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两人说话之际,不远处传来阵阵脚步声,声音越来越近。月光的映照下,却是慧清。
“大师!”石义和上官云浩行佛礼问侯,慧清随即回礼。
“阿弥陀佛!石施主,我看你今日气色不错,不知身体恢复得如何?”
“承蒙大师关心,石义感觉没有大碍了。”
“那贫僧就放心了。既然今晚月明星稀,不妨与贫僧出去走走。”
石义闻言一怔,有些茫然,“要去哪里?”
慧清微笑道:“见你想见的人。”
“大师是说悟德大师和静生先生?”
慧清微笑,点头道:“正是师父和先生。师父已经吩咐我带施主前去相见。”
石义心中十分欢喜,随即回礼,道:“有劳大师带路了。”
慧清双手合十,道:“石施主言重了,区区小事不必多礼。既然上官施主也在,那就一起随我来吧。”说罢,前头领路,石义和上官云浩紧随其后。
人去房空,空留轻烟袅袅升腾……
迈出幽静的小院,路过一座雄伟的佛殿。虽然已是入夜,此刻,竟还有许多香客信徒往来穿梭不停。有的手执香火来去匆匆,有的则双手合十膜拜礼佛。宝殿之中,依然香火鼎盛。
石义转身向慧清看去,愣然问道:“大师,为何现在烧香理佛之人不断?”
慧清微笑道:“本寺有几百间空厢房,可供信徒香客食宿。他们不远千里赶来,虔诚之心,寺僧很是佩服,所以香火之旺就不足为奇了。有时,还会延续到后半夜。”
石义摇摇头,迟疑了一下,说道:“佛门本是清静之地,看到这番情景,令人不免有所好奇。”
慧清脸上依旧带着坦然的笑容,点了点头,做了个向这边走的手势,而后通过一条僻静的小路,绕到宝殿的后面。说道:“其实,早先云台寺是没有这么多厢房的,而且也不会让香客信徒夜晚敬香。佛有普度众生之愿,前来本寺路途遥远,即使车骑快马也要走上一天,况且来拜佛求经的大多都是布衣百姓,夜里将香客拒之门外,露宿山林,实在有违佛道。后来,静生先生捐资银两,于是便在西边修建厢房,供信徒们停留休息。”
“原来如此。悟德大师和静生先生心怀仁义,功德无量!”石义对着佛殿深深行一礼,不禁一声赞叹。
沿着曲折蜿蜒的小路走了一会儿,上官云浩不经意间回首,渐渐远去的宝殿,无数人等待在佛堂外,大殿内依然灯火通明,老叟、妇人、孩童并无倦意,个个脸色虔诚,口中念诵着佛号。
绕过大雄宝殿,便是一条上山的小路。远远望去,仍然看不到边际,黑夜之中更是神秘难测。毕竟云台寺是江南名寺,非一般寺庙能相提并论。
慧清带着石义与上官云浩一路向后山走去。石义不主动说话,慧清也不言语,路途中没有停留,只是一直走着。
透过皎洁的月光,上官云浩不时地回首,对着远处雄伟的殿堂发出赞叹声,而石义则对周围的建筑漠不关心,只是低头前行。路变得越来越陡,慢慢踏上了一条通往云台山绝顶的小路。
“大师,您要领我们前往何处?”
慧清笑着答道:“施主不必担心。师父和众位师叔都已年迈,参悟佛道,需清净的处所,所以在寺的后山平台处修了几落小院,作为清修闭关的禅房。”说罢,低首向着远处的山峦微微一拜。
远观云台山峰高耸而立,直Сhā云霄。而云台寺并非修建于绝顶,而是建于半山腰处,到达绝顶还需半个时辰。
石义重伤未愈,身体虚弱,额头已微微出汗。慧清觉出石义举步为艰,就在一块空旷的山石上休息了一会。石义回头望去,半山腰中的云台寺,丝丝缕缕的香火在夜空忽明忽暗,便是黑夜,竟也看得清清楚楚。
“石施主,上官施主,二位受累了。”慧清双手合十,面带微笑。
“师父修行一身好内功啊!怕是这世人能做到如此的并不多。”石义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不时打量着慧清。
“石施主说笑了。贫僧并不会武功,也并未习过什么内功心法。”
“怎么?师父不会武功?”石义不免有些惊讶。
“出家人不打诳语。我之所以往来穿行山间,仍能保持气息平和,是习练本门九转呼吸法的缘故。”
“九转呼吸法?我并未听说过这门功夫。”
“呵呵,并不是武功,只是强身益体,调节经络通行的粗浅门法。我寺僧人都有习得,也并不是什么秘密。习此法,可令经脉顺畅,呼吸自如。往来穿行山间,如履平地一般。若石施主和上官施主有兴趣,贫僧可以教你们。虽不能御敌,但能强体。”
“多谢大师!”上官云浩回道。
慧清点点头,继续带着二人前行,不一会儿,就看见几座稀稀落落的房子,坐落在云台山绝顶。慧清并未驻足,带他们走进一处僻静的院内。
几落小院,不但说不上精致,而且十分简陋。周围苍松青竹,密密成林。山风拂过,松动竹摇,隐约透出一股说不出的清幽雅意。与半山之上的云台寺相比,却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三人穿过一片竹林,便是一间清静禅室。慧清走上前去,略微做了一丝停顿,随即对着禅室行一佛礼,朗声道:“师父,石施主和上官施主到了。”
话音刚落,禅室中传来苍老却十分和蔼的声音,“请二位施主进来吧。”
慧清听后,对着石义说道:“施主,大师请你们进去。”
石义理了一下衣衫,便与上官云浩一起向房子走去。 “阿弥陀佛。石施主,上官施主,贫僧就不打扰了。” 慧清驻足,在门外等候。
走进禅室,石义环视四周,禅室内的摆设更是简单,只有几把木椅和一张简陋的禅床。与众不同的是禅室的四壁上挂着四幅禅画。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和大愿地藏王菩萨。悟德大师端坐在地藏王菩萨的画像下,手持一串念珠,口中低低地诵着佛经。静生先生则一身长衫,背对着自己,默默地看着墙上悯然众生的观世音菩萨。
“石施主,上官施主。”悟德大师缓缓睁开眼,面容似乎有几分苍老。
进入禅房,心绪立刻平静了下来。石义长舒一口气,回道:“是,大师。”
此时,静生先生也转过身,微一颔首,“坐吧。”静生示意二人坐下。二人分别就坐,正对着默默注视着自己的大师。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