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新宋第一册十字 > 第27节:第二章 终南捷径(5)

第27节:第二章 终南捷径(5)

王安石接过书来,比照半晌,叹道:"也相差不太远了。"感叹一阵,沉吟道:"这部《论语正义》署名是六人合著,据我看来,这石越出现之前,桑充国默默无名,唐棣、李敦敏、柴贵友、柴贵谊不过一举子,岂能有这般见识学问?必是石越一人所著无疑。"

"听说苏轼与石越相交甚厚,或者他知道端详。"

"苏轼?"王安石皱起了眉头。他因为苏轼老爱跟他唱反调,故意把苏轼调到开封府做推官,想用琐碎的公务困住他,不料苏轼处理公务­精­­干­明了,反而声名更盛,惹得王安石甚是不快。

"爹爹,区区一个石越,何必如此费心?依我看,也是浪得虚名之辈。"曾布不用看也知道说话的,必是王安石的爱子王雱。

王安石勃然作­色­,怒道:"浪得虚名之辈?限你两天之内读完这本《论语正义》,再说人家是不是浪得虚名!"

王雱嘴角微翘,冷笑道:"我早已看完,"莫问湘江桥下水,此生羞作无情死",石九变也不过尔尔。"他引的却是石越流传坊间的词句。

曾布早知王安石此子,从小聪明过人,号称"神童",十三岁上听陕西士卒谈起洮河一带形势,便说:"此地大宋不抚而有之,若沦于敌手,则敌强不可制矣。"还未行成|人礼,就写了洋洋数万言的策论--甚至王安石变法,也多是他从中策划。这样的人,年轻气盛,又怎肯轻易服人?

"天下讲《论语》的,无人能出其右,你敢说"不过尔尔"!你二叔生平未尝赞许别人,独独夸赞这个石越,你便敢说"不过尔尔"?欧阳修、司马光、孙觉、程颢、苏轼赞不绝口,你竟敢说"不过尔尔"?"王安石瞪着王雱,怒斥不已,"且去将《论语正义》抄三遍,看你还敢不敢胡言乱语!"

王雱从未见王安石和他发过这么大的脾气,立时不再说话,只是垂手静侍一旁。

一直默不作声的吕惠卿却知道,王安石这顿脾气并非专为王雱而发。自从推行新法以来,可以说事事难以尽如人意。朝野中反对之声浪潮汹涌。起先反对的,还只是吕诲这样顽固不化的老头,自均输法②和青苗法③推行之后,温和的如苏轼、苏辙兄弟,以及原本支持新法的程颢都开始表示反对,渐而发展到韩琦这样的三朝元老也上书批评青苗法--皇帝因此召王安石质问为何原本在农村发放的青苗钱居然连城镇居民也要强行认购,王安石竟然强词夺理说:"如果他们愿意借青苗钱,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一时间元老大臣纷纷支持韩琦,被称为"拗相公"的王安石则称病不出,逼迫皇帝做出选择。皇帝让司马光写诏书催王安石复职,与王安石交好数十年的司马光在诏书中皮里阳秋,指责王安石惹得"士夫沸腾,黎民­骚­动",结果王安石更是怒上加怒,抗章自辩。皇帝不得已亲自写手诏解释--这还是吕惠卿亲自来宣读的诏书。这么几经波折,王安石才重新上朝视事。

身为王安石最亲信的人之一,吕惠卿自然知道司马光的不合作对王安石的打击有多大--皇帝想重用司马光为枢密副使,九次下诏,司马光九次辞还,一心一意要求皇帝罢制置三司条例司④、青苗法、助役法⑤。王安石与他书信辩论数次,意见却终不能合。于是,王安石执政仅一年左右,不仅没有得到一个有名望的大臣的支持,反而招来了诸君子的一致反对。只有吕惠卿才知道,王安石有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

皇帝在崇政殿表露出来的关切再一次浮上了吕惠卿的脑海。"王安石也想招揽这些年轻人,特别是那个石越!"一个念头飞快的闪过脑中,吕惠卿轻轻咳了一声,笑道:"相公,自从《论语正义》问世以来,不过月余的时间,京师中举子争购,士林交口称赞,一时竟然洛阳纸贵,便是皇上,也甚是赞许。学生忝为崇政殿说书⑥,便有数次听皇上亲口问起《论语正义》的事情。以学生的浅见,有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够支持新法,岂非相公一大臂助?"

吕惠卿话音刚落,便听到王雱冷冷的哼了一声。他知 道王雱一向不喜欢自己,也不介意,只微笑地注意王安石的反应。

▲虹桥▲书吧▲▲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