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红衣 > 21

21

第二年暮春,梅玲生了一个八斤多的大胖小子,婆婆抱在怀里爱不释手,潘家伟对妻子的怨恨和冷漠也随着儿子的降临慢慢淡去了,全家沉浸在暖融融的喜庆之中。

孩子满月的时候,潘家为这个传宗接代的小命根子大张旗鼓地摆了几十桌酒席,请遍了亲朋邻里。梅玲看着怀里的儿子,有种说不出的作为女人的悲哀,她又想起了闻屿,想起了那段温暖而酸涩的时光,只有躲进记忆,她才感受到自己实实在在的存在和价值。儿子是她和闻屿之间的一道屏障,除了善良的天­性­赋予的无与伦比的母爱之外,她对孩子还有些莫名的淡淡的埋怨以及深深的愧疚。

热热闹闹的宴席间,潘家伟请了附近的理发师傅,在儿子柔­嫩­又抗议的哭声中,给他剃了个喜气洋洋的“满月头”。可惜不知是师傅水平有限,还是过于脆弱的头皮不断挣扎之故,孩子的头上留了一个小刀口,虽是隐隐地滋出些血来,但那刀口既浅又小,谁都没有过多在意,潘家伟也只是乐呵呵地摸了一下浅浅的血迹,大方地说:“没关系,没关系。”

可是,等到几个小时后,曲终人散了,潘家伟发觉儿子白皙的头皮上还在■■地往外冒血,而且伤口越来越明显了,他这才有点急了,抱起儿子一口气赶到了乡卫生院。院里的医生也轻飘飘地说:“没事。”又给涂上点红药水便了事了。

然而,潘家伟的心里总是不踏实,他带着孩子乘了一个来小时的车,到了崭新的县医院,六层高的水泥大楼和锃亮的金字院名似乎给了他有力的安慰,他忍着心疼,心甘情愿地让医生在宝贝儿子的小手上扎针验血,检查结果是得了血小板缺少症。

这个陌生的名词不禁让潘家伟打了个寒战。“这病严重吗?”他小心翼翼地问,却又似乎不敢得到答案。

“新生婴儿常有的事,不用大惊小怪。”一个胖乎乎的男医生很随便地说。

潘家伟将信将疑:“可你刚才不是说他得了什么症?”

“哦,血小板缺少症,所以凝血困难,回去给孩子多吃点红枣汤、莲子羹之类补血的东西,慢慢自然就会好的。”

男医生正说着,一个中年­妇­女挤了进来咨询,对她验血单上的血型表示怀疑:“医生,我验了好几回了,我的血型一直是A型的,这单子上怎么成了AB型的了?是不是验错了?”

医生圆润的脸蛋上显出一丝不自然,他犹豫了一下,在一张纸片上刷刷地画了几笔,“你再去验一次吧。”他对那个女人说。

这个Сhā曲让潘家伟心里也鼓起了一个疙瘩:“我儿子的血会不会也验错了?”他紧接着问。

“不会。”医生不耐烦地肯定回答。

他仔细地看了看手里孩子验血单上的血型一栏,欲走不走地僵持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又问了一句:“医生,我记得我也是A型血,我儿子是B型的,这不会也弄错了吧?”

医生略微愣了一下,说:“不会弄错,只要你妻子是B型或者AB型血的,就有可能生出B型血的孩子。”

说也奇怪,男医生越是解释,潘家伟心里的疙瘩反倒越加膨胀开来,他的重心突然在梅玲的血型上,隐约蔓延着忌妒的心情,为宝贝儿子身体里流的血和自己的不一样而有点闷闷不乐,又加上那个什么血小板缺少症,使得原本完美无缺的儿子一下子有了瑕疵了。

“要是我老婆不是这两个血型呢?”潘家伟有些较劲似的追问。

“那就有问题喽!”医生的口气里突然多了一点莫名的兴致,停下手头的活儿,用怪异的眼神望了望他,说道,“你这么不放心,真该去做个亲子鉴定,要是辛辛苦苦地给别人白养了一回儿子,这亏可吃大了!”

“亲子鉴定?”这个名词对潘家伟来说像外语一样陌生。

“对啊,就是检测这孩子有没有你的基因,那可不是验血这么简单了,它能告诉你,你儿子遗传了你哪些东西,遗传了你妻子哪些,神得很哪!”医生继续热情地游说,“市里有一家专业的鉴定机构,有国家级的专家,我和他们有些交情,你若是想好了,我帮你联络。”

也许越是珍贵的东西越是怕失去,潘家伟开始恐惧地怀疑起这个问题来,他谨慎地怀抱着熟睡的孩子,细致地打量他,可越看似乎越不像自己,不由自主地问:“需要多少花费?”

《红衣》第三章(11)

“这是前沿科学,花费还是要一些的,但也不多,上千吧,你想想这可是件关系到你一辈子的事情!”医生笑意盈盈地说。

尽管医生的话让他心有余悸,但他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将怀里的小东西当做一件实验品来看待。另一方面,上千的费用也是熄灭他冲动的一盆凉水,那一次,他犹豫着拒绝了。

这件事情之后,潘家伟多少有些陷入频繁的矛盾和自我安慰之中,他时常细细地琢磨儿子身上的每一样东西,寻找与自己相似的痕迹。尽管那张漂亮的小脸蛋更像梅玲,但卷曲的深棕黄|­色­的头发好像并不是他或者梅玲的特征。

但潘家伟和梅玲还是风平浪静地过了一段日子,孩子也一日比一日可爱而灵活,他们给儿子取名“潘杰”,加上梅玲的婆婆在内,一家四口还算其乐融融。至于“闻小雨”的名字是后来梅玲给改的,在她传统的意识里,孩子随父姓是天经地义的事,当然,对她来说,远不仅仅是形式而已,冥冥中续接着一份断裂的相思。

有一天,山村里来了一辆义务采血车,停在乡卫生院的门口,用高音喇叭向人们宣传着义务献血的相关知识。潘家伟的石灰厂距此不远,他听着这些源源不断的“噪音”,心里蠕动着无名的躁动,血型以及和血型有关的儿子“来源”的烦恼猛地爆发出来,而后,成了丝丝屡屡的绳线如毒蛇般又一次缠住了他的意识,让他无法挣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