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在办公室闲聊。
陈老师说:“陈燕,假如你嫁人了,你是要男孩还是要女孩。”
陈燕像小女孩一样露出纯真的眼神,举着双手说:“我要女孩,我觉得女孩太可爱了。”
王老师说:“可当你白发苍苍时,受了委屈,只能在儿子面前哭。”
陈点头,李懵懂地望着王老师,我更是被触动了--
王老师五十多了,膝下有儿有女,她这样说,我没有反驳,因为这样的话我不只听一个老年人说过。对于这样的思想,我常疑惑:为什么人们谈起年老的时候,总会说依赖儿子,却不是女儿。
我是一直坚信男女无别的,并不是因为我有个女儿。在课堂上,我经常用“巾帼不让须眉”的警句教导我的学生,花木兰,穆桂英,杨八妹的故事也经常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男骇女骇的事却敏感了。与年长人谈心,尽管也有人嘴里说男孩女孩都一样,可从他们自然流露的言语中,无意间的行为上,似乎都以儿子为傲。
上次去姑妈家,老人家关切地责问:“你们不再生个娃的?钱嘛可以慢慢赚,生娃不能等,以后年纪大了想生都不能生了。”
上次回家,爸爸说的更直接:“一定要生个儿子,没有儿子是不行的。”
前天,哥也来电话了:“你们怎么办的?不准备再生个儿子的?”
姑妈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那时,生了三个女孩后,尽管家里条件再苦,也坚持要生个儿子。她说的“娃”,毫无疑问是儿子。爸爸是隔三茬五地打电话来催的,说准生证已经办好了。哥的思想一向很前卫,认为男女一样。早年生了个女儿后,在叔伯们的催促下,无奈又生了一个儿子。今天居然也来给我下任务。
我试着和妻商量,干脆生一个吧,这么多兄弟,就我们没有儿子。妻总是犹疑不定。
妻没想到,自己的母亲也说:“还要生个娃嘛,以后娃们有个伴,多个照应。”
岳母的话很有说服力,娃们多了有个照应。虽然没有明说是儿子,可自己家里有了个孙女后,说什么也要再添个儿子。
妻是一个很忠厚的女人,性格软弱,遇到什么事总是忍着,不会和别人争强斗狠。我常想,家里多一个人,一个男人,妻也会多一份依靠。
我说:“生一个儿子吧,以后你受了什么委屈,还有个儿子可以倾诉,心里有个依托。”
听了我的话,妻若有所思的无语--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