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姬王拜师广成子崆峒山上学至道
本章主要讲述姬王公孙轩辕听到太上老君化名为广成子隐修在崆洞山的信息后,决心到崆洞山拜广成子为师学天地至道,修圣君功德的故事。广成子就是在三清天中专管地界君皇治世的道德天尊的化名,他自地界诞生前天皇氏起,就下界来辅助历朝历代的圣君贤皇治理天下。开始,姬王在国师容成子的带领下,带了三名护卫上崆洞山拜师,被广成子拒绝了。但他不甘心,本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决心,他改称玉王,并斋戒沐浴三个月后,将国事交给国师容成子和五圣项先生摄理,自己独自一人上崆洞山拜师学道,广成子见玉王学道心切,拜师至诚,方收其为弟子,向其传授道功。
第十九回姬王拜师广成子
第十九回姬王拜师广成子
公孙轩辕为人敦厚朴实,好仁重义,很受国民尊崇,他在王师容成和项先生的辅助下,一心想把自己的国力迅速增強,从而去铲除天下所有的邪恶和腐朽,为天下苍生创造一个和谐清平、康裕安乐的世界。但他的军力与蚩尤和炎帝罔榆所属的各部落相比,弱多了。翌年,姬王率部落在青牛之地与炎帝罔榆之牛部落遭遇,结果,有熊国被牛部落打败。吃了败仗后,姬王采纳容成之策,再次率众西迁。
自从得见玄都大法师,听说广成子隐居在崆峒山修行的消息后,姬王就一直想上崆峒山去拜师学道。他问王师容成道:“王师你认识广成子吗?”
容成子说:“为师的没见过,但知道他本来是元始天尊的弟子,阐教的副教主,这次听玄都大法师说,广成子是他的师傅,是道教的副教主,为师的也糊涂了,搞不清这广成子究竟是什么人了。“
姬王说:“我在空桐山上听玄都大法师说的话后,就怀疑这广成子就是他师傅太上老君的化身,是主管地界人族的道德天尊,专门下界来寻找、点化和辅助人族首领治世的道教教主。”
容成子反问道:“姬王凭什么来怀疑的呢?”
姬王说:“一是本王以前从未听您和项先生说过玄都还拜广成子为师;二是广成子是元始天尊的弟子,阐教的副教主,而玄都是道德天尊的弟子,是道教的副教主,论辈分,他和玄都是同辈,不可能成为玄都的师傅;三是既然广成子和玄都法师都是道教的副教主,玄都不可能专程下界来向广成子传达教主之命,即使教主真的有旨令,他们都有千里传音之术,用不着让玄都下界来跑一趟;四是连玄都法师都说太上老君曾以通天玄师的化名辅助天皇氏十三兄弟治世;以有古大贞之名辅助地皇氏十一兄弟治世;以坚固先生之名辅助人皇氏九姊妹治世;他在燧皇氏时代叫惟用子,在伏羲时代叫郁华子,在祝融时代叫广寿子,在神农时代叫大成子,所以,他现在以广寿子和大成子的化名结合气来,改叫广成子。”
容成子大笑说:“姬王说的有理,分析得十分准确,为师的颇有同感。”
姬王问道:“王师你到过平逢山吗?”
容成子说:“没有。但为师的知道自从灵宝天尊在平逢山得到崆峒印后,平逢山就改称崆峒山了。”
姬王惊奇地问:“崆峒印是什么印?灵宝天尊是怎么得到的?”
容成子说:“在太古时代,平逢山也叫苦山。一次,灵宝天尊下界来到苦山,他看到两只怪兽在争一件东西,其中一个外形像狗,体形肥圆、身毛很长,皮肤通红,胳膊很短,四腿很长,但无爪子,走路很不不便,有一对翅膀,但不会飞,只会横行地上,脑袋像球,嘴像樱桃,有一双眼睛但眯成一条缝,有目无珠,看不见东西,它没有鼻子,有两只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一个大肚子但没有五脏,有一付肠子,但很直,吃进去的东西很快就拉出来。另一个面目狰狞,脸面像人,外形像虎,四足如虎,一身狗毛,毛长二尺,一口猪牙,尾长丈八。灵宝天尊近前细辨,知道前者就是混沌,后者叫梼杌。这两个怪物正在争一印章,这个印在五彩金光当中非常夺目,印上刻有崆峒两字,它的外形是四个骷髅头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紧排在一起,当中有一条金龙、一条玉龙盘绕,每条龙上面有八条山水符,其上还刻有五个人的相貌。灵宝天尊看了,眼睛顿时一亮,他听师傅说过,这印叫崆峒印,是崆峒海上不死龙族的护守神器,可大可小,和开山斧、劈地凿、镇天鼎、斩妖剑、琉璃瓶、六魂幡、玉如意一样,是上古十大神器之一,是一件顶级攻击型的先天至宝。他便趁两兽你争我夺之际,悄悄地走到跟前,一把抓住这印说:’这是上古宝物,归我灵宝天尊掌控,你俩争什么?’
那两个怪物一听是灵宝天尊来了,立即夹道欢迎,浑沌站在右边,俯首摇尾,梼杌站到左边,望着天尊直点头,灵宝天尊说:’混沌是百兽之首,我要把你送给天帝当坐骑。’
那浑沌听了,连连点头。灵宝天尊又说:’梼杌是百兽第二,你就当我的坐骑吧。’
梼杌也连连点头。灵宝天尊一下子想起了什么,就问道:’你们两个能上天入地吗?’
梼杌点头,混沌不吱声,也不点头。灵宝天尊说:’没关系,梼杌你在前面开路,我带混沌上天。’
就这样,灵宝天尊带着混沌和梼杌直上大罗天。把浑沌和崆峒印献给元阳天帝,元阳天帝见了混沌和崆峒印,高兴地说:‘这崆峒印是天道运转之下人族的气运功德凝聚而来的,是人族至宝,它的应势出世,预示着三教人事将兴!至于这浑沌虽是百兽之首,但它只能在地上称王称霸,不适合在天上生活。你还是先留在身边,等你把他训练到能上天下地后,就作你的护卫得了。’”
姬王说:“听王师这一说,本王明白了崆峒山这神山的来历了,难怪广成子会隐居在这崆峒山中修行呢!”
容成子说:“看来姬王更加坚信在崆峒山隐修的广成子就是太上老君了!”
姬王说:“是的,本王自听玄都大法师说了此事后,就想去崆峒山拜广成子为师,学习天地至道,王师你说可以吗?”
容成子说:“好啊!为师的以为只要广成子收你为弟子,姬王就将成为太上老君在近万年内化名惟用子辅助燧皇氏,化名郁华子辅助伏羲、化名广寿子辅助祝融氏、化名大成子辅助神农后的又一个弟子了,那您的宏图伟业就一定能成功。”
姬王说:“经国师这么一说,那本王非去崆峒山拜广成子为师不可!”
于是,姬王就将国务交由王师五圣項先生摄理,自己由王师容成子带领,带了王亥、挥和牟夷乘船渡河,专程上崆峒山,欲拜广成子为师,向他请教修练道术的要诀。到了崆峒山,姬王见整个山区內,峰峦叠嶂、山峻石奇,山势雄,三百丈以上的山峰有108座,主峰西泰山高五百三十丈,山顶上霞蔚云蒸,紫雾缭绕,瑞气氤氳;山中有天坑地缝,飞瀑巨藤,溪水长流;滿山坡林木葱郁、异花芬芳,珍禽飞舞,瑞兽出沒。他知道平逢山西南約四里是伏牛山脉的牛头山,因为当时的汝河水面宽达十多里,山周围一片汪洋,平逢山成了汝水中的一个小島,島上有个天然石洞,故又称此山为崆峒山,加上这一带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仙景,所以崆峒山成了深幽靜丽、神仙求之不得的地方。由于平逢山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故又名西泰山。来到石洞门口,姬王就拜見广成子,广成子对姬王说:“你所治理的桥国,云气不聚而雨,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沒黃就凋落了,连日月都无光辉,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国中万物越发的荒缺了,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啊?你还是回去吧!”
姬王见广成子不肯收自己为弟子,心中很不是滋味。只得和容成子、王亥、挥及牟夷打道回国。回国后,他问王师容成道:“广成子为何拒收本王为弟子呢?难道是本王的诚意不够吗?”
容成子说:“为师的认为广成子毕竟是道德天尊化的,王上带了我们四个人一起去,他不好说话,臣想王上不要灰心,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王上自己心志坚定,诚心拜师,我想广成子一定会收你为弟子的。但你千万不能吐露你知道广成子就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事。”
于是,姬王不死心,他仍要五圣项先生摄理国事,自己建了一个小屋,在屋里放了一张席子,一个人关在屋里自我反省了3个月。三个月內,他反复思考广成子不见自己的原因,认为还是自己的诚意不夠,也不该带这么多人一起去,为表达自己玉汝于成的决心,他将姬王改称玉王,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在斋戒沐浴了七天七夜后,他又独自一人乘船渡河,上了崆峒山,来见广成子。到了洞口,他见广成子头朝南躺着,就很恭敬虔诚地跪着,行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行拜师大礼,求习道修身之法。广成子见玉王一片至诚,这才答应收他为徒。这样,玉王就在崆峒山上向广成子学道。
第二十回玉王崆峒学至道
第二十回玉王崆峒学至道
在崆峒山上,玉王首先问广成子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说;"此问甚好!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靜。形将自正,必靜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持久,神形合一,方可长生。"
玉王接着问广成子什么叫至道?
广成子就向玉王讲解了道是什么及大道无形的问題。他吟了一段四言长句道:“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以其无形,莫之能名。亦曰自然,又名无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有清有浊,有动有靜,天清地浊,天动地靜。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有而无形,无而有情。水由形有,形以道全。本来虛靜,元无有识。明照八表,暗迷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