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不知道,听少爷安排”之类的话,人家的家事,我也不十分懂,真要说错了,我的安生之地就全没了。可见他诚心的样子,又觉得不太厚道。他才十六岁,原来只是读书,生意场上的事懂得确实不多,看他那样子,我也于心不忍。“司杏浅薄,不过觉得,万事总有一个头儿。譬如看书,总会有入门处。摸到入门处,便是好了。”
他点点头,“你说的倒是极对。可是,哪里是我们的入门处?”
我便又踌躇了一会儿,“这个……司杏确实不敢说,因为司杏对外头的事也隔膜得很。少爷觉得呢?”
“我也不懂,所以才不知如何下手。”
犹豫了一下,我还是说了,“少爷,要不,看看账?”
前世当中,我是从最底层做上去的,虽然没到多高的级别,但我知道,一个公司的账目就是它的全部历史。正如读史可以明鉴,看懂了账,就是看懂了这家公司。一切利害关系,全在这小小的账本上。
君闻书点点头,“我也想到了,我这便去拿了账看。”他说完起身,喊上侍槐走了。这速度,倒是把我惊了一下。
我们便看起账来。我原推脱了一次,一是想偷懒,二则主要因为这是君家的秘密,我不想掺和太多,省得将来脱不开身。可君闻书说他一个人看着太枯燥,总得两个人一起看,才有个商量。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反正只是看看账,又不是要我抛头露脸地去经营,索性只当学习了。
前世我也考过一次CPA,考的是税法和财管。税法勉强可以,财管却只考了四十多分。那个二叉树模型,至今想起来都怕怕。对于会计,我可以说是外行,虽然看不出来什么猫腻,但最起码的资产负债表我是看得懂的。看了一阵子总账,也是能看出点儿路来的。我觉得自己总不比君闻书差,也许,能当他的老师?
可翻开君家布店的账本,我真的呆住了。所谓的CPA知识,在这里基本上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什么资产负债表、平衡损益,根本都是现代的会计知识。而我们的先辈用的是最基本的流水账模式,比如某某进多少、出多少、价多少、折多少,完全没有条理,你既看不出固定成本,也看不出流动成本。看着那一大摞账本,我不禁冷汗涔涔。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