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 > 第四节 维系中原

第四节 维系中原

楚灵王的咄咄逼人,也迫使晋国方面不得不打起­精­神,一方面谦恭地绥靖着楚国,一方面也较为用心地笼络北方诸侯,维护着中原的局势。这里介绍公元前540年-前529年11年之间晋国在维护中原局势方面的努力与情势发展。

一、周

既然对楚采取守势,搞好与宗周的关系,就成为晋国人面临的重要任务。

前533年春,宗周的与晋国发生了一起领土纠纷。宗周的甘(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大夫名襄,晋国的阎大夫名嘉,甘、阎两地接壤,甘襄与阎嘉就领地问题发生严重争议。现在的晋国人哪里还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自然要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于是,晋国来了个围魏救赵,大夫梁丙、张贐i柿煲跞值亩游楣ゴ蜃谥艿尿#ㄔ诮窈幽鲜〉欠馐形髂希。戎人本居瓜州,远在甘肃,后来在晋惠公的支持下东迁,成为晋国人的帮手,其中允姓戎人一部的­阴­戎迁到东周王畿附近,又叫陆浑之戎。现在,晋国人不便直接对周王用兵,就利用­阴­戎侵伐宗周,也算是瞒天过海的手段。

宗周虽已衰落不堪,但如今在位的周景王是个相当­精­明强­干­的人物,不愿意再这么窝囊下去,派大臣詹桓伯来找晋平公说理:宗周本是天下的主人,西到魏(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万荣县间)、骀(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芮(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岐(在今陕西省岐山县)、毕(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北,东到蒲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商奄(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到巴(或云在今重庆市)、濮(在今湖北省石首市一带)、楚(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邓(在今河南省邓县),北到肃慎(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以北至混同江南北岸)、燕(在今北京市)、亳(或云在今陕西省北部),原来都是周天子的疆域。文、武、成、康四位先王分封诸侯,本意是为了让诸侯们保障周室,是为了预防周王室的衰败,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去危害天子的?戎人原来是­奸­人允姓的后代,先王让他们居住在遥远的瓜州(在今甘肃省敦煌市),后来伯父惠公(晋惠公)从秦国回晋,引诱戎人东迁,让他们威胁姬姓国家,侵略宗周的领土,导致现在戎人占据了中原的心腹地带,这到底是谁的责任?中国早在后稷时代就开发、底定的领土,现在居然被戎人所占有,这未免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吧?希望伯父(晋平公)认真考虑一下!我对于伯父(宗周对于诸侯)而言,就如同衣服有冠冕,树有根,水有源,人民有主心骨。您如果真要撕裂冠冕、拔树根、塞水源、抛弃主心骨的话,戎狄自然也就不会把我这个天子放在眼里了!

景王的严词控诉让晋国方面十分被动,现在对楚国已经是劣势,再把周天子得罪得太苦,于晋国、于中原局势将更加不利。叔向劝韩起:“我们怎么能更改文公做霸主时确定的制度?对于天子,文公是辅助、拥护并给予足够的尊敬。自文公以来,历代国君的德行都有所亏欠,却又通过伤害周室来宣扬自己的骄奢,闹到诸侯背叛我们,不是很自然的事吗?而且这次周王的控诉理直气壮,您必须认真对待了。”韩起深表赞同,不久,恰巧周景王的一个亲戚去世,就派中军佐赵成到宗周吊丧,向送死者入殓的衣物,顺便把晋国人所侵夺阎邑的土地,以及前不久抓住的颖邑战俘一并归还给周王。周景王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见好就收,还抓捕了与晋国发生摩擦的甘大夫襄送到晋国,算是自己的高姿态。晋国人对甘襄厚加款待后放了回去。这样,双方共同上演了一出尊王的好戏,皆大欢喜。

此后,对于晋国的工作,周天子也是积极地支持。前531年秋,晋国为楚国围攻蔡国之事召集诸侯,宗周方面就派出大臣单成公前往助阵。

二、齐

(一)景公亲政

前548年5月,大臣崔杼弑杀齐庄公,立庄公异母弟公子杵臼为君,是为齐景公。即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齐国都是在频繁的内乱中度过的,年轻的齐景公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大局,显得十分无助。

一开始,是崔杼与庆封共同执政。

前546年,崔氏家族内部发生火并,崔杼的儿子崔成、崔疆杀死崔杼的心腹,崔杼邀请庆封出兵协助,结果一家人都被庆*死,崔杼一看儿子们全死了,才知道后悔,上吊自杀了。

庆封独把朝政。庆封自己荒­淫­无度,把国政托付给儿子庆舍。前545年10月,借庆封外出围猎的机会,齐惠公的两个孙子、景公的叔叔子雅(公孙灶)、子尾(公孙虿)在陈氏的帮助下袭击并杀死庆舍,庆封匆忙赶回国都,但为时已晚,只好流亡吴国。从此,子雅、子尾共同掌权,两人都是­精­明强­干­,又亲密无间,同时也相对忠于公室,齐国状况逐渐好转。这种稳定局面维持维持了10年。

前539年冬,子雅去世,晏婴哀叹:二惠(子雅、子尾都是齐惠公之孙)竞爽(竞:强­干­;爽:­精­明),现在又少了一个,姜氏危险了!前534年7月,子尾去世。子雅之子子旗(栾施)与子尾之子高强执政,这时,陈氏在齐国发展已经150年,不断积蓄实力。陈无宇(陈桓子)立即利用机会,挑拨子旗与高强的关系,但没有得逞。子旗与高强虽然关系紧密,但二人都是嗜酒如命,整天迷迷糊糊。

前532年夏,陈无宇终于抓住机会,联合鲍氏发动突然袭击,子旗、高强想挟持国君*陈、鲍两家,遭到失败,二人流亡鲁国,后来又到了晋国,辅佐范氏。二人的家产被陈、鲍两家瓜分。这时候,忠于国君、德高望重、智谋突出的晏婴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他的劝说下,陈无宇主动将获得的财产、土地上缴国君,自己请求告老,景公将高唐赏赐给陈氏,陈氏家族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了。

陈无宇的谦让,绝不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而是在对齐国局势情形认识基础上以退为进的策略。在齐国,国、高两家时代担任国家的上卿,根基深厚,鲍氏从鲍叔牙起,也已经在齐国发展了近200年,这时候的齐国,陈氏还远远没有压倒这三家的实力,保持低调是明智之举。另一方面,这次政变之后,国氏的国弱执政,但景公经过16年的波折,年纪已经不小,政治经验也很丰富,开始较为牢固地掌握了齐国的政权。以后的40年,这位雄心大、寿命长的齐景公将日益成为影响天下局势的风云人物之一。

(二)雄心初露

1申请伐燕

前536年11月,齐景公到晋国朝见,请求霸主允许自己*北燕。原来,燕简公姬款由于重用自己的宠人而疏远大臣,前540年,大臣们联合起来,杀死简公的宠人,简公害怕,只好流亡到齐国。

按说,*诸侯这样的事情需要霸主亲自组织,但现在的晋国已经被楚国逼得步步退让,晋平公又沉迷于享乐,齐国人提出申请的时机还是很好的。另外,现在的齐国是子尾执政,晋、齐关系良好,子尾又是晋平公实际意义上的老丈人,自然也有面子。最后一层:北燕虽然是独立的诸侯国,但春秋时期还很弱小,基本没有融入中原的政治格局,100多年前,国家险些被山戎所灭,幸亏当时的霸主齐桓公出兵赶走山戎,才得以稳固。因此,春秋时期,齐、燕两国关系十分密切,燕在很大程度上听从齐国的指令。出于上述三重原因,齐景公的请求也就被晋国比准了。

前535年正月,齐景公亲自领兵伐北燕,18日(癸巳)大军驻扎于虢(在今河北省任丘县西北),北燕人前来求和,首先是诚恳承认错误,随即献上瑶瓮、玉椟、斗耳等宝贝,燕悼公还将女儿嫁给了景公,景公心满意足地回国了。

一开始,晏婴就判断,这次出兵不会成功的,因为人家燕国人已经立了新的国君。但齐景公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送燕简公回国复辟,最重要的,是开了齐国单独出兵*诸侯的先河,这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前530年春,景公派高偃领兵进入了北燕的唐(在今河北省完县西、唐县东北),把流亡10年的燕简公安置在那儿,此事也算最终有了个交代。

2齐鲁结好

齐国要想恢复当年的霸业,必须先稳固东方,要稳固东方,则必须取得邻居鲁国的支持。景公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计划也在一步步地实施着。

在晋国称霸的格局下,鲁国的选择必然是依靠晋国来反抗齐国的压迫,同时谋求自身的利益,也就是侵略自己周边的莒、杞小国。在晋国的包庇下,鲁国不断侵夺莒国的土地,齐国原是莒的保护国,这样一来,必然导致齐鲁关系日益恶化,而晋鲁关系日益紧密。但情况逐渐发生了转机,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国人,因此鲁国对杞国的侵略遭到晋国的惩罚,勒令鲁国归还杞国的土地。这样以来,晋鲁关系就出现了裂缝。齐景公抓住机会,促成了齐鲁结好。

前535年初,齐国人来鲁国,主动请求和好:鲁国在晋国人的放纵下屡屡侵犯莒国,应该是两国因此发生了不快,才有和好一说。齐国人放弃对莒国的庇护,鲁国自然高兴,2月,齐、鲁两国在濡水边结盟,3月,鲁国方面派叔孙婼到齐国莅盟。东方联盟阵线就这样悄然形成了。

3挑衅霸权

前面的工作,无论是伐燕还是联鲁,都是在承认晋国盟主地位并与晋国搞好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突破既有的国际关系框架,也就在晋国方面的容忍限度以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齐景公的雄心越家旺盛,前532年,晋平公去世,景公跃跃欲试的心态更加难以控制,终于,直接的不愉快也就这样发生了。

前530年夏,齐景公与卫灵公、郑定公一起来晋国朝见新君,为了笼络齐国,晋昭公亲自设宴款待景公。席间,两位国君玩起投壶游戏。

晋昭公先投,担任昭公相礼的是上军将荀吴,昭公出手前,荀吴祷念:“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我们国君投中了,就是诸侯领袖。昭公果然一投而中。

齐景公接着也拿起箭来,自己祷念:“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我投中了,就代替你们的地位。景公也是一投而中。

宴会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士瑕(士文伯)赶紧埋怨荀吴:“哎呀您说错了!我们晋国本来就是诸侯领有,­干­吗还要通过投壶来定?投壶只是游戏而已,有什么意义?齐君是轻视咱们国君了,以后再不会来朝见了!”——士瑕的话多半还是说给齐国人听的,意图就是直接点破齐景公的野心。这样的哑巴亏,以士瑕的聪明自然不愿意吃。

荀吴也明白过来,这是一个木讷少文但­性­格刚猛的武将,马上接过话来:“我们晋国将猛兵强,现在和从前都是一样,齐国人能怎么样?!”

这下,轮到齐景公被动了。接下来就必须直接表态了:你到底是说错了还是有野心?

景公身边的公孙傁赶紧出来和稀泥:“哎呀,天也不早了,两位国君也累了,我们也该回去了。”说着,拉起景公退了席。

应该说,齐景公这次的表现是相当冒失的,第二年,晋国就组织诸侯会盟,压迫齐国明确承认其霸主地位。

而这次宴会也成了齐景公未来几十年争霸事业的生动缩影:有渴望而少霸气。

三、鲁

(一)鲁国情势

1三桓专政

前538年底,忠于国君的叔孙豹(穆叔、叔孙穆子)去世,叔孙家族陷入内乱,最终,幼子叔孙婼(叔仲带、叔孙昭子)继承家业。鲁国国君早已丧失实权,鲁昭公即位刚刚五年,更是不足挂齿。这下季孙宿(季武子)没什么顾及了,前537年正月,三桓正式废除鲁国中军并进行了瓜分,将公室军队一分为四,季孙氏得其二,叔孙氏、孟孙氏各得其一。从此,鲁国国君算是没有了正式军队,国家一切实力尽掌握于三桓手中。

2家臣之乱

鲁国是各项制度最发达的诸侯,形势的发展也是领时代之*。三家世卿牢牢掌握了国君,紧接着,“权力下移”的步伐再次前迈:三桓的家臣们也日益显示出架空家族,掌握实权的趋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