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本想旗帜鲜明的支持班布尔善,遏必隆在一旁道:“鳌公不可说班布尔善一句好话,宜恭谨谦辞,才能争取多数。这等事,应不断使人奏请,鳌相宜坚辞不允,直到水到渠成。”鳌拜觉得遏必隆说的在理,大声道:“当今皇上天资轻狂,威仪不足倒是有的。今又致病,出家疗养,一时众说纷纭,天下拭目,情有可原。我鳌拜乃是国家忠仆,何敢觊觎君位。今天到此,大家退朝吧。”
太皇太后道:“慢着。我想问问班布尔善,你今日说的这些话亏不亏心,康熙登基才几天,你说天灾人祸,数年不绝。三藩不臣,不受君制;四方未靖,草寇群起;前明余孽,死灰又燃;周边异类,蠢蠢闹事。国家之危,险象四伏。大家都想想,这是谁的过错,难道这都是一个小皇帝的错吗?皇上现出家香山,不假,那是因为他病了,去治病。那地方孤山野岭的他也不愿去,可是,为了治病我还是忍痛送他去了。你说皇上现在下落不明,这我倒要问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班布尔善支吾道:“我在街上听人说的。”太皇太后道:“道听途说你也相信,还敢拿到朝堂来之上说。康熙他果然不忝大位,我自会册立新君的,你为什么这么着急?还有人臣得样子吗?你想篡国吗,有我在,你们休想!”鳌拜道:“太皇太后息怒,今天早朝到此为止。让大家散了吧,臣还有许多事要去办呢。”
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以及众王公大臣,见鳌拜等人如此跋扈,众怒愤然。安亲王岳乐道:“启奏太皇太后,鳌拜身为辅政大臣,目无君上,藐视朝纲,豢养副翼,居心叵测。更有甚者,如颁布尔善等人,竟然鼓噪鳌拜篡逆,若不以律惩治,日后必将为患。祈望太皇太后懿旨,将鳌拜一干党羽,斩首示众!这伙恶贼,断不可赦!”
康亲王杰书不等岳乐说完,怒斥鳌拜道:“鳌拜奸贼当权以来,内结党羽,外媚藩网,勾连草寇,排斥异己,徇私枉法,贪墨国库,中饱私囊,祸国殃民,千夫所指。此人不除,国家早忘为其所祸。万望太皇太后名察,为国为民除害,大清幸甚!万民幸甚!”
两位亲王言罢,众官齐声附和,仿佛暴热的油锅中洒进水,顿时炸响起来,有几位言官趋前跪伏于地,叩头出血,以死相谏,要求废除四辅政专权,恢复议政会祖制。蒋鼐、孙谧之、姚干、桑希文、董福民等一帮汉臣水率先弹劾四辅政的种种痹症,尤其痛斥鳌拜等人的暴行,接着,一伙满臣也加入进来,杜赖、佟国纲、那吉谟、贝勒董额、察尼、尚善,他们背后全是皇室权贵,这些人对四辅政所作所为积怨日久,憋了一肚子邪火,他们忍无可忍,怒不可遏,巴不得将鳌拜等人置于死地。
杜赖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勋礼亲王代善的孙子,有一身好功夫,自称是当朝第一巴图鲁。代善家族,出身显赫,子丁兴旺,在皇族中实力最强。多年来,各旗明争暗斗,矛盾丛生,他们红旗置身事外,巧遇周旋,以静制动,坐收渔利。鳌拜掌权后,红旗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对鳌拜的专横跋扈越来越不满。去年鳌拜派人去他家搜书,杜兰就把来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今天鳌拜纵容颁布尔善公然要废帝,杜赖觉得乘机痛打落水狗,借太皇太后的刀,杀掉鳌拜。他跨前一步,道:“鳌拜当政以来,跑马霸田,焚书坑儒,挖坟掘宝,种种暴行,非止一端。先帝早明训,严禁全第霸天。可是鳌拜纵俑其家奴,到处霸田,光在通州,三分土地鳌拜占有其二。全国各地无处不有鳌府田园,合计大约有800万亩,相当于十个县的土地。这个数字简直令人怵目惊心。再说,他的所谓“焚书戡乱”,在全国造成多少冤狱,不知有多少人诸子百家的经史典籍被付之一炬,这些文化财富被毁,世人无不痛心疾首,这种行径无异于禽兽。再有,皇帝微服出行山东,半路遭到截杀,到了德州,又险遭暗算,有人举报,暗害皇帝的背后主谋,就在四辅政大臣中,鳌拜似有嫌疑!”
大厅内一片哗然。众人纷纷窃议:“果有此事,好狠毒!”“真是家贼难防,若非皇帝是真龙天子,以早被奸贼所害!”“一定要追查此人,将它千刀万剐!”
鳌拜咆哮道:“杜赖,你好大胆子。诋毁本大臣,就是诋毁先皇!诋毁先皇,罪灭九族!”
安亲王岳乐道:“鳌拜何必惊慌,让人把话说完!这是大清朝,你不能把人的嘴堵上,你不做贼,心虚什么?杜赖,你说下去,本王为你做主!”
杜赖再向太皇太后施礼道:“启奏太皇太后,现在民间都说我大清有两个朝廷,一个是皇上,一个是辅政大臣。都说辅政大臣是奴大欺主。在四辅政大臣中,又是事事鳌拜做主,其余三人仰其鼻息,唯鳌拜之命是从。久而久之,鳌拜日益托大,目中无人,甚至太皇太后和皇上的话他都置若罔闻,恣意妄为,一意孤行。如今,他们竟然敢言废帝,可见他们何等狂妄。照此下去,大清国就会断送在此人手里了!”
鳌拜大怒,满脸涨紫,虬髯倒竖,挥舞着拳头大吼道:“你……你放肆,完全是信口雌黄,一派胡言。我等忠心耿耿,公忠为国,一腔热血,天日可表!太皇太后,听任这些人攻谩辱骂辅政之臣,我等还怎么立于朝堂之上,莫若下旨,将臣等撤换了吧!”
太皇太后双目微合,似乎睡着了,刚才大臣们的话她听得清清楚楚,可是,她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她心里到底想什么,谁也猜不透。等大殿里安静下来,她才缓缓睁开眼睛,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鳌拜中直,为大清出了不少力,这是有目共睹的。至于朝务署枢,有些差错,改过就好。满朝文武,关心国事,议论朝政,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何必放在心上。今天就议到这儿吧,这儿有几份折子,还是有关汤若望的案子,你们拿去看看,斟酌斟酌,还是放人吧!”
御前太监将几份折子,送下来,递给鳌拜。太皇太后道:“我累了,你们都跪安吧!”
散朝以后,鳌拜回到府上,见门口停着许多官轿,他急忙拾阶而上,迈步进门。一见鳌拜回府,十几个朝臣,迎上前来。这些人过去对他若即若离,今天竟不请自到,显然他们各有目的,有的是来邀功请赏,更多的是向他倒戈,曲意攀附来了。他没有想到,班布尔善的一道奏折,竟收到如此功效。
鳌拜道:“各位光临寒舍,快请后堂用茶。”来到大厅,鳌拜命下人给各位大臣奉茶毕,道:“各位是稀客,你们能来我府上,这真让我高兴。班布尔善大人怎么没来呀?”随着他的话音,班布尔善趾高气扬走进来,道:“今天,鳌府群臣聚会,我哪能不来捧场。”他也无须谦让,在鳌拜身边的座上坐了。
正是:“朝堂奸佞乱朝纲,一场闹剧甚荒唐。风雨飘摇大清国,不日又将换名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