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天地奇王——汉武大帝 > 第二节始置五经博士

第二节始置五经博士

汉middot讲经画像砖四川成都出土惠帝时解除了禁藏私书令,文化思想自由重新兴起,儒家弟子的队伍也逐步有所发展。文帝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开始繁荣。在这个前提下,文帝设置了诸子博士。刘歆在移让太常博士书中云:至孝文皇帝,“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卷三十八。说明当时各家学派纷纷立馆授学,而通一经者可以立为博士。东汉人赵歧说:“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皆置博士。”卷六十二。汉初,等尚属于书,不在经之列。成书较晚,当时是否置博士,暂存疑。这实际也给刘歆的话做了注解。由于口传多误,一经往往分为几派。文帝针对这种情况,一经设多家博士。博士有鲁人申培、燕人韩婴;治者全国只有济南伏生。他已九十高龄,不便入京,于是文帝派太常掌故晁错到他家中去学习,并任命他的学生欧阳生为博士。

景帝时,除了博士齐人辕固外,又增加博士董仲舒和胡毋生。及武帝之前,经学博士已置三经,其中有齐、鲁、韩三家。这时博士官和秦朝相比,儒家居多,有垄断之势。

建元五年春,武帝置五经博士,即博士,因分三家言,所以实际共七家博士。因为擅长一家言,可以做博士官,所以许多人杂以新解,别出心裁,力求进身,以至经书派别林立,后来今文经和古文经之争与此有很大关系。

武帝当时只设博士,后来丞相公孙弘建议为其设博士弟子五十人。因博士弟子经过考试可以做官,使儒学和官学结合起来,博士官以后的主要职责为教授经学。独尊儒术后,朝中博士升迁高官的例子很多,天下读书人学经进博风气盛行,博士弟子也逐步增多,昭帝时为一百人,成帝时达三千人,东汉竟达三万余人,可见禄利的诱惑有多大呀!

三、始置五经博士的意义

建元五年春,武帝下诏,“置五经博士”卷六。

前文指出,武帝刚刚即位的建元元年,便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他任用了相当一批儒者主持中央政务,如以窦婴为丞相,以田为太尉,以赵绾为御史大夫,以王臧为郎中令等等。这批儒者上台后,“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卷五十二,搞得热火朝天。然而,他们“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籍”卷五十二。的做法,却触犯了以武帝祖母窦太后为首的窦氏集团的利益,于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以儒道之争的形式展开了。建元二年,“赵绾请毋奏事东宫”卷五十二,使这场高层斗争达到最Gao潮。结果,窦太后取得胜利,赵绾、王臧皆下狱自杀,窦婴、田也被免官,尊立儒术的活动暂时遭受挫折。不过,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也许是武帝接受了以前失利的教训,这次他改从设置学官入手,作为尊儒的新突破口。如此,便有了“置五经博士”的举措。事实表明,这招棋是十分高明的。

首先,博士仅为级别不高的小官,职掌只是顾问、议政,没有什么实权,由此而兴儒,不会引起反对党的注意。

其次,如前文已经指出的那样,武帝之前,儒学已立三经博士,这次再增立二经博士,既顺理成章,又水到渠成。

第三,博士一职率由士人充任,与知识层关系密切,以此作为尊儒的突破口,容易得到士人的拥护,便于形成舆论优势,方可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做法。

从事实的发展来看,置五经博士后仅一年,反儒派的首领人物窦太后便去世了。可见武帝这次选择的时机也非常好。估计当时年迈的窦太后已经气息奄奄,对她孙子设置五经博士,既不屑过问,也无力过问了。武帝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个空当,迈出了尊儒活动关键­性­的一步。

置五经博士作为汉武帝独尊儒术系列举措中的一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顾颉刚指出说:“这是一个急剧的转变。”,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64页。自此以后,儒家垄断了博士一职,博士官不仅是­精­通儒家经典的议政官、礼官,而且还具有学官的身份。这样就从根本上或体制上保证了经学的统治地位,使儒家的五经成为汉帝国政治生活和行为道德的基本标准。以断狱,以治河,以察变,以谏政,蔚为时尚。可以这样讲,五经博士的设置,为以后的举孝廉、兴太学等兴儒措施开辟了道路,打下了基础。汉武帝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举措,将其尊崇儒术的意图,变作了现实。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