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的优点是成品色泽浅,含转化糖少。缺点是糖溶解需时较长,因此,制备要严格要求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防染菌。
本法也适用于单糖浆与不适于加热的糖浆剂如含挥发油及挥发药物的糖浆。
混合法:此法系浸出制剂的浓缩液、药物或药物的液体制剂与糖浆直接混合均匀而制成。
水溶性固体药物,可先用少量蒸馏水制成浓溶液后再与计算量单糖浆混匀即得。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者,可酌加适宜辅助溶媒使溶解后再与计算量单糖浆混合即得。
液体药物如甘油等,可直接与计算量单糖浆混匀即得。如挥发油时,可先溶于少量乙醇等辅助溶媒或酌加适宜的增溶剂,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匀即得。
酊剂及流浸膏剂与单糖浆混合时,可加适量的甘油或其他适宜稳定剂,或加适宜的助滤剂滤净即得。
水浸出制剂,因含蛋白质,粘液质等易致发酵,生霉变质,可先加热至沸后5min,使凝固滤去,滤液与单糖浆混匀即得,必要时将浸出液的浓缩物可用浓乙醇处理一次,回收乙醇后的母液加入单糖浆内混匀即得。
如药物为中药干浸膏,应先粉碎成细粉后加入量甘油或其他适宜稀释剂,在无菌|乳钵中研匀后再与单糖浆混匀即得。
B.煎膏剂
煎膏剂系药材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的浸出制剂。
煎膏剂是中药传统的剂型之一,因其药性滋润,故又名膏滋。本剂型因系经浓缩并含较多的糖或蜂蜜等辅料而制成的,故具有浓度高、体积小、有良好的保存性,便于服用等优点。活血通经、滋补性及抗衰老药剂等多采用本剂型制备,适用于慢性疾病。
(a)煎膏剂的制备 一般按煎煮法制备。
药料处理:将处方规定的药料洗净,切成适宜的片、段或磨成粗末;若为新鲜果类,则宜洗净后压榨果汁备用。
煎煮:取药料置于适宜的煎煮器内,加适量水,润湿一定的时间后,再加水至适宜高度,先以文火加热,逐渐加大火力至沸,水量被蒸发减少时,可适当加水。煎煮时间与次数可根据药料的性质与经验来决定,一般约2~5h取出煎液用板框压滤机或适宜滤器过滤,滤液备用,残渣加水继续再煎,至煎液气味淡薄为度,取出煎液备用。残渣压榨,榨出液与全部煎液合并,静置2h后(热天要适当缩短),用适宜滤器滤净。
浓缩:取上述滤液,置适宜蒸发锅中,先以武火加热至沸,捞出浮沫,药液变浓时,改用文火,保持微沸,不断搅拌,防止焦化,浓缩至稠膏状时沾取少许滴于滤纸上检视,以无渗润水迹为度。此时好的稠膏,传统上习称为“清膏”,传统的经验是采用滴于桑皮纸上检验无渗润水迹为度,或用棒挑起呈片状落下为度,现在多采用比重计测定比重作为判断浓缩的程度。
收膏:另取与清膏等重量或倍量的中蜜(炼蜜)或炼糖、炒糖加入清膏中,搅拌混匀,微炼,除沫,装无菌瓶中密封即得。
糖的炼、炒方法
炼糖:取糖50kg加25~30kg水,加热煮沸30min左右,加入0.1%酒石酸,搅匀,微沸约2h俟转化率不低于60%和含水量约达22%时为度。
炒糖: 取糖置适宜锅中,勤翻干炒至全溶,色转黄,至发泡及微有青白烟发生时即得。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