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四儿在徐家客梭傻等,日子久了就结识了很多人,其中有个在徐家客校门口买斜口蒸馍的瘸子老汉,此人姓孙名思富,从他记事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爹穷怕了,给儿子起名叫思富,让他永远记住要摆脱贫困。ww***
孙思富也是外乡人,因黄河水患逃难来到陕西,在善心人的帮助下,落户西安东郊距城二十里的斜口镇,该镇以生产罐罐馍名闻遐逛,远销西安城,孙思富初来斜口镇时给馍铺子打工,勉强维持生计。待他学会后就自立门户,每日三更起床,挑着老婆女儿当夜蒸好的四十斤罐罐馍,赶天亮到鸡市拐儿去卖,下午用卖馍的钱就近在粮食市场量二斗小麦挑回去,赚些微薄的差价维持最简单的生活。女儿和老伴连夜推磨磨面,然后面蒸馍,直至打孙思富挑着担子出门方才休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过年外,不分天晴下雨日日如此,日子过得很辛苦。
侯四儿住在徐家客钱,出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个一瘸一拐挑着馍担子的孙思富,他每天按时买三斤馍分三次吃完,后来慢慢地变成二斤,又从二斤减少到一斤,逐日减少至每天只吃一个,从昨日开始,居然一个都没买,只在客钱门前蹲着愁眉苦脸一不。
由于天天见面,侯四儿的况孙老汉在平日交谈中也略知一二,同是天涯沦落人,孙思富产生了恻隐之心,他把侯四儿叫过来,双手递给他四个掉了皮,外形不整齐,自己留作干粮的罐罐馍。对侯四儿说“吃吧,人是铁饭是钢。”
“我没钱。”侯四儿说。
孙老汉说“我知道你没钱,打你饭量减少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了,伯有事儿跟你商量,吃饱再说。”
侯四儿说“伯的好心娃领了,你接济我今儿,接济我明儿,不能天天让我白吃白喝,我又受人之托,有天大的事不能离开鸡市拐,我看你也是个忠实可靠之人,不如……”说到这儿又把话打住了。
孙老汉看出侯四儿有难之隐,打个手势叫他快吃,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酸白菜和水。
孙老汉看着侯囚儿狼吞虎咽的样子,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逃难时,为了一口霉的馍和野狗拼斗的景,给锅里多添一碗水吗。该吃稠吃稀些。“
同之心油然而生。他在食不果腹的况下,决定帮助侯四儿。老人自自语:“不就是孙老汉知道白让侯四儿吃饭,小伙子肯定不干,他打定主意转过头来对侯四儿说:“伯这几天腰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如果不嫌弃,就帮伯把担子挑回去,明早再挑来,既不耽误你等人,也帮了伯的忙,两全其美。你看中不中?”侯四儿求之不得,心想担担子走路是我从小练就的功夫,这点事算啥,给孙伯帮了忙又不误我的大事,不愁吃不愁住何乐而不为,当场答应。
下午侯四儿挑着二斗麦轻松地跟着孙老汉回斜口去了,晚上又帮孙老汉的女儿大姐儿推磨。大龄男女一来二往,互相有了爱慕之心。大姐儿从小跟着父母逃难,没条件缠足,常被人笑话,又是外乡口音不合群,因此二十出头早过了出嫁年龄,还没找下婆家,着实是父母一块,心病。话说“有缘千里能相会儿前来人赘。
孙思富一生穷怕了,他爱钱,钱却不爱他,他勤劳节俭,一个铜子儿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到头来还是囊中如洗两手空空。老两口视钱如命,有一天晚上孙思富去自己租来的二亩地里解于,不小心把一个小钱丢了,花三个钱买了支洋蜡,结果是蜡点完了钱没找着,孙老汉连唱几声悔不该……又气又急,这一夜他没睡着觉,第二天少吃一顿饭作为补偿,内心才稍觉平衡。
孙思富为了让上门女婿完成他奋斗一生却与之无缘的家梦想,按风俗给新招赘的女婿侯四儿改名换姓时特意起名叫孙财来,希望侯四儿能给孙家带来财运。
也可能是孙思富的诚心感动天地,让孙家时来运转,孙财来真的给他把朝思梦暮想的财运带来了。孙财来接过岳父的馍担子,凭着身强力壮,头脑灵活,再加上吃苦耐劳,面比同行和得硬和得到,火候比别人足,同样四个头一斤,用同一分量面粉。蒸出的馍总显得个头又大又精神,吃起来也格外香而且有嚼头。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