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天地奇王——汉武大帝 > 第一节断匈奴右臂与张骞凿空

第一节断匈奴右臂与张骞凿空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为避免再被匈奴人俘获,他们这次选择了靠南部的线路,取道羌中返汉。但不想却又被当地亲匈的羌族贵族抓获,送到匈奴,这一次匈奴可不敢大意了,对他们更严加看管,并分散到各处。一年之后,匈奴单于暴病而亡,各部贵族为争夺单于位而发生内讧,趁匈奴一片混乱之后,张骞冒死再次出逃。

公元前126年,张骞与他在匈奴所娶的胡妻及忠实的向导堂邑父三人一同返回长安。当初那支西汉帝国首先派往西域的百余人使团,只有他们几个得还。凿空之行,其凶险可想而知。这年四月,武帝在未央宫隆重召见张骞,听他讲述了13年以来的惊险与艰辛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武帝深为张骞那种勇敢进取、坚贞不屈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后又任其为校尉,随当时的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作战有功又封其为博望侯。此后,博望侯就几乎成了张骞及出使西域使节的代名词。张骞凭借其过人的勇敢与坚韧,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成功与声望。

虽然武帝起初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的设想由于种种因素而未能实现,但十三年杳无音信的使节复返长安仍是一件极具震动的新闻,是一次前无古人的探险壮举。最重要的是,张骞以其亲身经历,带回了他所收集的大量有关西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驱散了以前笼罩于西域的一切迷雾与神话。这对于西汉王朝扩大其势力范围,加大其影响,密切与西方的交流是极为重要的。

汉middot张骞墓张骞出使西域为武帝谋求向外发展提供了两个方向:一是通河西,达西域,争取乌孙等绿洲王国的支持,使匈奴在西部的势力受到牵制,进而切断羌中与匈奴的联系,断绝匈奴在西域方面的经济来源,从而起到“断匈奴右臂”的作用。远可结交大宛、条支,近可绥服楼兰、车师,从而广播大汉威仪。二是取道蜀东、滇越等地,南结身毒,再经身毒往大夏,使这些异邦成为汉之亲善国家,或充当外藩臣。武帝对此很是重视,而事实也证明,在以后西汉王朝的开发过程中,对西南、西北两个方向基本上是沿着博望侯的设想进行的。张骞不仅是汉西部开发的先行者,同时也是西汉王朝西域战略的政策奠基人!

三、丝绸之路的开通

武帝元狩四年,在与匈奴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武帝便开始把谋求发展的目光投向西域。而此前不久,张骞却因在战争中误期“当斩”而出钱赎为庶人,生活虽然还过得去,但博望侯的爵称却失去了。武帝对他仍很器重,不时向他询问有关西域的情况。

张骞很明晓武帝的心意,于是找了个机会再次向武帝进言:“厚赂乌孙”,遣嫁汉公主,“结昆弟”,以“断匈奴右臂”,使大夏等国“招来而为外臣”卷六十一。武帝听后很感兴趣,当即拜张骞为中郎将,命他再度出使西域。这一次规模巨大,使臣每人备有两匹马,并携带牛羊数万,所带金帛亦数千巨万,而且使臣中有许多人都被授予持节副使的头衔,可以代表正使张骞本人去访问西域各国。

由于河西走廊当时已打通,所以使团行进较第一次顺利多了。他们西出敦煌,经鄯善、焉耆、龟兹而至温宿,再由温宿直Сhā西北,越过巴达里山口而至乌孙的赤谷城。张骞使团到达之时,正值乌孙政局动荡之际:乌孙昆莫年老,太子早夭。昆莫本欲立长孙岑陬为太孙,但却遭中子大禄拥兵反对。无奈,昆莫只得与太孙分兵自保,这样一来,乌孙一国之兵分成三派,王权大大削弱了。当得知张骞一行的来意之后,昆莫顾虑重重,犹豫不定。不过,鉴于汉朝盛情相待,他还是决定派向导和翻译护送张骞归国,并派出一支几十人组成的回访使团,携带当地特产——几十匹乌孙骏马随张骞归汉以示答谢,并表示希望与汉加强联系以增进了解。

在与乌孙谈判的同时,张骞还把跟随他的那些副使们分别派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地。

考虑到一时还不能和乌孙正式结盟,张骞就于出使当年返回汉朝。事实上,他所期望的出使目的这一次仍未达到。但乌孙使团尤其是乌孙宝马的入汉仍使武帝兴奋异常,他升任张骞为大行,掌管外事工作。

两次出使的艰辛与坎坷使张骞身体状况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两次出使都没有完成预期设想,有负圣意,这使他的心情亦很苦闷。在回到长安后一年多,这位开拓西域的探险家便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一年后,当初随张骞出使的副使们纷纷归来,其中大多数人都引来了大批的回访使节。这些来自异域说着不同种类语言、穿着怪异的衣服、容貌不同中土的使臣和他们奉上的种种珍奇,使武帝龙颜大悦,长安城里也轰动一时。

西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引起了匈奴的注意。他们不甘心放弃西域,于是积极与羌人联系,并加强对西域东部楼兰、姑师等国的控制,并极力阻杀汉使,力图再次切断汉与西域诸国的联系。

元鼎六年,武帝挥兵西进,征服羌中,击垮了汉西北与匈奴联系最紧密的一支力量。三年后,汉军又征楼兰,破姑师,并修建原有长城、烽燧使之延伸至玉门关一线,从而从军事上保证了西行之途的畅通无阻。同时,汉军的不断胜利,使西域各国见证了西汉王朝的强盛,他们对汉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元封六年乌孙昆莫猎骄靡主动遣使入汉,以千匹骏马为聘礼求娶汉公主。武帝亲自为乌孙马定名为“天马”,并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出嫁乌孙昆莫,陪嫁人员数百,赠送更丰。此后,武帝又以楚王刘戊孙女解忧公主再次远嫁乌孙。解忧公主在乌孙受到至高的礼遇,其与昆莫所生子女亦是乌孙显赫人物,有的成为国王,有的成为王后,这对于进一步扩大汉王朝对西域的影响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武帝在以联姻和怀柔方针政策发展、巩固与乌孙联盟的同时,又不断派大批使节和商团深入西域各地,极力树立大汉帝国在西域的崇高威望,加强东西文化、贸易、技术的交流。

匈奴此间仍不放弃对西域的控制,与大宛勾结起来追杀中西使节,而大宛自恃距汉遥远且路途艰险,贪汉财物而轻视汉使。加之与汉朝在马匹交易上分歧严重,并导致汉使再度被杀,财货被掠。结果,一场新的战争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经过四年的残酷征战,汉军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最终征服了大宛,并击垮其他亲匈势力。这一系列汉军远征的胜利对西域的冲击空前,大宛以东各国纷纷遣子弟入贡为质于汉廷,表示依附。武帝则又令西筑亭障,沿绵西至盐泽。此外还在轮台和渠犁置卒屯田,设使者校尉领护,司职供给,保护中西使者。通过联合乌孙征服大宛等一系列经略,西汉王朝到武帝统治后期,基本上在乌孙、大宛以东,亦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统治框架,为古代中国西部版图之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在与西域的交往过程中,汉朝与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中西交流的大门从此彻底敞开了,“使者相望于道”的国际交流热潮出现了。这条被18世纪欧洲学者冠以“丝绸之路”美誉的国际通道,使中国文明以丝绸等商品为媒介,远播万里,向当时的世界展示了西汉帝国的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渴望友好往来的情谊。

汉代通西域的道路基本上形成两大线路:由长安出发,北道经平凉、固原沿祖厉河北上,于景泰东侧渡黄河,过景泰、古浪、武威、永昌至张掖、敦煌;南道经凤翔、陇县至张掖、敦煌。敦煌西有玉门、阳关两关口,由此西行,道又分南北两线。南道经鄯善傍南山北、陂河西行至莎车;北道经姑师随北山,西行至疏勒。所谓南山、北山主要是指其分别取道天山南北二麓来划分的。

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中西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新起点。西域、西亚甚至于欧洲的物产、工具、文化源源输入中国,对于汉王朝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都是极大地丰富,而古中国的凿井、纺织技术也通过这条道路传向西部。

当初,张骞应募出使西域是为谋求个人功名利禄,其使命则在于实现政治、军事联盟。但他与他的后继者们在客观上却打开了一扇实现东西文化交流的大门。历史来不及告诉博望侯他所做的一切的深远意义所在,但历史会记住张骞和所有为开发西域而战斗、拼搏、奉献了生命的开拓者们;会记住他们所代表的那种渴望交流、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会记住这一条永恒的中西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