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庄子的享受 > 第3章 庄子与自己抬杠吗

第3章 庄子与自己抬杠吗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杜甫的诗中也记载了一株大树,是古柏,一听就比臭椿强。高龄,黛褐­色­树­干­,参天两千多尺。它稳稳地札根于大地深处,得其所哉,却仍然要承受着强风惨烈,因为它太高了,太高了自然就孤独了。哪个炎黄子孙不懂得树大招风之议?它能长得这样高大这样稳重,是神明与造化的扶持功力。它是惊天动地、回天有能,挽大厦于既倒的大材。这样的大材,不表露什么文章词藻花团锦簇已经令世人赞叹了。它并不拒绝用它的人的剪裁砍伐,仍然没有人能拖得动它,没有谁能用得了它。它的树心是苦涩的,蝼蚁寄居着啮咬着糟害着它。它虽然无法逃脱蝼蚁的危害,却毕竟在自己的香枝香叶上接纳过鸾凤的栖息。杜甫最后­干­脆点明,志士幽人,高雅博学之士,算了吧,不必唉声叹气啦,从古至今,材料太伟大了也就不好用了。用小材小树,心智正常的执牛耳者都做得到,用大材伟树呢?谁用得起?谁用得动?谁敢用、摩仿配用啊?

杜甫是另一路,他对大材难用的现象作了悲情却也是开阔的总结。

笔者在一九八七年曾于旧体诗《阳朔行》中有咏大榕树两首:

一个是:

树大难为用、横生便张扬、莫究质与价,购票便捧场。

另一首是:

树大难为用,横生未可知,何劳问轮理,留影便相思。

老王只能推而移之并降格以求。树太大了显得张扬,不招人待见,但仍然可以供游人留影纪念,并为此购票,树大了至少能微薄创收嘛,何必较真去讨论它到底有用没有用呢?以旅游的观点,“类花瓶”的摆设观点,一切没有用说不定都有用呢。

再有就是,树太大了,有用乎没用乎谁知道?有哪一位有资格审视它的年轮与纹理?它已经给人以不凡的气魄与印象,留影之后,更是难以忘怀啊。

老王­干­脆来一个不争论,不讨论一株参天大树的用途问题。有无用场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根本不是树的问题。进入吃大锅饭的景点的参天繁茂的大树,我们理应有所敬畏,有所喜爱,有所留恋纪念。

惠子接着说: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说是庄子的言论就像那株大臭椿,不中规矩,不中绳墨,臃肿、卷曲,都是没有用场的话,这是人们的共识。

这里的惠子有一点狭隘,说话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有用。正如刘震云的小说中所讲,从有用的观点来看一个人一天所说的话中90%都是废话。但说话还可以有有用以外的目的,如示好或示恶,如说我爱你或者我讨厌你,有用还是没有用呢?如抒情与发泄。还有说话能够疏解压力,改变心绪。如眩耀表演,目的在于被夸赞。如讽刺幽默,聊为一笑,解构那些装腔作势。如安慰温馨,心理治疗。如Сhā科打诨,解闷罢了……说话说不定还有利于增加肺活量。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狸狌即野猫黄鼠狼之属的比喻更是惨绝人寰,东西跳梁,不辟高下;虽然使出浑身解数,机灵小巧,并不像大臭椿那样过于占地方的低调动物也还是不能自保,这世道已经到了什么份儿上啦?中于机辟,死于罔罟,则是何等血腥的下场!

这里的庄子所说不尽扣题。他是不是要说,小了也不一定就踏实呢?小了也不见得能派上用场呢?反正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可怜,既然如此,还不如大它一家伙呢!

嗯?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又出来一个垂天之云的比喻,不是鲲与鹏了,而是高寒山区身躯庞大的牦牛,却遭到了不会捕鼠的批评,比安徒生的丑小鸭——天鹅的经历还要夸张和幽默。未来的天鹅由于自己不会像母样地生蛋与猫仔一样地ⅿⅿ而爱心嘲笑污辱。庄子以阔大为荣,因阔大而备受讥评嘲弄误解,也只能以自嘲自解自蔚,福乎祸乎?悲乎喜乎?伟士乎天鹅乎阿q乎?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这几句话浩浩茫茫、舒舒展展、大大咧咧,可以说是美妙至极,可以说是豁达至极,可以说是膨胀至极,华美至极,寒光闪闪,东方或寰宇不败了。但同时却又给人以无可奈何,剑走偏锋,佯狂求全即装傻充愣,全无出路也全无选择的感觉。庄子是颓废派还是逍遥派?是透心凉还是豁达阔大、刀枪不入?难道读者从这些大而无当大而无伤的话语里没有感觉到彻骨的寂寞、孤独、悲凉和空无吗?

这是一个要命的悖论:要彻底的自由、逍遥,就需要伴以彻底的孤独与寂寞。要彻底的个人主义,就不能有集团,有(民族国家社群阶级组织的)归属,不能有分工与合作甚至于不能有配偶,更不能有子女,拉家带口还能有什么逍遥游!呜乎大臭椿,呜乎小狸猫,呜乎奇才庄子,呜乎绝代文章!

文章文章文章,中国的“文章“二字也太忽悠得不亦乐乎啦。伟大祖国有重视文章的传统,这是祖国明清以来发展得不算理想的原由之一。重文章而轻思想逻辑,重文章而轻生产力、轻经济、科学、技术,怎么发展呢?庄子太能说能写啦,他老人家当真是能够把煤球说白,把火焰说凉。一个语言如飓风骇浪,思路如电闪雷鸣,雄辩如江河奔腾,锋芒能振聋发聩的写家庄周,一个令几千年后的我辈仍然拍案叫绝的南华真人,(南华的诰封说到底也是对庄子的哲学的嘲笑)说到底又怎么能提倡得成无为、提倡得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吾丧我、物化、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呢?

说到这里,逍遥游告一段落。自古以来,对于逍遥有各种说法。我们则从文本中可以得出以下的印象:

一、逍遥要有一种大气魄大心胸,九万里,掀动或提供扶摇羊角。逍遥游很难被小知小年即小虫儿们理解。

二、逍遥要超越世俗,要像许由那样,视天下外物俗务如无物,将听到了将权力禅让于自己的话视为耳朵污染、听觉病毒。

三、逍遥要无待,要满足,摆脱一切外物的­干­扰,更不要说追求外物了。应该说,这里要求的是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无拘无束,彻底自由。

四、逍遥要无所用,为世所用也就是为外物所累,无用则无累,无累则自由。

五、逍遥要与大道合一,成为至人、真人、神人,与大道合一则无所不能,无所能伤,可以超越拔高而不封顶,可以作到藐姑­射­山上的神人那个境界,作到令唐尧也自惭形秽的地步。

六、人与人是不同的,能够达到的逍遥的境界与感受也不一样,请勿过分地去斤斤计较逍遥的定义,去分际真伪逍遥,去分辨叙述者是庄周的逍遥原义,何者是后人穿凿。说得简单一点,你觉得你逍遥,你觉得你自在,你觉得你不受外物的役使也不受物议的困扰,你也就沾了逍遥的边儿了,夫复何求?

.t(/t/|小//说///)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