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金庸人物排行榜 > 萧峰:近乎完美的第一大英雄(4)

萧峰:近乎完美的第一大英雄(4)

情商:★ ★ ★

书剑指数:★ ★ ★ ★

攻击力:★

北风如刀,满地冰霜,如此冰霜如此路。越是多的流血和残忍,惨烈和粗暴,越是无情地拷问着这世界的良知。吕留良和小儿子谈起“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此点明此书取名的含义,将主题在深切的悲愤中突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鼎镬,我为麋鹿”,真理的指向是血淋淋的可怕,百姓永远是鱼­肉­,是麋鹿,永远是被动和悲剧地忍受着这世界施加给他们的不公命运,永远让暴君欺凌和主宰。“问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谁手”,就是不知哪一个做成了皇帝,而“做老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只不过未知是谁来杀了这头鹿,这鹿,却是死定了的”。吕留良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作有《原君》,吕留良作有《四书讲义》,二人都是有启蒙思想的激进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诋斥君权,将君主视为寇仇和独夫,本回即是其政治主张的浅白表现。

吕黄二人,在此书中仅出现一次,是应景过渡的人物,为作文时所需要,而顾炎武虽同是一代大儒,金大侠却安排他在此书中有不少戏,当作小说中一个必要穿Сhā的配角来写。顾炎武也练过武功,且着意结纳江湖中反清复明的豪杰志士,主动担任联络工作,身体力行,是反清复明运动的­精­神领袖。

杀龟大会,顾炎武和陈近南成了“锄­奸­盟”的总军师。在此书第一回出现一次之后,顾炎武继续深入,以他当世大儒的身份,为江湖豪杰出谋划策,提升境界,充当­精­神领袖。对形势的判断和认识,顾炎武自然要比这些一腔热血的草莽英雄高明许多。反清复明大计,须有组织、有计划、有方针、有目标,谋而后动,最主要的是团结对外,不能先窝里斗。但毕竟书生报国,理想的成分太多。有眼光,有政治热情,实­干­的能力却不够,顾炎武的形象还是很苍白空洞,难以给人留下印象。把“杀龟盟”改名为“锄­奸­盟”,这是顾炎武的文人习气,文采有了,但却没有了生动和响亮的效果。

顾炎武当日在杀龟大会上露面,出谋划策一番之后,就不见了踪影,也看不出他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书生报国,心急眼热,但行动上却是低能的。落入了吴之荣手中,还是亏了小宝这最不学无术的小滑头活得­性­命。

小宝要杀吴之荣,需要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吴之荣要拿吴六奇写给查伊璜的信告密,小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便要人伪造一封吴之荣与吴三桂勾结谋反的信,以定其死罪。伪造文书,这自然是文人们的拿手好戏,查伊璜写就,顾炎武和吕留良解释发挥一番,自叹自赏,是文人笔墨逸事本­色­写法,只是不免有许多酸腐之气。

小宝敬重顾炎武三人,但他实在无法与之多相处,只觉三人枯燥无味。小宝想:“朝里那些做文官的,个个也都是读书人,偏是那么有趣。”这真要值得人深思了。­肉­麻不是有趣,迂腐更不是有趣,如何通达明理,心胸自高,是做人的大道理。

此书第一回,运河之中顾炎武、吕留良、黄宗羲畅谈反清复明大事,顾炎武竟来劝小宝自己作皇帝,恢复汉人江山。小宝大惊,连碗也拿不住了,摔了个粉碎,读者也是瞠目结舌,想不到顾炎武算当时博学鸿儒,竟有如此异想天开的提议。他们是深思熟虑,早就私下里商量好再来向小宝说辞的。书生谋国,真会有此主意,听他道理一套一套,真像那么回事。小宝福气最大,上天和命运垂青,这是他可当皇帝的最关键;当皇帝可以不学无术,流氓出身也不要紧,历史上有的是例子,这是小宝可当皇帝的第二条。顾炎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忘了当皇帝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极强的野心和欲望。小宝不是这样的,他才不会“又辛苦又不好玩”,他要­干­的事是吃饭、看戏、看美女、听说书、听典子,他是得过且过,是生活的艺术家。

十大书生上榜人物,顾炎武以其书生谋国,其志可嘉,其行无益,排名第七。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李岩:书生用事破灭了浪漫的希望

排名第六

武功:★ ★

智商:★ ★ ★ ★ ★

情商:★ ★ ★

书剑指数:★ ★ ★ ★

攻击力:★ ★

和袁崇焕、李自成等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碧血剑》中写李岩,虽然本着史实,但还是添油加醋,做符合小说主题和氛围的着力刻画。

李岩虽是李自成闯军中带兵的将官,但身穿书生衣服,谈吐儒雅。《碧血剑》中写明,李岩原来是前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本是举人,因赈济灾民,得罪了县官和富室,被诬陷入狱。有一位女侠仰慕他的为人,率领灾民攻破牢狱,救了他出来。那女侠爱穿红衣,众人叫她为红娘子。李岩被逼如此,已非造反不可,便和红娘子结成夫­妇­,投入闯王军中,献议均田免赋,善待百姓。闯王言听计从,极为重用。闯军本为饥民、叛卒所聚,造反只不过为求一饱,原无大志,所到之处,不免劫掠,因之人心不附,东西流窜,时胜时败,始终难成气候。自从李岩归附,李自成整顿军纪,严禁滥杀­奸­­淫­,登时军势大振。李岩治军严整,又编了许多歌儿,令人教小儿传唱,四处流播。百姓正饥不得食,官府又来拷打逼粮,一听说“闯王来时不纳粮”,自是人人拥戴。因此闯军未到,有些城池已不攻自破。

袁承志到李自成军中,李岩对袁崇焕向来敬仰,听说袁督师的公子到来,相待尽礼,接入营中,请夫人红娘子出来相见。红娘子也是英姿飒爽,豪迈不让须眉。

袁承志,李岩和红娘子三人言谈投机,一见如故。袁承志初出茅庐,见识不够,李岩和红娘子跟他纵谈天下大势,让袁承志茅塞顿开,佩服不已。

袁承志与李岩红娘子相识之后,倾慕李岩的书生谋士的儒雅风度,自己也买了一套书生衣巾,学作书生打扮,此处最能剖明袁承志心路变化的历程。

与袁承志结为兄弟的李岩,其实是袁承志内心的父亲形象。

李岩和袁崇焕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书生用事,才俱非凡,都是­干­大事成大事的英雄人物。而且两人最后的命运和结局,也是惊人的相似。

穆人清、袁承志、李岩等人拥护李自成,对李自成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也以为消灭了暴君,驱逐了异族的奴役,匡立了爱民的明君,天下就可太平,人民就可以得到幸福。这是一个美好善良但又太简单的愿望,如果不能彻底消灭君主独裁的制度,只会又迎来下一次的恶­性­循环。

“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碧血剑》一书最后一回的题目准确的为全书进行总结。这是英雄的失落和无奈,袁承志、穆人清、李岩、红娘子这些爱国爱民的仁人侠士,终于破灭了他们浪漫的希望,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若不是对暴君臣服和同流合污,便只有受杀害和远走高飞的退隐。

本来是起义军大功臣的李岩和红娘子,他们的结局却和袁崇焕一样。

众望所归的李自成竟然翻脸无情,将李岩和红娘子逼迫得走投无路,极度失望,空负安帮志,在悲凉失意的情绪中含恨自杀。

十大书生上榜人物,李岩书生用事,愿望美好善良但又太简单,因此排名第六。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余鱼同:知耻近乎勇

排名第五

武功:★ ★ ★

智商:★ ★ ★

情商:★ ★ ★

书剑指数:★ ★ ★ ★

攻击力:★ ★ ★

余鱼同出场俊雅非凡,但他却给人留不下太好的印象。

少年时读此书,总觉得余鱼同行事不够光明正大,特别是与骆冰之间的那一段戏,让人感觉极不舒服,幸好余鱼同还能勇于承担,面对错误,以毁容的惨重代价为自己赎了罪。

余鱼同乘人之危,行为让人作呕,直到今日读《书剑恩仇录》此一段,也还有吞食苍蝇的恶心之感。

看骆冰心力俱疲,凄苦已极之时,余鱼同还兽­性­发作,搂住骆冰求欢,此事怎能原谅?

或谓余鱼同是情发于中,不能自已。

他这样一个翩翩少年,将青春贡献给反清复明的大事业,社交面很窄,遇到同志中有这样一个与之年纪相仿,才貌匹配的纯美少­妇­,实在是不能抵御本能的巨大诱惑,正如他所说,他已经用尽了理智去克制,不断地逃避,甚至自虐,他实在是控制不住了。

这样的解释,就算再有道理,但余鱼同所选择的时机也太不对头了。

细致分析起来,余鱼同有心理障碍,他的身世是一个谜,他严重的自虐自毁倾向,肯定与早年的经历有关。

他用匕首在自己臂上刺得斑斑驳驳,满是伤痕,和他后来三番四次不顾­性­命去救文泰来,最后在火中毁容,其自虐的倾向是一致的。

余鱼同的可怜之处,是他没有一个好的环境,能医治他内心的创伤。他的心理有障碍,李沅芷后来跟了他,真要好好下一番功夫,才能解去他的情结。

余鱼同感叹身世,知今是而昨非。这番撕心裂肺的痛悔再次将其自轻自贱和自虐推向极端,他只身犯难,要去救文泰来,结果自己也落入敌人手中。

这样的结果,是余鱼同早就料到的。

凭一己之勇,逞一时之血气,有勇无谋,当然没有胜算。余鱼同是惟求心安而已。

和张召重对敌,余鱼同只攻不守,招招是拼命之法,他知道如果不能赎罪,活着有什么生趣?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余鱼同让人看着可怜可悯。

一步错,步步错。如果不是做错了事,他会像那般苦恼吗?

余鱼同自称“千古第一丧心病狂之人”,这是文人的酸气,­干­坏事,也要争个第一,追求形式上的审美,从中减轻自己的责任,此不是真忏悔。

清兵设下陷阱,在楼房中堆了无数火药,药线一点燃,就要让文泰来和来援救他的群雄们一起炸得粉身碎骨。余鱼同在炸药线点燃之际,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滚灭已是熊熊燃烧的烈焰。

这舍身之举,改变了局面,挽回了必败之势,文泰来得救了,但余鱼同却被烧得毁了容。

­肉­体的痛苦和自虐的赎罪,果真如凤凰涅⒃偕。

骆冰因此原谅了余鱼同,文泰来和红花会群雄也原谅了余鱼同,读者至此,也原谅了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即改,知耻近乎勇,这种赎罪的勇气,毕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余鱼同因赎罪而烧成重伤,毁了少年俊雅的容貌,伤感身世,抛洒热泪,­肉­身的痛苦和心灵的痛苦合而为一,却健康了许多。李沅芷却如影随形找了上来,非他不嫁,痴情不悔,一片真心,一时又无处着落。余鱼同此时其实是最渴望关怀和爱情的,他是在逃避,他不敢去面对现实,他已经更加的自卑和没有信心。他躲着李沅芷其实是在躲着自己真实的内心。

余鱼同继续他的逃避,他走得更远了,他要将他的哀悯和无助推向一个极致。暮鼓晨钟,发人深省,“既无心我便休”这少年人浪漫而忧郁的激|情,维特式的感伤情怀,并不是真正的觉悟,更像一种幻美的月­色­池塘下的无绪轻烟,挥之不去惹人哀怜。

余鱼同凡心未断,出家只是暂时之事。余鱼同还能记挂红花会的大事,留言署名都是本名,此确是少年人任­性­所为,绝不是真正看破红尘。余鱼同短暂出家这一段,最能打动读者,他的形象,正在此段中继续回升,血­肉­丰满起来,让读者为之轻叹。

余鱼同何尝对李沅芷的美貌和痴情没有动心?他只是心理上有障碍,迈不开这一步而已。最后余鱼同找到了台阶可下,一切都是顺水推舟,何乐而不为呢?不过,他要找出一个堂而皇之的大借口为自己遮羞:“好,为了给恩师报仇,我什么都肯。”读此甚觉好笑。

过程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好事多磨,终于圆满划出了句号。

十大书生上榜人物,余鱼同知错即改,知耻近乎勇,因此排名第五。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