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 > 第三节 黄池之会

第三节 黄池之会

——哦,原来那样就会名利双损啊!吴国人赶紧撤销了原计划。

(四)泄愤

但吴国人很快就有点明白过来了:子服何这是在戏弄我啊!又打算把他抓起来带回吴国。子服何很坦然:“我在国内已经立好家族继承人了,随时准备带着两辆车、六个随从跟您回去。”跟着吴国人刚走到户牖(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北),子服何又告诉大宰嚭:“鲁国每年都要在十月的上辛日(第一个辛日)开始祭祀上帝、先王,一直延续到季辛日(最后一个辛日)才结束。我的家族世代承担这项工作,从襄以来从未改变过。如果我今年不主持继嗣,祝宗将会告诉上天:‘这都是吴国人造成的。’况且,你们如果真觉得鲁国对贵国不恭,只拘捕七个地位卑贱的下人(自己以及6名随从),对鲁国能有什么损害?”这又是典型的忽悠:既然已经立好了继承人,继嗣工作自然还可以由子服氏的新当家来主持了。但鲁国人在礼仪方面一贯模糊,大宰嚭被说服了,劝夫差:“这么做无损于鲁,只能为自己带来恶名,不如放回去算了。”夫差照例采纳。

路过宋国的时候,也许是想起宋国人胆敢缺席这次会盟,也许是为了弥补本国被越王洗劫的损失,夫差又动了杀机,打算大肆*,将他们的男人全杀光,女人全掳走。但还是被大宰嚭劝住了:“即使能够战胜,我们毕竟不能住在这儿啊!”

是啊,那座刚刚被句践之后一把火烧塌的姑苏城,才是夫差和他的将士们的家……

二、《国语》版

关于句践袭击吴国后方的战争,《国语》、《左传》大体吻合,下面从夫差得到消息时开始介绍。

(一)决议

会盟的前一天,噩耗传来,吴王夫差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吴王:“越国人违背道义,撕毁盟约。现在我们却远离本土,要么取销会盟立即回去,要么在盟会上让晋人先歃血,怎么做更有利些?”

王孙雒:“事态紧急,就不必按年齿顺序发言了,我先说说吧:二者都很不利。一旦逃离会盟而撤军,越国人顿时就会威名大振,吴国人民就会惊惧而流走,等我们长途返回之后,后方将再不是我们的安身之地。齐、宋、徐、夷诸国将会奔走相告:‘吴已经败了!’很可能趁火打劫,一旦集结在运河(吴军来往走水路)两岸夹击,我们简直就没有什么活路了。继续会盟,让晋国人占先,晋国人一旦职掌霸主大权,必然号令诸侯胁迫我们,必然率领诸侯去朝见天子。到那时,我们既没有耽搁时间的资本,又不甘心半途而废。如果越国人如果听到这样的消息,必然更加疯狂,我们的人民也会因为恐惧而背叛。所以,出路只有一条:继续会盟,并且压倒晋国!”

吴王(走到王孙雒近前):“怎么样才能压倒晋国呢?”

王孙雒:“大王千万不要再疑惑了,我们归途辽远,处境危急,一定要坚决果断,才有可能转危为安。”

王孙雒站起来,环顾群臣,向大家作了一揖,继续发言:“若不能转危局为安局,化死境为生境,便称不上有高超的智谋。人都是厌恶死而希望富贵长寿,我也是一样。但现在的情况是,晋国人路近,且有后方可退;我们则不但路远,而且根本没有退路,晋国人怎么会愿意象我们一样铤而走险呢?侍奉国君就要拿出勇气与智谋,现在正是时候了。今晚我们一定要出兵向晋国挑战,以此来稳定人心。请大王立即勉励士卒,激发大家的同仇敌忾的斗志,以高官重赏去鼓励大家,用严刑峻罚去惩戒那些胆怯的,使全军上下视死如归。到时候晋国人必定不敢应战,只能让我们先歃血。我们执掌号令诸侯的大权后,便以年景不好为由,宣布免除诸侯的贡赋,让大家各自回国,诸侯们自然高兴。等到诸侯们回国,大王再徐徐撤军,沿途将江、淮之间的土地赏赐给那些有功的将士,这样大家才能跟着您回到吴国(面对那座已经成为废墟的都城)。”

至此,吴王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二)逼营

吴军由三个万人方阵组成:每个方阵列为一百行,每行一百人。每行由一名官师(士级军官)排头,每名官师都是抱着金铎,手执长戟,身旁树一面肥胡(狭长的旗帜),放一面犀皮盾牌;每十行由一名下大夫统领,每名下大夫身边树一面旌(旌旗,不同于肥胡),挎着战鼓,腋下夹着令箭,手里紧握鼓槌。

中军方阵,一律是白裳(下衣)、白旗、白甲、白箭羽,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盛开的白茅;左军方阵:一律红裳、红旗、红甲、红箭羽,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燃烧的火海;右军方阵:一律黑裳、黑旗、黑甲、黑箭羽,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墨汁。吴王夫差手执大钺,身旁树一面交绘着熊虎的白旗,坐拥中军方镇的中央。

当夜,这支三万人组成的庞大敢死队秘密进至晋营附近。­鸡­鸣时分,在离晋营一里处列好阵型;黎明时分,吴王亲自敲响军中的钟、鼓、丁宁、錞于、金铎等军乐器;随之,全体吴军将士,无论勇怯,一起高声呐喊,三军所有的军乐同时响起,声势惊天动地。

乍然面对如此声势,晋军大骇,不敢出战,赶紧整饬军营四周的工事,密切防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