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望不等他站起,细剑如狂风暴雨般袭去,每招都是手腕发力,剑到中途突然变向,方位变幻莫测。方小白左架右挡,连滚带爬,身上接连中剑,好在穿着厚厚的棉袄,并未受伤。高手出招,不少使一分力亦不多使一分力,袁公望没想到对手会在六月天穿棉袄,力道使浅了,只将棉袄挑破数处。
方小白虽狼狈,心中反而略定,这袁公望的剑法不过如此,比师父差远了。他的慢剑徒有其表,其实只是手腕发招的剑术罢了。前半招慢后半招加速,快慢都是同一招,并非蕴千变于不变的至高剑道。只是虽看破袁公望的路数,却于眼前境遇无益,有一句话叫“知易行难”,比如对手一剑砍来,明知正招是挡架,但如果内力不及对手,便挡躲两难,方小白现在正是这种情况。
袁公望年逾六十,身手之敏捷仍不下于少年,他围着方小白跳跃腾挪,长剑直来直去,仿佛从各个角度不停地划“一”字,招到半路手腕一抖,突然变刺为挑、划、撩,果然是“朴实无华,简洁明快”。
若是面对面站着斗,方小白早就败了,但他坐在地上,正好克制住对方的剑路。手腕发招的最大长处是后半招突然变线,落点难测,令对手防不胜防。现方小白坐着,袁公望只能从上往下攻击,不仅出剑的角度受限制,可选择的落点也少了一半,剑招威力大减。方小白不顾下盘,凝神守住头顶的数尺方圆,所使招数仍是乱七八糟,不成套路,袁公望一时奈何他不得。
方小白想,如此拖下去,终究要败,这路剑术只有用长兵刃逼在外围,方能克制,自己左臂受伤,剑又被震弯,挥舞之际十分别扭,看来逃不过这一劫了。
袁公望稳占上风,喝道:“你若再不用本门功夫,休怪我无情!”
方小白苦笑,自己哪有什么本门剑术?师父只传剑理不授剑招,说剑法如书法,须得走自己的路才能成宗师。死老头太教条,至少也该传几式保命绝招啊,现在宗师没当成要变死尸了。
想到保命绝招,他忽然灵机闪现,心中已有计较,大喝道:“好,看我绝招!”
袁公望吃一惊,细剑略慢,带了三分守势。方小白所争就是这一刹那,当即挥剑疾刺他大腿,袁公望抬腿,右手剑斜削方小白咽喉。方小白对来剑视若无睹,长剑兜转继续砍大腿,欲用一命换一腿。袁公望自然不肯,忙撤剑格挡,却挡了个空,原来对方的剑刚才已经被震弯。他急忙后退半步,欲避开这一剑。
就在此时,怪事突现,方小白的剑尖喷出半尺光焰,向上反撩。高手相争,只在毫厘间,方小白的剑突然长出半尺,袁公望先前的判断全部落空,立时便要身首异处。总算他实战经验丰富,见势不好,立刻细剑脱手向方小白掷去,同时全力后跃,也不知能否躲过这一剑,不过尽人事而已。方小白似有意放水,一剑将他逼开后,即止步不追。
袁公望急退数丈,才敢停住脚步,心中仍有些糊涂。向方小白看去,只见对方正笑嘻嘻地看着自己说道:“我这本门剑术如何?”
袁公望回过神来,脱口道:“剑芒!”全场顿时大哗。
故老相传,武功练到极高的境界,内力便可化无形为实质,脱体而出,称之为“内气外放”。武当三丰真人使太极拳时,气场弥漫身周数尺,靠近者如陷泥潭。少林寺的金刚不坏神功练到第八层,可在身体表面形成护体真气,刀剑未及身即被弹开。昆仑祖师郭嵩亦曾达此境界,他第三剑“昆吾”使出,剑气冲霄,方圆十几丈内,意到劲至,莫可抵御。其后代弟子,最多只练成第一式“破天”,连“化海”都不曾学会,更别说“昆吾”了。自郭嵩死后,剑气就成了传说,再没人见过。剑芒是练剑气的第一步,内力只能附着于剑上,无法释放,但也非同小可。眼前这蒙面人竟然会此神技?
刘乐亭却恍然大悟,当年那老者所使的武功定是剑气,否则轻功再高,也不可能同时砍断八根旗杆。他低声对岳通道:“这确是剑芒,他师父更厉害。”岳通问道:“你认识他?他什么来路?他师父有多厉害?”刘乐亭一时说不清,简短答道:“我跟他交过手,但看不出来路,他师父能放剑气,可称天下无敌。”
岳通知刘乐亭不是虚夸之辈,再看袁公望,已不复起初气定神闲的模样,便向方小白说道:“今日得见剑芒神技,惊佩无已,不知阁下师承何处,可否见告?”
方小白笑道:“天已经亮了,若无旁事,我要走啦。”说完,看众人无阻止之意,与韩宁飞身出墙,顷刻间去远了。
ps:从下周开始改为每天一更,3000-4000字,原因有二:一是存稿不多了,这是推理小说,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心构思,比蒙白天要上班,晚上写3000字是极限了;二是观察过,白天看的人似乎不多。所以,干脆合二为一,希望各位见谅。
另外,成绩不太理想,点击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可收藏数很少。按说,这本页上根本找不到,点击数应该大部分来自老络文学艺术大赛的,收藏、推荐这些数据不重要。可是,作为一个作者,还是希望作品能得到读者的肯定,现在这个样子,真令人丧失信心啊。或许本书有许多缺点,难以令人满意,欢迎各位书友在书评区留言批评,比蒙拱手啦。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