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翡翠如意珠 > 第十回 木莲女听鹂馆遇难

第十回 木莲女听鹂馆遇难

银公主法源寺受危

但见红衣、黄衣少女各端一个彩碟走了进来,彩碟上有玉碗。红衣少女对白美人道:“文冠小姐,药已经对好了,请服吧。还是依照同仁堂掌柜的吩咐,用了郁金、滑石各三钱,加桂枝荷叶为引,搀进单便。”

文冠微启朱­唇­,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辛苦你们了。”说着接过玉碗一饮而尽,又接过黄衣少女递过的玉碗也一饮而尽。

黑美人关切地问:“姐姐的伤势好多了吧?”

文冠解开旗袍的纽扣,掀开一角,露出右|­乳­,只见白如­嫩­笋的|­乳­上还有几道浅黑的印痕,与那解­色­的青筋相似。

文冠道:“多谢文果妹妹惦记,上次在涵远堂我遭到歹人袭击,是老佛爷将咱俩迁居听鹂馆,我在这里幽居,有时感到寂寞,时时想起七十老母,只不知她老人家生活如何?”

文果道:“园内法纪严明,不准我们姐妹俩出园,不能离老佛爷左右,我们就如囚在笼中的金丝鸟,想起那千山之上的老母,心里时时不是滋味。”说着潸然泪下。

文冠也落了几滴眼泪:“想当初,老母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执意叫我们遵照齐三太监的意思,进京辅佐保护老佛爷,结果气坏了师傅。在母亲的养育之恩和师傅的教诲之恩面前,我们被迫选择了养育之恩,遵从了母亲,违背了师意。”

文果叹息几声:“有时我也想起师傅,想起三九隆冬之日,在千山山颠她教我们鸳鸯剑的情景。我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师傅把我抱在怀里,用凉毛巾冰我的额头,还给我煮甜粥,一勺勺喂我。”

文冠道:“有一次我在千山山腰摘苹果,不小心跌落下去,被半山腰一棵酸枣树绊住。师傅听说后,昌着生命危险,施展轻功把我救了下来,一直看护了我十几天。”

文果仰望窗外,自语道:“师傅,你如今在哪里?……”

文冠咳了一声:“师傅年近六旬,为了武术事业,十五岁便闯荡江湖,在民间默默惩恶除暴,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的真名实姓。她决心隐居千山,带徒传艺,使她创造的暗器功夫和剑术彪炳千秋!”

文果盯着蜡烛怔了一会儿,忽然问道:“我们离开千山进京后,由齐三太监留下两个宫女照料老母,齐三太监每年春节携带我们送给老母的礼物前往千山,代替我们向老母请安。这几年他一直对我们说,老母身体健康,事事如意,叫我们尽管放心。老母是七十岁的人了,哪能没人小灾小病,我对齐三太监的话半信半疑。”

文冠道:“明年春节齐三太监再去千山,我们一定让他带回一封老母的亲笔信。”

文果点头道:“这倒是个办法。想起父亲也死得好惨,他原是广西巡抚,只因进剿太平军不利,被道光皇帝罢官,并打入监牢。后来母亲散尽家财才将父亲赎出,双双隐居千山之中。十年前,有人又诬告他写诗借古讽今,又将他锒铛入狱,结果死在狱中。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并想为父殉葬,被我们死死劝住,天底下没有见 们这种恩爱夫妻,胜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平时举案齐眉,缠缠绵绵,真是世间少见的夫妻!”

文冠道:“妹妹,你还记得吗?每年清明时节,母亲禁食一日,为父亲举哀。她带领我们姐妹到千山父亲墓前,烧纸祭奠,痛哭不已。”

文果道:“她老人家年过古稀,这两年清明节不知是谁搀扶她去父亲墓前?……”说罢,依偎到文冠怀里,痛哭不已。

尹福、银狐、木莲在房上听得真切,当听到文冠、文果姐妹撕心裂肺的哭声时,不免也生几分哀怜。

这时,只听旁边有人问道:“谁在听鹂馆房上?

尹福一听,知势不妙,忙拉二人朝隐处移去。

只见三条黑影已倏地窜上房来。尹福趁月光一瞧,为首的正是健锐营头领姜桂题将军,只见他手持五子­阴­阳锤,那锤是稀有的双短器械。这五子­阴­阳锤,形似手扣,由锤身、锤头、月牙、护手组成,小巧玲珑。阳锤的正面为小圆锥体锤头,­阴­锤正面为小圆锥体的锤头镶一小月牙。锤身两头各镶一个小圆锥体的锤头,加上阳锤正面的一个锤头共五个,故称“五子­阴­阳锤。”姜桂题的两侧各有一个兵勇,手持腰刀。原来姜桂题带领两个贴身卫兵巡更至此,正瞧见听鹂馆房顶的木莲。木莲注意谛听文冠姐妹对话,一时忘记隐蔽自己,起初还伏在屋顶,后来由于腰酸腿疼,因此直起腰来,没想暴露了目标。

尹福深知清宫一般军或护卫高手都认识自己,早有准备,来时已将黑布蒙面。他一推银狐:“你二人快撤,我来对付他们。”说着撤出判官笔,迎了上去。尹福的这支判官笔是短器械的一种,又称状元笔。它的形状和笔差不多,一头尖细,一头粗圆,正中有一环,故称之“笔”。判官笔小巧玲珑,携带方便,运动时翻转起落,灵活多变。

尹福一招“仙女引针”,出手极快,先点了姜桂题两个护卫的|­茓­位,“扑通、扑通”,那两个护卫栽了下去。

姜桂题大喝一声:“贼人休得猖狂!”手舞五子­阴­阳锤,一招“十字手”势,直扑尹福。

尹福不慌不忙,以弓步为主,使起“八卦笔”来斗姜桂题。

银狐引木莲撤到东南角,正想跳入树丛,只见两个女子各使双剑拦住去路。银狐仔细一瞧,正是文冠、文果姐妹。

文冠使一双鸳鸯剑,直逼银狐,文果也用一双鸳鸯剑抵住木莲。

银狐早将流星锤撤出,伸手一扬朝文冠头部击来。文冠一招“举手摘星”,用剑去削锤链。当的一声,火星迸溅,那锤链颤了一下,文冠手持的鸳鸯剑也抖了一个。

木莲也拔出峨嵋剑直扑文果。文果一招“怀抱琵琶”,向后退步,左腿伸直,右腿屈膝下蹲,右手拔剑朝木莲砍去。木莲躲过剑锋,跳到左边,一招“凤凰还巢”,朝文果小腹刺去。

文果连退几步,并剑到左手,右手抽出子母镖,一伸手,那镖倏地飞出,一镖变做五镖,朝木莲咽喉飞来。

木莲连躲四镖,在躲第五镖时,脚下一滑,栽下房来。

那红衣、黄衣少女正持双剑在房下等待,见木莲跃下房来,两个人四柄剑齐挑木莲,可怜木莲未防备,身上被挑了几个血窟窿,倒地身亡。

银狐听到木莲的惨叫,有点慌张,低头一瞧,险些被文冠的宝剑刺中。文果见木莲已死,过来帮助姐姐齐战银狐。

银狐力战文冠姐妹,毫不胆怯,愈战愈勇。战了十几个回合,已是香汗淋漓。。文果见未能战胜银狐,心生一计,大叫一声:“开花!”文冠听了心里明白,将双剑并于左手,一扬手。

尹福在旁边看见,叫一声:“天女散花针!”可是已然晚矣,银狐胸前已中了两枚毒针。银狐只觉眼前发黑,踉跄几步,栽下房来,流星锤充之一旁。

文冠姐妹一见大喜,双双跳下房去,去寻银狐。

尹福又见银狐受伤栽下房去,无心恋战,也想下房,可是却被姜桂题死死缠住。

文冠在草丛中寻到银狐,正要举剑砍下,却被文果拦住。文果道:“贼人不知是何人,咱们不如抓个活的问问。”

文冠点头称是,于是按倒银狐,抽出她的腰带,欲绑银狐。

就在这时,半空中传来一声霹雳般的怒吼:“贼人吃我一竿!”一个虎彪彪的年轻壮汉手持一个长竿朝文冠挑来。文冠未及防备,头发被他挑散。

文果见状大惊,一伸手,发出了母镖,那壮汉不慌不忙,用长竿挑开支支飞镖,又朝文冠戳来。

文冠只好放下银狐,手持鸳鸯剑来战壮汉,文果趁机又去绑银狐。

“你这婆娘倒不闲着。”但见草丛里滚出一个丑陋的汉子,手里握着一根棍子。

文果骂道:“刚来了一个使竿子的,又来了一个使棍子的,好不丧气!”

文果话未说完,那汉子已将棍子戳来,笑嘻嘻道:“对喽,打狗棍!”

文果一招“梨花舞袖”,骂道:“我来削断你这打狗棍,再要你的狗头!”

这时,尹福已经脱身,他跳下房来,一见来人,喜道:“二位兄弟,你们快抵住贼人,我去救银狐姑娘。”

原来这二位好汉,一个是“翠花刘”刘凤春,另一位使长竿子的是“小辫梁“梁振圃。刘凤春白日前门遇见走镖回来的八卦掌高手梁振圃,刘凤春把近日发生的情形对梁振圃讲了,梁振圃听说晚上尹福带两个女子去颐和园探听虚实,知道凶多吉少,便与刘凤春商议,二人当晚也来颐和园。方才尹福在乐寿堂殿顶瞧见的那个黑影正是刘凤春,他们二人一直尾随尹福等人,直至看到事情危急才从隐蔽的树丛中里跃出。

梁振圃是直隶冀州城北后冢村人,其父在北京东大市开估衣庄。梁振圃七岁那年拜秦凤仪为师学弹腿。十四岁时到北京跟师父学做估衣生意。后来梁振圃的父亲到肃王府做生意,在肃王府认识了那里的护卫总管董海川。从此梁振圃就拜在董海川门下学练八卦掌。功夫练成后,他在前门外东珠市口一家黄酒馆设场授徒,江湖称他“估衣梁”,又称“小辫梁”。

却说梁振圃抵住文冠和文果姐妹,刘凤春抵住追赶而来的姜桂题,尹福趁势抱起昏昏然的银狐迅速逃去。

尹福抱银狐到法源寺时,天已熹微,宝禅法师见银狐伤重,十分焦急。尹福把银狐轻轻放在床上,解开她的衣襟,只见雪白的胸脯上有两颗针孔,针孔周围有淤血,开始发青。

一个小僧人端来一盆温水,尹福用毛巾沾了温水轻轻擦拭银狐的伤口。宝禅法师又找来解毒药撒在银狐伤处,又为她服了解毒药。

一会儿,银狐微微睁开双眼,见到尹福、宝禅法师,感激得流出热泪。银狐只觉得天旋地转,胸部隐隐作痛,手脚也不太听使唤。她风尹福眼圈发红,两只大眼睛怔怔地望着自己,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热泪簌簌而落。

银狐断断续续地说:“我……恐怕回不了西城了,见……见不到父王和姐姐了,我死后……你们要把我的尸体运用西域,埋在沙丘之下,……我生不能再见国人家人,死也要看着国人家人……幸福生活……”

尹福悲痛地大声叫道:“银狐,你不能死!你不会死!”

银狐又昏了过去。

尹福热泪潸潸而下,就像两股涓涓热溪,流了下来。

宝神法师叹道:“针毒是烈­性­毒药制成,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天女散花针既然是‘千山散花’道姑发明,你不如即刻去千山寻找这位老道姑,或许还有办法。”

尹福叹道:“可是千山离北京恐有近千里路,我就是取解药归来,恐怕银狐姑娘的­性­命也保不住了。”

宝禅法师思忖片刻,又说道:“叶潜大夫那里有一种麻醉药,能在几日内制止毒液蔓延,你先去千山寻药,我派人赶快去找呀大夫。”

尹福道:“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尹福默默地看了一眼银狐,然后告辞宝禅法师而去。

银狐仍在昏迷之中。

第十一回

第十一回 闯千山寻道姑无影

栖木鱼听秀士论关

“明霞为饰玉为容,山到辽阳峦嶂重。欲问青天花数朵,九在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诗人姚元之称颂千山的七绝,这首诗在读者眼前勾勒出美妙的千山胜地。明亮五彩的云霞映照在翠峰上,使千山呈现玉容。这丽姿不只是一座山峰,而是重重叠叠的九百九十九座峰峦,它无峰不奇,无石不峭,宛如九百九十九朵朝天怒放的出水芙蓉。千山位于辽宁境内,又名千朵莲花山,它群峰起伏,层峦叠翠;古柏苍松,奇峰挺拔,怪石林立,­色­彩斑斓。宫、观、塔、庵点缀于千峰万壑之中,朱门金瓦与明山秀水掩映生辉,雕梁画栋和钟声塔影衬托成趣。古往今来,多少才子墨客“尽扫烟霞归笔墨,竟抛泉石就风尘,作过美丽动人的描述。早在明代,御史程启充曾给予赞誉:“唯兹山之胜,宏阔秀丽,奇怪幽阒,险绝孕结,磅礴盘踞,态状变幻,不可弹述。置之中州,当与五岳等,其博厚过之。”清代翰林王尔烈写下以松石之秀“何必独推东岳”,以山水之美“无难更作西湖”的名句。

千山历史悠久,金朝王寂对千山龙泉寺、祖越寺曾做描述,相传隋唐之际千山就有佛家香水、道家仙踪。明代龙泉、祖越、中会、大安、香岩五大禅林就已载入史册。清代千山是东北道教最大的香火集中地,素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之说。至清代光绪年间,千山仍有五龙宫、太和宫、无量观、普庵观、圆通观、青云观、慈祥观、武圣观和南泉庵、鎏金庵、伴云庵、木鱼庵、遁颐庵等道观。这些道观或凭险踞于山峰之上,或破­阴­古松怪石而隐卧于层峦环抱之中,那莲花、月牙、狮子、海螺诸峰如龙盘虎跃,似象奔狮吼,凤立鸟翔,奇景叠出,美不胜收。那木鱼石、蛤蟆石、鹦鹉石、寿星石、卧虎石、凤凰石、睡猫石、卧牛石等,如凤落峦巅,有的岿然雄踞,似虎卧谷底;有的形状奇绝,石纹­精­美,­色­彩斑斓。山中既有唐太宗驻跸的遗址,也有清圣祖游山的踪迹。

尹福一路上被千山秀丽景­色­所陶醉,要不是为救银狐­性­命寻药心切,他简直想躺卧在这优美雅静的天然画图中,尽享这松涛鸟鸣交织的雅趣,让思绪随着潺潺小溪流淌在千山万壑之中。

可是哪里去找“千山散花”道姑呢?是二宫,还是六观?

千山景区,依山势走向分为北沟、中沟、南沟和西南沟四个景区,四个景区风姿迥异,各具特­色­。北沟景区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庙宇集中,名胜荟萃,雅致明快,是香客游人毕集之地。其他三个景区,山势蜿蜓,谷壑幽深,林木葱茏,寺庙散落其间,显得雄旷深邃。尹福一连转了几天,几乎踏遍寺庙道观,茅屋古阁,也没有寻觅到“千山散花”道姑的踪影;他一连问了十个老僧隐尼,他们只是摇头。

尹福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银狐的形象浮现在他的脑际。

多么可爱的少女,她纯净得像一汪清泉,透彻可见,清凉可餐。那眉毛,多像天际的弯月,皎洁妩媚;那脸盘简直就像太阳,明亮炽热;那嘴,就像绽开的石榴;那身形,就像飘飘欲飞的飞天……

他想起银狐那发自肺腑的话语:我死后,要把我的尸首运回西域,埋在沙丘上,我要亲眼看着百姓幸福。

不,我不能让她死,不能让这么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女匆匆告别人世,让她花朵一般的身体凋谢,像木乃伊一样横陈于荒漠之上,任苍鹰啄其玉体,我一定要找到“千山散女”道姑,找到解药,救活这个塞外倩女!

这日晚上,尹福宿于木鱼庵。住持远游未归,庵中只有数位尼姑。这木鱼庵隐映于青山绿水翠荫繁花之间,几道幽静庭院,几间秀阁宝殿,一丛修竹,数株古柏,倒还幽静。尹福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稳,猛听得后院有人吟《满江红》词,词曰:

斗大江山,经几度,兴亡事业。瞥眼处,英雄成败,底须重说?香水绵帆歌舞罢,虎丘鹤市­精­灵歇。尚翻隶,吴越旧春秋,伤心切!

伍胥耻,荆城雪;申胥恨,秦庭咽。羞比肩种蠡,一时人杰。花月烟波西子黛,鱼龙沫喷鸱夷血。

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

这吟声悲凉凄切,声震苍穹!

难道后院也住着一个男人。

尹福感到纳闷儿,于是披衣起床,悄悄溜出屋子。穿过一个垂花门,来到一个庭院。他隐到树丛背后,凝眸一瞧,见是个三十多岁的秀士,脸容白净清秀,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充溢着智慧之光,透出轩昂之气。

这时有个书童模样的人走出来,唤道:“公子,外面天凉,该回屋安歇了。”

秀士走进屋内。

尹福来到窗外偷瞥。

秀士和书童在桌前对坐。

秀士道:“我睡不着,一连几日也打不到探母亲的消息,叫人心蕉。紫茗,你我猜猜谜如何?”

紫茗道:“公子,猜什么呢?”

秀士道:“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百里之隔,必有关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关谷要塞遍布崇山峻岭之间。杜甫曾以‘艰苦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来形容潼关之险;陆游曾以‘何当受诏山,函谷封丸泥’,来形容函谷关之要。关隘一般在名山之巅,大川之旁,诸如洛阳之南的伊阙关,两山对峙,石壁峭立,伊河横贯其间,风景十分优美,且有龙门石窟之珍宝,为游客所陶醉。郑州之西的虎牢关,山水秀美,景­色­宜人。山西的雁关门,霞举云飞,重峦叠谷,蜚雁横飞其间,美不胜收。甘肃的嘉峪关,山有九眼泉,清澈如镜,南有祁连山雪峰如玉,北有龙首山雄居河西,雄伟壮观,使人心旷神怡;北京庸关,山峦间花木郁葱茏,犹如碧波叠浪,有‘居庸叠翠’之称……”

紫茗笑道:“公子想是论关子,可是您把这些中关都一一道出,叫我还说什么呀?

秀士禁不住仰天大笑,呵呵笑道:“你不提醒我,我倒忘了,好,就论关吧,我说一个,你再说一个,哪个说不出,就叫哪个钻桌子。”

紫茗委屈地说:“哪个有你那样大的学问,到头来还不又是我钻桌子。”

秀士道:“东汉张衡在其名著《东京赋》中,有‘盟津达其后,大谷通其前’之句,这里所说的‘盟津’,就是指河南孟津县东北的孟津关。相传周武王代商纣王时,在此会盟并渡河,故又名盟津。以后周武王曾两次会师于孟津,当时有八百名诸侯率兵前来相会呢!该你说了。”

紫茗歪了歪脑袋想了一想,说:“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有个荆紫关,北依商山,西傍丹江,濒江为关,这里商业兴隆,物资丰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去过那里,那里有七百多间古房子,还有江西会馆、川陕会馆、平浪宫、禹王宫、万寺宫、清真寺、城隍庙等名胜古迹,周围有个法海寺,有泉水环抱,小瀑奔泻,风景甭提多美。”

秀士接着说:“北望滔滔黄河,西凭滚滚洛水,回首历史风云,使人想起北宋司马光为虎牢关题写的著名诗句:‘天险限西东,难名造化功,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除雪沾枯草,惊飚卷断蓬。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据说周穆王­射­猎于郑圃,曾将进献的猛虎在此豢养,因此得名虎牢。此关有‘一人荷戈而立,百人自废’之险。三国时期的‘三英战吕布’就发生在这里,传说张飞曾把吕布的紫锦冠打落在$水河,连河水都吓得倒流四十五里。”

紫茗见秀士停顿不说,立即嚷道:“这个虎牢关你已重复过,还要说一个。”

秀士笑道:“你这个小赖皮!好,我再说一个玉门关,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诗,也使玉门关声誉远播,千古垂名。玉门关建于汉武帝时期,离甘肃敦煌一百六十里。”

紫茗吐了吐舌头:“哟,这么短!好,我说。被誉为‘七十二水归正阳’的正阳关,位于安徽,著名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

秀士道:“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北五十里的剑门山,为古蜀道要隘。晋人张载作《剑阁铭》说:‘唯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唐代诗人岑参也有诗叹曰:‘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利用剑门之险,­射­杀北魏骁将张$”。

紫茗呷了一口茶说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所说的阳关,在甘肃党河西岸,自古与玉门关同为出塞必经之地。”

秀士道:“素有‘岭南第一关’、‘南粤雄关’之称的梅关,是一座颇享盛誉的名关。它坐落在广东江西交界的梅岭之上。梅关由于多梅而誉满于世。在梅花盛开之时,清香扑鼻,醉逸游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流连题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煮红梅。”

紫茗打了几个哈欠,说道:“天这么晚了,咱们还论什么名关胜隘,真是昏了头!放着美美的觉不睡,真是傻到家了。”

秀士正­色­道:“今晚你可不能溜之乎也,可要钻桌子了,该你说了。”

紫茗勉强打起­精­神道:“好,我说一下,楚国伍子胥过昭关,一夜头发全白了,这个昭关就在安徽小岘山之西。明代有人在昭关建伍子胥祠,附近有史胜褒禅山,山­色­翠霭,四面如周。中有起云峰,并有龙洞、罗汉洞、洞|­茓­曲折,深不可测,洞壁怪石钷落,石钟|­乳­倒垂其间;下有慧空禅院,为明代郑和所建,气势雄伟,院内古柏参天,竹木潇潇,四周山势突兀,景­色­秀丽。宁代大诗人王安石曾游此地,作《游褒禅山记》,至今碑记尚存。”

秀士问:“你对那里为何这般熟悉?”

紫茗神秘地笑笑:“那里我的家乡。”

秀士道:“有机会我一定到那里一游。我再说一个娘子关,在山西与直隶交界处;关居山腰,监桃河,靠绵山,陡壁如削,奇峰突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三晋门户’之称。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数万驻守此地,因此得名娘子关,至今关上有‘唐平阳公主驻兵处’。关城下面有飞泉多处,还有水帘洞,方圆丈余,水如碧玉,冲力极大。明代诗人王世桢有‘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的诗句。”

秀士说完再一看紫茗,他已呼呼睡去。秀士扳醒紫茗,叫道:“你这懒虫,还未说完,怎么独自睡了?该你说了。”

紫茗揉揉眼睛:“我说什么?实在想不出来了。”

“那就钻桌子。”秀士回答。

“我说,我说,华容关。”紫茗一字一顿地说,嘴里流着口水。

“哪里有什么华容关?”

“当年诸葛亮让关羽守的那个关,赤壁大战曹­操­惨败逃至此处,被关公放了,要说人家关公,真叫仁义,以德报恩……”紫茗伸出大拇指。

秀士道:“你别打岔儿,快钻桌子,那不是关,是华容道。”

“好,我钻!我钻!”紫茗说着钻进桌子,可是怎么也出不来。原来秀士用一根手指撑着桌子,紫茗钻到哪儿,桌子跟到哪儿,紫茗就是出不来。

这秀士好俊的功夫!尹福在窗外暗暗叹道。

“公子,让我出来吧!”紫茗求道。

秀士仍不理睬,只是嘿嘿地笑。

尹福见那秀士脸不红,心不颤,全身如钟,但不摇不摆。

“公子,时候不早了,咱们明天还要赶路呢,你那书箱子还得要我背呢!”紫茗在桌子底下东转西爬,汗流浃背,就是出不来。

这时,一股风袭来。

重重的一击,桌子劈得粉碎。秀士一闪身,一个黑影一闪。

“出来吧。后生!”一声怪笑,令人毛骨悚然。

第十二回

第十二回 一眼古井洗净脸

几部刀书引判笔

啪的一声重击,秀士不知从哪里抄出一部书,朝黑影击去,黑影一闪,倏忽不见。书击在窗上,窗棂崩烈,书飞出将株树击断。

尹福急忙退身。

原来书是秀士的武器!

尹福退到屋后,跳到墙外,朝四外一瞧,空寂无人,只有一轮朗月,皎皎可爱。

尹福悄悄回到自己屋里,上了床,暗自思忖;这木鱼庵真是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那隐身人不知是哪路豪杰,这兵书秀士功夫十分怪异,须要小心提防。

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尹福被一阵脚步声惊醒,抬起身子从窗缝望去,只见有个年轻尼姑正在挑水。

尹福一骨碌从床上下来,推开门唤那尼姑:“阿弥陀佛,后院住的那秀士是何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