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清传奇 > 第49章

第49章

觅踪飞来逍遥客

海潮 著(版权所有 盗窃必究)

电话 13641017356

《大清传奇》

第一部:

第49章

天下丐帮,名满江湖。

香山丐邦,早年救过顺治皇帝。到了康熙朝,香山丐邦又助康熙逃过一场劫难。

自古丐帮是一家。丐帮门规森严,等阶分明,下级服从上级,秩序井然。香山丐帮,归属后金堂辖制,后金堂主万福曾经受到顺治皇封“金大厨”,虽是一堂之主,在邦内尊位不逊于丐帮帮主,在南北丐邦威望极高。

原来,在清朝初年,香山附近的一个破庙里住着一伙乞丐,人称香山丐帮。有一个丐帮伙食头,名叫万全,原是正定府陶然楼的大厨,因连年战火,陶然楼被人霸占,万福和他哥哥万尧将那仇人杀了,兄弟俩逃到了北京,流落街头,后来通过一个老乡引荐,加入了香山丐帮。

万福本来是个厨子,烧得一手好菜,又有一身武功。加上他为人厚道,行事仗义,很受丐帮弟兄敬重。万福事事都先为弟兄们着想,­干­活从不偷懒耍滑,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弟兄们跑了一天街,都累的腿酸腰疼,一回到住处,都想赶紧歇会,谁都不想动窝。万福则不然,他让弟兄们都歇着,自己忙活起来。乞丐们讨要来的各种吃食,他往锅里一放,也不知用什么法子,猪狗都不吃的东西,都会变成别具风味的美食。

丐帮最讲究情同手足,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万舜很重义气,对邦内每个人都亲如兄弟,凡是有好吃的,他从不独享,帮内弟兄人人有份,因此,他渐渐取得俄大家的信任,大伙推举他做了帮头。这帮头在帮内主管伙食,在丐帮内除了长老和当家师傅,帮火头的权利最大。

按照规矩,香山得丐帮头,一般不用出去走街,只管看家、守摊和做饭。等到傍晚,大伙回到破庙,落脚后,就把各自讨到的财物和食物都倾囊交给伙头保管,由帮内最高长老处置。乞丐们交完自己的“差事”,就各自“伏窝”去了。这时候,万福最忙,他将各种食物进行分类,清洗­干­净,采用煎烤烩煮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只一会工夫,乞丐晚餐就出锅了。只听万福高喊一声,道:“各位爷,进膳喽,弟兄们,起来打牙祭!”乞丐们听到喊声,从“窝里”乱哄哄的爬出来,各带着土钵破碗,前来盛饭,然后,四散而去。

顺治四年,顺治被多尔衮追杀,为了避难,流落于香山丐帮。那一日,顺治很饿。可是,他见万福做的这乞丐饭,都不如富人家的猪狗食,别说下咽,就是一想就觉得恶心。太监蒋正将一只破碗端给他,道:“爷,进膳!”自己又去了锅旁,也不言声,将破碗伸到万福面前,万福笑一笑,将一勺丐饭扣在蒋正得破碗中。蒋正嗅嗅,回到顺治身边,道:“这一碗是群英会,好吃得很。”眼睛一闭,大口大口吞进肚子里,那样子倒像吃山珍海味一般美味。顺治吃了一口,觉得味道还真不错,不觉不知,竟将碗中饭吃了下去。这正应了那句老话,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寒不择衣。

顺治吃完了饭,躺在草窝里,不知不觉睡着了。渐渐的,天长日久,顺治习惯了丐帮的生活。

这一年中秋节到了,万福想,弟兄们十分辛苦,中秋节也做几个菜,犒劳犒劳弟兄们,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正在为难,大肚皮骆云樵几个丐帮弟兄,弄来了一盆发溲的豆腐和一筐烂菜叶。万福想,今日是八月中秋,青菜煮豆腐,清汤寡水,连荤腥都没有,那多没有吃头,平日一锅煮也就算了,今儿过节,怎么也该让弟兄们换换口味。拿定主意,就动手做起来,先把一筐烂菜摘洗­干­净,那盆酸豆腐,不用说吃,闻闻就呛鼻子。万福有办法,他将豆腐泡在庙里的“一眼泉”,用清凉的泉水把头豆腐的酸溲。再加点荤味就好了,可以什么做荤?他想到庙外有一池塘,水将­干­涸,去捉些鱼虾泥鳅,会大增口味。于是,他来到鱼塘边,塘里水已不多,他赤足下塘,果捉到一些鱼虾,他发现泥塘里有许多泥鳅,便又去捉泥鳅。泥鳅浑身粘滑,赤手捉到泥鳅,很有些窍门。真正的捉鳅行家,先看清泥鳅洞口,双手在鳅洞两侧Сhā入泥中,泥鳅习惯将头露在洞口觅食,一有动静立即缩入洞中,此时两手抄其后路,泥鳅藏在泥里不动,只要连泥带鳅挖到岸上,在塘边剥泥寻找,泥鳅便可唾手可得。万福很是内行,一会儿就照此法捉了一大堆。

傍晚时分,走街的丐帮弟兄陆续归来,万舜说,大伙儿今天都讨到什么好吃的,都拿出来。丐帮弟兄将鸭头羊骨­鸡­脖还有几口猪头­肉­,都交于万舜,万福道:“今天我们可有好吃的了。”

万福命一个小丐灶下生火,先将鱼虾泥鳅做了一道海味。再将羊骨鸭头­鸡­脖猪头­肉­下锅褒汤,然后将各样青菜依次放入,有放入香菜佐味。这烹菜亦如秀才写文章一样,先打好腹稿,搜肠刮肚备足材料,启承转合搅拌得当,然后落笔成篇。这锅菜颜­色­好看,猪养­鸡­鸭四味俱全,豆腐萝卜保平安,芹蔬杂阵,也颇生味。万福舀了一勺汤一尝,果然味道不错,只是荤气稍重,香鲜之味也瘦了点。万福想到,香山中有一种花轿,很能提味,便才了来,放入少许,立时一股诱人的香气,弥漫开来,乞丐们闻到此味,一个个馋猫似的味了上来。

这顿中秋美餐,让丐帮弟兄,个个吃的肠满肚圆。顺治和蒋正虽然吃过不少人间美食,可是,这一餐却是大开胃口。众丐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一个小丐问万舜,道:“师傅,这菜叫什么名啊?”万福想了想道:“今儿是中秋,讨个吉利,就叫‘香山群丐和中秋’吧!”

有一位老丐颇有些学问,应声道:“若把香山群丐的丐字改为神仙的仙字,叫做‘香山群仙贺中秋’更妙。”

后来,顺治夺政,复得江山,便派人到香山寻找万福等丐帮弟兄,可是,却不知香山丐帮去了何地,没有找到他们的踪迹。顺治深知民安则国泰的道理,颁令全国:“贫者有所以,丐者有其食。”各地官府遵照皇帝圣旨,对当地贫者丐者,分发衣食,恨得民心。顺治还要求,对乞丐流民,登记造册,予以安置。乞丐流民都得安居乐业,顺治也得了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可是,香山丐帮有手艺的不多,大多安Сhā在附近村里务农,乞丐乃是游走奔跑的一行,乐得闲云野鹤一般自由自在,都不是务正业的主儿。多数乞丐,不过半年,都有重­操­旧业,又到街上行乞。万福有一手厨艺,就领着几个小乞丐在晾甲塔一带开了个小酒馆,名叫“仙人居”,生意做得十分红火。

“仙人居”开张以后,万福自己想,凭手艺吃饭,就得有绝活。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随风跑,非饿倒!万舜费了心思,绞尽脑汁独创“仙人居”的招牌菜。一个小乞丐说,“师傅,你当初做的那“香山群仙贺中秋”就是一道美食,何不用来当作招牌菜呢?“小乞丐的话,一下提醒了万福。万福一拍手,道:“就用‘香山群仙贺中秋’做咱们的门脸大菜!”他心想。当初在破庙里,用的都是讨要来的东西,烂菜馊豆腐,不过是一锅杂烩。如今青菜水灵豆腐新鲜,鸭脯­鸡­腿猪羊­肉­都是刚出锅的,按从前的烹制方法来做,一定胜从前百倍。当下,照方烹炒烩煮,果然好吃。自这道“香山群仙贺中秋”挂出以后,渐渐吸引当地众食客慕名而来。消息传开,“仙人居”生意益发红火,一日胜似一日。

这年夏天,顺治又来香山避暑,住在行宫之中,酷暑难当,顺治食不甘味。负责皇上膳食的太监在宫中运来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可是,这些皇宫中的菜,虽然名贵,顺治早吃的腻了。这天,有排膳宴,顺治一瞅还是那些老一套,摇了摇头,传旨撤下去,全上给了马弁轿夫。一顿饭皇上没动一口儿,这可把御膳房的大太监吓坏了,如果有人谈和他“轻慢君上”他项上的人头就难保了。

御膳房的大太监,战战兢兢上前跪下请罪道:“奴才没有侍侯好皇上,罪该万死!皇上想吃什么,请示下,奴才一定想办法,让圣上高兴。”

顺治道:“宫中御膳,朕吃腻了。你到民间问一问,有谁会做‘香山群仙贺中秋’,朕很久没吃到这一美味了。”

那大太监从没听说过这个菜名,八大菜系,他烂熟于心,并没有“香山群仙贺中秋”这么个菜。他又不敢直接问皇上,回到住处,一个人发愁发呆。恰在此时,清平县令在门前路过,看到御膳房大太监空自发愁。便来和他说话,道:“公公,好清闲啊!”那御膳太监道:“我是狗拽爬犁——没辙了,皇上要吃‘香山群仙贺中秋’,这会可难住我了,正在此发愁呢。”

清平县令钱广才道:“公公要找这道名菜,怎么不早说呢。这香山南面有一个小镇,叫晾甲塔,镇上有个酒店名曰:仙人居。这‘香山群仙贺中秋’只有他们店中能做,我去吃过一回,的确是一美味,只是……”清平县话没说完又咽了回去。太监道:“有话就说,何必吞吞吐吐。”清平县令道:“不过,这道菜出自丐帮,是叫花子过中秋吃的菜,据说,做这菜的厨子原来就是丐帮的人物。下官恐亵渎圣膳,故而惶恐不敢直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