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慕如听说父亲在福建泉州得了重病,弥留之际想见儿子最后一面,心急如焚。ww***为尽孝道匆忙离开西安,由于思父心切放着大路不走抄小道翻山涉水。他忘了人们常说的”宁走十里宽,不走五里起颠。“
这才叫‘欲速则不达’,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幸亏踏雪通人性,让主人几次死里逃生。由西安出时是初冬,关中道还不太冷,可是进入秦岭深山就不同了,地势高,风头大,平地下雨这里却是大雪封山路滑难行。难走也得走,多亏毛驴儿善于走山路,如果是马或骤子就会更惨。
有一次他骑着踏雪走了一天,连个人家都没碰见,人困马乏的。
真是”屋漏偏遇连阴雨,水急又起打头风。“
眼看天黑了又刮起大风,深山里说风就是雨,顷刻间下起了鹅毛大雪,眼前白茫茫一片没了路,悬崖峭壁处处埋伏着危险前行不得。他和踏雪都是又冷又饿,司马觅文冷静地想了一下,本想趁着雪光摸路冒险前进,说不定前头不远处就有人家,最后又觉着侥幸心理不可取,一步踏错了就会粉身碎骨,只能就近找个背风的悬崖凹处过夜。司马先生心里明白,在这滴水成冰的时候,如果睡着了就会身体冻僵,血液凝固,再也醒不来。自己葬身山林一梦走了倒也痛快,只是把踏雪留在这荒山老林里于心不忍,他告诉自己绝对不能睡着,稍微躺一会儿就起来,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努力地想事。忽然想起好友著名历史学家许远之在只身考察汉朝名将卫青西征匈奴的路线上,也是大雪纷飞的冬天,没有把车夫的再三忠告放在心上,认为车夫的话有些危耸听,不经意进入梦乡,等到车夫现时已经冻僵,连一个字都没留下就撒手尘寰。在替别人惋惜之际,自己却不知不觉迷迷糊糊进入梦乡,半夜里倒了风向,也没把他吹醒。等第二天早晨醒来,觉得身上暖烘烘,脸上毛茸茸,一看原来是踏雪前腿半屈,后腿半跪爬在主人身上,再看毛驴儿哪里是
什么踏雪而是一堆雪,全身埋在雪里只有头不停点的扑棱着把雪抖掉,证明它还活着,通人性的踏雪见主人醒了,半僵硬的身子缓慢地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就地打了个滚儿,摇头摆尾撒起欢来,好像要告诉主人万事大吉,我还能驮你上路,司马觅文感动得热泪盈眶,多亏有了踏雪自己才捡回一条命,回想起来实在后怕。同时也恍然大悟,明白了好友许远之的死是咋回事,身困到一定程度走路都能睡着。
司马觅文起身赶路,这一天他没骑驴,找到人家弄些吃食先尽踏雪吃,剩下的自己再用,第二天他坚持不骑驴,可是说什么踏雪都不肯走,垂头丧气地在原地打转转,像是埋怨主人自己啥事做错了,主人不想要它。老话说卸套杀驴,主人不至于这么绝吧,何况还没卸套呢。相处多年的司马觅文明白踏雪的意思,拍拍它的头说:“咋可能呢,老伙计。”骑着驴儿叉上路了。
一路上司马觅文饥一顿饱一顿。山里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了,一会儿是炸红的太阳,没过一时三刻又是风雪交加。乍寒乍热,越往南走变化越大,司马觅文艰难地走着,由于地理不熟有时走了好几天又回到原来的地点。想到父亲命在旦夕不由他心急如焚,再加上饮食不周,热冷失调,就是个铁人也背不住,几次生病,昏迷不醒,都是踏雪驮着他找到人家方才得救。有一次在远离人烟的偏僻小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人也饿驴也饿,更饿的还有一条大灰狼,两方坚持着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驴儿本来就天性怕狼,可是为了主人的安全,踏雪奋不顾身地奔向深林,把那条饿狼引到远处,等它回来后已是遍体鳞伤。
从陕西进湖北,经湖南穿江西到福建,再加上走了许多冤枉路、回头路,咋说也有四五千里。而且全是山路,其艰辛可想而知,三个月的路程足足走了八个月,还生了两次大病,每次都是休养月338余,和山民同吃同住。
这次长途远行让他亲眼看见深山老林的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过的叫啥日子,圣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才走了不到一半就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知道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体会到人生之不易,对自己的前半生作了深刻的反思,决心改变以往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性格。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