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你在我左手边 > 18-2

18-2

六月,花树里胡同口的两棵芙蓉树又该开花了。开花的时候,许多人该说“再见”了。

艺术学院门口的小饭店里每天都有吃散伙饭的人群,时常有人喝得酩酊大醉。美术系油画专业的男生集体剃了光头,说要缅怀行将结束的大学时代。校园里每天都有情侣分手,昔日美好的爱情在生活的现实面前因为别离而溃不成军。

我主持的最后一期《彩虹桥》主题就是“离别”。而我从这一天开始,也将把关于这里的一切——三号直播间的灯光、随处可见的台标、空气里紧张而有条不紊的味道,当作回忆。

节目录制完后,栏目组举行了小型的告别会。

栏目主任喝多了。四十几岁的人像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样大口喝啤酒,在KTV包间里抢话筒,然后拍我肩膀:“课余时间如果想做社会实践可以给我电话,我哥们在北京电视台。”

见我点头,又叹口气:“陶滢,你是好孩子,有时间该让你和我儿子聊聊。那小子整天不务正业,电脑玩得不错,就是学习上让人­操­心。他要是像你一样用功,我得省多少心?”

我一愣,继而笑。栏目主任看到了,瞪眼看我:“我说真的,你别不信。你父母的教育多成功,不像我,忙得都顾不上儿子。”

中年人的絮叨果然极其具有杀伤力,听得我昏昏欲睡却仍然要做出投入状。我强打­精­神环顾四周,发现KTV包间昏暗的灯光下同事们正在争抢麦克风,而主人还在絮叨“你是好孩子啊你是个好孩子”……

我突然有一会儿的失神:我的父母教育成功?我是好孩子?

忍不住想起中学时代作业本上丁爷爷替外婆签的名字,想起了没有父母帮忙检查作业的愤怒与不甘,也想起了那些惹老师生气的时光和卷子上火红的叉……那时的陶滢和今天的陶滢,是一个人吗?那个不知道什么是梦想,每天忙着看课外书的陶滢,和今天这个一步一个脚印,清楚自己的愿望并每天都努力向目标靠拢的陶滢,是一个人吗?

我孤独的童年、受伤的少年和光彩的青年时代,多么奇异地组成一道蜿蜒曲折的风景。

正走神,栏目摄像塞一个麦克风到我手里:“陶滢别发呆,唱个歌嘛。”

唱就唱。

冲摄像挥挥手:“《隐形的翅膀》,谢谢。”

他一愣,耸一下肩膀,还是点了歌,然后按“优先”。

前奏很快响起来,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我唱: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谁说一定要闪泪光?

被老师骂、被同学嘲笑、被喜欢的人欺骗、被想要走的路累得筋疲力尽,这些,都是可以走过去的,也是可以被忘记的,想要不哭泣,就可以不要见泪光。

七年时间里,原来,所谓的成长,就是拥有更加强大的心灵,可以豁达从容。

栏目主任微醉了,目光迷离地看着屏幕,舌头有些大:“这个歌星是谁?声音很像小陶嘛。”

周围的人“轰”地一下笑翻了。

摄像拍着主任肩膀:“主任,您的耳朵越来越灵光啦!”

我也随着笑。

告别会在深夜结束,摄像开着他的白­色­Golf送我回学校。

走到校门口的时候,看见劈头盖脸张贴着的红­色­长横幅,上面写着“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摄像开始笑,几乎笑弯了腰,然后哆嗦着和我握手:“恭喜你陶滢,你将要去农村和基层了,有空回城看看。”

我笑着拍他肩膀一掌,被他躲开。

然后他大笑着钻进车子,一边发动,一边挥手再见,我目送他离开,直到白­色­Golf变成一个小点。

我回头往校园里走,仰头看见满天的星星,红条幅把夜空割裂成许多个大­色­块。

路灯下条幅上的字迹清晰可见——“欢送毕业生”。

我站在深夜安静的校园里,环视四周。

明天,这里就会车来车往,喧嚣异常。

那么,今天说再见吧——再见了,我的大学!

第二天,校园里果然到处是依依惜别的人群,有人仍在办理离校手续。

林卡先我一步回家,回四川的火车下午2:28发车。我回家的火车是晚上10点28分发车,所以可以和郑扬一起送她去火车站。路上我很努力地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哭,可是到最后我们还是忍不住抱头痛哭了一场。

喧闹的火车站站台上,我泪眼朦胧地看着面前的林卡,一边哭一边有那么多的镜头快速从记忆中闪过:

大一那年的夏天,因为天太热,我们抱着被子和凉席去阳台上睡觉。可是半夜突然下起了雨,我和林卡在暴雨中被淋醒,像落汤­鸡­一样逃回屋里,其他人看到了,笑得几乎要断气。

又想起每天晚上开卧谈会,我高歌《黑猫警长》,林卡唱《葫芦娃》,声音太大被巡楼的管理员抓到,罚我们打扫了三天走廊卫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