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若虚-蛊毒 > 第42章 满目山河空念远(1)

第42章 满目山河空念远(1)

曙光微露,在天边乍收乍放,沉睡了一夜的蜀宫渐渐露出了轮廓,一行飞鸟分开晨雾,迅疾地掠过宫墙,没入断云深处。

女人醒了,光条条的胳膊从被底伸出来,懒洋洋地呵了一口气,身旁的男子还在熟睡中,白皙的脸蛋上晕着酡红,一只手紧紧地捏着被角,嘴里嘟囔着什么,像个柔软的孩子。

看着枕边人这张­嫩­弱的脸,寻不得半点依恋半点眷顾,女人心底起了腻烦,宿昔的欢娱涌上心头,却像塞了一团棉花,没有甜美的回味,反而是厌恶,她把被子掀开,露出两条腿,翘了翘。

也不知是不是这不经意的动作惊动了皇帝,他便醒了,朦胧双眸盯住她,绝­色­娇容在眼底盛开不败,美得一颗心也醉去了,他对她软绵绵地一笑,她敷衍地回了一个笑脸。

守在门外的内官蜂拥而入,端的端热水,送的送手巾,捧的捧妆奁,有的跪,有的站,却都悄无声息,咳痰不闻。

皇帝推了推女人,宠溺地笑道:“起不起?”

女人不动,娇嗔道:“容我躺一躺。”

皇帝不强求她,反而痴迷她的任­性­乖张,宫里有很多女人,都对他谄媚讨好,各尽能事,乔装出温柔贤淑,恭让明理的贤德模样,连个不字也不敢说,你便是让她们自绝于前,她们也叩谢天恩,偏是她,从不见得柔顺,每每还抗旨,反而激起他百般的喜爱。

正在梳洗时,有黄门匆匆前来禀报:“董侍中觐见。”

皇帝皱起眉头,董允还真是恪尽职守,这大清早他便入宫,莫不是昨晚都没睡,一整夜就守在宫门口,捱到日头升起,立马杀进宫来,宫里都说董允是报时的更鼓,到点儿一准来叫皇帝起床。

他回头看了看女人,“你,回避一下。”

女人不高兴,“麻烦!”

皇帝迁就道:“董爆竹不好惹,何必和他冲突,你就避一避,稍后我去寻你。”

女人不待见皇帝忌惮大臣,翻了翻眼睛,也不穿衣,将被单往身上一裹,光着脚踩在地上,从寝宫小门迤逦而去。

她在门后停住,偷偷回头看了一眼,皇帝忙忙慌慌地穿衣梳头,口里还在说让董卿稍等,我马上就好。

她从鼻孔里鄙夷哼了一声,这是皇帝么,没有一点儿的丈夫气概,一个臣僚就把他捏得死死的,真太窝囊了!每晚陪他颠倒龙凤,软语温存,都像保母在和婴孩调情,好没意思!

蜀汉朝堂私下纷传,皇帝最怕两个人,一怕诸葛亮,二怕董允,董允是皇帝的管家婆,管着皇帝吃喝拉撒,便是和女人上床,他也会直白地告诫皇帝­淫­多伤身,请陛下节欲,诸葛亮管着国家的大事小事,明里不­干­涉皇帝私生活,可皇帝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总说臣为陛下佐外朝,内朝之事,臣不预也,皇帝却觉得他的不管比管还可怕。

女人摇摇头,穿过侧屋,走出了宫门,后边跟随的宫女捧了衣鞋请她更衣,她嫌麻烦,何况从这里到寝宫也没有多远,只管裹着被单,­祼­着肩背,光着脚丫,一溜烟往前跑,惹了路边一众宦官看顾,流着涎水称赞陛下宠幸的这个美人真是尤物。

前方行来一行人,簇拥着一抬肩舆,女人跑得太快,和前边导引的宦官撞做一团,两下里都吓了一跳。

那宦官喝道:“没规矩,太后在此,怎敢冲撞!”

女人一惊,这时,随在身后的一众宫女都跪下了,她还傻愣着,半晌才想到要给太后行礼,因衣着不便,便扭扭捏捏地行了半个礼。

一双眼睛从肩舆上微微一睨,眉头便锁紧了,俄而,一个宫女出列,捧着一领披风,顺手扬起来,遮住了女人­祼­露的肩背。

“赶快带走!”肩舆上的声音生气地说,“还嫌不够丢人么!”

女人心里骂了一声:死老太婆多管闲事!可到底人在屋檐下,她不能和太后当众撕破脸,便憋着火,任由众宫女将她围起来,押解似的撵了她回宫。

才跨进宫门,衣服刚上身,便有内官传来太后懿旨,说美人柔兰不修­妇­则,风宪良薄,内阃规劝不合,应受重责,宣话完毕,便有三五粗蛮内官拖了柔兰的贴身宫女出门杖责,行刑的内官下手偏不留情,直打得这些娇弱宫女哭爹喊娘,有一二不胜其痛,竟自晕死。

柔兰听得外边的凄厉叫喊,浑身似扎了刺,哪儿都不自在,她倒不是同情宫女受刑,她只是气恨太后不留情,明明是打宫女,其实是打自己。

她极瞧不起太后,一个孀居的寡­妇­,皆因为当初昭烈皇帝初定益州,需要政治支撑,两下里互有所求,便扭成了一对儿,嫁来刘家做了续弦,婚配多年,也没生下半个子嗣,后来先帝驾崩,她虽无子嗣,到底是响当当的太后,一盏漏油灯倒做出母仪天下的范儿,真把自己当个人物。

柔兰生着闷气,被打宫女抬了进来,她也不管,因嫌她们呻吟得扰耳,着几个宦官撵了她们去外边治伤。

这么气了一整天,妆不理,脸不洗,饭也不吃,傍晚时分皇帝着了李­干­来问情况,柔兰便冷笑,皇帝这会子想到我了,我受欺负时怎么连个屁也不放。

李­干­赔笑说,那毕竟是太后,统率后宫,俺们且要让一让。

柔兰质问道,她是天么,还能大过皇上?

李­干­说,太后是陛下的母亲,在宫闱内,于理于情,她的确大过皇上。

柔兰差点冲口说出皇帝又不是她亲生的,可她憋了没道出口,便说心口气得痛,怕是中了邪气,要找人来祛一祛。

李­干­踟蹰,那得找谁?

柔兰说,就让太常府的古太祝来看看,也不费事,就一两个时辰。

李­干­点头,好,我去给陛下说一声。

柔兰便责怪道,这么点小事还去麻烦陛下,平日里古太祝也常来为我和陛下祈福打醮,怕的什么?

李­干­也不好说什么,折转去了,很久才回来,可柔兰要的人没带来,只带来封了口的信,说是古太祝送给美人的良方。

柔兰虽没见着人,心底未免遗憾,可好歹收了信,总得了一丝儿安慰,打发了人出去,躲在一边拆了信,那宽宽的竹简上只有四个字:稍安勿躁。

柔兰恨得只想烧了信,她自然懂这四字里的真意,无非劝诫她行事谨慎,留待日后再说,可她要的不是这个,那人明明懂,偏不遂她的意,她便是扑火的飞蛾,奔着光明誓死如归,只是那光明不领情,不怜惜粉身碎骨的信仰。

木柝懒懒地响了,夜­色­已在宫墙上坠落裙边,晚霞也在宫墙上滑了过去,被夜的黑袍罩住了,这深如井的皇宫,一切坦荡的光明都在败退,黑暗才是这里的主角。

汉魏时的九月九,和正旦一样都会举行朝会,建兴五年的九月九,朝廷没有依惯例举行朝会,反而是皇帝邀了亲信臣僚登山望高,朝服规整的官员随皇帝前往成都北郊的石斛山,山为南北走向,双峰并峙,似凤凰双翅展飞,后代称为凤凰山皇帝邀朝官,太后却邀官家女眷,两支队伍从两只翅膀上山,各走一边,互不­干­涉,女眷因体弱,熬不住爬山的辛苦,一水都需人抬着走,皇帝这边大多是步行,除了皇帝从头到尾乘肩舆。

到得山顶,内官扶了皇帝落地,有人将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放出笼子,周围再有披甲之士守了个严丝合缝,一只耗子也逃不出,大臣们便苦请皇帝一展武功,把雕工­精­致的宝弓毕恭毕敬地捧给皇帝,皇帝面带仪式微笑,说朕为众卿示范,象征­性­地­射­­射­箭,­射­到两只发呆的兔子,三只瘸腿的小鹿,均能赢得一片喝彩。

高示其也跟随在登山队伍里,眼看皇帝作秀,分明是演戏,他却似乎很享受这种虚假的追捧,心里腻得很,便对华进咬耳朵,先帝­射­猎哪儿像这样,装装样子,做做派头,先帝那气势,那臂力,那男人味,那丈夫气,啧啧,今上真是万分之一也学不会。

华进也不待见皇帝作秀,可他比高示其的忠君思想强,严肃道,不要背后议论君父。

高示其翻个白眼,她心里无君父,只有丞相,谁说诸葛亮,她跟谁急,谁说皇帝,她比人家说得更损。

想到诸葛亮,她便去看诸葛亮,诸葛亮很安静地站在皇帝身后,看得出他其实很累,昨晚一宿没睡,忙活到天明又急忙进宫,可他偏没流露出倦怠来,登山和众臣僚一起步行,年纪比皇帝大,耐力却比皇帝好,皇帝还没登山就说累啊,我昨晚没睡好,我不要走路。诸葛亮还安慰皇帝,陛下若不胜辛劳,不必步行。

那边皇帝­射­完箭,兴致很高,说要和众卿比试一二,那些个武将哪个敢和皇帝争先后,纷纷把箭­射­去树上、山下,有的还手发抖,飞出去的箭差点刺中某宦官的牙齿。

高示其看不下去了,幸好皇帝没有发疯,要求和众卿比试拳脚,武将们还不知怎样自残其身。皇帝很满意今日的大放异彩,捉了诸葛亮的手,走进临时搭建的营帐内共进午膳,体恤地对大家伙说众卿可自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