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笑天和南宫品兄妹三人只得拉住马缰,随着行人慢慢挪行。
不过,他们可不是信马由缰,“齐安钱庄”离刚才他们出来的小巷口已是不远,最多不过北行半里就可赶到。
果然,虽然他们在东大街上行得很慢,也不过半刻工夫,他们来到一座两层楼房前面。
这座楼房,虽然只有两层,但其整个轮廓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下于一些人家居住的三层楼房。
此时,已近酉时,两盏浅红外罩的大纱灯已高悬在楼房的两侧。
在两盏纱灯间,有一块长约二尺,宽有八寸的匾额。
额上书有四个墨赤楷字:
齐安钱庄。
在灯光的映照下,连这座楼房所用木料的纹理都显得清晰可见,虽然其略带黝黯的色泽,让人知道它自建成至今已有不少时日,但它每条栏柱和横梁都比一般的楼房更为宽大粗长,又给人以厚重壮观的印象。
这种印象足以使富商巨贾豪门大户放心地将其钱财存入钱庄,而急需资金的人,也会将这种让人安心的钱庄列为借贷的首选对象。
“喂!
李大哥,你看我们家的钱庄还行吧。
它不仅是洛阳三大钱庄之一,而且在三大钱庄中,论起资历来,它可是时间最长和财力最强的。
不是我们南宫世家自夸,说起……
“
南宫心菲还待向李笑天拿“齐安钱庄”的光辉历史夸耀一番,就在这时,“齐安钱庄”里传出了一道声音打断了她的话:
“昨天下午,属下已接得家主传书,说少主和大小姐今天酉时将到,今见少主和大小姐果然此时至此,请恕属下迎接来迟之罪。
“
随着话声的传来,三道人影已快步行向南宫品兄妹和李笑天三人。
当李笑天三人下得马来,那三人已到了他们跟前。
还没等李笑天细细打量眼前三人,只见当中的那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向身旁的两人低声说了几句后,那两人忙向那老者点了下头,就过来接过李笑天和南宫品兄妹三人的马缰。
显然,这两人是“齐安钱庄”的伙计一类。
等那两位伙计将三匹马牵走后,眼前的六旬老者才又向南宫品兄妹,躬身一礼道:
“属下郭福,见过少主和大小姐。
“
看到郭福向他们施礼,南宫品兄妹忙上前一步,由南宫品将郭福上身扶起,道:
“郭老,请不要多礼,你是‘齐安钱庄’的掌柜,也是我们南宫世家的重要一员,以后请不要再这样折煞小侄了。
“
虽然像南宫世家这样的大家族,一向驭下极严,对身份礼节极为重视,但南宫品对郭福之言,也不为过。
这郭福现年六十有五,自三十岁起,就与南宫靖一起闯荡天下,为南宫世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自己也在江湖上闯下了赫赫名声。
二十多年前,在江湖上提起“郭一刀”,可说无人不晓。
而他之所以被称为“郭一刀”,是因为在他与别人的对搏中,与对方的胜负往往就在他使出那一招“飞龙横天”之间。
这一招下去,不是对方落败,就是他自己败下阵去。
据江湖传闻,在郭福的无数次江湖对决比试中,能胜过他那一招“飞龙横天”的,不会超过五人。
由此可见,他能取得如此名声,确非幸致。
不过,虽然“郭一刀”在江湖上留下偌大名声,可是就在他名声如日中天,几至颠峰时,他却突然像在江湖上消失一样,一下子在武林人的眼中失去了他的身影。
后来即使有人向南宫世家打听此事,得到的回应,也只是南宫世家的人闭口不言,摇头表示不知。
这样,五年时间,江湖人打听“郭一刀”的消息未果,以后也就很少有人提及此事。
而“郭一刀”的名声在江湖上逐渐淡去,至今,江湖上已几乎没人再提起“郭一刀”。
如今,“郭一刀”竟出现在南宫世家的“齐安钱庄”,还是这个钱庄的掌柜,且在此主持“齐安钱庄”已有二十多年,这要是被江湖人知道的话,准会大吃一惊,不敢置信。
不过,“郭一刀”能在此持掌“齐安钱庄”多年,未被江湖人注意,自有其缘故。
一个原因,就是“郭一刀”郭福的名号,在江湖上的确很响亮,但真正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却不多。
而他当时的名字也不叫郭福,而是郭天成。
江湖上所知道的也只是“郭一刀”郭天成,自三十岁起出道于南宫世家。
而他给人的印象也仅是,他在江湖上走南闯北十余年,博得响亮的名声后,却突然消失,此后,就再也没人见其踪迹。
第二个原因,是有人猜测“郭一刀”郭天成触犯了南宫世家的家规禁忌,被关押起来。
这个猜测也不无道理。
对于大世家来说,执掌世家大权的人,对触犯家规之人,给予何种处罚,自是人家世家内部的事,外人自然不好干涉。
还有一个原因,江湖传闻,当时名声鼎盛的“郭一刀”郭天成,不知怎么闯入了“邪尊”莫霸天的潜修之地,而被“邪尊”毙于掌下。
其实,当年“郭一刀”郭天成为何突然消失于江湖,又如何甘心易名为郭福持掌“齐安钱庄”二十余年,这或许只有南宫世家中极少数的重要人物得知原因。
而郭天成身上还有一个更大的隐秘与他突然从武林中消失有关,在整个江湖上知道他身上隐秘的人可能只有两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就是南宫靖。
至于那个隐秘究竟是什么,后文自有交代。
这时,在郭天成,即现在易名为郭福的“齐安钱庄”掌柜的前面引路下,李笑天和南宫品兄妹三人紧跟着郭福,已穿过“齐安钱庄”的前厅,向后院走去。
这“齐安钱庄”虽然经营不可计数的钱财,但它从里到外,都无一丝奢华的味道。
前面的楼层和大厅,以及这后院的房舍布局,都显得古朴典雅非常。
这时,李笑天、南宫品兄妹以及郭福四人来到了一座有三间房舍大小的厅阁前面。
这座高度虽然接近两层楼,但它却只有一层。
其上面的匾额写着:
食阁。
见到这两个字,即使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也知道这是个饮食所在。
不过,此时正是晚饭时间,里面却静无人声,确也透着奇怪。
李笑天和南宫品兄妹三人,虽然对正值晚饭时间时,而“齐安钱庄”的食阁却毫无饮食之象而略有惊奇,但他们也没时间太作他想,因为他们此时已经进入了食阁。
当他们一进入食阁,举目一看,入目处是一桌酒席和六个人。
眼前的酒席已上了一半,那六人,四个围桌而坐,二人站在旁边。
明眼人一看那站着的两个少女的打扮,即知她们是一旁侍奉的丫环。
再看那围桌而坐的四人,两人坐在桌北两侧,另两人坐在桌南两侧。
从坐位上很容易看出他们的身份不同。
坐在桌北的是一个中年妇人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他们中间隔着一个空位,这个空位处在正北端。
对于这桌北的二人,只要有人看到那妇人一眼,敢说那人一定会把那妇人留给他的印象,深刻在脑中,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忘掉。
那中年妇人,看其相貌,不过三十五六,身材匀称惊人。
身着绣丝锦裙,乌黑的秀发间Сhā着一支凤形金钗,脸不施粉。
虽见南宫品兄妹到来,她的神色依然不变,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既让人想亲近,又让人感到神秘,而却步不前。
另外,她那雾般睫毛下,不时闪烁的眼神,又让人心生莫名的感觉。
总觉得,内心深处的秘密会被她视之下,一览无余,无所遁形。
总之,此时这个妇人,在李笑天的眼中,是个又成熟又精明的女人。
至于那个坐在一侧的少年,虽然已有十五六岁,但看他的神情,显然仍未脱孩子之气。
而那对桌上饭菜左瞧右瞧,一副馋涎欲滴的神态,更显其孩性之状。
坐在桌南的也是一男一女,男的约二十二三岁,身着一袭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