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搞政变,那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了。他得找到支持者。谁是支持者呢?当时有两拨人和他一样,对武三思恨之入骨。第一拨是当年的政变功臣。张柬之等五大臣都被武三思*死了,剩下的那些人虽然没死,也饱受武三思打压欺凌,心中很是不平。当时,功臣的代表人物是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当年,就是李多祚为神龙政变提供了军事保障。政变之后,眼睁睁地看着老朋友都死得这么惨,李多祚心里很难过,一直想找机会替他们报仇,出一出胸中的那口恶气。李多祚手握禁军兵权,太子向他表*意,他也愿意冒死再发动一场政变。另一派就是残存的李唐宗室。李唐宗室在武则天掌权的时候都是九死一生,好不容易盼到云开日出,又是李家的江山了。可是现在看来,这李家王朝的主宰者居然是武三思!他们心里也很不平衡,好不容易收回的江山怎么又转向武家了呢?宗室的代表人物是成王李千里,他当时正担任左金吾大将军,既然有好兆头,他也愿意出兵帮忙。
政变参与者找好了,具体怎么操作呢?李重俊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是主力部队,由太子李重俊本人率领,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直接指挥,负责消灭李重俊心目中的敌人。另一路是辅助力量,由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率领,负责占领宫城的各个城门,给主力部队的进宫扫清障碍。看起来,这场政变基本上就是模仿神龙政变,到此为止也算干得有条不紊。
经过一番联络安排,神龙三年七月,李重俊终于发难了。按照计划,李千里很快率兵占领了宫城的大门。李多祚手下的士兵也准备就绪。可是,接下来政变出问题了。出什么问题了呢?李重俊的敌人不止一个,武三思和上官婉儿这两个敌人,一个住在长安城南的家里,一个住在城北的宫里,先打谁合适呢?想来想去,李重俊觉得武三思父子是主要敌人,应该先杀他们。主意已定,李重俊和李多祚率领三百多个羽林兵,浩浩荡荡直扑城南武三思的住宅去了!到了武家,正是深夜,武氏一家人都在睡梦之中,毫无防备。李多祚和他的士兵手起刀落,武三思父子糊里糊涂就成了刀下之鬼。其他亲戚朋友被杀的还有几十人。我们说过安乐公主是武三思的儿媳,她在不在被杀之列啊?应该说,虽然李重俊畏惧她公主的身份,但是羽林军的刀剑可是不长眼睛的,如果碰到安乐公主,肯定也是凶多吉少。不过,上帝保佑李裹儿,她这天到宫里去了,根本没有回家住,因此也就躲过一劫。
杀死武三思父子,李重俊和李多祚掉转马头,直扑皇宫。因为事先安排了李千里占领各个宫门,所以入宫相当顺利。三百多羽林军一进后宫,中宗夫妇马上就被外面的喧闹惊醒过来,只听见外面的士兵乱喊:交出上官婉儿!正在这时候,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闻声也跑了进来,都气喘吁吁,衣冠不整。唐中宗李显一看到上官婉儿那是眼睛一亮,心想,怎么说曹操曹操就到,婉儿啊婉儿,今天我只好对不起你了!上官婉儿是何等聪明的人,她一看到唐中宗这副表情,马上就明白了,这个糊涂皇帝想要把我给卖了!这还了得!没等中宗开口,婉儿就先说话了。她说:“如果交出婉儿能够平息祸乱,婉儿万死不辞!就怕太子得到婉儿之后,会接着要皇帝和皇后的性命!”这番话一下子把中宗给点醒了。是呀,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当年搞政变也并没想把武则天怎么样,但是杀了张家兄弟后,不也马上就逼武则天退位了吗!这时候让步,只能是自毁长城!但是,外面的喊杀声已经越来越近,不交出婉儿怎么办呢?这时候,上官婉儿又说话了:“玄武门坚固,又有禁军保卫,请皇帝、皇后和公主随我来,到玄武门楼上暂避兵锋!”几个人跌跌撞撞爬上玄武门城楼,这时候,另一个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得到叛乱的消息,赶紧率领一百多没有被李多祚带走的士兵赶到玄武门保卫皇帝。
这边护卫皇帝的士兵刚刚列好阵,太子和李多祚的人马就冲过来了,双方就在玄武门城楼下对峙。从李重俊这个角度讲,他怎么办才是正确的策略呢?他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刻展开强攻。因为他手里有三百多人,皇帝这边只有一百多人,可以乘胜追击,以多胜少。可就在这个时候,李重俊犯错误了。他迟疑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的原定计划中,没有打皇帝这一项,他只想杀掉上官婉儿。可现在上官婉儿和皇帝在一起,他是调整计划连皇帝一块儿打呢,还是跟皇帝交涉一下,让他交出上官婉儿呢?两个念头在他脑子里打架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