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慕如经过半年多的长途跋涉来到福建省泉州西街的古刹开元寺,他刻不容缓地奔向山门。只见门前站着一个小沙弥,年龄有十二三岁,白净的小圆脸眉清目秀甚是可爱,二人对视片刻,不等
o她司马觅文开口,小和尚打了个稽问道:“施主可是从陕西来的司马先生?
“339”正是鄙人。“司马慕如回答,心里有些纳闷儿。
小沙弥念了声”阿弥陀佛“然后理了一下僧衣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说:“师傅一了**师月前已经圆寂,临终留下话说,今日午时有一陕西来的司马后生前来拜佛访亲,到时将我身后留下的舍利子分一粒给他,叫他不要进庙,急速回乡,家中有事等他,旦记!且记!”说完,把一个黄色包袱塞给司马慕如,打个暗转身关了山门回寺去了。
司马慕如敲打门环,山门再也没开,无奈之下快快不乐地就近寻个客梭歇息。
他连饭都顾不上吃刻不容缓地打开包裹,里头是一个精美的紫檀木百宝嵌木匣,用绿松石、红珊珊、和回玉、寿山石、螺锢、象牙及各色宝石等珍贵材料镶嵌着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件佛家法器,银包角、银搭扣,一把精巧的银锁紧锁木匣,旁边放着银钥匙,打开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精巧的寿山芙蓉冻石函,函内放着一个用黄色提花锦缎包裹着的精巧水晶小瓶,瓶内装着一枚舍利子,彩光四射。舍利瓶旁放着一个锦囊,打开一看素笼上面写着两句话:奇辱只为多开口,大祸皆因强出头。
司马慕如认得这是先父的笔迹,只是猜不透两句话的内涵是想告诉后人什么意思?是警告?还是以后真的会栽在这上?扪心自问我这个人虽然有些玩世不恭,但是处事接物从来不占便宜不要欺头,也不说过头话,更不议论时政攻击政府,只是埋头做学问,“祸从口出”从何说起。“强出风头”也非我的性格。“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与人不争,与世不争”,是我做人之准则,父亲写的这两句话似乎和我都不沾边,天机实在难以领悟,以后警惕也就是了。
这一夜慕如没有睡好,还是反复揣测父亲留下的两句话到底是格,还是暗示着日后会生什么事儿,他绞尽脑汁不得其解。总觉得有种不祥之兆笼罩着他的前程,他追忆往事,从先祖家开始一幕一幕直至今日,从富可敌国连皇太后都向自家借钱到一贫如洗,靠祖母纺织度日,变化之大实如黄粱之梦。自己勤读半生,功不成名不就,在婚姻上连个寡妇都求不到,红尘客梦实在无味,恩来想去还是走父亲的路,抛开烦恼版依佛门。
第二天司马慕如起了个大早沐浴梳洗,吃些素食诚心诚意地来到开元寺,只见山门紧关,敲了许久不见人应,你不开门我就只管敲,敲至虎口震破依然无人开门,到了下午还是昨日那个小沙弥把门开了一条缝儿,向外喊话:“方丈有,汝俗缘未了,佛祖不肯接纳,速速回乡,定有称心如意之事,且记!且记!阿弥陀佛。”罢关上山门走了。
司马慕如在山门外尽力呼喊敲打,寺内鸦雀无声,天黑了慕如只好回店。一连三日天天如此,别说感动佛祖,就连小沙弥都无动于衷。想进庙参拜佛祖的最低愿望都被拒绝了。方丈说家里有称心如意的事在等我,j}j名利禄对我来说已经无动于衷,除非二姐死而复生一一那是不可能的。想不出有什么能让我心动的好事儿。哀莫大于心死,对于我这个看破红尘心已经死了的人来说,一切都无所谓,还是圣人老子李耳说得好,一切顺其自然。
一个心思想出家的司马慕如把父亲的舍利子打成包袱背在身上,恋恋不舍地离开父亲修成正果的开元寺,心想天下的寺院多得是,这里不留我,自有留我处。踏上阳关大道取路北上回家,不走高山,不显平道。这一路走来轻松自如,有通人性的宠物踏雪陪着也不算寂寞,三个月轻松地回到久别了的西安,一切感到亲切,进了南稍门一路上打算遁人空门的计划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和往常一样不用吆喝踏雪就直奔康家饭馆而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