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清传奇 > 第 47 章

第 47 章

风雨飘摇大清国

海潮 著(版权所有 盗窃必究)

电话 13641017356

第一部:

《大清传奇》

第 47 章

索尼榻前,孤烛将熄。

康熙进了后堂,东方珂和索额图紧随其后,三人来到索尼的卧榻前。索尼昏昏不醒,就如同死去一般。索额图在他耳边道:“父亲,主子瞧您来了,你不就是想最后见主子一面嘛。您睁开眼看看,主子就在您面前。”索尼突然睁开了眼睛,茫然四顾。康熙道:“索老大人,朕看你来了。”

索尼此时已经说不出话了,他用手指指榻边木柜,上面有一个柬匣,索额图急忙取过来,捧给索尼,索尼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又指指天,将柬匣递给了东方珂。东方珂立时跪地道:“索尼大人,此心人神共鉴,天日可表。我东方虽与老大人只有两面知交,却是肝胆相照,大人未尽之事,东方一定为您做完,等朝廷稳固,东方则离开京城,遁迹荒野,决不食言。大人此奏,必是国家大事,东方若有半点泄漏,天诛地灭,永坠深渊,万劫不复!”索尼微微颔首,眼角有两滴混浊的泪水留了下来。

东方珂手中的匣子似有万钧之重,他的手颤抖着将匣子打开,取出奏折,递与康熙道:“皇上,这是索尼大人的遗奏。”康熙只瞟了一眼,道:“东方先生,你代索尼大人奏来。”东方珂道:“闲杂人等退出。东方愿意代索大人启奏万岁!”说罢,撩衣跪下,打开折子读道:

“臣虽愚惫,幸得宠信,忝列朝班,已三世矣。今临大限,枯灯将熄,行将就木,撒手人寰。臣闻:鸟之将死,其声必哀;人之将亡,遗言亦善。大清入主中原于兹三十四年,幸赖帝庙之灵,四海始治,今幼主亲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以兴国,昭祖考之弘烈以安邦,正当其时。然则,鳌拜谋逆,四夷法乱,国家危机,天下覆亡,亦正值多事之秋也。臣有三策急于奏上者,是一铲除鳌拜,是二广纳人才,是三严治官吏。臣子索额图,虽愚鲁少智,但忠心可鉴。必能代臣报效冲主。朝中之势,我已嘱之密法,由他面陈。今将长行,追随先帝于­阴­世,乞发神力,匡扶社稷。冲主保重,臣天命无常,不能再效犬马,愧不能言,万岁勿责,至为荣殊。今奉遗言,再拜长辞!”

索额图已经泣不成声,未等东方珂读完,不禁放声嚎啕。索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随即紧紧地闭上了眼睛,永远的走了。康熙走上前去,向索尼长行一礼,辛酸难止,再也克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东方珂道:“索大人,您一路走好。我们还有大事要办,代你去完成心愿,等到朝廷安定,我们再拜祭你的英灵。”他拉了索额图一把,道:“索额图大人,当大事,应节哀,我们告辞了。”随手将一封密信交于索额图,道:“请务必照计行事,安排妥当,不得有误!”索额图应诺:“放心,我一定会办好!”

索额图居丧卜报不提。却说东方珂等人保护康熙走出了索府,为了避开鳌拜耳目,他们纵马向西,出了西直门,又过白石桥,向着香山方向急行,刚过万寿寺,忽听林中传出一个老女人的笑声,康熙勒住马,道:“你们过去看看,那女人怎么了。”他话音未落,林中窜出十几个大汉,众侍卫四下散开,将康熙护在核心,拔剑迎敌。可是,这伙人武功高强,极善点|­茓­功夫,除了东方珂闪转腾挪逃开,其余九人连同康熙俱被点中了要|­茓­。东方假装逃走,实则一路尾随,当夜自投罗网,被捉了来。

紫禁城里,太和殿上。

自康熙香山出家后,每日早朝,改为五日一朝。每当早朝,太皇太后临殿听政,朝中之事,由各部大臣上奏后,本该呈太皇太后御览,请太后懿旨,交鳌拜分与各部处理。可是,鳌拜道:“大清祖制,不可一定不变。皇上今已出家,不劳太皇太后躬亲朝政。本王既为国家鼎辅,当尽职责,躬为一切国家大事。”是以,实事上鳌拜已独­操­国之权柄。太皇太后除了关键大事,必须亲历亲为,其他事情,全由鳌拜独断,太皇太后装聋作哑,听之任之。

这一日,又逢早朝,太皇太后如期而至,于龙椅旁设坐临朝。文武大臣奏事已毕。礼部侍郎班布尔善出班奏道:“太皇太后,大清入主北京于兹三十又有四年,自康熙帝登基以来,天灾人祸,数年不绝。三藩不臣,不受君制;四方未靖,草寇群起;前明余孽,死灰又燃;周边异类,蠢蠢闹事。国家之危,险象四伏。当今圣上,香山出家,近闻已失踪数日,下落不明,皇帝承嗣,天下侧望。臣闻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青史。又闻:忠臣忧国,不畏生死;烈士为民,马革裹尸。臣冒死奏请,废除康熙君位,荐举鳌拜为新君,伏请太皇太后明鉴。”

不及班布尔善话落,御使大臣蒋鼐、孙谧之、姚­干­、桑希文、董福民排众而出。蒋鼐大声道:“班布尔善,大胆­奸­臣,居心叵测,欲陷大清于覆亡之地嘛!”孙谧之怒视鳌拜道:“没有鳌拜背后驱使,班布尔善断不敢胡为。鳌拜你胆敢欺天篡国,必遗臭万年!”姚­干­道:“班布尔善历来附羽鳌拜,今公然谋逆,应千刀万剐,以惩效尤。康熙皇帝,圣德伟懋,四海仰慕,实为神纵英主。然则,鳌拜专权,吾皇虽已亲政,时时受制于鳌拜,朝政皆揽于鳌拜一人之手,若有误国,其罪在鳌拜而非皇上!”桑希文、董福民要求立斩班布尔善。

与此同时,另一帮大臣,受鳌拜唆使,也纷纷上奏,要求废帝,另择新君。太皇太后早已料到迟早会有今日之事,她端坐不语,静观事变。其实,她早已谋定了应对之策,这正是明鉴忠­奸­的机会,她要看鳌拜将如何表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