉心头荡漾,欲说还休,只轻轻的叫了声:“师妹。”
柳絮飞道:“师哥,三柳伯伯家的花肥多,我央他分些给咱们。他应了,等会儿你去搬好么?”
鹿柴扉道:“这个自然。”突然又想到点事,复道:“今天在花市里,来了几个恶人,在街面上拍马疾驰,相貌可恶,听人说就是吐蕃的使者。”
“那么须菩提快到了吧?”
“须菩提前来天龙寺听经礼佛,等闲人哪里见他的到?”
“三月街是纪念菩萨的节日,我不信出家人不上那看看。”
鹿柴扉道:“对,天龙寺的长老也有人去。”
“师哥,你说咱们皇爷会去么?”
“皇爷日理万机,哪来得空闲?”
“你当咱们是大宋,大辽么?哪来那么政事好理会。”
“皇爷去便去了,他难道会来贪图咱们的茶花么?”
柳絮飞幽幽道:“听人言道,咱们大理国虽是小邦,但皇后娘娘却是天下第一美人,大宋,大辽,西夏,吐蕃都没的比。”
“那又怎样?咱们皇爷也是大英雄,才好配这样的美人啊。”
柳絮飞道:“你懂什么?我就是想看看,皇后娘娘怎么个美法。”
鹿柴扉摇摇头,道:“皇后娘娘凤辇中坐着,黎民百姓看她不到的。”
仆妇张妈向后院走来,两人停下手里的活。在木桶里洗干净了手。
张妈走近,招呼过他俩吃中饭,见了满地的山茶花,也不禁停下来,啧啧赞叹。
“亏得絮飞这双巧手,才栽的这么水灵的山茶花。”
吃过午饭,鹿柴扉在榻上躺了约莫半个时辰,便悄悄起身,到三柳伯伯家,搬运花肥々过肥,黄昏将近,只歇得一口气,又开始浇水。
水浇到一半,柳絮飞背着古琴,风尘仆仆从城南赶回来。
鹿柴扉擦了把汗,裂嘴笑道:“今天回来的早。”
柳絮飞接过水瓢,道:“你歇会儿去。”
鹿柴扉从她背上卸下古琴,在一边的石桌上放好。
柳絮飞在城南练琴,已经有三个年头。三年前,城南来了一个琴师,琴艺高超。常常独自一人,挟琴在曼佗罗花丛中弹唱,大有魏晋遗风。
琴师隐居城南,不问世事。也从不收门徒,终日以琴音自娱。三年前的阳春三月,见得柳絮飞,不禁技痒,当即弹琴一曲,柳絮飞大为震动,两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遂结成忘年之交。
柳絮飞三年学琴,不觉长成了一个十八岁的大姑娘≠师除了弹琴之外,却从不说乐理音律。平日里深居简出,除柳絮飞之外,大理人很难得见。
鹿柴扉心中也甚好奇,几次央求柳絮飞带同他去拜见前辈高人,都为柳絮飞所拒。
时日一久,鹿柴扉的心思也便淡了▲絮飞却雷打不动,每天坚持背琴前往城南。
过了些时日,后院的山茶花更增娇艳。一本十八学士,富丽堂皇,光彩夺目。俨然是茶花中帝王的气象。
鹿柴扉隔三岔五往返花市,各处酒楼,一一寻遍,不见吴钩的侠踪∧头不禁惆怅♀一日忽然心神不宁,烦恶异常。一个人上得满月楼,要了一壶酒,两碟下酒干粮。一杯一杯喝下肠胃。
约莫喝了半个时辰,窗外人声嘈杂,隐约有马群行经的声音。鹿柴扉心道:“难道又是那群吐蕃客人?”
他抬头往窗外张一张,见了一大队僧侣,骑着西域马匹。缓缓经过。当中有一个年轻僧人,杏黄僧袍,束一根金黄腰带。浑身珠光宝气,似有青烟淡雾笼罩在侧,自有一股宝相庄严。隐约还有檀香传到酒楼上。随行的众僧恭恭敬敬,绝无斜视。那青年僧人两眼微闭,右手捏一个莲花印,左手轻托在右手手肘下。
鹿柴扉忖道:“莫不是大轮明王须菩提驾到?今天三月十三,算算应该是这些时日到来。”楼上的客人也纷纷交头接耳,低声 异界之超级卫星全文阅读议论,言语间也提及大轮明王和天龙寺。
众人所料非差,来人正是吐蕃国师大轮明王须菩提。三月初一从大雪山大轮寺启程,行经藏边,川西,滇西北来到大理°足花了十二天功夫。此时从城南入城,此行先是入宫拜谒大理皇帝。
道旁行人见须菩提气象不凡,纷纷让道。鹿柴扉心中仍在嘀咕,实不敢相信名震西北的大轮明王,竟是这样一个年轻貌美的僧人。
直待马队走远,市集才安定下来。
鹿柴扉结过酒帐,自行离去。回到城东,道旁人群耸动,显然也听闻了大轮明王到来的讯息。不停有人拦住他问:“鹿兄弟从集市回来,可见了大轮明王么?”
鹿柴扉苦笑道:“见了,见了,一个大姑娘一般的和尚。”
问者摇头不信,鹿柴扉也不解释。
到了庄前溪边,一个少年两手抱胸,看着溪水下面鱼虾游动,脸上浮满微笑,不是吴钩,却又是谁?
鹿柴扉欣喜若狂,大声道:“吴大哥,原来你还在大理。”
吴钩侧转身来,道:“须菩提刚来,我怎么舍得走呢?”
鹿柴扉扯住吴钩的袖子,道:“先不管他须菩提还是须菩萨,到我家去做上一做。”
吴钩含笑随着他走,只听鹿柴扉卦叨叨:“大哥真是信人,果然前来探我。”
鹿柴扉一路分说,说到自己的身世,当他还在襁褓的时候,已然被父母所弃。由老师段熙圣在柴门前路旁拾得,所以取柴扉之名。至于鹿姓,是取路旁拾得当中路字的谐音。
吴钩道:“原来兄弟也是孤苦中人。”
鹿柴扉问道:“大哥身世也是这般么?”
吴钩道:“虽不是亦不远矣!我父母却是死于瘟疫,由世交的一个伯伯养大,十三岁伯伯家世式微,我便独身一人,闯荡江湖了。”
“世道不安,老百姓当真是苦了。”
吴钩道:“原来兄弟并不是祖居大理。”
鹿柴扉道:“按老师推敲,我该不是大理人的弃婴。”
吴钩跟从鹿柴扉一路走去,到了苦茶居。吴钩见草堂上书了三个字,遒劲有力,笔走龙蛇,气象非凡。不禁赞道:“令师高人也。”
鹿柴扉道:“老师一生孤苦,晚年只靠小弟与师妹扶持做伴。从不以高人自居。”
吴钩沉吟道:“曲高和寡,前辈高人多是高风亮节,不喜排场♀也难怪。”
鹿柴扉点点头,引着吴钩拜见老师。在前厅不见段熙圣,又至书房,仍未得见。他搔搔脑袋,奇道:“老师这时候能上哪儿去呢?”
吴钩道:“或有要事出门,我在这等候拜见令师便是。”
鹿柴扉道:“吴大哥不知道我们白族风俗么?尊贵的客人到来,是要先敬三道茶的。”
白族居民素来热情好客,即便是陌生人上门,也必竭诚相待。三道茶原来是叫“绍道兆”,最初是学艺,拜师间,长辈对后辈的祝愿和祈福△为迎宾习俗,那是后来才有的事。
司茶的一般都是长辈,万不得已才可以由后辈代为。三道茶的佐料和制作也迥然不同。可总结为“一苦二甜三回味”。
鹿柴扉见师尊不在,只好擅自在厅前奉茶。
吴钩在厅前左侧的一张茶几旁入座,打量厅堂木壁上的字画。
鹿柴扉一边张罗一边道:“老师不在,师妹这时候肯定在城南学琴,家中只有张妈妈一人。”言罢已端上第一道茶。茶具古旧,茶叶色泽普通,烤到火候上,浅浅筛了一杯。
吴钩笑盈盈起身接过来,放在几上。
鹿柴扉道:“大哥不必拘礼,坐着就可以。”
吴钩笑道:“入乡随俗,此礼不可不守。”
鹿柴扉呵呵大笑,自己筛了一杯,打横坐下作陪。
第二道茶佐料增多,色泽成红褐。鹿柴扉介绍这颜色是加了红糖,另有核桃片,乳扇,桂皮等物。吴钩轻喝一口,入嘴甘甜,直入心脾。
吴钩又细问一些沏茶的扯,鹿柴扉一一分说。
两人谈了良久,段熙圣和柳絮飞仍未归来。
鹿柴扉端起炉上的小砂罐,在第三个茶盅里斟了八分满。
“大哥喝了这道‘回味茶’,便算半个大理人了。”
吴钩呵呵一笑,接了过去,轻吹一口气,正要喝一口。
鹿柴扉道:“大哥应晃动茶盅,趁热喝下。”
吴钩依照鹿柴扉的指点,呼呼喝下。茶如其名,果然五味俱全,酸甜苦辣辛,令人回味无穷。
鹿柴扉呵呵笑问:“大哥可喝出点意味么?”
吴钩又喝一口,道:“有核桃仁,蜂蜜,花椒,还有……一时间说不上来。”
鹿柴扉击掌叫好:“大哥能品出这般,已经了不起了,还有炒米花,大哥可感觉到没有?”
吴钩一拍大腿,叫道:“对,是炒米花。你这一提醒,我就想起来了。”
白族人沏这三道茶,原来的意思是要人先苦后甜,凡事多回味。吴钩三道茶喝过,隐然体味到其中关窍。
吴钩笑道:“茶已喝过,兄弟可愿领我四处逛逛么?”
鹿柴扉道:“小弟正有此意。咱们先我师妹栽培的山茶花,包管大哥大饱眼福。”
吴钩哈哈笑道:“只怕我这粗人,不识风雅,那便大杀风景之极了。”
鹿柴扉收拾好茶具,说笑间。听得一个娇美的声音门外传来:“师哥引了客人来么?”
话音刚落,一袭白纱绸衫的柳絮飞带风走进来。吴钩曾听闻柳絮飞的名头,却不料是这样一个俏美姑娘▲絮飞匆匆赶回,脸色微红,头发不同寻常白族女子扎辫,批在背后,用根紫色丝带束紧,身上绸衫虽然质地一般,但与她修长身段,整好适合。
峭立在厅前,眉目微扬,犹如清波荡漾。
鹿柴扉道:“师妹快来见过吴大哥,便是那天我在酒肆结交的豪杰。”
吴钩微笑道:“既是鹿兄弟的妹子,何须多礼。”
柳絮飞盈盈上前,叫了一声“吴大哥。”
吴钩笑道:“适才你哥哥要领我去看姑娘所植的山茶,现今姑娘回来,可愿意一道赐教么?”
柳絮飞“扑哧”一声笑,道:“吴大哥江湖豪杰,说话怎么跟师哥一样文绉绉?”
鹿柴扉脸一红,没有置辩。
吴钩却微微一笑,作势由柳絮飞先行。
后院宽敞空阔,种满山茶。地载的,盆栽的,形形色色,只看的吴钩眼花缭乱。
吴钩一眼看到显眼处的一本山茶。叹道:“这本山茶花,气象万千,大有王者之气。不知道叫做什么?”
柳絮飞攒道:“吴大哥眼光了得,这本花算是曼佗罗花中的极品了,我们大理人管它叫作‘十八学士’,是茶花的帝王。”
吴钩细看了一阵,叹道:“十八种花色,质地淳朴。气势夺人,果然是王者之象。”
鹿柴扉一旁说道:“吴大哥看看,还有哪几本能入你眼。”
吴钩左近扫了一圈,道:“我到大理将近一个月,见到家家户户都栽植茶花,却仍不料世间有这等茶花¤栽有盆栽的妩媚,圃植有圃植的气象▲姑娘当非浪得虚名。”
柳絮飞听多了赞叹,像吴钩口气这样诚恳的,倒也平生仅遇∧中不由欢喜。
后院的竹篱笆不高,早有蝴蝶和蜜蜂闻香而到。
更有一只青蜂,闻得柳絮飞身上的香气,在她身旁穿来绕去▲絮飞左支右绌,摆脱不了。鹿柴扉连声呼喝,用大袖扑赶。
吴钩右手食指在拇指上一搭,轻轻一弹∴蜂应声而落,跌在地上。
鹿柴扉叫道:“吴大哥又施神通。”
柳絮飞惊魂未定,前来答谢:“吴大哥使的是什么神通?”
吴钩轻轻一笑,露出点奇怪神色。
鹿柴扉将那青蜂拾起,叹道:“只是羽翼断了,性命倒不碍。”
柳絮飞接过一看,也是佩服万分。
吴钩道:“大理一阳指指力天下第一,我这雕虫小技不过是骗骗人的把戏。”
鹿柴扉摇头,示意不信。欲再分说。却见吴钩停在一本“七仙女”旁边,只听他道:“这品山茶花分作七色,犹如天上彩虹。而色泽却更鲜艳,姿态更为动人。如同女子起舞,莫不是‘七仙女’?”
鹿柴扉奇道:“大哥不知十八学士,反听过‘七仙女’,却是为何?”
吴钩道:“那日在酒肆听两个汉子争论♀时看来,那两人所说都相差甚远。”
鹿柴扉嘿嘿赔笑,心想大理举国上下,人人懂花,妄人倒也还不少♀情形,他在花市也是常见。栽得几本山茶花,便以为天下茶花尽在掌握,当街夸夸其谈,却不知大谬不然,十句有九句离题万里。偏偏不知廉耻,自以为是。鹿柴扉为人谦和,并不计较,一笑走开。
只听吴钩又道:“那些汉子所说也很风趣,说你们大理有一品山茶花,叫作‘抓破美人脸’,花瓣呈白色,带一抹绿晕和几道红丝。没有绿晕的又叫‘红妆素裹’,这当中有何玄机?”
鹿柴扉干咳一声,见柳絮飞在东首圃地蹲看茶花,并没留意这边。当下分低声分说:“这是我们大理国上下通晓的典故,那道绿晕说的是绿毛鹦鹉,红丝是抓破了的美人脸∏嘲笑美人老跟人打架,全无仪范。那是不入品的山茶花,我们是不种的。”
吴钩嘻嘻一笑,转眼看了柳絮飞一眼,点头道:“我明白了。”
鹿柴扉见他笑的离奇,问道:“大哥明白什么?”
“佛说:不可说≈弟难道不明白?”
鹿柴扉摸不着头脑,无言以对。吴钩又走出几步,退下来。
“兄弟那天在花市买给骆骥的,是哪一品?”
“那是风尘三侠,我们这恰好还留得一品。”
吴钩道:“风尘三侠,可是说虬髯客,李靖和红拂女?”
鹿柴扉点头称是,指着一本三色山茶道:“这便是‘风尘三侠’,紫色花瓣居长,是虬髯客。白色与红色次之,说的是李靖夫妇。”
吴钩听的入神,问道:“兄弟听过虬髯客的故事么?”
“书本上翻看过,那也是一个侠客。”
吴钩点点头,又道:“那骆骥乃是大茶商骆全的公子。”
鹿柴扉并不在意,道:“大理王宫贵胄也来花市买我们的花。”
鹿柴扉又将院内诸多名贵品种,一一介绍。其中‘十三太保’,‘八仙过海’‘童子面’‘圣舍利’‘状元魁’‘金丝玉蝶’‘十段锦’更是上上品种。
吴钩道:“这本叫做‘童子面’,那又是什么来头?”
鹿柴扉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吴钩满脸惶惑,连连摆手:“之乎者也,兄弟还是照直说来。”
鹿柴扉道:“孔老夫子的徒弟曾皙,跟师兄弟一道谈志向♀便是他的志向♀品山茶花也是一样,要到暮春才开的艳丽。而形状又生似童子面容,是以叫童子面。”
吴钩叹道:“看来我要多读点书,才好明白事理。”
其余十三太保,八仙过海,大致与十八学士无异,只是品级略低。‘圣舍利’得名与花瓣无关,却是花蕾像呈球状,形同释家讲究的舍利;‘状元魁’是重瓣茶花,成皇冠状,像状元公的金冠。
鹿柴扉在一本‘金丝玉蝶’前站定,说道:“这本茶花是师妹首次培育成功,名字也是她取的。大哥看这白色花瓣,四处张射,如同蝴蝶展翅。花瓣上缕缕细丝,像是镌刻上去♀个名字是起的很好的。”
吴钩道:“柳姑娘当真乖巧伶俐。”
‘十段锦’花瓣丰富,里外有十轮之多,且层次分明。果然花如其名。
吴钩叹为观止,道:“我若厌了江湖生涯,也找个僻静地方,栽植山茶花,过完一生。”
鹿柴扉道:“大哥侠义中人,怎会像我辈玩物丧志。”
吴钩呵呵一笑,从腰间摸出一个漆黄酒葫芦,拔开塞子,问道:“兄弟可要喝一口?”
鹿柴扉含笑摇头。
吴钩也不客气,仰头灌了几口,伸手抹抹嘴唇,堵上塞子∧拍肚皮道:“酒虫在里边打滚,实在难受。”
鹿柴扉道:“大哥真是酒中侠客。当年李太白自称酒中仙,大哥若生在那时候,当可与太白齐名。”
吴钩自嘲道:“酒囊饭袋,怎敢与太白比肩?相传太白先生是唐代剑道高手,诗名更是冠绝古今。我也是读过的。”
“太白的诗纯以气象胜,跟大哥豪侠气概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