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 > 第三节 虢之会

第三节 虢之会

时间转眼来到了公元前541年新春,上距宋国的弭兵大会已经将近五年了。这五年来,晋楚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盟国之间也没有发生大的冲突,但还是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毕竟新的国际秩序刚刚确立,大家都是在摸索前进。于是,大家约定,再举行一次*活动,以重温五年前的盟约,这种活动,当时叫做“寻盟”。寻盟大会的地点,选择在郑国的虢(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北)。

一、王子迎亲

前541年正月,楚国这位只有派头没有威仪的令尹——王子围,就在副手伍举、大宰伯州犁的陪同下来到郑国:寻蒙之前,王子围还要为自己办一件大喜事,到郑国来娶亲,新娘是郑国大臣公孙段(丰氏)家的女儿。

阿围一向喜欢气派,何况是亲迎这样的大喜事,带着大批盔明甲亮的随从,浩浩荡荡开到了郑国都城外,要入城驻馆。子产顿起疑心,派行人子羽(公孙挥)通知客人:请在城外扎营。按规矩,新郎要从女方的祖庙把新娘接出,迎亲那天,刚想入城,又得到通知:因为鄙邑狭小,容不下您那么多从人,请在城外搭建临时祭坛,举行亲迎仪式。王子围大怒,命大宰伯州犁提出抗议:贵国国君把丰氏的女儿赏赐给我们的令尹,现在却让我们在野地亲迎,这分明是把你们国君的赏赐扔进草莽里去了;我们前来迎亲之前,已经到楚国先君庄王、共王庙里祭祀和汇报了,现在不让我们进城,等于对我国先王的蔑视和侮辱;也等于我们的令尹欺骗了自己的先君了,也不把我们的令尹当作诸侯的卿来对待了!这样我们根本无法回国复命,请你们慎重考虑!

事已至此,子羽­干­脆把话挑明了:“小国即使没有罪,过于依靠大国而不防备也算是罪。小国当然要依靠贵国获得安定,但也难保大国不会包藏祸心来窥伺我们!一旦出现那样的事,小国将失去依靠,大国也将遭到诸侯的怨恨,今后贵国国君的命令再也难以通行,这,才是我们所担心的。若非如此,敝邑整个国家都将等同于贵国的宾馆,我们哪里会爱惜丰氏的祖庙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足见郑国人早有防范。毕竟楚国人在弭兵大会上都有突袭对方的准备,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丑闻了,比起当年的子木,现在的王子围更是有过无不及,人家自然要小心防范你。伍举一看,再僵持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就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楚国人不带武器,人人倒挂兵器袋入城迎亲。郑国人方始答应。

正月15日(乙未),楚国迎亲团进入郑都,迎亲后随即出城,赶往虢地参加寻盟仪式。

二、寻盟仪式的确定

晋国这边,赵武也在大夫祁午、乐王鲋(乐桓子)的陪同下如约赶到了虢地。

五年前在宋国结盟,楚国令尹子木采取卑鄙手段争得了先歃血的优势,让不少晋国人至今还耿耿于怀。这次寻盟之前,祁午就给赵武出主意:“当年的宋之盟,我们晋国被楚国压了一头。楚国现任令尹根本不讲信义,天下诸侯都很清楚。如果您不小心,恐怕又落得象在宋国一样。当年的子木以信义著称于诸侯,犹然采取欺诈手段而威胁晋国,何况这个极端不守信义的王子围呢?!万一这次楚国再次压倒晋国,将是晋国的耻辱。您辅佐晋国作诸侯盟主,到现在已经七年了,七年之中,两次召集诸侯,三次召集各国大臣,制服齐、狄,安宁东方,平定秦乱,修筑淳于。建立如此功勋,而国家的军队并不劳顿,国力并不疲乏,民众没有怨言,诸侯没有怨气,上天也未降大灾,这些都是您的功劳啊。现在您已经树立了美名,我真担心您到头来落得个以受辱告终,您千万要早做准备啊!”

——祁午的话说得含蓄,其实就是建议赵武以牙还牙,不惜手段争取先歃血的地位。

赵武:好意我心领了。然而当初在宋结盟,子木有害人之心,我有爱人之心,所以楚国人才凌驾了晋国。今天,我赵武的依然是一颗爱人之心,即使楚国人再次采用欺诈手段,也不足为害。我要以信义为本,时时践行。譬如一个农夫,辛勤地培土、除草,即使有时会挨饿,但终究会遇见丰收的年景。况且我听说:能守信义,不会处于别人之下。这点我还做不到。《诗》曰:“不欺诈不害人,很少不被人则法(不僣不贼,鲜不为则)”,说的就是信义的重要。能够被别人则法的人,是不会处在他人之下的。在我看来,要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难事,楚国人倒没什么好担心的。

真正的长者风范。

那边,王子围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当年子木依靠特别手段先于晋国人歃血,这次对方肯定早有防范,甚至有心报复,这里离晋国太近,再次发生争执,楚国没有优势,而且晋国人如果提出先歃也是合情合理的。王子围很聪明,他向晋国方面提议:这次只是重温当年的盟约,不必再歃血了,建议把旧盟书的内容再读一下,然后放在牺牲上埋下即可。赵武本来无意争盟,当下也就同意了。

三、楚令尹的唯美主义

3月25日(甲辰),晋国正卿赵武、楚国令尹王子围(《春秋》称公子围)、齐国代表国弱、宋国代表向戌、鲁国代表叔孙豹、卫国代表齐恶、陈国代表公子招、蔡国代表公孙归生(就是6年前以“楚材晋用”劝过子木的声子、也叫子家)、郑国代表罕虎,以及许、曹两国代表在虢再次盟会。

由于结盟程序简化,而且晋楚双方已经事先协商好了,这次结盟的过程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但是,如此隆重的场合,自然是需要些什么来增光添彩的,否则也太乏味了。

是王子围弥补了这一遗憾。王子向来热衷于华美的气派,衣冠行止总要盖过别人,但这次却远不止如此。这次,他使用的是楚王——他的侄子——的行套,风光无限、仪态万方地登场了。

首先走来的,是两排手执长戈的雄壮卫士,随后,国君的衣冠、国君的仪仗,一切都是楚国君主的做派。全体观众的目光,闪光灯般亮成了一片,随之,是一阵难息的­骚­动,各国代表开始七嘴八舌地窃窃私语了。楚国的王子,平生最喜欢、最需要、最让他找到自我的,就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场感觉了。

他知道自己的出场博得了轰动,这就够了,他不想、也无须去辨别组成这片轰动的每个音符。它们是:

叔孙豹(鲁):楚公子太气派了,简直就是位国君啊!

罕 虎(郑):看!两名执戈卫士在前面走来了。

伯州犁(楚):大惊小怪,这是令尹行前向寡君借的。

公孙归生(蔡):令尹住在蒲宫,那楚王的别宫,本来就配有前导武士的。

子 羽(郑):借了就不会还了。

伯州犁(楚):您(子羽)还是去担心你们的子皙要作乱的事儿吧!

子 羽(郑):当璧的人(指弃疾)还在呢,他借去不还,难道您就不担心吗?

国 弱(齐):哎呀,是啊,我真替你们俩担心啊。

公子招(陈):没有忧虑哪会成功,你们俩该高兴啊。

齐 恶(卫):是啊,只要预见到了问题,值得担忧也没什么祸患。

向 戌(宋):大国发令,小国恭敬。我只知道需要恭敬一点。

乐王鲋(晋):是啊,《小旻》最后一段写的好啊,做事说话要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还是慎重一点的好。

谨慎是有必要的,会盟大事,言语都要记录,事后,子羽对执政罕虎分析各位大夫的语言特征:叔孙豹的话确切而委婉,向戌简明而合乎礼仪,乐王鲋自爱又能尊敬别人,您和公孙归生说的客观真实。你们几个都是能够世代保有禄位的人。齐、卫、陈三国代表恐怕将来难免厄运:国弱替别人忧虑,公子招以高兴代替忧虑,齐恶知道值得忧虑却认为没有危害,这三种都是导致忧患的的做法,忧患愁一定会他们一定会降临在他们身上的。

四、晋正卿的求实作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