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绍南原来就想过后面的指挥者应该是金陵大学的燕京老师和他的女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校医孟莉莉。燕京在指挥着担架队把伤员转移,孟莉莉在为伤员包扎着伤口。
燕京是金陵大学建筑系的教师,他是南京六合县人,六合地区是南京雨花石的主要产地,他从小就在南京的雨花石中长大,对地下的东西非常着迷,上学后自然就对建筑很感兴趣,在金陵大学攻读建筑科。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异留校当了教师,成为南京地区对本土建筑颇有研究的年轻建筑专家。从近年战事紧迫南京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以来,燕京就担任了城内的防空洞和城防工事的建筑顾问,楚绍南曾陪着他和顾问团成员视察过紫金山、乌龙山的工事构筑,解决遇到的问题。燕京在极度缺少钢筋的情况下提出了用坚竹和木材补充代替的权宜方案得到了司令部的采纳。
楚绍南和燕京的深入接触是在上个月末,他刚从上海撤回的第三天晚上,他想调整一下脑里紧张的战场状态让自己清醒些,便身着便服出门散步,信步行到夫子庙,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南京雨花石夜赏茶会。虽然战火临近,但这六朝古都的文化氛围依然未减,城内的秩序也很井然,历代的都城自有大家的风范。
进入会场后他没想到,遇到了他白天相陪检查防御工事的燕京老师,身边坐着性格活泼的孟莉莉。燕京见到楚绍南进来亦是十分惊喜,很大方地介绍孟莉莉是自己的女朋友。三人坐在一起,品茗论石谈兴顿起。
赏石茶会没有长篇大套的学术讲解,都是人们很随意地把自己珍藏的雨花石摆到大家面前,供大家欣赏并做以自己的见解说明。席间还有几名美国人和英国人。
关于雨花石,楚绍南所知不多,只知道雨花石是世界知名的观赏石,是从宋代苏东坡的《怪石供》一书始创了宋代以来的赏石之风。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这里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南京特产的晶莹如玉、图像天成的雨花石便成为了“天赐国宝”,引起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瞩目。文人墨客们赏石写石,促成了雨花石的文化热和交易热。民国以来,雨花石的收藏研究进入了新阶段,楚绍南经常在日本和法国遇到有人用雨花石做为从国内带来的馈赠品送给友人。但至于什么是高品雨花石,怎么欣赏雨花石他基本没有接触过。
众多雨花石收藏者纷纷把自己的珍藏小心翼翼地放到会场中心的观赏台上,先有一人把雨花石放到水中观赏,配以大约十分钟的精彩特色介绍,引来众人的赞叹和掌声。
燕京在下面轻声给楚绍南讲着怎样看雨花石:“好的雨花石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是不假斧凿、自然天成的。从石中可以看出三山五岳、天地花草、飞禽走兽和人物文字,如画如诗,灵气四溢。只有质、色、形、纹都很上乘的雨花石才算精品,不过寻找这样的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楚绍南点着头:“看来这小小石头里寄托着人们诸多的理想和文化。不过为什么要放在水里欣赏呢?”
孟莉莉放下茶盅接过话说:“天然雨花石要放在水里来欣赏,这样石质会更加晶莹和亮丽现出本色,好像遇水方见知音——她从水中来,还洁水中去。”
楚绍南笑道:“说得好!孟小姐我还想知道,雨花石只南京有吗?”
孟莉莉看看燕京回答:“据我所知,只南京有吧。南京遍地雨花石,但它的产地又相对集中在三处,有六合县、雨花台和长江下游的仪征县。三处之中,又以六合为最,就是京京的家那里,对吧,京京。”燕京点着头。
楚绍南想了下说:“是不是因为长江到南京六合这里拐了个弯,又经过八卦洲的分流,加剧了江水的冲刷打磨和移动,才容易形成雨花石?”
燕京笑答:“楚兄就是喜欢动脑筋的人,不愧军中才子。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要经过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也可谓是历尽沧桑方显*。事实上正是由于长江流域经南京六合一带遇阻才折向东方,加剧了这千万年的流水搬迁,把含原生玛瑙的基性火岩磨砺成玛瑙砾石,就是雨花石。仪征地区多雨花石也是这个原因。”
这期间已有七、八位收藏者展示了自己的精品,让观者感受到了雨花石文化开阔的视野,迥异的风格,丰富的内容,高雅的品位。各位雨花石拥有者讲解得也很儒雅大气,一旁的几个外国人频频点头拍照。
有一人展示了释放蓝光的雨花石,燕京告诉楚绍南:“这是奇品!雨花石分为九品,上三品雨花石依次为绝品、珍品和奇品,绝品为最高。”这时旁边一个大个子美国人出价300美元购走。
又一人展示了内有*绽放的雨花石,孟莉莉悄悄告诉楚绍南:“这枚属于珍品了。对吧,京京。”一位英国女士出价500美元欲购,主人未卖。
这时有一位留着分头的穿着质地很好的长马褂的男人站了起来,眼睛很*的总瞥着孟莉莉,他把手中的红木盒打开,从里面拿出个红绸包,用软布拿起一颗|乳白色的雨花石放在展示皿中。他满脸得意的讲道:“我这颗珍品叫‘闺趣’,大家细看,一祼女娇倚象牙床,*横陈,胸前两道半月细线似其*,如此处再加两点红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