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情势紧急,千钧一发之际,突闻一声大吼,三人闻声变式,六掌化掌击为指点,凌空点封赤发头陀的掌风,三人身形飘然落地。
当头那蒙面人刚一落地,立即扬臂挥掌,劈空掌力刚劲无俦地直朝这头陀胸前击去!
这赤发头陀仓促之间,只得急提内功真力,扬臂吐掌硬接“砰”双方掌力接实,一声震响中,那率先攻击的蒙面人立被震得身形一乱,后退了几步。
另一个蒙面人见同伴受挫,一声喝叫,双落掌发,劲风狂飙如涛,刚无伦地也朝赤发头陀击去!这头陀哈哈一声大笑,双掌扬处,劲力排空的迎上!
“砰!”一声轰然巨响大,劲风激射,狂飙飞卷中,这第二个蒙面人马步浮动,身形摇晃,稳立不住地连退了五个大步。
直到此时,这赤发头陀方才得到刹时的空隙,从身上抽出魔鼓魔棒,举臂就要敲响。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为首的蒙面人一声尖啸,三人同时腾身一纵,跳上围墙,闪电般消失于黑暗之中。
赤发头陀呵呵大笑,将魔鼓Сhā回腰中,也不追赶,慢慢寻路返身回去。
那对赤发魔头发起攻击的正是“佛门四杀手”。
这是一次仓促组织起来的袭击,本来不在计划之内,事情坏在那驼子身上。这“驼鸡活阎罗”本来已得到赤发头陀允许,将这莫小娟抢来,说好先关上两三天,待大事干完之后再由他慢慢享受。
却不料这赤发头陀见了小娟的美貌竟然把持不住,让那驼子发现了自己的居心。
这驼子愤愤回去与三个同伴商量了,那为首的给吾和尚当机立断决定马上动手,由驼子去引开赤发头陀,然后其余三人到屋里去抢魔鼓和魔棒。
动手之前这给吾和尚多了个心眼,想到这赤发魔头武功盖世,万一此计不成,还得要隐瞒身份继续寻找机会,所以要众人全都去掉伪装带上面罩。
原来那驼鸡本不是跎子,那给吾和尚也不是什么胖大和尚,一个个除下了身上的衬垫之物,却是四个身腰健美的中年汉子。万一在搏斗中面罩被拉掉,也保管那赤发头陀认不出人来。
可是,他们没有料到这赤发头陀从来是魔鼓不离身的。
看到调虎离山之计没有成功,那给吾和尚才决定四人同上,前去相帮驼鸡,先把赤发魔头击毙再说。
临到出手,才发现这魔头武功高强至此,四个身怀绝世武功的杀手竟然一时难以取胜。待到看清了那魔头将要使用魔鼓,这给吾和尚才吓得魂飞魄散,发出撤离的暗号。
四人纵身施起轻功,抢先回到屋里,再次戴起人皮面具,身上再次装上衬垫之物,回复到从前的模样,以防那赤发魔头回来查看。不料那魔头全没起疑心,回来后竟自去关门睡了。
再说那少年令狐玉从昏迷中醒来,已是次日早上。少年头疼欲裂,一摸那头上伤口还在流血,赶紧从衣襟上撕下一块布,将头上伤口缠上。然后坐在地上,使劲回忆昨夜之事,心中又羞又恨,牙齿咬得咯咯乱响,想到眼下却是寻找师姐要紧,赶忙从地上挣扎了起来,回到客店,到处打听,哪里还有那五个恶汉的踪影?
少年想起第二日便是大比武的时机,此处外来之人,多是来观看比武的,想那几个歹人也多半与这场比武有关,明日。去到那比武之地再慢慢打听,说不定能找到点蛛丝马迹。
想清楚了,才上床沉沉睡去。
次日早上,少年去客店柜台上结算了房钱,向掌柜的打听清楚了上山之路,回到房里,将自己和师姐的包袱合在一起包好,两把长剑一齐Сhā在背上包袱中,出门上马,一抖马缰,黑马昂首长鸣,放开四蹄在官道上飞奔。这一天是比武之日,一路之上尽是些武林人士。令狐玉看到自己前边,飞奔的是三个老人。当先老人,年约八旬,短发长髯,霜白如银,浓眉虎目,一袭麻布大褂子,直达膝间。手中持着一根长约六尺的旱烟袋,烟锅如拳,金光闪闪耀眼生辉。左边老人,蓬头垢面,环眼薄唇,手持紫竹杖,一袭破长衫,两眼精光四射,看来疯疯癫癫。右边老人,近八旬,蓬头似霜,须髯,如银,两眼眯忪,醉态醺醺,一张大嘴,直到了腮边。一袭灰布长衫,直拖到地,背上三个酒葫芦,闪闪发亮,不停摇晃。
这少年随着人群登石越溪,绕树穿林,铁蹄过处,急如骤雨,长鸣之声,响彻谷峰,直上半空。
经过无数惊险,踏过不少怪石,前面已现出两座并列高峰,峰下是一峡谷口。峡谷口外,奇树怪石,高大石柱,耸立如林,野草高约数尺,虬藤爬满怪石。
少年停身仰首一看,两侧高峰Сhā天,有几处突石悬崖,俱是虬藤斜松,有几处壁立如削,寸草不生。再看谷口,宽阔不足五丈,怪石丛生,绿草及膝,只听得阵阵松涛和隐约可闻的隆隆急瀑声,除此,一切是静悄悄的。
少年在山脚下将马匹寄放了,展开轻功,直向山上奔去。
只见这青城山处处悬岩峭壁,绝峰冲霄,碧水萦回,曲径通幽,初升的朝阳将四周山谷一抹金黄。不多时光,少年来至一处由中间一劈两半的山崖之间,忽听壁缝之中有谈话之声,因相隔过远,听不清楚,遂即一抖身形,纵了前去,只听有人道:“刘护法,你可知道这中间一劈两半的山是何山名?”
另一中年男子声音答道:“那还用问?此乃青城山名胜之一‘掷笔槽’。”
“那么裂缝中朱砂色的来由呢?”
“噢!据传此乃张天师当年降妖之时,妖魔藏伏此山,张天师手执朱砂神笔,口中念动真言,猛的一点,只‘霹雳’一声响,立将妖魔诛去,而此山也被劈成两半。”
“如此说来,‘掷笔槽’也即因此而得名的罗?”
“不错!裂缝处的朱砂之色,据说也是被张天师神笔染成的。”
这少年因心事在哽,却也无心继续听下去,开始往上山之路寻去。不多大功夫,来到离上清官不远之处,远远望见有一池沼,大约两、三丈方园,一池秋水在月光照耀下,闪动粼粼银波。
“想必这就是‘麻姑池’。”少年想,“若是师姐尚在这里,这一番风光也不知要引出她多少暇想?”想到此,鼻子一酸。抬头看看日头已渐到中午,比武将要开始,赶紧望山上赶去。
中午时分,已至天门坡附近。
少年仰首一看,山峰上白云悠悠,地面花草艳丽,山风呼呼,松涛阵阵,突岩怪石,虬藤斜松,山势果然险峻。红日当中,金光直射,山色翠黛,恬静异常,看来毫无一丝各派精英会集此山的迹象。
到得青城山顶的天门坡,少年见那阵势,却是好不壮观!这天门坡是好大一块平地,平地边上临时搭起一个台子,台上放着八把椅子,上面已端坐了八个人,都已有了一把年纪,个个面貌威风凛凛,带着一种惯于发号施令者的神气。台下却是人头攒动,少说也有一两千人,都是从各地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的。少年自然无心观看这盛况,只是心急如焚在人丛中到处乱钻,要找那几个恶人。
钻了半晌,已是满头大汗。只见这人海茫茫,却待他哪里去找?不久,少年已经挤到了裁判台前,却见平台左侧站着几十号身穿青色劲装的汉子,当头一面牙旗,上绣着三个金色大字“崆峒门”:另一侧站着几十个白衣劲装汉子,同样竖着一面黄|色牙旗,上绣着“邛崃门”三字。这少年在人丛中翘着脚往台上看,又听得人们在指指点点,说台上坐在正中的老者乃少林寺掌门人弘一大师,左侧边一人为华山派掌门人智如大师,右侧边那位道姑打扮的中年妇人是青城派掌门人毕芸师太,其他各位均是名震江湖的武林前辈和各大门派的掌门人。
少年于人丛中继续搜寻那几个歹人的踪迹,心存着侥幸,万一那几个歹人也跳出来比武,却不正好让他拿住?虽是自己武功低微,不是几个歹人的对手,他却可以乔装打扮了,跟定几个歹人,再寻机会救出师姐。稍顷,只见那少林派掌门人弘一大师走到台前,向台下拱手高声道:“众位好汉,今日老衲受各门派推举,与智如大师、毕芸师太等八人共为这场大比武充当仲裁人。
此间规矩,大家都已清楚。将由崆峒派、邛崃派首先比试,定出输赢。胜者将从老衲这里捧走武林霸旗。两派比试完毕之后,在场各位英雄好汉若有不服者,可各自向胜者挑战,胜者可再度夺走武林霸旗。
此番比试不订任何规则,没有任何约束限制,比武者生死自己负责,老衲等人只负监督比武是否公正之责。众位英雄若不再有异议,比武就此开始”说毕将手中武林霸旗一挥,台下观众潮水般涌动,急忙往后直退,为比武者腾出空地。
只听得一声口令,崆峒方阵中走出十马十骑。
马上十人中!一匹马上坐一个骨瘦如柴,黑脸灰须,满头长发,一身黑衣。年约六旬有余的老人。老人鞍后斜Сhā一根奇形的蛇头拐,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钢环,一双虎目,寒光森林,威凌逼人,左右两人,一穿黄衣,一穿灰衫,俱都四十多岁,穿黄衣的中年人,虬髯紫面,浓眉环眼,身材魁梧,背Сhā金镜:显得威猛骠悍,穿灰衫的中年人,面黄饥瘦,胡须几根,细眼无眉,身体削瘦,背Сhā一柄燕翎刀,显得机警狡猾。其余七人都俱是彪形大汉,各背一柄大砍刀。
这哪里是人,倒仿佛是从阎王爷那儿论钟点重金雇来的十个恶鬼!
十个恶鬼在场中耀武扬威转了一圈,然后又秩序井然地退回崆峒方阵。
崆峒派先声夺人,委实让在场上千武林观众大吃一惊。
这时,忽听得蹄声震耳,风声呼呼,马嘶鞭响,娇叱莺声,邛崃方阵中数十身着彩色霓裳的红粉佳丽,全付武装催马来至场中。
但见这些女武士一色的妙龄少女,个个娇美艳丽。中间一匹红马上,坐着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绝美少妇,头上乌云高挽,着霓裳羽衣,胸佩三方汉玉,腰束一道七彩带,足蹬锦缎小莲靴。一身彩衣,紧紧裹着她骨肉肥瘦,长短适度的娇躯,胸峰挺拔,细腰丰臀毕露。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放射出千百媚情,令人一见,销魂蚀骨,不能自己。
彩衣少妇来至场中,玉手挥鞭一举,数十健马骤然停立,掀起一阵旋转劲风,扬起滚滚弥空烟尘,声势浩大,气派逼人。马上少妇的神态,宛如武后驾到,贵妃降临。今在场所有观众神色一呆,砰然心动。
这个绝美的少女方队,也在场中绕了一圈,然后徐徐退回邛崃方阵。
然后是一声炮响,只见白色牙旗展动,崆峒派方阵中走出一人,身穿崆峒人青色劲装,提着一口泛着青光的长剑,走入场中,众人认得的,说这是崆峒派掌门手下第二高徒左志宏,前次比武,曾连败南海派一十八人。
这次比武,崆峒派一开始就推出最强手,看来要给对方一个先声夺人主势。
忽而,右边方阵中也是牙旗挥动,邛崃方阵中也走出一人,身穿邛崃人白色劲装,长发飘动,却是一位戎装绝色女子!
但见这女子将手中带匣长剑平置胸前,拱手作礼道:“邛崃派方梅,要向左大侠讨教几招”
这左志宏认出对手乃邛崃派一等高手,虽是女子,却是万万不敢等闲视之的人物,故也同样将带匣长剑平置胸前,拱手作礼道:“方姑娘,在下这就动手了”
这左志宏一言刚毕,长剑突然激刺而出,突发如惊雷,速度奇快无比。却见方梅身形一侧,轻轻闪避过去。
左志宏一声轻笑,长剑疾抡,一口气攻出了几招,剑势如雷电交击,带出一片尘灰、一口剑化作了无数剑影,向方梅急袭过来。
众人却见方梅仅以长剑护身,似乎没有还手的机会。只是身形飘动,左封右架,不住的闪避。
须知一般人,在一轮急攻之后,剑势总有稍微缓和的时候,但左志宏却在攻出八剑之后,左手连挥,紧接着又攻出八掌。
这八掌比方才八剑,更来得快速,但见四面八方尽是掌影,绕着方梅团团晃动。光是掌影,还不要紧,他每一掌出手,竟然还挟带着凛冽的奇寒之气。刹那之间,掌影漫天,寒风砭骨,方梅东飘西闪的人影,已被那弥的寒冰之气所笼罩,看去只余下勉强招架之功。
突然,上千观众发了一声喊,但见梅花在一片寒冰掌影之中,突然一声清叱,身子摇了两摇,突然间剑光流动,从她身边爆起朵朵银花,这宛如一夜之间:寒苞尽放,一树梅"奇"书"网-Q'i's'u'u'.'C'o'm"花千万颗,冲破冰霜作早春,一阵急骤的“叮叮”金铁交鸣,逼开了左志宏的长剑。
此招一出,四周登时响起一片喝采之声。那小三姐弟二人更看得耸然动容,面上闪过一丝异色。
此时,却见左志宏面色惨白,狼狈疾退了六七步,只见他左边衣衫一片殷红,原来一只左手,已被方梅长剑齐腕削落!半截断手,跌落在他身前三尺的地上。
方梅自己的发髻,也被对方的剑锋挑断,秀发披散,右肩衣衫划破了约有三寸长一条!
这左志宏看到自己左手已断,心头一阵激怒,厉喝一声:“方丫头,我和你拼了。”右手长剑一挺,正待朝方梅扑来。
正在此时,却见崆峒方阵中一人一闪而至,伸手抓住左志宏右臂,沉喝道:“你失血已多,赶快休息一会,”说话之时,手起指落,点了他左臂的几处|茓道。
众人一看,来人却是崆峒派五大高手之一的钟彦平。
却见钟彦平身上未带兵刃,一双又粗又大的手掌一抡,人随掌进,已经扑到方梅跟前。右手五指箕张,直朝方梅左肩抓来:左手如刀,同时闪电般朝方梅执剑右腕切落!一攻之中,双招同发,甚是凌厉。
众人直为方梅捏着一把汗,却见这方梅身形一侧,沉肩后退半步,让开对方抓来之势,长剑挑起,疾向对方左腕脉门刺去。众人立即爆发出一声喝采。
钟彦平一见方梅以攻还攻,挥剑刺来,心头大怒,暴喝一声,身形扑进,右手运劲若钢,硬夺方梅的长剑。左掌一招“五仙拜寿”,骈指若戟,缕缕指风,直袭方梅眉心,同时在暴喝声中,飞起左足,踢向方梅小腹。
这三招全是急攻招数,力道分用,不但方梅吃了一惊,就是坐在看台上的各派掌门也同感惊凛。因为一个人武功再高,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手足并用,使出几种力道来,这是武功书说的心无二用。这钟彦平却偏要一心二用,但见他在一攻之中,分力合作,右手夺剑,左指遥袭,再踢起一脚,确是武林不易见到的身法。
那一边,方梅不敢硬接,赶忙收剑护胸,吸气提身,后退数尺。钟一击得手,口中一声厉笑,双掌倏合,紧接在胸前一顿,朝前推出。他这一合一顿,推出一股排山般劲气,势如潮涌,直撞过来。
只见方梅连连往后跃退,骤见对方双掌迎面推来,一团令人窒息的巨大压力,直卷过来,心知对方不使兵刃,掌上定有过人之力,硬接不得,心念闪电一动,立即一跃而起,全身笔直而上,纵起一丈来高,但觉一股汹涌掌风,像山洪急流,从她脚下直扫而过。让过这一记强猛掌风之后,方梅在半空中一挫柳腰,剑演“朝花夕拾”奇招,但见寒芒流转,从空中爆出一片银花,倏生倏没,缤纷如雨,向钟彦平当头罩落!
钟只觉得森森剑风,有如一片剑幕,心头也暗暗吃惊,右手扬处,仰身向空劈出一掌,晃肩闪开八尺。
方梅一剑奏功?岂肯让他缓过手来?冷笑一声,身躯由上而下,直欺而进,玉腕伸缩,弹指间攻出三剑。三朵剑花品字形直袭对方“华盖”“将台”三大要|茓。
这一招快若流星,一闪即至,宛如三支长剑,一齐攻到,寒芒闪动,令人无从兼顾。
这钟彦平果然厉害,遇到这等奇奥剑招,居然不避不让,面露狞笑,突然双手箕张,朝三朵剑花抓来!这一招不但出手占怪,简直惊人已极。
方梅自然不肯让他抓住长剑,慌忙撤剑,急急往后退出。她撤剑后退,虽然够快,但钟是何等样人,既然抢到先机,哪里还会让方梅有喘息的机会?
只见他双目锋芒暴射,身子跟着扑进,双掌连续劈出。
这一轮快攻,双掌连环,举手之间劲风呼啸,一口气拍出一十八掌,方梅一着失落,即落下风,何况对方这一十八掌,掌掌衔接,连绵出手,根本不容她有还击的机会。
她目睹钟奇猛的掌势,一掌接一掌攻来,尤其他两次空手朝剑身抓来,好象好手掌不畏刀剑,在这轮快攻之中,还要防他趁机夺剑,一时只以长剑护身,连连后退,被逼得哪里还有反击之力?
方梅被迫节节后退,手中空自握了一支宝剑,心头已充满怒火,此时一声娇叱,身形一晃,施出“移形换位”身法,手中长剑,划起一道银虹,宛若神龙,飞击过去。
原来那钟彦平攻出一十八掌之后,掌势微缓,原只是故露破绽,一见方梅果然欺身过来,不觉怪笑一声,右掌疾拍而出。
这一掌他蓄势当胸,直待方梅欺近,才隔空拍出,而且劈出掌势,也和刚才一轮急攻,大不相同。刚才举手劈掌,呼啸劲风,应掌而出,势道强劲无匹,但这次凌空拍出一掌,却是形同虚招,丝毫不带破空之声。
这一下两人各出奇招。端坐在看台上的各大掌门人忽见钟拍出的右手,色呈蓝锭,心头猛然一凛,俱各暗道:“蓝煞掌”!
此时,方梅但觉森寒掌卷着一股阴柔潜力,逼近身前,已觉出掌风有异,赶紧提气护住全身|茓道,然后欺身前进,挥剑猛击。“蓝煞掌”阴柔掌风,从她身边而过。这原是一瞬间事,等到两人身形交错而过。
此时钟彦平已经翻出去三丈之外,忍不住怪笑一声:“丫头,你——”他这一怪笑,突然胸腹间一阵刺痛。
四周的人,这时才看清楚,只见他胸前长衫,已被方梅剑锋划开了尺许长一道豁口!,只见他怪笑甫发,鲜血进流,连大小肠一齐往外流了出来!钟彦平起初并不知道自己已被对方剑锋开膛剖肚,等到发觉胸腹刺痛,低头一瞧,口中不觉大叫一声,往后便倒。
此时观众又是一声惊叫,却见那方梅也是情况不妙。
那“蓝煞掌”乃是旁门中极为歹毒的阴功,她当时虽然只觉得有一阵阴柔潜力,透体而过,并不异样。但等到人影分开,她一站停下来,突然身不由己地打了一个冷颤,骤觉十指尖发麻,一阵心跳目眩,几乎站立不稳。
崆峒方阵里的第二高手王安文目睹钟彦平破肚流肠,惨死地上,一时气炸了心肝,目眦欲裂,一身黑衣,突然鼓起,口中大喝一声,双手如钩,纵身朝方梅飞扑过来。
那方梅中了毒掌,神志却并未昏迷,一见王扑来,不等他欺近,手中长剑一挥,又是一招“青龙出云”直扫出去!
那王安文扑近之时,瞥见一道天矫剑光,带着逼人的森。
森剑气迎面袭来,剑势奇奥,竟是自己平生所未见,心头蓦然一惊,急急向后暴退。
身形还未站稳,却已见邛崃方阵中闪出一人,换过了已中毒掌的方梅,长发飘飘,竟又是一位姑娘!
只听得这姑娘一声轻喝:“师姐请退,让妹子来领教几招”众人一看,却是号称“邛崃花剑三仙姑”之一的吴素苹。
那边,王安文也不答话,长剑一挥,“嘶”的一声,剑挟森冷寒气;划起一道银光,像匹白练般朝着吴素苹飞卷而出。
只见吴姑娘一皱秀眉,左手剑诀一领,右手长剑一招“月移花影”,身随剑走,巧妙地避过了王的剑势,反身一点剑影,直朝王右肩袭去!
这一剑,以攻为守,轻巧利落,了无痕迹。
王大喝一声:“好剑法。”转身回剑上挑,猛削吴姑娘皓腕。
一瞬之间,接连刺出三剑,他发剑又狠又快,辛辣凌厉,不愧是剑中老手。
那吴姑娘也好生厉害,只见她白衣飘忽,连换二个方位,振腕一剑,倏地向王肩肘削去。剑风过处,同样起了一片啸空之声!那王安文冷笑一声,右腕连挥,剑势耳地一紧,疾快无俦,又向吴素苹连攻八剑,全是急攻招术,一剑快似一剑,一剑狠过一剑,剑上进发的罡力,也剑来剑见强猛,但见闪闪剑光,汹涌卷出,势如壮阔波澜,十分惊人。此时,吴姑娘已知对方久战无功,业已感到不耐,暗暗心喜。但对方这一轮攻势,却是不可轻视,立时展开身法,人如春城飞花,飘飞而起,手中长剑,剑招同时一变,左挑右戳,游走封架,守中寓攻。
只见她连闪带架,挡开了王的八招猛攻,口中轻笑道:“王大侠要愚姐妹识得的就是这点厉害么?”
忽的剑法一变,同样展开了一轮快攻,但见剑光指处,幻起朵朵银花“百花剑法”,一经使展开来,碗口大的的剑花,倏生倏没。宛如春风吹动,百花齐放,重重叠叠上瑶台,花影迷离扫不开。
王安文自然识得厉害,却识不得这是什么剑法。口中大喝一声,双足扎桩,不避不让,凭仗深厚内力,长剑开阖,和吴姑娘硬打硬砸。
但听剑光花影之中,响起一阵急骤如雨的金铁产鸣,火星横飞,两条人影,霍然分开,各息闪退数步,低头检视,两人手中的百锋精钢长剑,都己碰得缺口斑斑。
两人继续对拆了五十余招,依然难分胜负。激战之中,但听吴素苹一声清叱,人如蛟龙出水,剑化天矫匹练,朝王安文席卷过去。
王目光一注,暗叫一声:“神蛟出水”
王安文练剑数十年,纵然不识这招剑法,但他经验阅历,何等丰富,方才目睹本门两大高手都伤在这招剑法之下,自然早有戒心,大喝一声:“来得好。”举起手中长剑,朝前封出。
他这一招使的竟是硬架的“力摒南天”、虽是普通招术,但在他手中使出,长剑带起一道壮阔的剑幕,像扇面般展开,足在八尺来宽,正好截住吴姑娘剑光。
双剑交接,蓦听一声“锵”然剑鸣,剑光突敛,银虹顿杳两条人影同时暴退数尺。这一招,依然没分胜败,但两人手中长剑,都只剩了半截。
吴素苹终究是个女孩儿家,功力较逊,这一剑硬接,震得她右臂酸麻,粉脸涨得发热。
只听得一声轻喝:“师姐且请暂歇,也让个机会给小妹练练招”!话声方落,只见一个邛崃方阵中一白色娇躯一跃而出,手中一柄青剑,挥舞如风,刹那间冷芒电掣,剑气弥漫,一丈方圆,全被她断剑洒出来的剑影所笼罩,剑光流动,隐挟风雷之声。
众人看清了,来人正是邛崃派号称“琴棋书画四学士”
为首的一名姑娘张琴。
这王安文见此冷芒卷近,心头凛然一动,双目寒星飞闪,暗忖道:“邛崃剑法,果然不好对付”
这王安文不愧是一代剑术名家,面对对方这等奇奥剑势,反而十分镇定,手横半截断剑,直等剑光近身,才蓦地吐气开声,大喝一声,挥起手中断剑,向空堵截。他这一招使的是“八方风雨”,虽无奇奥可言,但剑势出手,竟如鱼龙曼衍,剑影纷披,向四百八方散布开来。他练剑数十年,这一招上差不多用上了全力,刹那之间,剑风嘶嘶,细啸如涛,声势凌厉之极。
双方剑光乍接,又是一阵呛呛剑鸣,两人手中握着的半截断剑,都化成片片碎铁,散落地上。
王一击得手,突然一跃而直,双脚连环踢出,把张琴逼退数步,双脚落地之后,口中又是一声长啸,双臂一抖,趁势再次跃起。
此时,却见崆峒方阵中一道人影有如灰鹤一般,越过众人头顶,划空飞来!众人一看,却是号称“崆峒七剑”之一的杨随君。
这张琴骤不及防,被杨逼退了两步,此时骤睹两人连袂飞来,心头不禁大怒,清叱一声,扬手把一个剑柄当作暗器,朝来人后心打去。此时,邛崃方阵中也跃出三个姑娘,却是琴、棋,书、画四女中的后三位。
那岳棋首先扑到,杨只觉那扫来一剑,势道凌厉,剑锋来到,森寒剑风已自逼人。当下一提丹田真气,全身凌空跃起,一个飞旋,让开了剑势,手中长剑却随着飘旋的身躯,化作一片寒光,直罩下去。
这杨随君虽是心头凛骇,但却并不慌乱,力注右腕,长剑疾抡,硬封住张棋下击剑势。忽见一道剑光,朝他右肩刺到。却是五书一下冲到柏左侧刺出一剑,朝他左肋划去。
杨以一敌三,哪有还手的余地?长剑连封带砸,只走了三五个照面,已是捉襟见肘,无法挡拒。蓦觉得右侧银光一闪,嗖的一声,肌肤一寒,一剑穿胸,立行丧了命。
此时比武场,上已是烟尘滚滚,双方各有几队剑士跃出方阵加入战团。
当先扑到的,是崆峒派一高一矮两名剑士。
两个人剑法都有相当火候。瘦长个子剑势、身法,均十分怪早,发剑之初,就一扑而前,一出即上,左右手拖,看去似骑马非骑马,双目斜视如狼,长剑惟点假削,取敌咽喉。只要看他出剑阴狠,一望而知不是正派门下。
那矮壮汉子的剑路,却和他外形相似,招稳力猛,使的是“六合剑”,第一剑都是大开大阖,造诣极深。
两人瞬息工夫,便已联手向邛崃众剑女抢攻了四五招。
矮子剑势开阖,带起一片凌厉剑风,几乎是剑剑进逼,势道威猛,瘦长个子身形灵活,窜来窜去,矮壮汉子左右流窜,一支长剑,蹈空抵隙,从侧还击。他不发剑则已,每刺出一剑,都是阴损毒辣,防不胜防,往往把邛崃派众姑娘逼。
得连架带封,闪避不迭。
随后扑到的一对崆峒剑士使的是一套“两仪剑法”,第三对崆峒剑士是一手“披风剑法”。均配合得挥洒自如,看去东一剑,西一剑,凌乱得毫无章法,实则整套剑法变化繁复,令人不可捉摸。
邛崃派一方已有二十余人加入战团,其中的八个姑娘使的是一套“八卦剑法”,另八人使的是“昭君剑法”,但见比武场上人影晃动,不时不时有人飞身扑击,凌空飞剑,连人带剑,宛如经天长虹,令人看得心惊胆战,目不暇接。
崆峒一方,最惹眼的是两个武士。其中一个使一柄折扇,使得轻灵潇洒。另一人使的是九环刀,力沉势猛,刀光霍霍。那使扇的能在刀影如山、狂风骤雨般的攻势之下,折扇轻摇,看似避敌,实则还攻于闪避之中,身法奇妙已极。
混战中,形势已变得对崆峒派不利。
此时,只见“琴棋书画”四女联手使出“仕女簪花剑”,一下子欺到高矮两个对手面前,逼得两人把赶忙回剑,划起两圈剑光,但四位姑娘的长剑,已在二人回剑之际,四剑齐出,刺入两人肋下。但见这两名崆峒剑士闷哼一声,双双踉跄后退,一缕鲜血,已从二人肋下渗出。
那使九环刀的汉子,眼看鏖战失失利,口中大喝一声,刀招一变,全力抡攻,此人刀上造诣原极深厚,这一展开快攻,不但招数迅速,而且快中带稳,一时刀光大盛,劈、斫、挑、削着着指赂要害。
这趟刀法,确实锐不可当。那使铁骨折扇的汉跟着一声冷笑,折扇挥动,青衣飘飘,一齐反攻,打入对方一片如山刀影之中,但见二人身形疾转,有如巧蝶穿花,在刀光缝隙中闪来闪去,九环刀急如狂风骤雨,折扉倏开倏合,怪招连出,情形惊险至极!
猛然间,那使刀汉子一个封架不及,“拍”的一声,被邛崃一女刺中“肩井|茓”,登时右臂一麻,九环刀当郎堕地,人也跟着连连后退。使折扇的汉子见状却待来救,那“八卦剑”剑锋一闪,四柄剑已齐齐Сhā入这汉子后背!
此时战场目胜负已判,血泊中尽是崆峒剑士的尸首,崆峒派中大部分好手已横尸当场,但见裁判台前将旗挥动,崆峒一方擂起了收兵锣鼓,血肉横飞的战场一下子沉寂下来,崆峒损兵折将,元气已伤,倒旗乞和,邛崃剑派,已是武林之主!
战场寂静下来,只听得冷风嗖嗖掠过比武场,将一阵阵血腥之气卷起,直送到四面八方。死一般的冷寂之中,却听得此次比武的仲裁人,少林寺掌门人弘一大师空洞的声音——“崆峒、邛崃两派比武已见输赢,邛崃派胜,崆峒派负。按照比赛规定,老衲在此最后问一声:可有不服气的英雄好汉欲向优胜者挑战?”
场中上千好汉,方才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场决斗,哪里还有人敢应声,只是静静听着台上弘一大师的声音——“若没有人向优胜者邛崃派挑战,老衲就此将武林霸旗传于邛崃派掌门人,从今以后中原武林之事,当依从邛崃派将令行事!”台上的弘一大师说毕,就要将手中的霸旗交与邛崃派掌门人,就在此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喝叫:“且——慢——”
正是“一波未平二波又起”,欲知此事到底如何了结,到头是谁夺得了武林霸旗,且听下回分解。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