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两天,就是2008年的大年三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省会长春,临近春节,温度陡降10摄氏度。
长春市普阳街旁的一栋居民楼内,一位75岁的老太太独自奋笔。“我在写自传,主要是关于那段岁月。”沙秀杰说,这部书稿初告完成,“大约4万余字。”
沙秀杰所说的“那段岁月”,包括1948年解放长春的前后。那些日子,由于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拒不缴械,给这位老人留下难以抹除的痛苦烙印。一如此刻的她,在暖意融融的书房里,抬眼总能望见窗外冷酷的冰凌……
“经历过长春‘困卡子’的老百姓,很多人不在了,我想留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沙秀杰说。
卖糖的小女孩
沙秀杰,1933年4月24日生于长春。
“我家是长春老住户,家里有7个孩子,我排第4。”沙秀杰11岁那年,父亲染上伤寒去世,“他死后,我们兄弟姐妹全辍学了。”
这年,18岁的大哥被日本人抓了劳工,年幼的沙秀杰为了生计去卖糖。“那种黏着芝麻的皂糖。”沙秀杰说,为了皂糖的销路和价钱,她甚至去妓院卖糖,“背着母亲悄悄去卖,一天能赚来两斤玉米面。”
1945年,沙秀杰的大哥杀死两个日本兵,逃回家。一母七子女,迎来短暂的团圆岁月。
听到枪响很兴奋
1948年3月,5个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师初步包围长春。
资料载,长春第一次解放在1946年4月14日,国民党军队不久大举北进,我军于当年5月22日主动撤离。两年后,我军再打长春。其时,国民党长春驻军10万兵力,美械装备,自称“坚冠全国”。1948年5月24日,双方在长春大房身机场交火,我军胜利占领机场。
“那时每天最希望的事,就是听到枪声。”沙秀杰说,当时左邻右舍常聚在一起,听城外的枪声。“枪声越密集,我们越兴奋,盼着共产党早打进来,赶紧解放。”
一个大饼子能换个媳妇
6月下旬起,沙秀杰听到的枪声渐渐少了。
原来,自机场一战后,我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强攻变围困,展开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是年6月25日,我军十二纵队3个师、六纵队1个师及5个独立师全部到位,合围长春,兵力计10万人。
沙秀杰回忆,1948年进入初夏,城内粮价飞涨。“一个大饼子可以换到一个金镯子,甚至能娶个媳妇,我家意识到情况不妙,全家人想逃出城去,但当时国民党不放百姓出去,说禁止出城投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