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篇时文写完后,又检查了一下文中的对仗、结构、将多余的一些字删除,使文章古朴精妙、内容纯密。
一边将文章往答题纸上誊抄着。另一边他的大脑却陷入到了回忆当中。一心二用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困难,但对于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还记得他刚接触文言文时,有一段时间非常不适应,上辈子接触的古繁体字虽然很多,但接触更多的却是简体字。简体字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间改变真的很困难。但是他在光脑若琳的帮助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用最科学的学习手段去学习知识,充分将精力分配均匀。因此,他便比其他人能多学或是多掌握很多知识。换句话说,他等于是用十年的时光学到了常人十五年的学问。这一点上,就让他具有了优势。
当他写完后,却已经到了下午时分。他抬头望了望天空,整理了一下思绪。便看向下一道题目:以‘落日孤云还。’为题写一首五言五韵诗。
‘落日孤云还。’这一句是出自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诗《春日独酌其二》,这首诗在场的人都很熟悉。全诗是“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意境悠然闲适,只要写一首意境相同的诗,便可以达到要求,算得上一个送分的题。
王安旭整理了一下思绪,心中便有了灵感。他便提笔写道:“楚天清秋气,远山孤云晚。白霞照明逸,落日沧浪间。且听浮云意,对酒寥复轩。点琴飞鸟鸣,惜景问秋闲。自此嵩清静,万事俱卓然。”
写完后,他不禁满意的笑了。这十年时间,他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技艺都有不凡的造诣。虽说仍有欠缺,但已经颇为不俗。在常人眼中,这自然是大才子的标志。
谢县令此时却并未注意到他,因为有些考生已将卷子写完,交了上来,县试的考试由于人数少,题目少。所以考官一般当场批卷,所以基本上当天就能知道成绩。谢县令此时便是正在批卷,哪有功夫去看他。所以王安旭检查了一会儿,便起身交卷。
谢县令此时的脸色不大好看。这也难怪,参加县试的考生足有四五百名之多,但这么多考生中才学优秀者却少之又少。他所出的截搭题题意是说理问教之意,已经算是中等的题目了,可没想到这余杭县的这么多人也只有十余人能在两三句只见破开题意。其余之人不是长篇大论,便是扯得十万八千里之远。哪能清晰的表达出文章的题意。因此只读了几篇,便摇头叹息不止。
这时,王安旭将答题纸交了上来。他一见之下不由的精神一振,便直接拿过了答题纸。拿起来细细一看,只看到前两句便面露赞赏之意。通读完全文之后,不由得抚掌大笑,说道:“高妙慧真,真乃佳作也。”
这一声赞叹引得考场中的人都惊讶的瞅向了王安旭,让他不由得脸上微微一红。
见到此景,谢县令微笑着摆摆手,说道:“快去吧。这一场你过了。”
王安旭急忙谢过,转身便离开了县学考场。
等他走回家后不久,卢应元便赶了过来,一进门就大声说道:“安旭,安旭。这一回可真有你的啊,我看这一回你看定能成为案首。哈哈,那样的话我不是赚了吗?”
王安旭摇头道:“不能妄下结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这一回县试高手云集。名次尚未出来,你何必这么肯定呢。”
卢应元却哈哈一笑,说道:“兄弟啊,你确实不适合做商人的。做商人呢?要学会看人脸色。今天县尊大人也只是在读你的文章时发出感叹。你想想,若不是第一,还能是第几?”说到此,脸上也抑制不住喜色。突然又问道:“王伯母呢?她怎么不在,这天大喜事应早些告诉她才对。”
王安旭想了想说道:“我娘她可能到集市上买菜去了吧?”
卢应元喜道:“难道伯母要做杭州小吃,太好了。”刚说完一拍脑袋,说道;“哎呀,差点忘了。这么大的喜事当然要好好庆祝一番了。我应该买点鱼回来,你等着啊,记得告诉伯母一声。我去也。”说完,人已跑出大门外不见了踪影。
王安旭看着他的背影,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
过了一个时辰,王氏便回来了。听说了王安旭被县老爷当场提名通过县试,也是喜不自胜。这时又恰逢卢应元买了一坛酒,两条新鲜的活鱼和一些下酒菜。于是王氏便亲自下厨,做了自己最拿手的糖醋鲤鱼,于是王安旭和卢应元吃的津津有味,喝的是酩酊大醉。最后卢应元就住在了王安旭家,而王安旭也觉得很疲乏,便也上床休息去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中午,那几个共同结保的同窗便赶来贺喜,王安旭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是正场这一试的案首。只需要再考五日后的‘面复’一次,即可通过县试。而这‘面复’只不过是重新勘测一下考生的水平。一般只是做最后的排名。并不改变通过的考生人数。
王安旭也很高兴,这时卢应元说话了;“安旭啊,既然你已通过,那为了 网游之帝国英雄燃文庆祝一下,这一回给由你请客做东。”另外几人也点头迎合。
王安旭见他脸上一副你不答应就别没完的架势,只好说道:“好吧,那你说去哪儿?”他身上也有些银子,因此很有底气。
“好,你这么一说,让我们好好想想,商量商量。”卢应元一听此话,顿时面露喜色的说道。接着便和那几个人商量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达成了共识。然后卢应元走到王安旭面前说道:“我们决定了,要去寒梅馆。你看怎么样?”
“寒梅馆,你们怎么要去哪里呢?”王安旭听后一惊说道。
“这就是我们的决定,你觉得呢?”
王安旭想了想,终于点点头说道:“好吧。”卢应元立刻高兴万分。几人便出了门,往杭州城的青楼之地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