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大太监听罢,喜出望外,拉住钱广财的手道:“钱大人,你可要升官发财了。”钱广财道:“公公取笑下官,我那有这好运。”大太监道:“钱大人何不给皇上上一道奏折,可请皇上驾临仙人居,皇上吃的高兴,提拔你一官半职都是常有的事,别人做梦都想这等好事。”
钱广财果然听了大太监的话,上书皇上,请顺治到民间去体察民情,品尝一个当地小吃“香山群仙贺中秋”,以示体恤百姓,恩泽于万民。顺治看了钱广才的凑折,龙颜大阅,道:“钱县令所请,甚合朕意。”当即换了微服,由钱广财引路,群臣相伴,前呼后拥,不多时来到晾甲塔仙人居酒店。
店小二将顺治一行请入雅座,上了好茶,顺治单点了“香山群仙贺中秋”。钱广财早就让手下人和店掌柜万福打过招呼,万福知道这帮客人,不是寻常客,更加了几分认真,做的“香山群仙贺中秋”比平常更胜一筹。
当“香山群仙贺中秋”端上桌,一股香气扑鼻迩来,顺治仔细看了,果然就是当日在破庙中吃过的叫花子饭。不过,现在盛在精致的瓷钵里,色香味俱佳。顺治用汤匙舀了一勺,送入口中,顿觉一股素谈清雅之气倏然顺鼻而上,直达脑际,立时便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顺治胃口大开,一会便吃了个精光。连声赞道:“妙,果然妙不可言!朕吃遍天下名菜,殊不知香山还有此美味佳肴”。吩咐重赏厨子。
万福得了赏赐,还不知道皇上驾临。当他由钱广财领着上楼谢赏,一见顺治,不由的一怔。万福道:“原来是龙兄弟,可还认识我吗?”钱广财厉声道:“大胆,你竟敢和皇上称兄道弟,长了几个脑袋。”万福道:“龙兄弟,这是怎么会事?”顺治喝退了钱广财,道:“万兄,你让朕好找哇!”万福恍然大悟,当年破庙里的龙兄弟竟是当今圣上,急忙下跪道:“不知皇上驾到,小人该死。”顺治扶起万福道:“人间美味,莫如适口。你的‘香山群仙贺中秋’甚和朕的口味。传上笔墨来,我为你写一块匾。”钱广财将文房四宝拿了上来。顺治饱蘸浓墨,题写了“天福聚”几个大字。
万福将顺治御笔装裱了悬于堂上。自此,仙人居声名远播,顾客盈门,生意越发红火了。
顺治命御膳房派厨子来仙人居学做“香山群仙贺中秋”,却不得真传,总没有万福做的好吃,他对御膳房的各种名菜都不甚喜欢,惟独“香山群仙贺中秋”常食不忘,他不止是为了解谗,其用意在于不断提醒天下还有很多人沿街乞讨,作为一国之君,时刻不能忘记强国富民。后来,顺治颁旨,命万舜进宫,赐予五品顶戴和一顶金厨帽,专为皇上做菜。“香山群仙贺中秋”是顺治赐宴大臣,必有之菜,以示恩宠。每当大臣阁老致仕返乡,康熙就命万幅写一个烹制此菜的方子相赠,曰:“此物出自丐帮,常食此菜,不能忘本,且能益寿延年,殊为难得之口福也。”顺治不赠金银财宝,只送一纸菜谱,小气抠门也可见一斑。
“天福聚”一度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可惜,万福奉旨进宫后,就把“仙人居”交给兄长万全和几个徒弟,嘱咐他们好生经营。可是,万全和那几个徒弟不争气,生意越做越差。再加上丐帮弟兄成群结队常来白吃白喝,很快就败业关张。前门三鼠,见店里的东西都被乞丐们偷光,他们三个便摘走“天福聚”御匾,拿道一家熟肉铺换了酒肉,填了肚子。那家熟肉铺的掌柜是个山东汉子,借着顺治御匾很快发家。北京“天福聚”酱肉至今名扬四方。
万福68岁而殁。万福死后,御厨做的菜不合顺治口味。顺治常思万福,道:“丐帮口福,朕永不能再享矣!”后来,人们常以金帽大厨赞誉厨师手艺高超,想必有缘于此。
其实,顺治落难香山的故事并非空|茓来风。据《清史稿、圣祖本纪》和《清史演义》载,都有顺治落难香山丐帮的记载。世间之事,多有巧合,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康熙皇帝又得到香山丐帮相助。
当日,东方珂只身离开魔窟,来到外面,他看到这个地方是一处废弃的得旧庄园,建在山顶之上,有几分象古代屯兵的堡垒,地形险要,机关重重,一人挡之,万夫莫开。他循着一条小径潜行,忽然听到有人说话声,一人道:“这大金堡地势固然险要,暗道机关几多。可是,若遇外强来攻,老祖脱身不难,我们如何逃得出去?”另一人道:“你不必担心,这大金堡我了如指掌,有一条暗道,直通山下,遇到危险,我们可以从暗道逃走。”那人道:“暗道在那里?我却不知,你快告诉我?”另一人说:“我告诉你,千万可不能说出去,若让老祖知道,我们都活不成了!”那人道:“你放心,我对天发誓,决不向外人透漏半个字。”那个小声说:“西院有棵千年古柏,树下有一石碑,石碑后面刻了一个‘佛’字,用手一按,自会出现洞口。”
东方珂暗笑道:“这两个值哨,不用打就招供了秘密。”他悄然一动,利用奇门遁甲功夫,飘然下山去了。走到山下,遇到两个和尚,便上前施礼道:“请问二位佛家,此是何地?去天台寺怎么走?”一个和尚道:“这里是西山金顶峰,距天台寺不远,你沿这条山路直走去便到了。”
东方谢了他俩,沿着山路向东南方向走,大约半个时辰,就看到了天台山的灯火。来到寺门外,也不打门,默念咒语,双足一顿,便进了寺院。东方早年得《奇门遁甲》,潜心钻研,悟得法门,有潜身穿墙入地之能。
东方珂来到一清禅房,一清手敲木鱼,默咏经文,听到了身后动静,手中木鱼停了道:“半夜来访,必定是东方先生!”东方道:“老禅师,闲人打搅勿怪。”一清道:“阿弥托佛,东方先生从承德回来了。”
东方道:“昨日便回来了。可是,皇上被泰山老巫掠去,特来求大师相助,救出皇上。”
一清听了一怔,道:“以老衲的武功,远不及泰山老祖之万一。况且,金顶堡有经向机关四十九个,纬向机关四十九个,无论你武功多高强,只要触动机关,万难逃生,除非有内部人引路,是不容易走出来的。当然,先生怀有奇术,另当别论。”
东方道:“当今世上,何人可与此老魔头相抗,你于武林人物中找几个出来,咱们设法请出来,挟制于她。”
一清道:“举目武林,各大门派之中,尚且在世的武林泰斗,寥寥无几,可与之抗衡的首推少林、武当。听说少林空智,两年前已远离江湖,不知所踪;武当四祖宋、俞、张、殷前不久在京城显身。还有一位就在白云观中,就是全真教的仙宫道长。若能请到他们中的一位,也许可与之相抗,将泰山老祖赶回泰山。不过这些人看破红尘,早已不屑染指尘世了,想请他们出山谈何容易。”
突然,寺门外一阵喧闹,好像正在激烈打斗,一清道:“何人在此动武,我们出去看看。”两人循声来到寺门外,只见香山二翁正与一个怪人打了起来。以香山二翁武功在当时武林,堪为宗师,独步海内,几无对手。可是那个怪人,长发飘洒,形似鬼魅,飘忽不定,一清惊道:“真的见鬼了,钟山逍遥客寻道群竟然还活着。”此时,寻道群笑容可掬,一味戏弄香山二翁,与香山二翁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一会哈哈大笑,一会又吼声震天。
一清急忙上前施礼道:“寻老前辈,不要和我两个无知的师弟取乐了。”对香山二翁怒道:“你们两个不知天高地厚,怎敢冲撞寻老前辈。”辛老二道:“师兄,你看他年纪还不如我大,怎的称他为老前辈?”一清道:“休得多言。寻老前辈英姿不减当年,神采依旧。”寻道群走至香山二翁面前教训道:“这两个娃娃,那像远觉的徒孙,若不是看你俩的那两下子,是少林的花拳绣腿,岂能让尔等过了三招!看我长得面嫩,以为好欺负?我的年龄比你们师傅还要长一些呢。你们不尊长辈,没大没小的,下次见了,若再无礼,定打不饶!”
东方心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何不激他一激,让他去找泰山老巫打一架。”遂笑道:“都说钟山逍遥客,名满天下,威震四海,我看也是寻常的很!”寻道群怒道:“你说什么?谁敢如此小觑我!”东方道:“泰山老巫,在金顶堡挂出一个牌子,上写:‘拳打钟山逍遥客,足踏江南寻道群!’江湖人士都说您不是泰山老祖的对手,见了泰山老祖,吓得望风而逃,回江南去了。”
钟山逍遥客听罢,怒发冲冠道:“这个丑婆娘,老表子,兀自不知死活,我今日乞能绕她!你告诉我,她今在何处,我要会她一会,决以胜负!”
东方道:“老前辈,息怒!泰山老巫武功高强、法力无边,您何必逞能,常言道,老实常常在,刚强惹祸端。与人争高低,莫若妆孬种。我看你还是回江南去吧?”
寻道群听了肺都要气炸了。
正是:泰山老巫本领高,金峰顶上逞英豪。觅踪飞来逍遥客,施展奇功降魔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